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藥領域,具體而言,涉及n-乙酰-d-氨基葡萄糖及其藥物可接受鹽在制備治療病毒性肝炎藥物中的應用及藥物。
背景技術: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學分型,目前已被公認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種肝炎病毒,目前已發現的病毒性肝炎至少可分為甲、乙、丙、丁、戊、庚、ttv七型肝炎,其中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現為急性肝炎,乙、丙、丁型主要表現為慢性肝炎并可發展為肝炎肝硬化和肝細胞癌。
目前,對病毒性肝炎尚無明確的標準治療方案,臨床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
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活動期,需住院治療、臥床休息、合理營養、保證熱量、蛋白質、維生素供給,嚴禁飲酒,恢復期應逐漸增加活動。慢性肝炎靜止期,可做力所能及的工作,重型肝炎要絕對臥床,盡量減少飲食中蛋白質,保證熱量、維生素,可輸人血白蛋白或新鮮血漿,維持水電解質平穩。
現有的一些用于治療病毒性肝炎的導向治療方法,例如新的免疫治療(如dna疫苗免疫復合物治療等)、基因治療(反義核酸治療轉基因治療)正在研究中。
現有的一些用于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藥物也僅僅是護肝藥物。例如一些中藥制劑、西醫的靜脈點滴療法以及中醫和西醫的各種抗病毒藥物,均是只能減輕痛苦,但是不能清除肝炎病毒。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n-乙酰-d-氨基葡萄糖在制備用于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藥物中的應用,從而解決現階段病毒性肝炎的治療療效差的問題。
本發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藥物,這種藥物可徹底清除病毒,使病人恢復健康。
為了實現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n-乙酰-d-氨基葡萄糖在制備用于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藥物中的應用。
n-乙酰-d-氨基葡萄糖的藥物學可接受鹽在制備用于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藥物中的應用。
一種用于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藥物,包括n-乙酰-d-氨基葡萄糖或者n-乙酰-d-氨基葡萄糖的藥物學可接受鹽,以及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或賦形劑。
一種用于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將n-乙酰-d-氨基葡萄糖或者n-乙酰-d-氨基葡萄糖的藥物可接受的鹽與賦形劑或者載體混合并制成制劑。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明提供的n-乙酰-d-氨基葡萄糖及其藥物學可接受鹽在制備用于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藥物中的應用及藥物,能夠用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療,這種藥物可徹底清除病毒,使病人恢復健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實施方案進行詳細描述,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會理解,下列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應視為限制本發明的范圍。實施例中未注明具體條件者,按照常規條件或制造商建議的條件進行。所用試劑或儀器未注明生產廠商者,均為可以通過市售購買獲得的常規產品。
本實施方式提供n-乙酰-d-氨基葡萄糖在制備用于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藥物中的應用。
n-乙酰-d-氨基葡萄糖是新型生化藥品,是生物體內多種多糖的組成單位,尤其是甲殼類動物的外骨骼含量最高,它在臨床上是治療風濕性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它也可以作為食品抗氧化劑及嬰幼兒食品添加劑,糖尿病患者甜味劑。主要用于臨床增強人體免疫系統的功能,抑制癌細胞或纖維細胞的過度生長,對癌癥和惡性腫瘤起到抑制和治療作用;對于各種炎癥,能起到有效的治療,對骨關節炎及關節疼痛也有治療作用。
發明人在多年臨床實踐的研究中發現,n-乙酰-d-氨基葡萄糖可有效的治療病毒性肝炎,比如乙肝大小三陽。
肝炎大三陽是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體(+),表示病毒在人體內不斷復制,有較強的傳染性,如果伴有肝功能異常,應積極到專科醫院抗病毒治療。
肝炎小三陽是表面抗原(+),e抗體(+),核心抗體(+),表示病毒復制活動及傳染性較弱。
