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紅花籽油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紅花籽油的提取方法,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利用超臨界狀態下的二氧化碳流體做萃取劑,從紅花種籽中提取以亞油酸為主的油脂的方法。
背景技術:
紅花籽是菊科植物紅花的種籽,我國紅花栽培面積在3~4萬公頃,主要集中在新疆,其次為四川、云南等省。紅花籽油是從紅花種籽中提取的植物油,其亞油酸含量是所有植物油中最高的,此外還含有黃酮、維生素E等活性物質。亞油酸是唯一的一種人體必需而又不能在體內自行合成的脂肪酸,是維持大腦和神經功能的必需因子。長期食用亞油酸能軟化血管,減少胃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并能將其排出體外;同時能夠抗血栓和降血脂,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此外還能預防癌變和抑制腫瘤細胞轉移,抑制變態性疾病,增強免疫力,延長生命。因此紅花籽油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之一。
目前,紅花籽制油工藝以剝殼預榨-浸出法為主。壓榨過程中,即使是使用冷榨法,種籽也不可避免在擠壓過程中受熱升溫,使具有生物活性的黃酮、維生素E等營養成分氧化變質;浸出過程中,由于有機萃取劑如乙醇、石油醚、正己烷等的引入,浸出的油脂中不可避免地殘留少量有機萃取劑,使產品受到有機物污染。由以上因素可看出,目前紅花籽油提取方式有破壞營養成分,產生萃取劑殘留等問題。
當二氧化碳的溫度T和壓力P分別高于它的臨界溫度Tc(31.1℃)和臨界壓力Pc(7.39MPa)時,稱為超臨界二氧化碳。超臨界二氧化碳具有很強的溶解能力,可以通過改變操作參數容易地調節溶解性能,以提高產品純度,增加產率。二氧化碳臨界溫度低,特別適用于熱敏性和化學性不穩定天然產物的分離。此外二氧化碳成本低廉,惰性無殘留,還具有防止氧化,抑制細菌等作用。
孫傳經等(CN 1102646C)報道了超臨界二氧化碳反向提取部分藥用植物油的結果,但沒有涉及原料紅花種籽,也沒有在工業裝置生產的實例。在實際應用中尚沒有超臨界二氧化碳提取紅花籽油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傳統工藝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工藝流程簡單、操作方便、產品質量高、收率高的紅花籽油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主要技術特征是以無毒、易得、廉價的二氧化碳為萃取劑,在超臨界狀態下萃取紅花籽油,同時逐級降壓,實現紅花籽油與二氧化碳自行分離,二氧化碳再循環使用。
本發明的萃取紅花籽油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以紅花種籽為原料,將其粉碎至粒度為0.3-0.5mm;(2)將粉碎后的紅花種籽置于超臨界萃取裝置的萃取罐中,用超臨界二氧化碳作為萃取劑,在壓力為20-28MPa,溫度為35-60℃的條件下進行萃取;(3)進行兩級減壓分離,一級分離壓力為9-14MPa,溫度為35-50℃,分離得到紅花籽油;二級分離壓力為5-8MPa,溫度為30-40℃,得到水及紅花籽油。
萃取后的殘渣富含的蛋白質和氨基酸并未在萃取過程中發生改變,經進一步加工可制成飼料。
本發明經過了實驗室到工業萃取裝置的驗證本發明的優點1.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所得的紅花籽油純度高,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可達90%以上,其中含亞油酸85%左右;2.本發明萃取速度快,較短時間內即可完成萃取和分離過程;3.在生產中不使用有機萃取劑,產品中無萃取劑殘留;
4、本發明的產品可軟化血管、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和肝硬化等癥
圖1為本發明的工藝流程圖。
