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2]圖6a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正壓無針接頭上端未受壓力時,支撐腿10為兩條的支架3結構示意圖;
[0033]圖6b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正壓無針接頭支撐腿10為兩條的支架3縱切結構示意圖;
[0034]圖6c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正壓無針接頭上端受壓力時,支撐腿10為兩條的支架3結構示意圖;
[0035]圖7a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正壓無針接頭上端未受壓力時,支撐腿10為三條的支架3結構示意圖;
[0036]圖7b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正壓無針接頭上端受壓力時,支撐腿10為三條的支架3結構示意圖;
[0037]圖8a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正壓無針接頭上端未受壓力時,支撐腿10為四條的支架3結構示意圖一;
[0038]圖Sb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正壓無針接頭支撐腿10為四條的支架3縱切結構示意圖一;
[0039]圖Sc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正壓無針接頭上端受壓力時,支撐腿10為四條的支架3結構不意圖一;
[0040]圖9a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正壓無針接頭支撐腿10為四條的支架3結構示意圖-* *
[0041]圖9b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正壓無針接頭上端未受壓力時,支撐腿10為四條的支架3結構示意圖二;
[0042]圖9c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正壓無針接頭上端受壓力時,支撐腿10為四條的支架3結構示意圖二;
[0043]圖IOa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正壓無針接頭支撐腿10為四條的支架3結構示意圖—* ·
---,
[0044]圖IOb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正壓無針接頭上端未受壓力時,支撐腿10為四條的支架3結構示意圖三;
[0045]圖IOc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正壓無針接頭上端受壓力時,支撐腿10為四條的支架3結構示意圖三;
[0046]圖Ila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正壓無針接頭支撐腿10為四條的支架3結構示意圖四;
[0047]圖Ilb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正壓無針接頭上端未受壓力時,支撐腿10為四條的支架3結構示意圖四;
[0048]圖Ilc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正壓無針接頭上端受壓力時,支撐腿10為四條的支架3結構示意圖四;
[0049]I-閥體;2-套管;3-支架;4-接口 ;5_套管頂端切口 ;6_套管內腔;7_液體通路;8-頭部;9_合頁部;10-支撐腿;11_中空空腔;12_中間段;13_限位凸起;14_藥液輸注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5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0051]應當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術語并不配出一個或多個其它元件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52]本案所使用的諸如“上”、“下”等方向術語僅是為能清楚說明一種相對的方向,而并不應局限于上、下兩種方向,其中,以與藥液輸注裝置14連接的方向定為“上”,以與靜脈留置針/靜脈輸液針相連的方向定為“下”。
[0053]如圖1、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正壓無針接頭,其包括,
[0054]閥體1,其為上下兩端開口且貫通的容置腔;
[0055]套管2,其套設于所述閥體I內,所述套管頂端的外緣與所述閥體I上端的內緣為過盈配合,所述套管內腔6為中空管體結構,所述套管內腔6與開設于所述套管頂端與底端的切口連通;
[0056]支架3,其過盈嵌設于所述套管2內,所述支架3包括嵌設于所述套管頂端處的頭部8及與所述頭部8通過合頁部9相連的若干支撐腿10,所述頭部8內沿所述支架3縱軸方向設有液體通路7,所述支撐腿10圍繞形成一中空空腔11,所述中空空腔11與所述液體通路7連通;以及,
[0057]接口 4,扣合于所述閥體I下端,所述接口 4沿軸線設有一液流通管;
[0058]其中,當輸注藥液時,藥液輸注裝置14抵頂所述閥體I上端,且向下壓抵所述套管頂端,所述套管2向下擠壓所述支架3,所述頭部8向下壓抵所述支撐腿10,所述合頁部9擠壓變形,所述套管2繼續向下擠壓所述支架3,所述套管頂端的切口張開,所述支撐腿10自中部向外彎曲使所述中空空腔11變大,所述藥液自所述套管頂端的切口經所述液體通路7流入所述中空空腔11內,并自所述套管2底端的切口流出;當輸注藥液結束時,所述藥液輸注裝置14預撤離所述閥體I上端,所述套管頂端、所述頭部8、所述合頁部9及所述支撐腿10均向上回復,所述中空空腔11恢復原體積,對容于所述中空空腔11內的藥液產生正壓。
[0059]所述正壓無針接頭是在藥液輸注裝置14和靜脈留置針或者靜脈輸液針之間建立一個通道。當正壓無針接頭與藥液輸注裝置14連通時,在正壓無針接頭內會產生一個比沒有連通前大的內腔;當撤除藥液輸注裝置14時,這個較大的內腔回復到原容積狀態,同時把大出原容積部分的藥液通過靜脈留置針或者靜脈輸液針輸入到病人體內,形成正壓。
[0060]所述閥體I上端外緣為符合IS0/ANSI標準的母螺旋接口 4,所述閥體I上端外緣可與符合IS0/ANSI標準的公螺旋接口 4相配合,所述接口 4呈符合IS0/ANSI標準的公螺旋接頭結構。
[0061]所述接口 4與所述支架3配合處中心設有一限位凸起13,所述支撐腿10下端均圍繞于所述限位凸起13四周。
[0062]所述套管2采用彈性材料制成。
[0063]所述支架3頭部8內徑自上而下逐漸增大。
[0064]每一所述支撐腿10均為上下兩端壁厚、中間段12壁薄的結構,且所述中間段12外壁呈平直狀、內壁呈向外彎曲狀結構。
[0065]所述支撐腿10由可塑性材料制成。
[0066]其中,套管2的制成材料可以是硅橡膠、橡膠、熱塑性彈性體或者其他彈性材料,其內部尺寸與支架3的外部尺寸一致。將其與支架3組裝在一起構成了軸向外力作用下可變性形的部分,和接口 4 一起構成了一個封閉的液體通路7。
[0067]所述接口 4是一個可以與任何符合ANSI/IS0標準母螺旋接口相配合的公螺旋接口。閥體I上端是一個可以和任何符合ANSI/IS0標準的公螺旋接口相配合的母螺旋接口,在閥體I上端的外部緊密配合的同時,將接口 4壓緊從而保證正壓接頭的密封性;將接口 4用超聲波焊接,使正壓接頭的閥體I、套管2及支架3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接口 4的中心處頂端設一個管狀凸起,從而限制了支撐腿10在受力時其底端向中心滑動而使液體通路7變得狹窄的可能性發生。
[0068]未使用時本實用新型的正壓接頭或者說正壓閥的頂端處在密封狀態。套管2和支架3在頭部8處通過一個上邊小下邊大的斜面緊密配合,閥體I的內腔有一定的正壓時,這個壓力將產生一個向上的力使套管2有向上的傾向,這時,由于上邊小下邊大的頭部8設計使得套管頂端切口 5處會越來越緊,從而保證了在一定的壓力范圍內不會發生泄漏。
[0069]所述的支架3由一個中空的上小下大的圓梯形或者上圓下方的頭部8、起到合頁作用的合頁部9、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支撐腿10組成。當正壓接頭的上端未連接其他產品、器具時,所述支架3的作用是支撐套管2保持直立狀態,從而達到密封的目的。
[0070]所述的正壓接頭是一個連接藥液輸注裝置14,比如輸液器或者注射器等等,和靜脈留置針或者靜脈輸液針的器具。使用它會使病人更安全,醫務人員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