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保健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護胃解酒口服液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愛好飲酒者越來越廣泛,同時飲酒也是現代社會一種不可缺少的社交方式。然而少量飲酒,可以助興,使人體得到適當調節,過量飲酒往往有損身體健康,給過量飲酒者造成精神不振,頭痛、頭昏、嘔吐、全身乏力,甚至因慢性酒精中毒、損害食管和胃黏膜引起黏膜充血、腫脹和糜爛,導致胃痛、泛酸或胸悶嘔吐、胃炎、潰瘍病。同時過量飲酒可減弱食管下段括約肌的防御功能,容易造成胃食管反流或使反流癥狀加重,這一疾病若不及時治療,胃內容物長期刺激食道粘膜,引起炎癥長期存在。使粘膜增生,尤其是不典型性增生,就會導致腫瘤的出現。如:食道下端腺癌、賁門癌。盡管飲酒危害很大,但我國飲酒消費人群卻逐年激增,人均酒消費量也呈增長趨勢,導致因酒精引起的胃病越來越多。目前對飲酒引起的胃病治療沒有有效藥物,急需一種護胃解酒的保健品以緩解市場的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護胃解酒口服液的制備方法,以解決因飲酒引發的各種胃病。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護胃解酒口服液的制備方法,由瓦楞子35克(打碎)、川厚樸10克、地榆12克、佛手10克、姜半夏8克、葛花10克、枳棋子15克、大黃粉5克、田七粉5克(混合分3次吞服)、甘草10克、延胡索13克、竹茹8克組成。
本發明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上述物品曬干或烤干,篩除雜質后放入砂鍋,先將藥物用冷水浸泡30-60分鐘,浸泡的水量以淹沒藥面3~5cm為宜;
第二步、用武火(即大火)熬開,沸騰后改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狀態,減慢水分蒸發,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改用文火后開始計時,煎20-25分鐘左右;
第三步、將第一次煎出的藥液倒出,加入適量的熱水(水不要太多,以剛淹沒藥材2-3cm為宜)進行第二次煎煮,煎煮的時間約20-30分鐘左右即可。
用法用量:每次服300毫升,日分2次溫服或冷服。因冷服利于胃部止血,熱服則不利于止血。
本發明有益效果:本發明純中藥制作,采用瓦楞子解醒止渴和排酒毒;配以川厚樸、地榆、佛手行氣止痛,溫胃止瀉,化濕消痞;用姜半夏、葛花、枳棋子、大黃粉、田七粉、甘草、延胡索和竹茹利水滲濕泄熱,補脾益氣,固表止汗,寧心安神。共同達到解酒護胃功效,實現對飲酒引起的胃病的治療。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一種護胃解酒口服液的制備方法,由瓦楞子35克(打碎)、川厚樸10克、地榆12克、佛手10克、姜半夏8克、葛花10克、枳棋子15克、大黃粉5克、田七粉5克(混合分3次吞服)、甘草10克、延胡索13克、竹茹8克組成。
本發明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上述物品曬干或烤干,篩除雜質后放入砂鍋,先將藥物用冷水浸泡30-60分鐘,浸泡的水量以淹沒藥面3~5cm為宜;
第二步、用武火(即大火)熬開,沸騰后改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狀態,減慢水分蒸發,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改用文火后開始計時,煎20-25分鐘左右;
第三步、將第一次煎出的藥液倒出,加入適量的熱水(水不要太多,以剛淹沒藥材2-3cm為宜)進行第二次煎煮,煎煮的時間約20-30分鐘左右即可。
用法用量:每次服300毫升,日分2次溫服或冷服。因冷服利于胃部止血,熱服則不利于止血。
本發明人3年間治療因飲酒引起的胃病54例臨床報告如下:
1、資料來源:患者均來源于發明人在2010年3月到2013年4月門診收治的因飲酒引起的胃病患者54例,排除他其引起的胃病。年齡分布18歲到66歲,均為男性。
2、治療方法:以瓦楞子35克(打碎)、川厚樸10克、地榆12克、佛手10克、姜半夏8克、葛花10克、枳棋子15克、大黃粉5克、田七粉5克(混合分3次吞服)、甘草10克、延胡索13克、竹茹8克制成水煎劑,口服,每日2次,早晚分服,以15天為一個療程。
3、療效評定:中醫癥候療效評定按照《中醫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療效標準擬定:根據積分法判定中醫癥候總療效,癥候療效指標=(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以百分數表示。臨床治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療效指數>95%;顯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有明顯改善,療效指數>70%;有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均有改善,療效指數>30%;無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無改善,甚或加重,療效指數<30%。
4、結果統計:一個療程后統計結果,治療期間,均未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按照上述標準判定,治愈25例,顯效18例,有效8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