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帶彈簧導正結構的觸壓式一次性采血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239412閱讀:725來源:國知局
帶彈簧導正結構的觸壓式一次性采血器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醫用采血器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自帶彈射機構且帶彈簧導正結構的觸壓式一次性使用的安全采血器(或稱采血針)。這種采血器最大的特點是可以降低針尖抖動,減少疼痛感,給人以無痛或微痛的感覺。



背景技術:

在醫用采血領域中,一次性采血器以其體積小、使用安全、操作方便為特色深受醫護人員和病人歡迎,目前在各醫療機構以及糖尿病患者中大量使用。這種采血器自帶彈射機構,結構緊湊,整體一次性使用,既安全又方便,因此具有較強的市場發展潛力。

隨著市場的發展,目前醫用一次性采血器產品的種類和形式多種多樣,但從產品設計角度來看,衡量一種采血器產品好壞的首要條件,應考察其采血針的射擊穿刺性能,其中,針尖在穿刺人體皮膚時抖動的大小是重要的指標之一,它不僅關系到針尖的采血效果,更重要的是直接影響穿刺的疼痛感。尤其是當今社會,采血器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和用戶體驗已上升為產品設計中重點考慮的要素。就采血器產品防止針尖抖動而言,從理論上看,影響針尖抖動的因素很多,比如針芯射擊導向結構、針芯鎖定結構、針芯觸發結構、彈簧性能等等。然而在以往現有設計中考慮最多的是對針芯的射擊進行導向,即采用開設導向滑槽的方式來引導針芯射擊,從而減少針尖穿刺時的抖動,而忽略了其它因素的影響。

另一方面,作為一種深受市場歡迎并且成熟的采血器產品不僅要具有良好的穿刺射擊性能以及可靠性,同時還要具備結構簡單,便于工業化批量生產,制造成本低的特點。因此,在現有技術基礎上,如何減少針尖抖動,充分考慮用戶體驗,同時簡化結構設計,降低制造成本,是醫用采血器產品今后的發展方向,也是本領域技術人員面臨的雙重難題。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以上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帶彈簧導正結構的觸壓式一次性采血器,其第一目的是要解決上述采血器針尖穿刺時防抖的問題,第二目的是要解決簡化結構,降低成本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帶彈簧導正結構的觸壓式一次性采血器,包括外殼、針芯、彈簧以及推發器。

所述外殼形成一彈射腔,針芯由鎖定機構定位鎖定在彈射腔內,彈簧前端作用在針芯上,針芯與外殼或者推發器之間設有彈射導向結構。

所述推發器頭部從外殼前端伸出并作為采血觸發端,推發器身體滑動連接在外殼中,推發器尾部與鎖定機構配合形成解鎖機構,以此形成頭部觸壓式發射結構。

其創新在于:針對所述彈簧設有用于扶正的導正結構,該導正結構位于外殼內,并且布置在彈簧的外圍周向;所述導正結構由至少三根導正條構成,或者由至少兩個導正片構成,或者由一個導正筒構成,導正筒或者所有導正條或者所有導正片在彈簧的外圍周向圍繞彈簧布置并且形成一約束彈簧的導正通道,彈簧位于該導正通道內,使彈簧的彈性力作用在針芯的彈射方向上,彈簧后端作用在導正結構或外殼的端蓋上。

所述鎖定機構由推發器與針芯配合形成,其中,推發器尾部設有至少一個彈性臂,彈性臂上設有用來鎖定針芯的卡鉤或端面,所有彈性臂共同形成一個彈性夾,或者彈性臂與外殼內壁、推發器內壁和導正結構內壁中的一者配合形成一個彈性夾,針芯被夾持定位鎖定在彈性夾中,以此形成所述鎖定機構。

所述解鎖機構由導正結構與推發器配合形成,其中,導正結構前部面對彈性臂后部設置,在導正結構前部和彈性臂后部兩者中,至少有一者上設有解鎖斜面。

在使用狀態下,當推發器頭部受到觸壓時,推發器在外殼內向后移動,導正結構前部迎擊彈性臂后部,并在解鎖斜面的作用下迫使彈性臂末端側向張開,當彈性臂上的卡鉤或端面脫離鎖定臨界點后針芯在彈簧作用下發射穿刺。