這類病毒性肝炎,病毒反復復制,并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因此傳統的護肝藥物,如甘草酸二銨、腺苷蛋氨酸等都只能起到改善減緩的作用,對病毒性肝炎的療效差。
較為優選的,由n-乙酰-d-氨基葡萄糖制備的用于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藥物療效顯著。具體表現為,對于乙肝大小三陽,服用含有n-乙酰-d-氨基葡萄糖膠囊,乙肝大小三陽患者乙肝五項檢查全部轉陰。
而目前,現階段對病毒性肝炎的治療,不論是中藥制劑還是西醫的靜脈點滴療法,又或者是中醫和西醫的各種抗病毒藥物均較難奏效。
因此,n-乙酰-d-氨基葡萄糖可大大縮短病毒性肝炎的治療期,解決現階段病毒性肝炎的治療療效差的問題。從而徹底清除病毒,使病人恢復健康。
發明人在多年臨床實踐的研究中發現,n-乙酰-d-氨基葡萄糖可有效的治療病毒性肝炎,是基于生物有機體的生物波不斷改變的微異源變化原理。
生物波變化的速度有快有慢,取決于外來環境的改變程度。機體接受有害物質刺激后,內環境出現了迅速變化,促成微異源性發生,使機體與環境之間失衡,引起局部的損傷。這種損傷的出現從分子生物學角度來分析,是由于蛋白特別是各種酶類在改變了的條件下,特別是溫度改變和微生物代謝產物存在的條件下,功能不穩定甚至功能喪失。而n-乙酰-d-氨基葡萄糖具有蛋白保護功能,發明人經過實驗已經證實加入n-乙酰-d-氨基葡萄糖的蛋白能夠保持穩定。n-乙酰-d-氨基葡萄糖能促進細胞活力增強,細胞一有活力就開始運動,運動的時候產生耦合震蕩,形成耦合震蕩力,而感染病毒的細胞會停留,不會運動。群體細胞在運動的過程中,產生的很多代謝產物都是酸性環境,感染病毒的細胞在酸性環境里就爛掉,爛掉病毒就排了出來,當病毒排出來即被吞噬細胞吞噬,在生物波理論研究中稱之為促波排異。
發明人通過實驗證實,n-乙酰-d-氨基葡萄糖和其藥物可接受的鹽,不僅可以使生物體細胞表現正常的生物波特征,而且使這種波動表現出更加微細的波動方式,表明這些化合物對生物波動是有促進作用的。從而n-乙酰-d-氨基葡萄糖能夠用于制備用于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藥物中的應用。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用于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藥物,該藥物包括n-乙酰-d-氨基葡萄糖或者n-乙酰-d-氨基葡萄糖的藥物學可接受鹽,以及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或賦形劑。該藥物可徹底清除病毒,使病人恢復健康,對病毒性肝炎的治療療效好。
此處,術語“藥學上可接受的”指當化合物給人類施用時該化合物是生理上可接受的,包含胃腸道紊亂、頭暈等過敏反應或者類似這些過敏反應的全身過敏反應是不包括在內的。
在本發明中,“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包括但不限于:粘合劑(如微晶纖維素、藻酸鹽、明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填充劑(如淀粉、蔗糖、葡萄糖和無水乳酸)、崩解劑(如交聯pvp、交聯羧甲基淀粉鈉、交聯羧甲基纖維素鈉、和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潤滑劑(硬脂酸鎂、硬脂酸鋁、滑石、聚乙二醇、苯甲酸鈉)、潤濕劑(如甘油)、表面活性劑(如十六烷醇)以及吸收促進劑、矯味劑、甜味劑、稀釋劑、包衣劑等。
在本發明中,“藥學上可接受的賦形劑”包括但不限于:黏合劑、填充劑、崩解劑、潤滑劑、半固體制劑軟膏劑、霜劑中的基質部分;液體制劑中的防腐劑、抗氧劑、矯味劑、芳香劑、助溶劑、乳化劑、增溶劑、滲透壓調節劑、著色劑等。
進一步的,可用于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藥物的n-乙酰-d-氨基葡萄糖的藥物可接受的鹽包括無機酸鹽。
在本發明中,“藥物學可接受鹽”包括但不限于:鹽酸鹽、氫溴酸鹽、硼酸鹽、磷酸鹽、硫酸鹽、硫酸氫鹽和鹽酸氫鹽、苦味酸鹽、富馬酸鹽、馬來酸鹽、丙二酸鹽、琥珀酸鹽、酒石酸鹽、甲磺酸鹽和葡萄糖-1-磷酸鹽等。
進一步地,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用于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藥物中,n-乙酰-d-氨基葡萄糖或者n-乙酰-d-氨基葡萄糖的藥物學可接受鹽的質量分數0.05-15%。
較為優選的,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n-乙酰-d-氨基葡萄糖或者n-乙酰-d-氨基葡萄糖的藥物學可接受鹽的質量分數0.1-10%。
本發明的藥物可以制成各種劑型,并通過多種途徑給藥,例如口服給藥,或腸胃外給藥如靜脈注射、透皮注射等。
較為優選的,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該藥物的制劑為注射劑型,并采取非經腸給藥形式給藥。
具體地,可以方便地將n-乙酰-d-氨基葡萄糖或其藥物可接受的鹽溶解于注射用水或生理鹽水,而制備成注射劑型。
需要強調的是,該藥物可單獨服用,也可與其他藥物混合服用;該藥物可以為有效成分僅含有n-乙酰-d-氨基葡萄糖的單方制劑,也可以為有效成分為n-乙酰-d-氨基葡萄糖或其藥物可接受的鹽和其他藥物的復方制劑,比如與某些抗腫瘤藥物一起制成復方制劑。
