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湯劑,屬于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月經失調也稱月經不調,是婦科常見疾病,表現為月經周期或出血量的異常,可伴月經前、經期時的腹痛及全身癥狀。病因可能是器質性病變或是功能失常。目前西藥治療主要使用雌激素、孕激素來調整月經周期,口服克羅米芬促排卵,但療效不一且副作用大。經過長期實踐得出,中藥治療月經不調具有較好作用,取得不錯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緩解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湯劑。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湯劑,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南瓜藤15-25、野芝麻9-15、雪蓮花6-10、靈芝5-8、阿膠7-9、黑木耳6-8、當歸4-6、何首烏5-7、桂枝5-7、女貞子4-6、吳茱萸5-7、益母草4-6、枸杞子5-7、土砂仁5-8、金瓜5-7、熟地黃4-6、紅參須3-5、山稗子根2-4、羊耳蒜4-6、柳葉菜3-5、蝦子花3-5、樸樹皮2-4。
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湯劑,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南瓜藤20、野芝麻12、雪蓮花8、靈芝7、阿膠8、黑木耳7、當歸5、何首烏6、桂枝6、女貞子5、吳茱萸6、益母草5、枸杞子6、土砂仁7、金瓜6、熟地黃5、紅參須4、山稗子根3、羊耳蒜5、柳葉菜4、蝦子花4、樸樹皮3。
用量及用法:服用本發明的中藥湯劑,每日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一周為一療程,一般1-3個療程即可治愈。
本方中南瓜藤可清肺,和胃,通絡;野芝麻性味甘,平,具有散瘀,消積,調經,利濕之功效;靈芝、阿膠、黑木耳、當歸、何首烏、枸杞子、熟地黃合用具有補氣安神,滋陰潤燥,養血益胃、補血活血之功效;桂枝、吳茱萸可散寒止痛,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沖降氣;女貞子具有滋補肝腎,明目烏發之功效;益母草、金瓜具有活血調經,舒筋通絡,利尿消腫之功效;紅參須性平、味甘苦,具有補脾益肺、生津寧神、補元氣之功效;諸藥合用,對治療月經不調療效顯著。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中藥湯劑采用天然純中草藥配制,配伍嚴謹,具有活血調經,滋陰潤燥,養血安神,滋補肝腎,散寒止痛多重功效,從根本上提高人體肌制,能夠徹底治愈月經不調,且服藥周期短,安全無任何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湯劑,其組成原料的重量(g)為:南瓜藤20、野芝麻12、雪蓮花8、靈芝7、阿膠8、黑木耳7、當歸5、何首烏6、桂枝6、女貞子5、吳茱萸6、益母草5、枸杞子6、土砂仁7、金瓜6、熟地黃5、紅參須4、山稗子根3、羊耳蒜5、柳葉菜4、蝦子花4、樸樹皮3。
用量及用法:服用本發明的中藥湯劑,每日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一周為一療程,一般1-3個療程即可治愈。
典型病例:
病例1、徐某某,34歲,女,患月經不調三年多,自述工作生活壓力大,精神緊張,長期壓抑至月經失調,月經量少,有暗紅色的血塊,乳房脹痛,面色無華,食欲不振。期間服用其他中西藥,療效不佳,反復復發。服用本發明的中藥湯劑,每日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一療程后,氣色好轉,癥狀減輕,繼續服用一療程,月經恢復正常,痊愈。隨訪1年,未復發。
病例2、阮某某,40歲,女,患月經不調一年,月經周期長,月經量增多,痛經,腰膝酸軟,四肢乏力。期間服用其它藥物治療,療效緩慢。服用本發明的中藥湯劑,每日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連續服用2個療程,諸癥全消,月經恢復正常。隨訪半年,未復發。
病例3、沐某某,22,女,月經量時多時少,痛經難忍,有血塊,胸悶氣短,到醫院診斷為月經不調,服用本發明的中藥湯劑,每日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個療程后,月經恢復正常,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