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療輔助器械,特別是涉及一種新型軟式大腸鏡。
背景技術:
大腸由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和盲腸組成,大腸鏡檢查除了需要觀察以上大腸部分,根據患者情況,在臨床工作中,操作醫師還需要進入回腸末端10-20cm進行仔細觀察。大腸鏡操作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插鏡觀察,沿著大腸,循腔進鏡,依次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盲腸、回腸末端;第二部分是推鏡觀察,依次回腸末端、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同時在退鏡的過程中,仔細觀察,由于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有結腸袋,常常部分病變在結腸袋褶皺處或者普通大腸鏡的無法觀察的死角處,病變不易發覺。目前臨床工作中,大腸鏡操作相對復雜,醫師操作時間長,實習時間更長。大腸鏡檢查前,需要腸道準備,對于腸道準備不充分的患者,大腸鏡檢查盲點多,同時大腸鏡鏡身較粗,在操作的過程中,大部分患者有痛苦感,目前普通大腸鏡沖洗及吸引孔道由于鏡身設計的原因,對于較大的糞塊及血塊等,極易造成管道阻塞,影響操作,不利于完整大腸的檢查和治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新型軟式大腸鏡,具有輕巧,實用性強的優點,其極大的發揮腸道內鏡的優勢,如腸道檢查,較ct、mri等檢查直接,發現病變能及時行手術治療,能方便回收病理標本。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型軟式大腸鏡,包括超柔性鏡身,鏡身上設有多個操作通道和攝像通道;所述鏡身上可拆卸地包覆有一層醫用透明膜,所述透明膜上間距設置兩個充氣圈,所述充氣圈通過設置在鏡身后端的第一注氣口進行充放氣;兩個充氣圈之間還設有一層可膨脹支撐段,所述可膨脹支撐段通過設置在鏡身后端的第二注氣/水口進行充放氣/水;還包括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手柄上設有圖像接收器和無線發射器,通過無線發射器將圖像無線發送至可無線接收的設備進行顯示和/或儲存,所述操作手柄可拆卸地電連接和信號連接在所述鏡身的后端。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操作通道包括一用于抽取腸腔內糞便、血液等物質的吸引通道。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攝像通道前端設有廣角鏡頭。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鏡身的后端還設有一支架,所述支架支撐所述鏡身。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設備為手機、平板電腦、電腦的其中一種或多種。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無線發射器的傳輸模式為藍牙。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可膨脹支撐段上設有一單向控制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具有輕巧,實用性強的優點,其極大的發揮腸道內鏡的優勢,如腸道檢查,較ct、mri等檢查直接,發現病變能及時行手術治療,能方便回收病理標本。
2、對于腸道準備不充分的患者,本發明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大鉗道沖洗等,能全方位的觀察大腸,發現病變,不易遺漏。
3、醫師學習曲線短,方便操作,由于鏡身采用軟管及醫用透明膜覆蓋并且具有支架,操作舒適性強,減少長期內鏡操作給醫師帶來的疲勞。
4、本發明使用無線傳輸方式,具有操作方便不累贅、傳輸多樣性的優點。
5、在升結腸中,鏡身中的兩個充氣圈可以打氣后膨脹,分別堵住升結腸兩端,通過中間的入氣/水口,可以對可膨脹支撐段注氣/水,使得腸腔充分舒展,仔細觀察病變,待觀察結束后,充氣圈放氣,把可膨脹支撐段的氣/水吸引干凈,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依次操作,能極大的完善全結腸檢查,避免遺漏病變。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一種新型軟式大腸鏡不局限于實施例。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參見圖1所示,本發明的一種新型軟式大腸鏡,包括超柔性鏡身1,鏡身上設有多個操作通道和攝像通道2;所述鏡身1上可拆卸地包覆有一層醫用透明膜3,所述透明膜3上間距設置兩個充氣圈4,所述充氣圈4通過設置在鏡身后端的第一注氣口41進行充放氣;兩個充氣圈4之間還設有一層可膨脹支撐段5,所述可膨脹支撐段5通過設置在鏡身1后端的第二注氣/水口51進行充放氣/水;還包括操作手柄7,所述操作手柄7上設有圖像接收器和無線發射器,通過無線發射器將圖像無線發送至可無線接收的設備8進行顯示和/或儲存,所述操作手柄7可拆卸地電連接和信號連接在所述鏡身1的后端。
所述操作通道包括一用于抽取腸腔內糞便、血液等物質的吸引通道11。
所述攝像通道2前端設有廣角鏡頭21。
鏡身1的后端還設有一支架9,所述支架9支撐所述鏡身1。
所述設備8為手機、平板電腦、電腦的其中一種或多種。
所述無線發射器的傳輸模式為藍牙。
所述可膨脹支撐段5上設有一單向控制閥52。
上述實施例僅用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一種新型軟式大腸鏡,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實施例,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落入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