上述技術方案的有關內容和變化解釋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外殼”、“針芯”、“彈簧”和“推發器”是頭部觸壓式一次性采血器的基本結構,其基本功能和作用均為現有技術。

2.上述方案中,所述“前端”和“前部”中的“前”是指采血器中針尖所指方向。所述“后端”和“后部”中的“后”是指“前”的反方向。所述“推發器頭部”是指推發器朝前的端部,而所述“推發器尾部”是指推發器朝后的端部。

3.上述方案中,所述“鎖定機構”是指采血器在發射前狀態下用來鎖定針芯的結構。所述“解鎖機構”是指采血器在使用狀態下用來觸發針芯彈射的結構。

4.上述方案中,所述“解鎖斜面”中的“斜面”包括平面、弧面或錐面,但不論如何均相對采血器軸線傾斜設置,從而構成斜面。換句話說,斜面具有平面形式的斜面、凹面形式的斜面(斜面在傾斜方向上由多段直線構成,在垂直傾斜方向上形成凹面或凸面,但本質還是斜面)、錐面形式的斜面和弧面形式的斜面(斜面在傾斜方向上由至少一段凹弧或/和凸弧構成,但本質還是斜面)四種類型。在本發明中任何一種均可適用,具體可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其中,第一種是平面形式的斜面;第二種是凹面形式的斜面;第三種是錐面形式的斜面;第四種是弧面形式的斜面。

5.本發明觸壓式一次性采血器包含扭帽型和蓋帽型兩種結構。即本發明一次性采血器通常情況下設有保護帽,而保護帽的結構形式可以采用扭帽型或蓋帽型。這并不影響實現本發明目的。

本發明的設計原理和構思是:為了減少針尖抖動以及簡化結構,降低成本,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措施:第一,在彈簧外側設置了一個用來約束彈簧的導正結構,通過導正結構可以保證彈簧在裝配、發射和回縮狀態下的導正效果;第二,導正結構具體由至少三根導正條構成,或者由至少兩個導正片構成,或者由一個導正筒構成,而這些結構均有利于簡化結構和降低成本;第三,將鎖定機構設計在推發器與針芯之間,即在推發器尾部設置一個彈性夾,利用這個彈性夾來夾持鎖定針芯;第四,巧妙的利用導正結構前部與彈性夾末端的運動及配合在解鎖斜面幫助下來實現針芯解鎖,即巧妙的將彈簧導正結構與解鎖機構關聯起來,利用一個結構產生兩個作用,實現導正和解鎖雙重效果。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

1.本發明在彈簧外側增加導正結構后,對減少針尖抖動,降低穿刺疼痛感具有顯著效果。研究發現導致疼痛的因素除了針尖偏斜而外,主要是發射路徑中的針尖抖動(或稱搖晃)。以往現有設計中,為了減少針尖在穿刺時的抖動,僅采用開設導向滑槽的方式來引導針芯射擊,而忽略了彈簧發力不正的影響。在采血器中彈簧是針芯發射的動力元件,如果彈簧在壓縮裝配狀態下扭曲變形,則會導致發射時彈簧發力不正,直接影響穿刺時的針尖抖動大小和垂直度。引起彈簧發力不正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兩種:第一是,彈簧壓縮安裝狀態下,中部側向鼓起扭曲;第二是,彈簧安裝定位不精確。本發明通過導正結構對彈簧裝配姿態和受力進行糾正,從而能夠保證彈簧在發射、回縮以及諧振過程中始終處于導正狀態。

2.本發明在彈簧外側增加導正結構后,可以大大提高彈簧裝配姿態和受力的一致性。

3.本發明巧妙的利用導正結構前部與彈性夾末端的運動及配合在解鎖斜面幫助下來實現針芯解鎖,即將彈簧導正結構與解鎖機構關聯起來,巧妙的利用一個結構產生兩種作用,實現導正和解鎖雙重效果。

4.本發明導正結構以及導正結構前部與彈性夾末端配合而形成的解鎖機構,既減少了針尖抖動,又簡化了結構,降低了成本。

5.本發明克服了以往現有技術僅考慮針芯滑動導向,而忽略彈簧作為動力元件對針尖抖動的影響。通過導正結構可以降低針尖抖動,減少疼痛感,給人以無痛或微痛的感覺,因此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1立體分解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1針芯和扭帽立體圖;

