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二甲基亞砜抑菌液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抑菌液,具體涉及由二甲基亞砜與乙醇及水構成的混溶液,屬于 生物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二甲基亞砜(dimethyl sulfoxide, DMS0),為無色液體,幾乎無臭,略帶苦味,是一 種重要的極性有機溶劑,它可與許多有機溶劑及水互溶。藥用DMSO主要用于醫藥及中間體 合成反應溶劑,醫藥溶劑及藥物的載體等,DMSO可以溶解多種藥物,并增加其滲透性,從而 可以增加藥物吸收和提高療效,而且其本身毒性很低,亦具有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和 傷口愈合、利尿、銷靜的作用,有"萬靈藥"之稱,常作為止痛藥物的活性組分添加于藥物之 中。此外,有研究表明DMSO對神經性皮炎、牛皮癬、關節炎、類風濕、扭傷、腰肌勞損、燒傷等 等都具有療效。DMSO也是一種滲透性保護劑,能夠降低細胞冰點,減少冰晶的形成,減輕自 由基對細胞損害,改變生物膜對電解質、藥物、毒物和代謝產物的通透性。
[0003] 國外在醫療上的研究報道很多,中國由沈陽藥學院、北京藥物研究所、中國藥物檢 測中心等在60年代進行了全面的毒理檢驗及病理解剖證明:中國的DMSO的半數量LG50值 為(22. 4± I. 4) g/kg,與國外文獻報道的21. 4g/kg基本一致,屬于無毒,與病理解剖所見相 符。北京藥物研究所用溶肉瘤素、B518、C6323、N甲等藥物研究所用溶肉瘤素、瘤局部,取得 很好療效,明顯抑制腫瘤生長。在動物實驗時,經過解剖檢測,局部藥物濃度比其他藥物濃 度高2~8倍。國外研究認為癌細胞有一層角質保護膜,妨礙藥物進入,DMSO具有對角質 的溶解滲透能力,所以能提尚療效。
[0004] 早在60年代北京協和醫院等160個醫療單位進行臨床試用,并在本溪開設專題門 診,積累了大量數據,實踐證明對神經性皮炎、牛皮癬、關節炎、滑囊炎、毛囊炎、類風濕、中 耳炎、鼻炎、附件炎、牙疼、帶狀泡疹、痔瘡、扭傷、腰肌勞損、燒傷、外傷等等都具有療效。目 前生產的骨友靈、腳氣藥、膚氫松軟膏等外用藥及各大醫院的外用制劑中已廣泛使用。中國 科學院獸醫研究所用DMSO溶解"帕斯"治療馬傳貧和寄生蟲病。特別是在中藥萃取制劑中, 提高了有用組分含量,提高了藥效。
[0005] DMSO在臨床醫學方面的研究曾一度放緩,2012年,Capriotti和Capriotti [4]發 現,DMSO通過清除自由基而發揮抗炎作用,使得DMSO的藥用特性得到再一次的重視。在 植物提取物抗菌活性研究中發現,DMSO在較高濃度時有抑菌作用。池水晶等人經實驗選取 致病菌:大腸埃希菌、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真菌中的白色念珠菌為研究對象,探究 DMSO的抑菌特性。研究結果表明DMSO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因此它可能作為一種新型抑菌 劑得以應用。已有研究表明,DMSO對部分真菌或球菌的生長有一定抑制作用,特別對真菌孢 子及芽管萌發即對真菌侵襲力的抑制作用較為明顯,且存在劑量-效應相關性。因此,DMSO 在抗真菌感染中具有積極的臨床應用價值。但是,臨床感染真菌種類繁多,生理特點和生 長特性各不相同,以往對真菌及細菌的研究也僅僅是冰山一角,且對細菌的研究更少,對部 分真菌的研究也僅停留在細胞水平,今后應加大DMSO對真菌及細菌的研究力度,在分子和 基因水平揭示其抑菌機制和抗真菌孢子及芽管萌發的機制,為DMSO的臨床應用提供依據。 DMSO在抑制細菌毒性相關基因、細菌致病性的相關研究以及治療細菌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 方面的研究尚未得到重視。西北大學申請號為201410102404. 1的發明申請提出了體積濃 度百分比為0. 01% -10%的二甲基亞砜液體在控制細菌感染中的應用,細菌為革蘭氏陰性 細囷。
[0006]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皮膚外傷是非常常見的。在醫院日常門診中常見的皮膚損 傷有擦傷、切割傷、挫傷、扎傷以及擠壓傷等,有時傷口雖然很小,如果處理不好,很可能引 起化膿,使傷口不容易愈合而影響生活和學習。在少數情況下,以及一些特殊人群傷口處理 不當還會導致敗血癥、破傷風等,甚至危及生命。
【發明內容】
[0007]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二甲基亞砜抑菌液:
[0008] 本發明中,二甲基亞砜在控制細菌感染中的應用,細菌為大腸桿菌或金黃葡萄球 菌。
[0009] 一種二甲基亞砜抑菌液,是由相等體積的二甲基亞砜、乙醇、水組成的混溶溶液, 即抑菌液成分為二甲基亞砜、乙醇、水,三者的體積比為1:1:1。
[0010]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二甲基亞砜與乙醇的水混混溶溶液,對 人類常見致病菌大腸桿菌和金黃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具有臨床應用價值。本抑菌劑可結 合止血棉纖維等用于傷口抗菌,例如可制成創可貼等產品。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0012] 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加以詳細說明,同時也敘述了本發明技術方案解決的 技術問題、原理及有益效果。
[0013] 本實施例以抑菌環法測試所述二甲基亞砜抑菌液的抑菌性能。
[0014] (1)配制培養基。取1000 mL燒杯,用1000 mL熱水溶解18g營養肉湯粉及I. 5g瓊 脂粉,平均分裝于5個250mL三角燒瓶中。
[0015] (2)滅菌。將配好的培養基100 μ L,1000 μ L移液器吸頭裝入槍頭盒,以121°C高 壓蒸汽滅菌l〇min。
[0016] (3)接種與培養。將滅菌的培養基分別倒入20個培養皿中,冷卻。將大腸桿菌原 始菌液混勻,用微量移液器取50 μ L原始菌液,與50 μ L無菌水接種于平板中,用涂布器均 勻涂布。將直徑為Icm濾紙片,浸泡于混溶液樣品1#,2#,3#以及4#75%酒精液中lOmin。 將浸泡不同混溶液中的濾紙片分別置于接種的培養皿上。將培養皿放置于恒溫搖床中,于 37°C 培養 24h。
[0017] (4)觀察與測量。將培養皿從恒溫搖床中取出,觀察并測量抑菌環半徑。金黃葡萄 球菌的實驗方法同上。
[0018] (5)數據處理。將所得數據匯總到實驗數據記錄中,見表1。
[0019] 表1、DMSO-乙醇-水混溶液抑菌性能比較(抑菌環法)
[0020] CN 105125526 A 說明干ι 3/3 頁
[0021] 從表1的結果可以看出,不同濃度的DMSO混溶溶液均產生了抑菌環。經對比分析 發現,1#樣品即本發明所提出的DMSO混溶液其抑菌性較好。DMSO混溶液對細菌的抑制作 用的作用機制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1)能引起細菌細胞膜蛋白質構象的改變,置換出其 中的結合水形成疏松的結構,增強了細胞膜的通透性;(2)誘導細胞活性的改變,使其競爭 性抑制對乙酰氨基酚從而造成細胞的損傷和死亡;(3)改變真細菌細胞膜表面蛋白通道活 性;(4)降低細菌細胞膜電位、增加細胞膜飽和脂肪酸比例,增加細胞膜通透性,從而使細 菌的生長受到抑制,甚至死亡。含有DMSO的混溶溶液的抑菌性強于醫用酒精。這可能是由 于以下因素=(I)DMSO自身所具有的抗菌性。(2)DMSO相較于乙醇具有對角質層的溶解和滲 透能力。(3)有學者發現DMSO可以清除自由基,因而可以發揮抗炎作用。
[0022] 本抑菌劑可結合止血棉纖維等用于傷口抗菌,例如可制成創可貼等產品。
[0023]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 熟悉該技術的人在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理解想到的變換和替換,都應涵蓋在本 發明的包含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
【主權項】
1. 一種二甲基亞砜抑菌液,其特征在于,其成分為二甲基亞砜、乙醇、水,三者的體積比 為1: 1:1;細菌為大腸桿菌或金黃葡萄球菌。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二甲基亞砜抑菌液,屬于生物技術領域。所述抗菌液時由相等體積的二甲基亞砜、乙醇、水組成的混溶溶液,對大腸桿菌或金黃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可結合止血棉纖維等用于傷口抗菌,如制成創可貼等產品。
【IPC分類】A61K31/10, A61P39/06, A61K31/045, A61P31/04, A61P29/00
【公開號】CN105125526
【申請號】CN201510505998
【發明人】臧盛曄
【申請人】臧盛曄
【公開日】2015年12月9日
【申請日】2015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