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中醫治療用具,具體涉及一種艾灸裝置。
背景技術:
中醫艾炙有溫陽補氣、祛寒止痛、補虛固脫、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可以廣泛用于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對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頸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艾灸具有奇特養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預防疾病,延年益壽,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日本人須藤作等做過的灸法抗癌研究,還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膚組織中潛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傳統的艾灸儀,操作難度大,功效低。醫護人員工作強度大。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艾灸裝置,體積小,操作簡便,能夠針對所需穴位集中施藥,治療效率高。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艾灸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個兩端開口的灸筒(1),所述灸筒內設置有多孔隔板(9),所述多孔隔板距離灸筒下端留有間隔;緊貼灸筒內壁或外壁設置有兩端開口的調節筒(2)。
進一步的,所述灸筒(1)的側壁上設置有若干灸筒出氣孔(4),所述灸筒出氣孔位于所述多孔隔板(9)的上方,所述調節筒的側壁對應所述灸筒出氣孔(4)設置有調節出氣孔(5)。
進一步的,所述調節出氣孔(5)底端距所述調節筒底端的縱向距離小于所述灸筒出氣孔(4)的縱向長度。這樣當調節筒相對灸筒上下移動時,能夠確保出氣孔暢通。
進一步的,所述調節筒(2)上端高于所述灸筒(1)的上端。
進一步的,所述的灸筒和所述的調節筒均為圓筒。
進一步的,所述多孔隔板(9)的上方懸置有艾柱(3),所述的艾柱頂部固定連接有進氣擋片(6),所述進氣擋片大于所述調節筒(2)的頂部開口,所述進氣擋片上設置有若干進氣孔(7)。
進一步的,所述進氣擋片底面對應所述調節筒壁設置有不干膠。
進一步的,所述進氣擋片頂面設置有防燙提手(8)。
進一步的,所述的調節筒頂端內部固定有彈性艾柱夾片(10),所述艾柱夾片自調節筒上端向內向下延伸并朝調節筒縱軸彎折形成爪夾,所述艾柱夾片(10)位于所述多孔隔板的上方。
進一步的,所述灸筒內壁或所述調節筒內壁或所述多孔隔板的上面設置有阻燃熱能反射膜。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艾灸裝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艾柱的底端點燃;
(2)將艾柱懸置于所述裝置的調節筒頂端,保持艾柱的燃燒端高于多孔隔板;
(3)將灸筒底端固定于需要接受艾灸的穴位上,通過調節所述調節筒帶動艾柱,用以調節施灸溫度;
(4)艾柱燃盡后,將灰燼移除,并重復步驟(1)至步驟(2)繼續施灸。
進一步的,步驟(3)所述的調節施灸溫度通過如下方法實現:升降調節筒或轉動調節筒控制灸筒出氣孔和調節出氣孔的重合部分大小。
進一步的,步驟(3)所述的固定通過以下方式實現:手持固定或用膠布粘貼于皮膚表面。
進一步的,步驟(2)所述的懸置通過如下方式實現:將艾柱頂部的進氣擋片置于調節筒頂端。
進一步的,步驟(2)所述的懸置通過如下方式實現:將艾柱卡入調節筒內爪夾。
進一步的,所述艾灸裝置的使用方法可同時對多個穴位采用多個艾灸裝置同時施灸。
本發明所設計的艾灸裝置,能夠通過水平旋轉調節筒調節灸筒出氣孔和調節筒出氣孔的重疊大小,從而實現對艾柱燃燒速度的調節,通過對調節筒豎直方向的提升或下降,可實現對艾灸溫度的調節,灸筒內設置的多孔隔板可在實現艾灸療效的同時阻止艾柱灰燼掉落皮膚表面對患者造成燙傷,艾柱頂部的擋片能夠實現艾柱的快速更換,方便且成本較低。
