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中藥制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小兒慢性鼻竇炎的外用藥物,特別是供小兒慢性鼻竇炎患者使用的外用藥物及其制備方法的領域。
背景技術:
醫者認為:兒童鼻竇炎較為常見,近年來頗受重視。其病因、癥狀、診斷和治療與成人者不盡相同。各竇之發病率與其發育先后不同有關;上頜竇和篩竇較早發育,故常先受感染,額竇和蝶竇一般在2~3歲后才開始發育,故較遲受累。兒童鼻竇炎的診斷比較困難,鼻竇ct對成人鼻竇炎有重要的診斷價值。兒童鼻竇炎的診斷主要依據病史分析和細致的臨床檢查。兒童鼻竇炎的癥狀與成人不同,咳嗽、鼻漏及慢性中耳炎在兒童常見,成人則表現為慢性頭痛、鼻阻塞及異常引流。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種可有效治療小兒慢性鼻竇炎的中藥組合物,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隨著我國中醫中藥學的不斷發展,在治療小兒慢性鼻竇炎上,人們逐漸意識到了中醫治療小兒慢性鼻竇炎的優點,且在治療過程中療效好、見效快、毒副作用小等優勢,針對現有西醫治療小兒慢性鼻竇炎的現狀,本發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治療小兒慢性鼻竇炎的外用藥物,以解決小兒慢性鼻竇炎患者早日恢復健康的問題。該藥物是以常見的中藥為原料,通過選擇合理的藥物及質量份比,可有效治療上述小兒慢性鼻竇炎。
為達到上述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用于治療小兒慢性鼻竇炎的外用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蒼耳子5~12g、金銀花15~36g、香附5~12g、黃芩3~12g、冰片0.3~1.2g、薄荷3~7g、辛夷3~12g、細辛1~5g、菊花5~12g、紅花3~12g、白芨5~16g、龍膽草3~8g、防風5~12g、乳香3~12g、白芷3~12g。
一種用于治療小兒慢性鼻竇炎的外用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蒼耳子6~11g、金銀花17~31g、香附6~11g、黃芩5~11g、冰片0.5~1g、薄荷4~6g、辛夷5~11g、細辛2~4g、菊花6~11g、紅花5~11g、白芨6~14g、龍膽草5~7g、防風6~11g、乳香5~11g、白芷5~11g。
一種用于治療小兒慢性鼻竇炎的外用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外用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蒼耳子10g、金銀花28g、香附10g、黃芩10g、冰片0.8g、薄荷5g、辛夷10g、細辛3g、菊花10g、紅花10g、白芨12g、龍膽草6g、防風10g、乳香10g、白芷10g。
一種用于治療小兒慢性鼻竇炎的外用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制備而成:
a、先將上述原料中藥揀去雜質和粉塵后,按照質量份比共用水蒸氣法蒸餾,即得結晶物待用;
b、將a中蒸餾后的藥渣放入9~11倍量的乙醇中,加熱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60~120min、第二次60~800min)活性成份,待二次提取完成后,合并提取液,過濾靜置,去上清液;然后再將蒸餾提取的結晶物放入濾液中,浸泡7200~12960min即得滴劑。
一種用于治療小兒慢性鼻竇炎的外用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為:將制備好的藥物以每日早晚各滴入鼻孔一次,15天為一個療程,治療2~5個療程,癥狀消失,病告痊愈。
本發明組方中的各原料中藥在中國藥典、中國辭典以及中華本草中均有詳細的記載。本發明選用其中最常見的中藥為原料,充分發揮各組分的藥理功效:
蒼耳子,性味:味苦、甘、辛、性溫,小毒,具有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濕、止癢之功效,用于治療鼻淵、風寒頭痛、風濕痹痛、風疹、濕疹、疥癬等癥;
金銀花,性味: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疏利咽喉、消暑除煩之功效,用于治療暑熱癥、瀉痢、流感、瘡癤腫毒、急慢性扁桃體炎、牙周炎等病癥;
