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麻醉病人恢復期輔助活動工具。
背景技術:
全麻清醒后,鼓勵受術者深呼吸、咳嗽等動作,病情穩定時,定時翻身,早期下床活動,有利于降低各種并發癥的可能,然而麻醉病人身體協調能力恢復不夠厚,不能自主下床活動,容易摔倒。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麻醉病人恢復期輔助活動工具,該麻醉病人恢復期輔助活動工具可以協助患者運動,避免摔倒受傷。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包括由第一檔桿、第二擋桿和第三檔桿首尾連接組成的框體,所述第二檔桿和第三檔桿平行設置,所述第二檔桿的另一端部鉸接有與第一擋桿平行的第四檔桿,第三檔桿的另一端部設有與第四檔桿配合的定位裝置,所述第一擋桿與第二檔桿的連接處、第一擋桿與第三檔桿的連接處及第二檔桿和第三檔桿的另一端部均設有支撐腿,所述第一擋桿上設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設有扶手桿;所述第二檔桿的上表面插裝有支撐桿。
所述第二檔桿的另一端部設有鉸孔,所述第四檔桿一端通過鉸軸鉸接在鉸孔內,所述定位裝置包括設置在第三檔桿另一端部的螺孔,所述第四檔桿的另一端設有通孔,通孔內安裝有與螺孔配合的螺栓。
所述支架包括兩個間隔且平行設置的支桿,兩支桿向上延伸,扶手桿設置在兩支桿的上端部之間,扶手桿的外表面包裹有海綿層。
四個支撐腿均向外傾斜設置。
所述第二檔桿的上表面設有插孔,所述支撐桿插裝在插孔內,所述支撐桿上設有掛鉤。
四個支撐腿的下部均設有自鎖式萬向輪。
相鄰兩支撐腿之間連接有加強桿。
采用上述方案后的優點效果是:麻醉患者在恢復期需要下床運動時,可以翻轉第四檔桿,使患者進入框體內,然后翻轉第四檔桿,并使第四檔桿固定在第三檔桿的另一端部,從而使患者進入四周密封的框體內,然后手扶扶手桿走動,患者走動的同時四個支撐腿也隨之移動,從而使各檔桿對患者起到扶持的作用,避免患者摔傷。支撐桿上設有掛鉤,掛鉤上可以懸掛吊瓶。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右視圖;
圖3是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3所示,該麻醉病人恢復期輔助活動工具包括由第一檔桿1、第二擋桿2和第三檔桿3首尾連接組成的框體,該框體一側部開口,第二檔桿2和第三檔桿3平行設置,第二檔桿2的另一端部鉸接有與第一擋桿1平行的第四檔桿4,第二檔桿2的另一端部設有鉸孔,第四檔桿4一端通過鉸軸鉸接在鉸孔內,第三檔桿3的另一端部設有與第四檔桿4配合的定位裝置。本實施例中所述定位裝置包括設置在第三檔桿3另一端部的螺孔,第四檔桿4的另一端設有通孔,通孔內安裝有與螺孔配合的螺栓,使用時可以通過螺栓將第四檔桿4固定在第三檔桿3的另一端部,這樣就可以使框體實現密封。本實施例中第一檔桿1、第二擋桿2、第三檔桿3和第四檔桿4的相對內表面還可以設置海綿層10,各檔桿與人體接觸時,避免摩擦受傷,提高人體舒適度。第一擋桿1與第二檔桿2的連接處、第一擋桿1與第三檔桿3的連接處及第二檔桿2和第三檔桿3的另一端部均設有支撐腿5,本實施例中四個支撐腿5均向外傾斜設置,這種設置方式可以提高支撐腿5的支撐強度。另外相鄰兩支撐腿5之間連接有加強桿52,加強桿52可以進一步提高支撐腿5的支撐強度。四個支撐腿5的下部均設有自鎖式萬向輪51,自鎖式萬向輪51便于本發明的移動。
如圖1-圖3所示,第一擋桿1上設有支架6,支架6上設有扶手桿61,本實施例中支架6包括兩個間隔且平行設置的支桿,兩支桿固接在第一擋桿1的上表面且向上延伸,扶手桿61設置在兩支桿的上端部之間,扶手桿61的外表面包裹有海綿層62,海綿層62的外表面還可以設置無紡布層,提高患者手部的舒適感。第二檔桿2的上表面插裝有支撐桿7,本實施例中第二檔桿2的上表面設有插孔,支撐桿7插裝在插孔內,支撐桿7上設有掛鉤71,掛鉤71上可以懸掛吊瓶。
麻醉患者在恢復期需要下床運動時,可以翻轉第四檔桿4,使患者進入框體內,然后翻轉第四檔桿4,并使第四檔桿4固定在第三檔桿3的另一端部,從而使患者進入四周密封的框體內,然后手扶扶手桿61走動,患者走動的同時四個支撐腿5也隨之移動,從而使各檔桿對患者起到扶持的作用,避免患者摔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