圖4為圖3的局部放大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1推發器立體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1外殼的立體剖視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1立體剖視圖;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1初始裝配狀態剖視圖;

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1卸除針帽后按壓推發器狀態剖視圖;

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1針芯脫鉤狀態剖視圖;

圖11為本發明實施例1中導正結構的第一種變化方案立體圖;

圖12為本發明實施例1中導正結構的第二種變化方案立體圖;

圖13為本發明實施例1中端蓋與外殼為分立元件的變化方案立體分解圖;

圖14為本發明實施例1中分立元件端蓋帶導正片的立體圖;

圖15為本發明實施例1中分立元件端蓋帶導正筒的立體圖;

圖16為本發明實施例1中省略擋肩后的初始裝配狀態剖視圖;

圖17為本發明實施例1中省略擋肩后的發射后狀態剖視圖;

圖18為本發明實施例2立體圖;

圖19為本發明實施例2立體分解圖;

圖20為本發明實施例2初始裝配狀態剖視圖;

圖21為本發明實施例2卸除針帽后按壓推發器狀態剖視圖;

圖22為本發明實施例2針芯脫鉤前狀態剖視圖;

圖23為本發明實施例2外殼帶導正條的立體圖;

圖24為本發明實施例2外殼帶導正片的立體圖;

圖25為本發明實施例2外殼帶導正筒的立體圖;

圖26為本發明實施例3針芯脫鉤前狀態剖視圖;

圖27為本發明實施例4針芯脫鉤前狀態剖視圖;

圖28為本發明實施例5針芯脫鉤前狀態剖視圖;

圖29為本發明實施例6帶調節頭結構的采血器立體圖;

圖30為本發明實施例6帶調節頭結構的采血器立體分解圖。

以上附圖中的標號說明如下:

1.外殼;2.針芯;3.彈簧;4.推發器;5.彈性臂;6.卡鉤;7.收縮頸;8.卡合面;9.出針孔;10.解鎖斜面;11.扭帽;12.鉤子;13.擋肩;14.內端面;15.扭轉部;16.保護桿;17.導正條;18.導正片;19.導正筒;20.調節頭;21.端蓋;22.初始掛鉤;23.觸發掛鉤;24.鉤面;25.端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一種帶彈簧導正結構的觸壓式一次性采血器(扭帽型)

如圖1-圖10所示,該一次性采血器由外殼1、扭帽11、針芯2、彈簧3和推發器4組成(見圖1和圖2)。

所述外殼1形成一彈射腔,針芯2由鎖定機構定位鎖定在彈射腔內,彈簧3前端頂壓在針芯2上,針芯2與推發器4之間設有彈射導向結構(圖中末示出),該彈射導向結構具體為滑槽,用來導向。

所述扭帽11位于針芯2前部,并與針芯2連接成一體注塑成型結構(見圖3和圖4),可視作一個部件。扭帽11由扭轉部15和保護桿16固定連接構成(見圖3),保護桿16與針芯2之間設置有能夠扭斷的收縮頸7。針芯2中設有鋼針,保護桿16套在鋼針的針尖上,用來保護鋼針。撥除扭帽11后鋼針的針尖在針芯2前端露出,用來穿刺采血。所述推發器4頭部設有出針孔9(見圖5),所述扭轉部15的最大外徑大于出針孔9的最大孔徑,而保護桿16和針芯2能夠從出針孔9前端穿入裝配。

所述推發器4頭部從外殼1前端伸出并作為采血觸發端,推發器4身體滑動連接在外殼1中,推發器4尾部與鎖定機構配合形成解鎖機構,以此形成頭部觸壓式發射結構。

本發明針對彈簧3設有用于扶正的導正結構,該導正結構位于外殼1內,并且布置在彈簧3的外圍周向。所述導正結構由至少三根導正條17構成,在本實施例中,導正結構實際由四根導正條17構成(見圖6),當然五根或六根導正條17也是可以的,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理解。所有導正條17在彈簧3的外圍周向圍繞彈簧3布置并且形成一約束彈簧3的導正通道,彈簧3位于該導正通道內,使彈簧3的彈性力作用在針芯2的彈射方向上。所述導正結構是從外殼1的端蓋上延伸出的結構(見圖6)。所述彈簧3后端作用在外殼1的端蓋上。

