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生物醫藥材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蟬蛻復合生物玻璃組織修復材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自發現生物玻璃至今,人們更多關注的是生物玻璃組份對生物活性的影響。納米技術的興起,使人們開始認識到結構對生物活性也有重要影響,更加注重于尺寸效應、微觀精細結構對材料結構和性能的影響。從納米尺寸出發研發設計的納米生物玻璃、介孔生物玻璃更是備受國內外學者的關注。生物玻璃能激活細胞基因,有利于增強細胞的增殖與分化,具有骨誘導和骨傳導的作用。但鑒于其無定形硅骨架的存在,生物玻璃仍呈現為無定形態,機械性能差,且藥物附著性差,其在生物醫藥材料上的應用還有待進一步開發。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機械性能好,且具有優良的藥物附著性的蟬蛻復合生物玻璃組織修復材料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蟬蛻復合生物玻璃組織修復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稱取蟬蛻25g,粉碎成粗粉,過60目篩,加入其重量10倍的蒸餾水浸泡2h,回流提取1.5h,抽濾得濾液1;向濾渣中加入8倍濾渣重量的蒸餾水,回流提取1h,抽濾得濾液2;再向濾渣中加入6倍濾渣重量的蒸餾水,回流提取1h,抽濾得濾液3;將濾液1、濾液2、濾液3合并,在溫度為60℃、真空度為0.06pa條件下減壓濃縮至150g,用三層紗布過濾,即得蟬蛻提取液;
步驟二:將蠶繭去蛹,置入煮沸的質量濃度為0.5%的碳酸鈉水溶液中,浴比為1:50,除去表面絲膠,將已成絲狀的蠶繭撈出并擰干,再重復上述操作一次后,用去離子水洗凈,吹干后得到脫膠絲素,采用9m溴化鋰水溶液溶解已脫膠的絲素,絲素與溴化鋰水溶液的重量比為1:10,溶解溫度為40℃,溶解時間為2h,待絲素全部溶解后,加入溶液體積1.5倍的去離子水稀釋,用離心機離心處理十分鐘,轉速3500轉/min,再用真空抽濾過濾,濾液置于透析袋中,在10℃條件下連續透析三天,直到透析袋外去離子水的電導率不變為止,得到絲素蛋白水溶液;
步驟三:取絲素蛋白水溶液置于60℃恒溫箱內濃縮至原體積的一半,再轉入通風櫥內濃縮至質量分數為30%得濃縮液,將濃縮液放入4℃冰箱儲存2d后將濃縮液加水稀釋到質量分數為0.5%,充分攪拌均勻后放入恒溫箱內孵育至形成半透明凝膠狀的絲素蛋白納米溶液;
步驟四:將5g聚環氧乙烷-聚環氧丙烷-聚環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溶于62g體積濃度為70%的乙醇溶液中,充分攪拌后,依次加入6g硅酸乙酯、0.7g磷酸三乙酯、1.5gca(no3)2·4h2o、1g0.5m鹽酸溶液,得混合液;
步驟五:將混合液在室溫下攪拌24h后靜置,當溶液呈粘稠狀溶液時,即制得生物玻璃溶液;
步驟六:將絲素蛋白納米溶液、蟬蛻提取液、生物玻璃溶液按質量比50:3:10混合均勻,使用超聲波震蕩對其進行分散,50℃條件下磁力攪拌1h,再在室溫下繼續攪拌8h,得到粘稠溶液置于與高壓裝置連接的醫用針管中,通過靜電紡絲制得修復材料,高壓裝置電壓為20kv,將制得的材料在40℃下真空干燥。
優選的,步驟六中所述的醫用針管的容量為20ml。
優選的,步驟六中所述的醫用針管的針頭固定在距離靜電紡絲接收板20cm處。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絲素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組織修復能力,有利于增強細胞的增殖與分化。
2)生物玻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具有組織修復的功能,能激活細胞基因,有利于增強細胞的增殖與分化,具有骨誘導和骨傳導的作用。
3)蟬蛻具有一點的殺菌消炎的功效,可以治療風疹瘙癢,疔瘡腫毒,破傷風等。
4)絲素蛋白可以改善材料的機械性能,生物玻璃可以改善材料的醫藥性能。
5)采用絲素蛋白納米溶液并采用靜電紡絲技術制備的材料,進一步提高了材料的孔隙率,有利于藥物的附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1
一種蟬蛻復合生物玻璃組織修復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稱取蟬蛻25g,粉碎成粗粉,過60目篩,加入其重量10倍的蒸餾水浸泡2h,回流提取1.5h,抽濾得濾液1;向濾渣中加入8倍濾渣重量的蒸餾水,回流提取1h,抽濾得濾液2;再向濾渣中加入6倍濾渣重量的蒸餾水,回流提取1h,抽濾得濾液3;將濾液1、濾液2、濾液3合并,在溫度為60℃、真空度為0.06pa條件下減壓濃縮至150g,用三層紗布過濾,即得蟬蛻提取液;
步驟二:將蠶繭去蛹,置入煮沸的質量濃度為0.5%的碳酸鈉水溶液中,浴比為1:50,除去表面絲膠,將已成絲狀的蠶繭撈出并擰干,再重復上述操作一次后,用去離子水洗凈,吹干后得到脫膠絲素,采用9m溴化鋰水溶液溶解已脫膠的絲素,絲素與溴化鋰水溶液的重量比為1:10,溶解溫度為40℃,溶解時間為2h,待絲素全部溶解后,加入溶液體積1.5倍的去離子水稀釋,用離心機離心處理十分鐘,轉速3500轉/min,再用真空抽濾過濾,濾液置于透析袋中,在10℃條件下連續透析三天,直到透析袋外去離子水的電導率不變為止,得到絲素蛋白水溶液;
步驟三:取絲素蛋白水溶液置于60℃恒溫箱內濃縮至原體積的一半,再轉入通風櫥內濃縮至質量分數為30%得濃縮液,將濃縮液放入4℃冰箱儲存2d后將濃縮液加水稀釋到質量分數為0.5%,充分攪拌均勻后放入恒溫箱內孵育至形成半透明凝膠狀的絲素蛋白納米溶液;
步驟四:將5g聚環氧乙烷-聚環氧丙烷-聚環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溶于62g體積濃度為70%的乙醇溶液中,充分攪拌后,依次加入6g硅酸乙酯、0.7g磷酸三乙酯、1.5gca(no3)2·4h2o、1g0.5m鹽酸溶液,得混合液;
步驟五:將混合液在室溫下攪拌24h后靜置,當溶液呈粘稠狀溶液時,即制得生物玻璃溶液;
步驟六:將絲素蛋白納米溶液、蟬蛻提取液、生物玻璃溶液按質量比50:3:10混合均勻,使用超聲波震蕩對其進行分散,50℃條件下磁力攪拌1h,再在室溫下繼續攪拌8h,得到粘稠溶液置于與高壓裝置連接的醫用針管中,通過靜電紡絲制得修復材料,高壓裝置電壓為20kv,將制得的材料在40℃下真空干燥。
步驟六中所述的醫用針管的容量為20ml,步驟六中所述的醫用針管的針頭固定在距離靜電紡絲接收板20cm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