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阿扎胞苷的醫藥新用途,具體涉及阿扎胞苷在制備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中的應用,以及阿扎胞苷作為活性成分與藥用載體制成的藥物組合物。
背景技術: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習慣稱類風濕。我國以前的教科書和文獻上曾稱為僂麻質斯、慢性風濕病、畸形性關節炎、增殖性關節炎和萎縮性關節炎,以后多稱偽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后的文獻統一采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名稱。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消耗性、反復發作、以關節癥狀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該病多發于女性,其發病率國內尚無精確的統計,估計在1.08%左右,歐美國家的發病率較高,約為0.5~3%。其典型的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對稱的多發性小關節炎,以手、腕、足、膝等關節最常受累。早期可有紅、腫、熱、痛和關節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強直和畸形,并有骨腐蝕和骨骼肌的萎縮,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是一種致殘率較高的疾病。
阿扎胞苷(azacitidine)是一種嘧啶核苷胞苷的類似物,可影響分化細胞、基因表達和脫氧核糖核酸的合成和代謝,從而產生細胞毒性,這種細胞毒作用,可以使快速分裂的細胞死亡,包括對正常的生長調控機制不再起反應的惡性腫瘤細胞,而非增殖細胞則相對不敏感。
阿扎胞苷通過最大限度抑制dna甲基化時的濃度,不嚴重阻礙dna合成,研究表明,其作用對機體免疫細胞同樣有效,通過作用于免疫活性淋巴細胞,抑制由自身免疫產生的免疫細胞活性,對由自身抗體引起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明顯的調節和治療作用,尤其是重癥類風濕性關節炎,能夠快速清除炎癥因子。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研究設計阿扎胞苷的新醫藥用途,即阿扎胞苷在制備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中的應用。
阿扎胞苷的結構式如下: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阿扎胞苷在制備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中的應用。
通過體內外ra相關因子(類風濕因子(rf-igm)、抗環狀瓜氨酸(ccp)抗體、類風濕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體,以及抗核抗體、抗ena抗體)用藥前后測定,結果顯示,阿扎胞苷有較好的體內外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活性。因此,可用于制備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有較大的臨床應用價值。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以阿扎胞苷為活性成分,用于制備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組合物,尤其用于制備治療難治性類風濕關節炎藥物組合物。
本發明所述藥物組合物含有治療有效量的阿扎胞苷藥物組合物。其中活性成分在藥物組合物中的重量為5-95%。
本發明藥物組合物可可通過口服和注射給藥的方式施用于需要這種治療的患者。用于口服時,可將其職稱常規的固體制劑如片劑、顆粒劑、膠囊等或制成液體制劑如水或油懸浮劑、糖漿等;用于注射給藥時,可將其制成針劑和經皮給藥的劑型等。
本發明藥物組合物的各種劑型可以按照藥學領域的常規生產方法制備。例如阿扎胞苷進行合成,然后將其制成所需的劑型。
附圖說明
圖1是lps刺激的raw264.7細胞生成no的影響圖。
圖1中,1為空白對照組,2為模型組,3為陽性藥物對照組,4、5、6、7、8為阿扎胞苷組(濃度分別為10、3、1、0.3、0.1μm/l)*p<0.05**p<0.01。
圖2是阿扎胞苷對lps刺激的raw264.7炎癥細胞tnf-α的影響圖。
圖2中,1為空白對照組,2為模型組,3為陽性藥物對照組,4為1μm/l阿扎胞苷組,*p<0.05**p<0.01。
圖3是阿扎胞苷對lps刺激的raw264.7炎癥細胞il-1β的影響圖。
圖3中,1為空白對照組,2為模型組,3為陽性藥物對照組,4為1μm/l阿扎胞苷組,*p<0.05**p<0.01。
圖4是阿扎胞苷體外抗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作用(大鼠后足關節病變程度)。
