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中藥制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外敷藥物,特別是供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使用的外敷藥物及其制備方法的領域。
背景技術:
據有關文獻顯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表現為:患肢腫脹、疼痛、乏力等癥狀,可后遺下肢水腫、繼發性靜脈曲張、皮炎、色素沉著、郁滯性潰瘍等,臨床上多見,尤其那些患有慢性病且長期臥床的老年人更多見,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了沉重的負擔,有一部分患者因伴發肺栓塞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種可有效治療上述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外敷藥物,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隨著我國中醫中藥學的不斷發展,在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上,人們逐漸意識到了中醫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優點,且在治療過程中療效好、見效快、毒副作用小等優勢,針對現有西醫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現狀,本發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外敷藥物,以解決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早日恢復健康的問題。該藥物是以常見的中藥為原料,通過選擇合理的藥物及質量份比,可有效治療上
述下肢深靜脈血栓。
為達到上述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外敷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桃仁8~20g、當歸8~20g、澤蘭6~15g、紅花6~15g、花椒3~8g、木姜子3~12g、牛膝15~30g、木瓜8~20g、白芷8~20g、金銀花15~30g、三七3~15g、艾葉3~12g、黃柏8~20g、五加皮8~20g、玄參15~30g、伸筋草9~20g、透骨草9~20g。
一種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外敷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桃仁10~17g、當歸10~17g、澤蘭8~13g、紅花8~13g、花椒5~7g、木姜子5~11g、牛膝17~26g、木瓜10~17g、白芷10~17g、金銀花18~26g、三七5~13g、艾葉5~11g、黃柏10~17g、五加皮10~17g、玄參18~26g、伸筋草10~17g、透骨草10~17g。
一種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外敷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桃仁15g、當歸15g、澤蘭12g、紅花12g、花椒6g、木姜子10g、牛膝23g、木瓜15g、白芷15g、金銀花23g、三七12g、艾葉10g、黃柏15g、五加皮15g、玄參23g、伸筋草15g、透骨草15g。
一種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外敷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制備而成:
a、將上述原料中藥揀去雜質、粉塵及干燥后,按照質量份比共研成粉末狀待用;
b、將研磨好的粉末狀物經分離篩過濾后,放入專用藥器中混均待用;
c、將拌均的粉末狀物以5mm~6mm的厚度平攤于紫外線殺菌箱內的層板上,進行紫外線殺菌處理;
d、將適量的黃酒盛裝到無菌室中的藥器內,進而再慢慢倒入消毒后的粉末狀物,一邊倒一邊攪拌,使其成軟膏狀外敷藥物,然后分裝密封即可備用。
一種上述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外敷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為:將制備好的軟膏狀外敷藥物以2.5mm~3.2mm的厚度外涂至患處皮膚,外用紗布包扎固定后,把熬制好的石蠟放在托盤中漸冷卻至餅狀,趁熱將石蠟餅敷于紗布外側,進而再用厚布袋包扎固定,待冷卻后取下石蠟,間隔3小時操作一次。5天為一療程,治療4~5個療程后,癥狀逐漸減輕或痊愈。
本發明組方中的各原料中藥在中國藥典、中國辭典以及中華本草中均有詳細的記載。本發明選用其中最常見的中藥為原料,充分發揮各組分的藥理功效:
桃仁,性味:苦甘、平,具有破血行瘀、潤燥滑腸之功效,用于治療經閉、癥瘕、熱病蓄血、風痹、瘧疾、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血燥便秘;
當歸,性味:性溫、味甘辛,具有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之功效,用于治療血虛、面色萎黃、眩暈心悸、血虛、或兼有瘀滯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絞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澤蘭,性味:味苦、辛、性微溫,具有活血化瘀、行水消腫、解毒消癰之功效,用于治療婦女經閉、痛經、產后瘀滯腹痛、癥瘕浮腫、跌打損傷、癰腫瘡毒;
紅花,性味:味辛、性溫,具有活血能經、祛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療經閉、痛經、產后瘀阻腹痛、胞痹心痛癥瘕積聚、跌打損傷、關節疼痛、中風偏竣、斑疹等癥;
