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中藥制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心煩不寐、怔忡驚悸和夢多易醒的中藥組合物,特別是供心煩不寐、怔忡驚悸和夢多易醒患者使用的中藥組合物的領域。
背景技術:
祖國醫學認為:不寐,中醫病名。是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類病證。多為情志所傷、飲食不節、勞逸失調、久病體虛等因素引起臟腑機能紊亂,氣血失和,陰陽失調,陽不入陰而發病。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膽脾胃腎,病性有虛有實,且虛多實少。治療以補虛瀉實,調整臟腑陰陽為原則。
驚悸,指因驚恐而心跳得厲害。該氣質型人平素即敏感多疑,憂郁善嫉,遇事易驚。體型細長或小巧纖弱,脈多弦細,舌質淡苔薄。驚悸,是指由于七情不節累及于心所導致的,以驚悸為主要外兆的心病,屬于現代醫學的心臟神經官能癥。驚悸多由外因引起,怔忡則屬內因所致,驚悸與心膽的關系最為密切,因心為君主之官,主神明;膽為中正之官,決斷出焉。驚悸在現代醫學屬于心臟神經官能癥,本病多發生于年青人,尤以女性為多。由于心臟神經官能癥與心膽的關系較大,如清·羅國綱曰:“驚悸者,肝膽怯也”(《羅氏會約醫鏡·卷十·論怔忡、驚悸、恐懼、健忘》),故其先兆證多與心膽有關。
多夢,多夢是人完成睡眠過程后,感覺亂夢紛紜并伴有頭暈疲倦的一種狀態。中醫學認為,多夢的根本原因在于機體內在變化。古書中記載,氣血不足、情志損傷、陰血虧虛、痰熱內擾肝膽、勞累過度、飲食失節等原因都會導致多夢。而用現代醫學來解釋,神經衰弱、大量腦力勞動導致腦神經興奮過度、睡姿不正確、失眠癥的影響也會導致多夢。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種可有效治療心煩不寐、怔忡驚悸和夢多易醒的中藥組合物,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隨著我國中醫中藥學的不斷發展,在治療心煩不寐、怔忡驚悸和夢多易醒上,人們逐漸意識到了中醫治療心煩不寐、怔忡驚悸和夢多易醒的優點,且在治療過程中療效好、見效快、毒副作用小等優勢,針對現有西醫治療心煩不寐、怔忡驚悸和夢多易醒的現狀,本發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治療心煩不寐、怔忡驚悸和夢多易醒的中藥組合物,以解決心煩不寐、怔忡驚悸和夢多易醒患者早日恢復健康的問題。該藥物是以常見的中藥為原料,通過選擇合理的藥物及質量份比,可有效治療上述心煩不寐、怔忡驚悸和夢多易醒。
為達到上述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治療心煩不寐、怔忡驚悸和夢多易醒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酸棗仁100~280g、首烏藤100~250g、黨參150~280g、丹參80~180g、黃芪100~350g、茯苓150~280g、白術80~180g、五味子30~160g、石菖蒲30~80g、當歸80~180g、知母60~150g、遠志30~120g、合歡皮100~180g、甘草30~130g。
一種治療心煩不寐、怔忡驚悸和夢多易醒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酸棗仁115~250g、首烏藤115~220g、黨參170~250g、丹參90~160g、黃芪115~310g、茯苓170~250g、白術90~160g、五味子35~140g、石菖蒲35~70g、當歸90~160g、知母70~130g、遠志36~105g、合歡皮115~160g、甘草36~115g。
一種治療心煩不寐、怔忡驚悸和夢多易醒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中藥組合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酸棗仁220g、首烏藤190g、黨參220g、丹參140g、黃芪280g、茯苓220g、白術140g、五味子120g、石菖蒲60g、當歸140g、知母115g、遠志95g、合歡皮140g、甘草100g。
一種治療心煩不寐、怔忡驚悸和夢多易醒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制備而成:
a、將上述原料中藥揀去雜質、粉塵及干燥后,按照質量份比共研為極細末待用;
b、按照傳統制備中藥膠囊劑的方法,將研磨好的極細末藥物過篩后,放入藥器中混合均勻,然后制備成膠囊劑(其膠囊鎖合后總長度為23.3mm,藥粉容量0.4~0.5g/粒),分裝密封即可。
一種治療心煩不寐、怔忡驚悸和夢多易醒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為:將制備好的膠囊劑藥物以每日二次服用,早中晚各服一次,給藥量2.5g/次,溫開水送服。16天為一個療程,服藥1~2個療程后,癥狀逐漸減輕或痊愈。
本發明組方中的各原料中藥在中國藥典、中國辭典以及中華本草中均有詳細的記載。本發明選用其中最常見的中藥為原料,充分發揮各組分的藥理功效:
酸棗仁,性味:甘、平,具有養肝、寧心、安神、斂汗之功效,用于治療虛煩不眠、驚悸怔忡、煩渴、虛汗等癥;
首烏藤,性味:甘微苦,平,具有養心、安神、通絡、祛風之功效,用于治療失眠、勞傷、多汗、血虛身痛、癰疽、瘰疬、風瘡疥癬等病癥;
黨參,性味:味甘、性平,具有健脾補肺、益氣生津之功效,用于治療脾胃虛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肺虛喘咳、氣短自汗、氣微兩虧等癥;