本發明的藥物可以每天單劑量給藥或多劑量給藥,例如每天3-4劑。本發明藥物的給藥量根據給藥對象的年齡、病情、需治療的癥狀以及給藥方式等而變。
較為優選的,對于體重大于75公斤成年病人來說,以活性組分計,本發明的藥物以每天1-100000毫克的劑量給藥。進一步優選地,本發明的藥物以每天10至10000的劑量給藥。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用于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藥物的制備方法。
該藥物的制備方法,將n-乙酰-d-氨基葡萄糖或者n-乙酰-d-氨基葡萄糖的藥物可接受的鹽與賦形劑或者載體混合并制成制劑。
應理解,為了使該藥物快速、連續并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釋放活性成分,本發明的藥物可以根據那些在本技術領域中公開的常規方法制造。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特征和性能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藥物,該藥物為注射劑型,其制備方法為:
將n-乙酰-d-氨基葡萄糖與生理鹽水混合并制成注射劑,其中n-乙酰-d-氨基葡萄糖的質量分數為0.1%。
每次3劑,每天注射1次。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藥物,該藥物為注射劑型,其制備方法為:
將n-乙酰-d-氨基葡萄糖與生理鹽水混合并制成注射劑,其中n-乙酰-d-氨基葡萄糖的質量分數為10%。
每次1劑,每天注射1次。
實施例3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藥物,該藥物為注射劑型,其制備方法為:
將n-乙酰-d-氨基葡萄糖與生理鹽水混合并制成注射劑,其中n-乙酰-d-氨基葡萄糖的質量分數為0.05%。
每次4劑,每天注射1次。
實施例4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藥物,該藥物為注射劑型,其制備方法為:
將n-乙酰-d-氨基葡萄糖的鹽酸鹽與生理鹽水混合并制成注射劑,其中n-乙酰-d-氨基葡萄糖的質量分數為15%。
每次1劑,每天注射1次。
下面結合試驗對本發明提供的n-乙酰-d-氨基葡萄糖在制備用于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藥物中的應用方面的效果進行評價。
試驗例1
化合物的無毒實驗
n-乙酰-d-氨基葡萄糖的毒理實驗包括
1.急性毒性試驗:包括口服、靜脈注射和最大限量給藥實驗;
2.ames實驗;
3.小鼠骨髓細胞微核實驗;
4.鼠精子畸形實驗;
5.小鼠睪丸染色體畸變實驗;
6.慢性致死實驗;
7.亞慢性毒性(90天喂養)實驗;
8.傳統致畸實驗;
實驗結果表明:n-乙酰-d-氨基葡萄糖急性毒性實驗劑量超過2g/kg,是人注射劑量的300倍,仍未出現急性中毒反應;在長期毒性試驗中,最高劑量已經達到1g/kg,經四周實驗觀察,未出現中毒反應;在生殖試驗中,從常規劑量7mg/kg喂小鼠,經三次傳代,證明式(i)化合物對小鼠受孕妊娠、分娩、哺乳及仔鼠發育均無影響。證明n-乙酰-d-氨基葡萄糖化合物屬無毒物質。
試驗例2
化合物的促波試驗
1.試驗材料和方法:
1.1樣品:n-乙酰-d-氨基葡萄糖化合物純品。
分子式為c8h15no6,其結構式(i)表示如下:
1.2實驗材料:
菌種:奇異變形桿菌,應符合如下生化反應特征:動力(+)、尿素酶(+)、乳糖(-)、葡萄糖(+)、h2s(-)、苯丙氨酸脫氨酶(+)。
培養基:改良lb培養基(組成成分:1%胰蛋白胨、0.5%酵母提取物、1%氯化鈉、0.1%葡萄糖、0.002%ttc、ph7.2-7.4)。
1.3試驗方法:
對照樣:在lb平板中心點種奇異變形桿菌,37℃培養9小時;
試驗樣:在lb平板中加入濃度為0.5%的式(i)化合物,同法點種奇異變形桿菌,37℃培養9小時。
2、試驗結果及評論:
在對照樣中顯示出不斷向外擴展,間隔3小時的同心環;在試驗樣中,不但形成每隔3小時出現的同心環,而且與對照樣相比,在每條環上顯示出許多細小的波動環。
本試驗采用生物波波動試驗模型,用以研究式(i)化合物的促波作用,結果可見式(i)化合物不僅可以使細菌細胞表現正常的生物波特征,而且使這種波動表現出更加細微的波動方式,表明式(i)化合物對生物波是有促進作用的。預期這種促波作用可調節治療乙肝大小三陽。
下面結合臨床試驗對本發明提供的n-乙酰-d-氨基葡萄糖在制備用于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藥物中的應用方面的效果進行評價。
病例一
趙某,重慶人,乙肝小三陽,服用中藥治療無效后放棄,因工作需要來東北接觸到n-乙酰-d-氨基葡萄糖,服用n-乙酰-d-氨基葡萄糖后,回重慶進行例行體檢,發現乙肝5項檢查全部轉陰。
病例二
張某,沈陽人,患有乙肝大三陽幾十年,從2016年7月開始服用n-乙酰-d-氨基葡萄糖膠囊,在2017年的例行體檢中發現,除乙肝核心抗體陽性外,其余四項全部轉陰。
盡管已用具體實施例來說明和描述了本發明,然而應意識到,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作出許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這意味著在所附權利要求中包括屬于本發明范圍內的所有這些變化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