本發明涉及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腎內科灌腸式滲透治療裝置。
背景技術:
腎內科患者如果處于患病早中期,醫務人員一般會采用灌腸滲透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即通過直腸向體內通入治療滲透藥液,借助于滲透壓將患者體內的雜質廢物從腸壁滲透到藥物中從而排出體外,但是當前所使用到的灌腸裝置一般都過于簡陋,只是普通的引流袋和灌腸管,操作使用很不方便,長此以往,大大增加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難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一種腎內科灌腸式滲透治療裝置,氣囊使得外管的直徑比現有的外管直徑小,且氣囊將外管固定病人體內,不易漏液,灌腸過程穩定、病人體驗舒適度高、結構簡潔;加熱裝置和溫度傳感器配合使用,使得藥液溫度恒定;固定葉片防止藥液攪拌過程中層流狀態的出現,防止藥液產生沉淀,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腎內科灌腸式滲透治療裝置,包括外管和內管,所述外管的上端和內管的上端通過環形連接件連接,環形連接件上表面設有潤滑液出液口,內管的上端設有出液口,外管的外側面上部設有氣囊,外管的外側面下部設有把手,外管和內管之間設有導氣管和潤滑液導管,導氣管的一端貫穿外管的側面并和氣囊的內部連通,導氣管的另一端和氣泵的出口連接,潤滑液導管的一端和潤滑液出液口連通,潤滑液導管的另一端和潤滑液箱連接,潤滑液導管和第二液泵的出口連接,第二液泵設在潤滑液箱內部,內管的下端通過導管和殼體的空腔連通,導管的側面設有第一液泵、電磁控制閥和電磁流量計。
所述殼體的外側面設有控制箱,殼體的上端設有上蓋,上蓋的上表面中心位置設有電機,電機的輸出軸貫穿上蓋與轉軸連接,轉軸的側面設有攪拌葉片,殼體內部的空腔底面設有加熱裝置和溫度傳感器,控制箱的表面設有控制按鈕和液晶顯示屏,控制箱的內部設有控制器,電機、第一液泵、電磁控制閥、電磁流量計、第二液泵、氣泵、加熱裝置和溫度傳感器均與控制器電連接,控制器和外部電源電連接。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空腔的側面設有四個固定葉片,四個固定葉片繞殼體的中心軸線等角度排列。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外管的外側面把手和氣囊之間設有刻度。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外管的上端、內管和環形連接件的中心軸線重合,潤滑液出液口的數量為九個,且九個潤滑液出液口繞環形連接件的中心軸線等角度分布。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攪拌葉片的數量為六個,六個攪拌葉片兩兩對稱分布在轉軸的側面。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腎內科灌腸式滲透治療裝置,氣囊使得外管的直徑比現有的外管直徑小,且氣囊將外管固定病人體內,不易漏液,灌腸過程穩定、病人體驗舒適度高、結構簡潔;加熱裝置和溫度傳感器配合使用,使得藥液溫度恒定;固定葉片防止藥液攪拌過程中層流狀態的出現,防止藥液產生沉淀。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殼體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內管和外管結構示意圖。
圖中:1電機、2上蓋、3殼體、4控制箱、5第一液泵、6電磁控制閥、7電磁流量計、8第二液泵、9潤滑液箱、10氣泵、11把手、12外管、13氣囊、14攪拌葉片、15空腔、16轉軸、17固定葉片、18加熱裝置、19溫度傳感器、20潤滑液出液口、21出液口、22潤滑液導管、23導氣管、24內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腎內科灌腸式滲透治療裝置,包括外管12和內管24,外管12的上端和內管24的上端通過環形連接件連接,環形連接件上表面設有潤滑液出液口20,內管24的上端設有出液口21,外管12的外側面上部設有氣囊13,外管12的外側面下部設有把手11,外管12的外側面把手11和氣囊13之間設有刻度,氣囊13使得外管12的直徑比現有的外管直徑小,且氣囊13將外管12固定病人體內,不易漏液,灌腸過程穩定、病人體驗舒適度高、結構簡潔,外管12的上端、內管24和環形連接件的中心軸線重合,潤滑液出液口20的數量為九個,且九個潤滑液出液口20繞環形連接件的中心軸線等角度分布,外管12和內管24之間設有導氣管23和潤滑液導管22,導氣管23的一端貫穿外管12的側面并和氣囊13的內部連通,導氣管23的另一端和氣泵10的出口連接,潤滑液導管22的一端和潤滑液出液口20連通,潤滑液導管22的另一端和潤滑液箱9連接,潤滑液導管22和第二液泵8的出口連接,第二液泵8設在潤滑液箱9內部,內管24的下端通過導管和殼體3的空腔連通,導管的側面設有第一液泵5、電磁控制閥6和電磁流量計7。
殼體3的外側面設有控制箱4,殼體3的上端設有上蓋2,上蓋2的上表面中心位置設有電機1,電機1的輸出軸貫穿上蓋2與轉軸16連接,轉軸16的側面設有攪拌葉片14,攪拌葉片14的數量為六個,六個攪拌葉片14兩兩對稱分布在轉軸16的側面,殼體3內部的空腔15底面設有加熱裝置18和溫度傳感器19,加熱裝置18和溫度傳感器19配合使用,使得藥液溫度恒定,空腔15的側面設有四個固定葉片17,四個固定葉片17繞殼體3的中心軸線等角度排列,固定葉片17防止藥液攪拌過程中層流狀態的出現,防止藥液產生沉淀,控制箱4的表面設有控制按鈕和液晶顯示屏,液晶顯示屏顯示藥液溫度和藥液流速,控制箱4的內部設有控制器,電機1、第一液泵5、電磁控制閥6、電磁流量計7、第二液泵8、氣泵10、加熱裝置18和溫度傳感器19均與控制器電連接,控制器和外部電源電連接。
在使用時:醫護人員將藥液放入空腔15中并蓋上上蓋2,醫護人員通過控制箱4上的控制按鈕輸入運行指令,控制箱4控制電機1工作,電機1帶動轉軸16和攪拌葉片14旋轉對藥液進行攪拌,溫度傳感器19將藥液的溫度信息傳輸到控制箱4中的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加熱裝置18加熱使得藥液維持在設定溫度,控制器控制第二液泵8工作使得潤滑液從潤滑液出液口20,將外管12的上端從患者肛門處插入到直腸內,控制器控制氣泵10工作使得氣囊13膨脹,氣囊13將外管12固定病人直腸內,控制器控制電磁控制閥6打開和第一液泵5工作,藥液從空腔15中經導管和內管進入到病人直腸中,電磁流量計7將藥液流速傳輸到控制器,控制器將藥液溫度和藥液流速信息傳輸到液晶顯示屏顯示。
本發明,氣囊13使得外管12的直徑比現有的外管直徑小,且氣囊13將外管12固定病人體內,不易漏液,灌腸過程穩定、病人體驗舒適度高、結構簡潔;加熱裝置18和溫度傳感器19配合使用,使得藥液溫度恒定;固定葉片17防止藥液攪拌過程中層流狀態的出現,防止藥液產生沉淀。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