本發明所設計的艾灸裝置,簡便易操作,成本較低,能夠方便地實現對艾灸溫度和燃燒速度的調節。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所述艾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灸筒的立體圖。
圖3是實施例1所述艾灸裝置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2中調節筒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其中1是灸筒,2是調節筒,3是艾柱,4是灸筒出氣孔,5是調節出氣孔,6是進氣擋片,7是進氣孔,8是防燙提手,9是多孔隔板,10是艾柱夾片。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3所示,一種艾灸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個兩端開口的灸筒(1),所述灸筒內設置有多孔隔板(9),所述多孔隔板距離灸筒下端留有間隔;緊貼灸筒內壁設置有兩端開口的調節筒(2)。
所述灸筒(1)的側壁上設置有若干灸筒出氣孔(4),所述灸筒出氣孔位于所述多孔隔板(9)的上方,所述調節筒的側壁對應所述灸筒出氣孔(4)設置有調節出氣孔(5)。
所述調節出氣孔(5)底端距所述調節筒底端的縱向距離小于所述灸筒出氣孔(4)的縱向長度。這樣當調節筒相對灸筒上下移動時,能夠確保出氣孔暢通。
所述調節筒(2)上端高于所述灸筒(1)的上端。
所述的灸筒和所述的調節筒均為圓筒。
所述多孔隔板(9)的上方懸置有艾柱(3),所述的艾柱頂部固定連接有進氣擋片(6),所述進氣擋片大于所述調節筒(2)的頂部開口,所述進氣擋片上設置有若干進氣孔(7)。
所述進氣擋片底面對應所述調節筒壁設置有不干膠。
所述進氣擋片頂面設置有防燙提手(8)。
所述灸筒內壁或所述調節筒內壁或所述多孔隔板的上面設置有阻燃熱能反射膜。
使用時,按照如下步驟:
(1)將艾柱的底端點燃;
(2)將艾柱懸置于所述裝置的調節筒頂端,保持艾柱的燃燒端高于多孔隔板;
(3)將灸筒底端固定于需要接受艾灸的穴位上,通過調節所述調節筒帶動艾柱,用以調節施灸溫度;
(4)艾柱燃盡后,將灰燼移除,并重復步驟(1)至步驟(2)繼續施灸。
步驟(3)所述的調節施灸溫度通過如下方法實現:升降調節筒或轉動調節筒控制灸筒出氣孔和調節出氣孔的重合部分大小。
步驟(3)所述的固定通過以下方式實現:手持固定或用膠布粘貼于皮膚表面。
步驟(2)所述的懸置通過如下方式實現:將艾柱頂部的進氣擋片置于調節筒頂端。可利用擋片底部的不干膠將進氣擋片固定于調節筒頂端。
可同時對多個穴位采用多個艾灸裝置同時施灸。
當艾柱燃盡后,利用進氣擋板頂部防燙提手移除艾柱,并更換新的艾柱重新操作。
實施例2
結合圖1圖4所示,一種艾灸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個兩端開口的灸筒(1),所述灸筒內設置有多孔隔板(9),所述多孔隔板距離灸筒下端留有間隔;緊貼灸筒內壁或外壁設置有兩端開口的調節筒(2)。
所述灸筒(1)的側壁上設置有若干灸筒出氣孔(4),所述灸筒出氣孔位于所述多孔隔板(9)的上方,所述調節筒的側壁對應所述灸筒出氣孔(4)設置有調節出氣孔(5)。
所述調節出氣孔(5)底端距所述調節筒底端的縱向距離小于所述灸筒出氣孔(4)的縱向長度。這樣當調節筒相對灸筒上下移動時,能夠確保出氣孔暢通。
所述調節筒(2)上端高于所述灸筒(1)的上端。
所述的灸筒和所述的調節筒均為圓筒。
所述的調節筒頂端內部固定有彈性艾柱夾片(10),所述艾柱夾片自調節筒上端向內向下延伸并朝調節筒縱軸彎折形成爪夾,所述艾柱夾片(10)位于所述多孔隔板的上方。
所述灸筒內壁和所述調節筒內壁或所述多孔隔板的上面設置有阻燃熱能反射膜。
使用時,按照如下步驟:
(1)將艾柱的底端點燃;
(2)將艾柱懸置于所述裝置的調節筒頂端,保持艾柱的燃燒端高于多孔隔板;
(3)將灸筒底端固定于需要接受艾灸的穴位上,通過調節所述調節筒帶動艾柱,用以調節施灸溫度;
(4)艾柱燃盡后,將灰燼移除,并重復步驟(1)至步驟(2)繼續施灸。
步驟(3)所述的調節施灸溫度通過如下方法實現:升降調節筒或轉動調節筒控制灸筒出氣孔和調節出氣孔的重合部分大小。
步驟(3)所述的固定通過以下方式實現:手持固定或用膠布粘貼于皮膚表面。
步驟(2)所述的懸置通過如下方式實現:將艾柱卡入調節筒內爪夾。
可同時對多個穴位采用多個艾灸裝置同時施灸。
當艾柱燃盡后,移除艾柱,并更換新的艾柱重新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