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制劑,具體涉及一種治療氣血不足型老年性皮膚瘙癢癥的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
老年性皮膚瘙癢癥是皮膚瘙癢癥的一型,祖國醫學稱之為“風瘙癢”,本病是指自覺皮膚瘙癢而無原發皮損,但可因搔抓伴發各種繼發性皮損的一種皮膚病。病初多限于一處,進而逐漸擴到身體大部,如軀干、四肢甚至全身。癢感時輕時重,短者僅數分鐘,長者可達數小時,甚至徹夜不寧,難以遏止,使老年人痛苦難忍。若連續強烈地搔抓,可致患處抓痕累累,血跡成片,滲液結痂,日久患處皮膚粗糙肥厚,枯槁甲錯,色素沉著。若繼發感染,還可引起癤瘡,糜爛潰瘍等,嚴重影響老年人的身體健康。
中醫文獻對本病很早既有詳細記載,《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諸痛癢瘡皆屬于心”。漢代·張仲景曰:“不得小汗出,身必癢”。隋·巢元方在《諸病源侯論》中首載“風瘙癢”這一病名,并提出本病多與風邪有關,故稱“風瘙癢”。而老年性皮膚瘙癢癥又屬“風瘙癢”中特殊的一型。
本病多因患者年邁,肝腑功能衰弱,以致氣血精津虧虛,肌膚腠理失于溫煦濡養,經脈運行不暢,氣滯血瘀,風從內生,或因氣血不足,營衛失和,衛外不固,為風寒外邪所襲,使內外合邪所致。故本病多于秋冬干燥寒冷季節加重,而暑夏溫暖潮濕季節減輕。但也有因原本陰血虛虧,又嗜食辛辣腥發之物,使虛火內生,更灼津液,或受外界不良刺激,又未能及時調理而誘發本病的。總之,氣血津液虛虧是內因,是發病的基礎,為本;內外風邪擾襲是發病的條件,為標,本虛標實,故病程纏綿難愈。
技術實現要素:
根據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氣血不足型老年性皮膚瘙癢癥的中藥制劑,其療效顯著、安全可靠、無毒副作用,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
氣血不足型老年性皮膚瘙癢癥為老年性皮膚瘙癢癥中最多見的一型。患者平日體虛,皮膚干燥,抓痕累累,上覆糖樣細薄鱗屑,瘙癢劇烈,夜間尤甚,寤寐不安,口干喜飲,倦怠乏力,納呆便溏,面色不澤,舌質淡、苔薄,脈弦細。因此,根據上述癥狀,申請人在大量臨床中總結提出以下治療方案: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氣血不足型治療老年性皮膚瘙癢癥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數計,由以下中藥原料制備而成:金絲帶20~25份、老君須10~15份、樸松實10~15份、扇子七5~10份、老虎刺20~25份、扁擔桿15~20份、師實10~15份、白菖5~10份、徐長卿20~25份、老龍皮10~15份、麥麩草10~15份、毛蓮蒿10~15份。
其中,優選方案如下:
可以是按照重量份數計,由以下中藥原料制備而成:金絲帶20份、老君須10份、樸松實10份、扇子七5份、老虎刺20份、扁擔桿15份、師實10份、白菖5份、徐長卿20份、老龍皮10份、麥麩草10份、毛蓮蒿10份。
也可以是按照重量份數計,由以下中藥原料制備而成:金絲帶25份、老君須15份、樸松實15份、扇子七10份、老虎刺25份、扁擔桿20份、師實15份、白菖10份、徐長卿25份、老龍皮15份、麥麩草15份、毛蓮蒿15份。
也可以是按照重量份數計,由以下中藥原料制備而成:金絲帶22份、老君須12份、樸松實12份、扇子七8份、老虎刺22份、扁擔桿18份、師實12份、白菖8份、徐長卿22份、老龍皮12份、麥麩草12份、毛蓮蒿12份。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治療氣血不足型老年性皮膚瘙癢癥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按照以下方法制備:按照配方稱取中藥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過藥面浸泡10~2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騰再改用文火煎煮20~30分鐘,取濾液;然后再加水沒過藥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騰再改用文火煎煮15~20分鐘,然后去渣取濾液,兩次濾液合并即可。
服用時,每次300ml,一天兩次。
藥理分析:
金絲帶:甘、苦,平。祛風活絡,補腎壯陽,調經止血。用于腰腿疼痛,半身不遂,腎虛腰痛,陽痿,頭暈,月經不調,白帶;外用治創傷出血。
老君須:辛,平。補腎,健脾,化毒。治虛癆久嗽,浮腫,白帶,月經不調,瘰疬,瘡疥。
樸松實:微辛、澀,平。平肝息風,調經,止血,止帶。用于高血壓病,頭痛頭暈,心神不安;月經不調,崩漏,白帶。
扇子七:辛,平。活血調經,祛風鎮痛,截瘧。用于月經不調,跌打損傷疼痛,間日瘧;外用治皮膚搔癢。