所述鎖定機構由推發器4與針芯2配合形成,其中,推發器4尾部設有兩個彈性臂5(見圖5),彈性臂5上設有用來鎖定針芯2的卡鉤6,對應所述卡鉤6在針芯2上設有卡合面8(見圖3和圖4),該卡合面8與卡鉤6配合用來鎖定針芯2(見圖8),以此形成所述鎖定機構。

所述解鎖機構由導正結構與推發器4配合形成,其中,導正結構前部面對彈性臂5后部設置,在導正結構前部和彈性臂5后部兩者中,至少有一者上設有解鎖斜面10。在本實施例中,解鎖斜面10設在導正結構前部,即導正條17前端(見圖6-10)。當然,如果將解鎖斜面10設在彈性臂5后端,或者在導正結構前端和彈性臂5后端同時設置解鎖斜面10也是可行的。

所述推發器4側部設有鉤子12和擋肩13(見圖5),對應該鉤子12和擋肩13在外殼1內壁上設有內端面14(見圖8),在發射前裝配狀態下,推發器4上的鉤子12與內端面14配合形成第一限位,以阻止推發器4相對外殼1向前移動。

本實施例使用時動作過程如下:

(1)初始裝配狀態

如圖7和圖8所示,整個采血器由外殼1、扭帽11、針芯2、彈簧3和推發器4組成,其中,彈簧3處于預壓狀態,在發射前裝配狀態下,所有彈性臂5共同形成一個彈性夾,針芯2通過卡合面8被夾持定位鎖定在彈性夾中,其中,彈性臂5上的卡鉤6與針芯2上的卡合面8配合,使針芯2處于鎖定狀態。所述彈性臂5的后端布置在解鎖斜面10前部(導正條17前端)。推發器4上的鉤子12與內端面14配合形成第一限位,以阻止推發器4相對外殼1向前移動。

(2)卸除針帽后觸壓推發器狀態

如圖9所示,一只手握持采血器外殼1,另一只手扭轉并撥除扭帽11。接著,手持外殼1將采血器頭部對準采血部位觸壓,當推發器4頭部受到觸壓時,推發器4相對外殼1向后移動。

(3)針芯脫鉤狀態

如圖10所示,隨著推發器4持續向后移動,導正結構(即導正條17)前部迎擊彈性臂5后部,并在解鎖斜面10的作用下迫使彈性臂5末端側向張開,當彈性臂5上的卡鉤6脫離鎖定臨界點后針芯2在彈簧3作用下發射穿刺。

(4)發射后狀態

在發射后狀態下(末給出圖示),推發器4上的擋肩13與內端面14配合形成第二限位,以阻止推發器4相對外殼1回退,使推發器4頭部相對外殼1頭部處于平齊或縮進狀態。

下面針對實施例1可能的變化作如下說明:

1.以上實施例1盡管給出的是扭帽型頭部觸壓式一次性采血器,但本發明不局限于此,也適用于蓋帽型頭部觸壓式一次性采血器。扭帽和蓋帽是采血器保護帽的兩種形式,但這兩種形式與本發明的創新點無關,這是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和認知的情況。

2.在以上實施例1中,所述推發器4尾部設有兩個彈性臂5(見圖5),兩個彈性臂5構成一個彈性夾,用于夾持鎖定針芯2。但本發明不局限于此,構成彈性夾從彈性臂5數量上來看可以是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等等。這是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和認知的情況。

3.在以上實施例1中,從圖5中可以看出,所述彈性臂5為直臂形結構。但本發明不局限于此,所述彈性臂5也可以是曲臂形結構,或者是折臂形結構。這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在實施例1基礎上能夠理解和認知的情況。

4.在以上實施例1中,彈簧3是一個獨立的金屬元件,也可以將彈簧3設計為塑料彈簧,并與針芯2制作成一體。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理解這樣的變化情況。

5.在以上實施例1中,針芯2與推發器4之間設有彈射導向結構(滑槽)。但本發明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將彈射導向結構(滑槽)設在針芯2與外殼1之間,這是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和認知的情況。

6.在以上實施例1中,所述導正結構由四根導正條17構成(見圖6)。但本發明不局限于此,所述導正結構還可以由至少兩個導正片18構成(見圖11),或者由一個導正筒19構成(見圖12)。這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在實施例1基礎上容易理解和認知的情況。