丹參,性味: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祛瘀、調經止痛、養血安神、涼血消癰之功效,用于治療婦女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后瘀滯腹痛、心腹疼痛、癥瘕積聚、熱痹腫痛、跌打損傷、熱入營血、煩躁不安、心煩失眠、癰瘡腫毒;
黃芪,性味:甘、微溫,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功效,用于治療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茯苓,性味:甘、淡、平,具有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療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遺精白濁;
白術,性味:味苦、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療脾氣虛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脹、大便溏薄、水飲內停、小便不利、水腫、痰飲眩暈、溫痹酸痛、氣虛自汗、胎動不安等癥;
五味子,性味:酸、甘、溫,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之功效,用于治療久瀉不止、久咳虛喘、心悸、失眠、多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消渴、遺精、滑精;
石菖蒲,性味:味辛、苦、性微溫,具有化痰開竅、化濕行氣、祛風利痹、消腫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療熱病神昏、痰厥、健忘、耳鳴、耳聾、脘腹脹痛、噤口痢、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癰疽疥癬;
當歸,性味:性溫、味甘辛,具有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之功效,用于治療血虛、面色萎黃、眩暈心悸、血虛、或兼有瘀滯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絞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知母,性味: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止渴除煩之功效,用于治療溫熱病、高熱煩渴、咳嗽氣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熱、虛煩不眠、消渴淋濁;
遠志,性味:苦、辛、微溫,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腫之功效,用于治療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多夢、健忘驚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瘡瘍腫毒、乳房腫痛;
合歡皮,性味:甘;平,具有安神解郁、活血消癰之功效,用于治療心神不安、憂郁、不眠、內外癰瘍、跌打損傷;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益氣補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瀉火解毒、調和諸藥之功效,用于治療倦怠食少、肌瘦面黃、心悸氣短、腹痛便溏、四肢攣急疼痛、臟躁、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癰瘡腫痛、小兒胎毒及藥物、食物中毒。
本發明藥物是基于中醫治療心煩不寐、怔忡驚悸和夢多易醒的原則,從依據心煩不寐、怔忡驚悸和夢多易醒的病理機制及藥理作用認為:就心煩不寐、怔忡驚悸和夢多易醒,本發明所提供的藥物中的各原料中藥藥效共奏,對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就是針對上述心煩不寐、怔忡驚悸和夢多易醒的治療而提出的一種中藥配方,采用該配方制備的藥物藥效好,見效快,是一個標本兼治的中藥組方,特別適合臨床使用。下面結合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實施例1:
一種治療心煩不寐、怔忡驚悸和夢多易醒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酸棗仁220g、首烏藤190g、黨參220g、丹參140g、黃芪280g、茯苓220g、白術140g、五味子120g、石菖蒲60g、當歸140g、知母115g、遠志95g、合歡皮140g、甘草100g。
實施例2:
一種治療心煩不寐、怔忡驚悸和夢多易醒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酸棗仁250g、首烏藤220g、黨參250g、丹參160g、黃芪310g、茯苓250g、白術160g、五味子140g、石菖蒲70g、當歸160g、知母130g、遠志105g、合歡皮160g、甘草115g。
實施例3:
一種治療心煩不寐、怔忡驚悸和夢多易醒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酸棗仁280g、首烏藤250g、黨參280g、丹參180g、黃芪350g、茯苓280g、白術180g、五味子160g、石菖蒲80g、當歸180g、知母150g、遠志120g、合歡皮180g、甘草130g。
典型病例
經臨床診斷治療心煩不寐、怔忡驚悸和夢多易醒患者共2240例,年齡為28歲以上的1130例,只有1110例為28歲以下。2240例患者中癥狀逐漸減輕或痊愈的1710例,有效的530例,總有效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