老虎刺:味甘;微苦;性溫。健脾益氣,補腎寧心,舒筋活絡。主體虛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軟,陽痿;失眠多夢,健忘,風寒濕痹。
扁擔桿:辛、甘,溫。健脾益氣,固精止帶,祛風除濕。用于小兒疳積,脾虛久瀉,遺精,紅崩,白帶,子宮脫垂,脫肛,風濕關節痛。
師實:味甘;性平。脾;胃經。健脾益氣,降逆止嘔。主脾胃虛弱,嘔吐呃逆。
白菖:苦辛,溫。化痰,開竅,健脾,利濕。治癲癇,驚悸健忘,神志不請,濕滯痞脹,泄瀉痢疾,風濕疼痛,癰腫疥瘡。
徐長卿:辛,溫。歸肝、胃經。祛風化濕,止痛止癢。用于風濕痹痛,胃痛脹滿,牙痛,腰痛,跌撲損傷,蕁麻疹、濕疹。
老龍皮:微苦、淡,平。健脾利水,祛風止癢。用于消化不良,小兒疳積,腎炎水腫,腹水,皮膚瘙癢;外用治燒燙傷,瘡瘍腫毒。
麥麩草:澀微苦,平。清熱解毒,除風止癢,利濕。治皮膚發癢,濕毒。
毛蓮蒿:苦,寒。清虛熱,健胃,祛風止癢。主治瘟疫內熱,四肢酸痛,骨蒸發熱。
本發明藥物組方中,金絲帶、老君須、樸松實、扇子七和血養血,調經補虛;老虎刺、扁擔桿、師實、白菖補中益氣;徐長卿、老龍皮、麥麩草、毛蓮蒿祛風止癢。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所使用的中藥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藥物安全可靠。諸藥相和具有養血益氣,祛風止癢的特點,特別適用于治療氣血不足型老年性皮膚瘙癢癥,具有療效確切、見效快、治愈率高、無副作用等特點。
療效判斷:
1、入選標準
選取確診的老年性皮膚瘙癢癥患者100例,且辯證均為氣血不足型,平均年齡67歲。
2、治療方法
服用本發明中藥制劑,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300ml。
3、診斷標準:
1)周身或局部皮膚劇烈瘙癢,無原發皮損。
2)因瘙癢而反復搔抓后,可引起繼發皮損,如抓痕、血痂、色素沉著等。
3)老年人及成年人好發,冬、夏季多見。
4、診斷依據:
1)只有陣發性皮膚瘙癢,而無原發性皮膚損害。
2)瘙癢常于人睡前、情緒激動、溫度變化,飲酒及進辛辣刺激性食物時引起或加重。
3)多發于老年人及患有某些系統性疾病者,發病多在冬季。
4)局限性皮膚瘙癢多以肛門、外陰、頭皮、小腿、外耳道多見。
5、療效判斷標準
1)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
2)好轉:臨床癥狀、體征有改善。
3)無效:諸癥無改善。
6、結果
治愈69例,好轉31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為100%。
以下列舉一個典型病例:
病例1:朱某某,女,67歲,2016年3月就診,患者近一月內來經常感周身瘙癢,外用各種激素類止癢藥膏,效果不佳。經檢查:患者周身皮膚干燥,有較多抓痕結痂,部分皮膚輕度肥厚。舌質淡紅,有瘀斑、苔白,脈沉細。辨證:氣血不足,血虛生風。采用本發明中藥制劑治療7天后,癢感減輕,抓痕減少,大便已調。連服14天后,周身抓痕已消失。繼續鞏固服藥半月痊愈。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一種治療氣血不足型老年性皮膚瘙癢癥的中藥制劑,按照重量份數計,由以下中藥原料制備而成:金絲帶20份、老君須10份、樸松實10份、扇子七5份、老虎刺20份、扁擔桿15份、師實10份、白菖5份、徐長卿20份、老龍皮10份、麥麩草10份、毛蓮蒿10份。
實施例2:
一種治療氣血不足型老年性皮膚瘙癢癥的中藥制劑,按照重量份數計,由以下中藥原料制備而成:金絲帶25份、老君須15份、樸松實15份、扇子七10份、老虎刺25份、扁擔桿20份、師實15份、白菖10份、徐長卿25份、老龍皮15份、麥麩草15份、毛蓮蒿15份。
實施例3:
一種治療氣血不足型老年性皮膚瘙癢癥的中藥制劑,按照重量份數計,由以下中藥原料制備而成:金絲帶22份、老君須12份、樸松實12份、扇子七8份、老虎刺22份、扁擔桿18份、師實12份、白菖8份、徐長卿22份、老龍皮12份、麥麩草12份、毛蓮蒿12份。
實施例4:
實施例1~3按照以下方法制備:按照配方稱取中藥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過藥面浸泡2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面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騰再改用文火煎煮30分鐘,取濾液;然后再加水沒過藥面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騰再改用文火煎煮20分鐘,然后去渣取濾液,兩次濾液合并即可。
服用時,每次300ml,一天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