圖4中,1為模型組,2為甲氨蝶呤組,3為阿扎胞苷低劑量組,4為阿扎胞苷高劑量組,*p<0.05**p<0.01。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阿扎胞苷的新醫藥用途,下文將以具體實施方式的形式闡述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具體實施例僅僅是闡述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對本發明做出適當的修改和變動。這些修改和變動都在本發明的范圍之內。實驗中使用的各種試劑都可從市場上購得,其用量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按照常規的量使用。
實施例1:基于剌激的炎癥細胞模型的阿扎胞苷的篩選
raw264.7細胞(購自中科院生科院細胞庫)輕輕吹打下來后,加入dmem培養基(gibco)調整細胞濃度至5*10^5細胞/ml,以200μl每孔的量接種至96孔板中,于5%co2和37℃條件下培養過夜后,去除100μl培養上清后,加入50μl含不同濃度(10μm/l、3μm/l、1μm/l、0.3μm/l、0.1μm/l)阿扎胞苷的磷酸鹽緩沖液,反應1小時后,再加入50μl含1μg/ml的lps(sigma)的磷酸鹽緩沖液,于co2培養箱(thermo)培養24小時。吸取100μl培養上清液于1.5ml離心管保存,放至冰箱中保存備用。各孔加入10μlmtt(5mg/ml)(sigma),37℃孵育4小后,小心去除上清,每孔加入150μldmso(sigma),酶標儀(perkinelmer)570nm檢測各孔的吸光值。
結果說明:mtt結果表明,當濃度為10μm/l時,阿扎胞苷對lps刺激的raw264.7細胞增殖無明顯抑制作用,所以本專利選取阿扎胞苷的實驗濃度為10、3、1、0.3、0.1μm/l。
實施例2:對lps刺激的raw264.7細胞生成no的影響
取出收集好的培養上清,梯度解凍,加入樣品50μl到96孔板,然后再加入格里斯試劑150μl,再加入格里斯試劑250μl,渦旋震蕩均勻后,于540nm處檢測各孔吸光值。
結果說明:lps刺激后,raw264.7細胞no濃度明顯升高,藥物處理后結果顯示,阿扎胞苷在濃度為10、3、1、0.3、0.1μm/l時可明顯降低raw264.7細胞上清液no水平,且成劑量效應關系。
實施例3:阿扎胞苷對lps刺激的raw264.7炎癥細胞il-1β和tnf-α水平的影響
raw264.7細胞輕輕吹打下來后,加入dmem培養基調整細胞濃度至5*10^5細胞/ml,以200μl每孔的量接種至96孔板中,于5%co2和37℃條件下培養過夜后,去除100μl培養上清后,加入50μl含1μm/l阿扎胞苷的磷酸鹽緩沖液,反應1小時后,再加入50μl含1μg/ml的lps的磷酸鹽緩沖液,于co2培養箱培養24小時。吸取培養上清液,稀釋后,根據試劑盒(碧云天)說明書進行操作,終止反應后,用酶標儀檢測450nm下各孔的吸光度。
結果說明:正常raw264.7細胞上清tnf-α和il-1β含量低,經過lps刺激后,tnf-α和il-1β的含量明顯增加。1μm/l阿扎胞苷對raw264.7細胞分泌tnf-α和il-1β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實施例4:阿扎胞苷體外抗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作用
將30只實驗大鼠(廣東省實驗動物中心)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正常組、模型組、陽性藥組(甲氨蝶呤)、阿扎胞苷高劑量組(31.5mg/kg)、阿扎胞苷低劑量組(7.5mg/kg),每組6只。將所有大鼠適應性飼養1周后,在大鼠(正常組除外)左后足跖部皮內注射完全弗氏佐劑0.1ml/只致炎,并于第二天進行預防性給藥,阿扎胞苷高低劑量組分別為31.5mg/kg,7.5mg/kg,陽性對照組為3mg/kg。模型組、正常組給予等劑量蒸餾水。給藥途徑為灌胃法,灌胃體積每只1ml,每日1次,給藥28天。致炎后第二天開始觀察并記錄各組大鼠后足關節病變程度,每3天1次。每只足爪的關節炎指數評分標準:0=正常,無腫脹;1=踝關節輕微腫脹并出現紅斑;2=踝關節到跖關節或掌關節輕微腫脹并出現紅斑;3=踝關節到跖趾關節或掌關節中毒腫脹并出現紅斑;4=踝關節到跖關節重度腫脹并出現紅斑。致炎后7天開始,沒隔一周用游標卡尺測量出足趾踝關節寬度,直到處死動物。結果說明:實驗前各組大鼠之間足爪踝關節歡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模型組、各劑量阿扎胞苷組及甲氨蝶呤組大鼠足爪踝關節寬度均于造模后7天開始增高,與正常組相比,有統計學意義,于造模后14、21天,各劑量阿扎胞苷及甲氨蝶呤組與模型組比較,均能顯著性將降低大鼠的足腫脹程度,且呈劑量依賴性。
由上可知,通過實施例1-4的實驗結果表明,阿扎胞苷呤具有較好的體內外抗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活性,因此可以證實阿扎胞苷可用于制備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