7.在以上實施例1中,所述導正結構是從外殼1的端蓋上延伸出的結構。但本發明不局限于此,所述導正結構也可以是從外殼1的內壁上延伸出的結構,還可以是從外殼1的端蓋和內壁上同時延伸出的結構。這是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和認知的情況。

8.在以上實施例1中,所述彈簧3后端作用在外殼1的端蓋上。但本發明不局限于此,所述彈簧3后端也可以作用在導正結構上。這是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和認知的情況。

9.在以上實施例1中,端蓋是外殼1中的一部分,而且端蓋與外殼1為一體注塑成型結構,被視作一個部件。但本發明不局限于此,如果考慮到便于加工可以將端蓋與外殼分開作為兩個部件來加工成型(見圖13)。這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在實施例1基礎上能夠理解和認知的情況。在圖13中端蓋21上帶有實施例1中的四個導正條17,這四根導正條17構成導正結構。也可以將端蓋21上的導正結構改為兩個導正片18(見圖14),或者一個導正筒19(見圖15)。這也是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和認知的情況。

10.在以上實施例1中,所述擋肩13可以省略,也能使采血器在發射后狀態下,推發器4頭部相對外殼1頭部處于平齊或縮進狀態。如圖16和圖17所示,其中圖16為實施例1中省略擋肩后的初始裝配狀態剖視圖,圖17為實施例1中省略擋肩后的發射后狀態剖視圖。從圖16中可以看出,實施例1中的擋肩13被省略,在初始裝配狀態下推發器4上的鉤子12與內端面14配合形成第一限位,以阻止推發器4相對外殼1向前移動。從圖17中可以看出,導正條17前部的解鎖斜面10頂住彈性臂5中部,而彈性臂5末端頂在外殼1內壁上,使推發器4在外殼1內呈卡緊定位狀態,在該狀態下推發器4頭部相對外殼1頭部處于平齊或縮進狀態,推發器4相對外殼1不能回退。

11.在以上實施例1中,彈簧3前端頂壓在針芯2上,如果把針芯2尾部套接一個零件或者做成分體針芯,這個零件再和彈簧3頂壓,也是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和認知的情況,也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本發明在此處的實質是彈簧3前端作用在針芯2上,其中,有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兩種情況。以上描述的情況屬于間接作用的含意。

實施例2:一種帶彈簧導正結構的觸壓式一次性采血器(扭帽型,推發器與外殼之間的限位結構與實施例1不同)

如圖18-圖22所示,該一次性采血器由外殼1、扭帽11、針芯2、彈簧3和推發器4組成(見圖18和圖19)。

本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實施例2中采用了初始掛鉤22和觸發掛鉤23與鉤面24的配合結構取代了實施例1中的鉤子12和擋肩13與內端面14的配合結構。實施例2的具體結構是:所述推發器4尾部設有初始掛鉤22和觸發掛鉤23(見圖19),對應該初始掛鉤22和觸發掛鉤23在導正結構上設有鉤面24(見圖18)。在發射前裝配狀態下,推發器4上的初始掛鉤22與鉤面24配合形成第一限位(見圖20),以阻止推發器4相對外殼1向前移動。在發射后狀態下,推發器4上的觸發掛鉤23與鉤面24配合形成第二限位(見圖21和圖22),以阻止推發器4相對外殼1回退,使推發器4頭部相對外殼1頭部處于平齊或縮進狀態。

圖23、圖24和圖25分別表示本實施例2中的三種不同形式的導正結構,其中,圖23表示的導正結構是四根導正條17,導正條17的外側設有鉤面24;圖24表示的導正結構是兩個導正片18,導正片18的外側設有鉤面24;圖25表示的導正結構是一個導正筒19,導正筒19的外側設有鉤面24。

其它內容與實施例1相同,這里不再重復描述。

以上有關實施例1可能的所有變化均適用于本實施例2,這里也不再重復描述。

實施例3:一種帶彈簧導正結構的觸壓式一次性采血器(扭帽型,推發器與針芯之間的鎖定機構與實施例1不同)