香附,性味:味辛、微寒,具有理氣解郁、調經止痛、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療脅肋脹痛、乳房脹育、疝氣疼痛、月經不調、脘腹痞滿疼痛、噯氣吞酸、嘔惡、經行腹痛、崩漏帶下、胎動不安;
黃芩,性味: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療肺熱咳嗽、熱病高熱神昏、肝火頭痛、目赤腫痛、濕熱黃疸、瀉痢、熱淋、吐衄血、崩漏、胎熱不安、癰腫疔瘡;
冰片,性味:辛、苦、微寒,具有開竅醒神、清熱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療熱病神昏、痙厥、中風痰厥、氣郁暴厥、中惡昏迷、目赤、口瘡、咽喉腫痛、耳道流膿;
薄荷,性味:味辛、性涼,具有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透疹、解郁之功效,用于治療風熱表證、頭痛目赤、咽喉腫痛、麻疹不透、陷疹瘙癢、肝郁脅痛;
辛夷,性味:辛、性溫,具有散風寒、通鼻竅之功效,用于治療鼻淵、風寒感冒之頭痛、鼻塞、流涕等癥;
細辛,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溫肺化飲之功效,用于治療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鼻淵、風濕痹痛、痰飲喘咳;
菊花,性味:甘、苦、微寒,具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
紅花,性味:味辛、性溫,具有活血能經、祛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療經閉、痛經、產后瘀阻腹痛、胞痹心痛癥瘕積聚、跌打損傷、關節疼痛、中風偏竣、斑疹等癥;
白芨,性味:苦甘、涼,具有補肺、止血、消腫、生肌、斂瘡之功效,用于治療肺傷咳血,衄血,金瘡出血,癰疽腫毒,潰瘍疼痛,湯火灼傷,手足皸裂等癥;
龍膽草,性味: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肝膽火之功效,用于治療清熱燥濕、瀉肝膽火、濕熱黃疸、陰腫陰癢、帶下、濕疹瘙癢、肝火目赤、耳鳴耳聾、脅痛口苦、強中、驚風抽搐;
防風,性味:味辛、甘、性微溫,具有祛風解表、勝濕止痛、解痙、止癢之功效,用于治療外感風寒、頭痛身痛、風濕痹痛、骨節酸痛、腹痛泄瀉、腸風下血、破傷風、風疹瘙癢、瘡瘍初起;
乳香,性味:味辛、苦、微溫,具有活血行氣、通經止痛、消腫生肌之功效,用于治療心腹疼痛、風濕痹痛、經閉痛經、跌打瘀痛、癰疽腫毒、腸癰、瘡潰不斂;
白芷,性味:味辛、性溫,具有祛風除濕、通竊止痛、消腫排膿之功效,用于治療感冒頭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淵、濕勝久瀉、婦女白帶、癰疽瘡瘍、毒蛇咬傷。
本發明藥物是基于中醫治療小兒慢性鼻竇炎的原則,從依據小兒慢性鼻竇炎的病理機制及藥理作用認為:就小兒慢性鼻竇炎,本發明所提供的藥物中的各原料中藥藥效共奏,對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就是針對上述小兒慢性鼻竇炎的治療而提出的一種中藥配方,采用該配方制備的藥物藥效好,見效快,是一個標本兼治的中藥組方,特別適合臨床使用。下面結合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實施例1:
一種用于治療小兒慢性鼻竇炎的外用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蒼耳子10g、金銀花28g、香附10g、黃芩10g、冰片0.8g、薄荷5g、辛夷10g、細辛3g、菊花10g、紅花10g、白芨12g、龍膽草6g、防風10g、乳香10g、白芷10g。
實施例2:
一種用于治療小兒慢性鼻竇炎的外用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蒼耳子11g、金銀花31g、香附11g、黃芩11g、冰片1g、薄荷6g、辛夷11g、細辛4g、菊花11g、紅花11g、白芨14g、龍膽草7g、防風11g、乳香11g、白芷11g。
實施例3:
一種用于治療小兒慢性鼻竇炎的外用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蒼耳子12g、金銀花36g、香附12g、黃芩12g、冰片1.2g、薄荷7g、辛夷12g、細辛5g、菊花12g、紅花12g、白芨16g、龍膽草8g、防風12g、乳香12g、白芷12g。
典型病例
經臨床診斷治療小兒慢性鼻竇炎患者共1200例,年齡為7歲以上的800例,只有400例為7歲以下。1200例患者中痊愈的880例,有效的200例,無效的120例。總有效率達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