花椒,性味:辛、溫,有毒,具有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解魚腥毒之功效,用于治療積食停飲、心腹冷痛、嘔吐、噫呃、咳嗽氣逆、風寒濕痹、泄瀉、痢疾、疝痛、齒痛、蛔蟲病、蟯蟲病、陰癢、瘡疥等癥;
木姜子,性味:辛、苦、性溫,具有溫中行氣止痛、燥濕健脾消食、解毒消腫之功效,用于治療胃寒腹痛、暑濕吐瀉、食滯飽脹、痛經、疝痛、瘧疾、瘡瘍腫痛;
牛膝,性味:苦、酸、性平,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經、引敵國(火)下行、利尿通淋之功效,用于治療腰膝酸痛、下肢痿軟、血滯經閉、痛經、產后血瘀腹痛、征瘕、胞衣不下、熱淋、血淋、跌打損傷、癰腫惡瘡、咽喉腫痛;
木瓜,性味:性溫、味酸,具有消食、驅蟲、清熱、祛風之功效,用于治療胃痛、消化不良、肺熱干咳、乳汁不通、濕疹、寄生蟲病、手腳痙攣疼痛;
白芷,性味:性溫、味辛、氣芳香、微苦,具有祛風濕、活血排膿、生肌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療頭痛、牙痛、鼻淵、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瘙癢;
金銀花,性味:甘、寒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療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癰腫疔瘡、喉痹及多種感染性疾病;
三七,性味:甘、微苦、溫,具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之功效,用于治療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剌痛、跌撲腫痛;
艾葉,性味:味辛、苦、性溫,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祛濕止癢之功效,用于治療吐血、衄血、吃力血、便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月經不調、痛經、胎動不安、心腹冷痛、泄瀉久痢、霍亂轉筋、帶下、濕疹、疥癬、痔瘡、癰瘍等癥;
黃柏,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除骨蒸清虛熱之功效,用于治療濕熱瀉痢、黃疸、帶下、熱淋、腳氣、痿辟、骨蒸勞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濕疹瘙癢;
五加皮,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濕、壯筋骨、活血去瘀之功效,用于治療風寒濕痹、筋骨攣急、腰痛、陽痿、腳弱、小兒行遲、水腫、腳氣、瘡疽腫毒、跌打勞傷;
玄參,性味:味甘、苦、咸、性微寒,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解毒散結之功效,用于治療溫熱病熱和營血、身熱、煩渴、舌絳、發斑、骨蒸勞嗽、虛煩不寤、津傷便秘、目澀昏花、咽喉喉腫痛、瘰疬痰核、癰疽瘡毒;
伸筋草,性味:苦、辛、溫、平、無毒,具有祛風散寒、除濕消腫、舒筋活血、止咳、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療風寒濕痹、關節酸痛、皮膚麻木、四肢軟弱、水腫、跌打損傷、黃疸、咳嗽、瘡瘍、皰疹、燙傷;
透骨草,性味:辛、性溫,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血、散瘀消腫、解毒目痛之功效,用于治療風濕痹痛、筋骨攣縮、寒濕腳氣、腰部扭傷、癱瘓、閉經、陰囊濕疹、瘡癤腫毒。
本發明藥物是基于中醫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原則,從依據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病理機制及藥理作用認為:就下肢深靜脈血栓,本發明所提供的藥物中的各原料中藥藥效共奏,對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就是針對上述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治療而提出的一種中藥配方,采用該配方制備的藥物藥效好,見效快,是一個標本兼治的中藥組方,特別適合臨床使用。下面結合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實施例1:
一種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外敷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桃仁15g、當歸15g、澤蘭12g、紅花12g、花椒6g、木姜子10g、牛膝23g、木瓜15g、白芷15g、金銀花23g、三七12g、艾葉10g、黃柏15g、五加皮15g、玄參23g、伸筋草15g、透骨草15g。
實施例2:
一種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外敷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桃仁17g、當歸17g、澤蘭13g、紅花13g、花椒7g、木姜子11g、牛膝26g、木瓜17g、白芷17g、金銀花26g、三七13g、艾葉11g、黃柏17g、五加皮17g、玄參26g、伸筋草17g、透骨草17g。
實施例3:
一種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外敷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桃仁20g、當歸20g、澤蘭15g、紅花15g、花椒8g、木姜子12g、牛膝30g、木瓜20g、白芷20g、金銀花30g、三七15g、艾葉12g、黃柏20g、五加皮20g、玄參30g、伸筋草20g、透骨草20g。
典型病例
經臨床診斷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共810例,年齡為60歲以上的470例,只有340例為60歲以下。810例患者中癥狀逐漸減輕或痊愈的620例,有效的190例,總有效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