如圖26所示,該一次性采血器由外殼1、扭帽11、針芯2、彈簧3和推發器4組成。

本實施例3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推發器4與針芯2之間的鎖定機構不同。實施例1是:推發器4尾部設有兩個彈性臂5(見圖5),彈性臂5上設有用來鎖定針芯2的卡鉤6,對應所述卡鉤6在針芯2上設有卡合面8(見圖3和圖4),兩個彈性臂5共同形成一個彈性夾,針芯2被夾持定位鎖定在彈性夾中,該卡合面8與卡鉤6配合用來鎖定針芯2(見圖8),以此形成所述鎖定機構。實施例3是:如圖26所示,推發器4尾部設有一個彈性臂5,彈性臂5上設有用來鎖定針芯2的端面25,彈性臂5與外殼1內壁配合形成一個彈性夾,針芯2被夾持定位鎖定在彈性夾中,以此形成所述鎖定機構。由此可見,彈性夾不僅可以由至少兩個彈性臂5構成,也可以由至少一個彈性臂5與外殼1內壁配合形成。

其它內容與實施例1相同,這里不再重復描述。

以上有關實施例1可能的所有變化均適用于本實施例3,這里也不再重復描述。

實施例4:一種帶彈簧導正結構的觸壓式一次性采血器(扭帽型,推發器與針芯之間的鎖定機構與實施例1不同)

如圖27所示,該一次性采血器由外殼1、扭帽11、針芯2、彈簧3和推發器4組成。

本實施例4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推發器4與針芯2之間的鎖定機構不同。實施例4是:如圖27所示,推發器4尾部設有一個彈性臂5,彈性臂5上設有用來鎖定針芯2的端面25,彈性臂5與導正條17內壁配合形成一個彈性夾,針芯2被夾持定位鎖定在彈性夾中,以此形成所述鎖定機構。由此可見,彈性夾不僅可以由至少兩個彈性臂5構成,也可以由至少一個彈性臂5與導正條17內壁配合形成。

其它內容與實施例1相同,這里不再重復描述。

以上有關實施例1可能的所有變化均適用于本實施例4,這里也不再重復描述。

實施例5:一種帶彈簧導正結構的觸壓式一次性采血器(扭帽型,推發器與針芯之間的鎖定機構與實施例1不同)

如圖28所示,該一次性采血器由外殼1、扭帽11、針芯2、彈簧3和推發器4組成。

本實施例5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推發器4與針芯2之間的鎖定機構不同。實施例5是:如圖28所示,推發器4尾部設有一個彈性臂5,彈性臂5上設有用來鎖定針芯2的端面25,彈性臂5與推發器4內壁配合形成一個彈性夾,針芯2被夾持定位鎖定在彈性夾中,以此形成所述鎖定機構。由此可見,彈性夾不僅可以由至少兩個彈性臂5構成,也可以由至少一個彈性臂5與推發器4內壁配合形成。

其它內容與實施例1相同,這里不再重復描述。

以上有關實施例1可能的所有變化均適用于本實施例5,這里也不再重復描述。

實施例6:一種帶彈簧導正結構的觸壓式一次性采血器(自帶調節頭且扭帽型)

如圖29和圖30所示,該采血器由外殼1、調節頭20、扭帽11、針芯2、彈簧3和推發器4組成。

本實施例6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外殼1頭部設有能夠改變穿刺深度的調節頭20結構。而能夠改變穿刺深度的調節頭20可以采用現有技術,比如采用申請號為201610158481.8,公布號為cn105816188a,名稱為《改進型一次性可調穿刺深度安全采血針》的中國專利申請所公開的結構,或者采用專利號為201620212700.1,授權公告號為cn205586011u,名稱為《改進的一次性可調穿刺深度安全采血針》的中國專利所公開的結構,在此不再詳細描述。

其它內容與實施例1相同,這里不再重復描述。

以上有關實施例1可能的所有變化均適用于本實施例6,這里也不再重復描述。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台县| 石首市| 荣昌县| 文水县| 祁东县| 金坛市| 渝北区| 建水县| 滁州市| 陈巴尔虎旗| 兴文县| 宜宾县| 华亭县| 开封市| 平顶山市| 宝清县| 麻栗坡县| 进贤县| 前郭尔| 始兴县| 封丘县| 甘泉县| 新民市| 陇川县| 博湖县| 连平县| 衡南县| 布尔津县| 江山市| 两当县| 桦川县| 唐山市| 双鸭山市| 乐业县| 米泉市| 昌江| 奉化市| 蒲城县| 松原市| 白玉县| 江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