如圖所示,1.氣罐 2.冷凝罐 3.高壓泵 4.預熱器 5.萃取罐a 6.萃取罐b 7.背壓閥 8.分離罐I 9.分離罐II 10.放料閥二氧化碳從氣罐1進入二氧化碳冷凝罐2冷凝成液體,由高壓泵從底部注入預先裝好粉碎紅花種籽的萃取罐5或者萃取罐6,對紅花種籽進行萃取,由壓力控制器逐級降壓,將攜帶有紅花籽油的二氧化碳流體送入到分離罐8進行分離,超臨界二氧化碳密度降低,溶質與萃取劑逐級分離。萃取罐5、6和分離罐8、9的溫度由其外套的熱循環水加熱控制。紅花籽油從分離罐8和分離罐9的底部排出,二氧化碳則由分離罐9上部進入冷凝罐2,成液體后再返回泵腔內,循環使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取紅花種籽50克,粉碎至平均粒徑0.4mm,烘干后置于萃取罐內并封閉。打開氣罐,二氧化碳經冷凝罐、高壓泵到達萃取罐,在28MPa、50℃、流量4.5L/h下進行萃取;萃取液進入一級分離罐,在10MPa、45℃下進行一級分離獲得黃色透明的紅花籽油;二氧化碳繼續進入二級分離罐中,6MPa、40℃二級分離出少許水及紅花籽油。從分離罐分離出來的二氧化碳回到冷凝罐。動態運行2小時后,從分離罐得到紅花籽油12.22克,萃取率為24.4%,占含油率的90.5%。所得油脂中亞油酸含量為85.6%。
實施例2取紅花種籽50克,粉碎至平均粒徑0.4mm,烘干后置于萃取罐內并封閉。打開氣罐,二氧化碳經冷凝罐、高壓泵到達萃取罐,在24MPa、45℃、流量4.5L/h下進行萃取;萃取液進入一級分離罐,在10MPa、50℃下進行一級分離獲得黃色透明的紅花籽油;二氧化碳繼續進入二級分離罐中,5MPa、30℃二級分離出少許水及紅花籽油。從分離罐分離出來的二氧化碳回到冷凝罐。動態運行2小時后,從分離罐得到紅花籽油11.9克,萃取率為23.8%,占含油率的88.2%。所得油脂中亞油酸含量為84.9%。
實施例3取紅花種籽50克,粉碎至平均粒徑0.5mm,烘干后置于萃取罐內并封閉。打開氣罐,二氧化碳經冷凝罐、高壓泵到達萃取罐,在20MPa、35℃、流量4.5L/h下進行萃取;萃取液進入一級分離罐,在12MPa、35℃下進行一級分離獲得黃色透明的紅花籽油;二氧化碳繼續進入二級分離罐中,6MPa、35℃二級分離出少許水及紅花籽油。從分離罐分離出來的二氧化碳回到冷凝罐。動態運行2小時后,從分離罐得到紅花籽油7.1克,萃取率為14.2%,占含油率的52.6%。所得油脂中亞油酸含量為84.8%。
實施例4取紅花種籽50克,粉碎至平均粒徑0.4mm,烘干后置于萃取罐內并封閉。打開氣罐,二氧化碳經冷凝罐、高壓泵到達萃取罐,在28MPa、60℃、流量4.5L/h下進行萃取;萃取液進入一級分離罐,在10MPa、60℃下進行一級分離獲得黃色透明的紅花籽油;二氧化碳繼續進入二級分離罐中,5MPa、35℃二級分離出少許水及紅花籽油。從分離罐分離出來的二氧化碳回到冷凝罐。動態運行2小時后,從分離罐得到紅花籽油10.4克,萃取率為20.8%,占含油率的77.0%。所得油脂中亞油酸含量為86.2%。
實施例5取紅花種籽70克,粉碎至平均粒徑0.4mm,烘干后置于萃取罐內并封閉。打開氣罐,二氧化碳經冷凝罐、高壓泵到達萃取罐,在28MPa、40℃、流量4.5L/h下進行萃取;萃取液進入一級分離罐,在14MPa、45℃下進行一級分離獲得黃色透明的紅花籽油;二氧化碳繼續進入二級分離罐中,5MPa、40℃二級分離出一些水及紅花籽油。從分離罐分離出來的二氧化碳回到冷凝罐。動態運行2小時后,從分離罐得到紅花籽油13.3克,萃取率為19.0%,占含油率的70.3%。所得油脂中亞油酸含量為84.7%。
實施例6另取紅花種籽50千克,粉碎至平均粒徑0.3mm,置于萃取罐內并封閉。打開氣罐,二氧化碳經冷凝罐、高壓泵到達萃取罐,在25MPa、50℃、流量0.46m3/h下進行萃取;萃取液進入一級分離罐,在9MPa、40℃下進行一級分離獲得黃色透明的紅花籽油;二氧化碳繼續進入二級分離罐中,8MPa、40℃二級分離出少許水及紅花籽油。從分離罐分離出來的二氧化碳回到冷凝罐。動態運行6小時后,從分離罐得到紅花籽油10.2千克,萃取率為20.4%,占含油率的75.6%。所得油脂中亞油酸含量為84.9%。
實施例7另取紅花種籽50千克,粉碎至平均粒徑0.3mm,置于萃取罐內并封閉。打開氣罐,二氧化碳經冷凝罐、高壓泵到達萃取罐,在28MPa、50℃、流量0.46m3/h下進行萃取;萃取液進入一級分離罐,在9MPa、40℃下進行一級分離獲得黃色透明的植物油;二氧化碳繼續進入二級分離罐中,8MPa、40℃二級分離出少許水及油樣。從分離罐分離出來的二氧化碳回到冷凝罐。動態運行6小時后,從分離罐得到紅花籽油11.3千克,萃取率為22.6%,占含油率的77.9%。所得油脂中亞油酸含量為85.6%。
權利要求
1.一種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紅花籽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以紅花種籽為原料,將其粉碎至粒度為0.3-0.5mm;(2)將粉碎后的紅花種籽置于超臨界萃取裝置的萃取罐中,用超臨界二氧化碳作為萃取劑,在壓力為20-28MPa,溫度為35-60℃的條件下進行萃取;(3)進行兩級減壓分離,一級分離壓力為9-14MPa,溫度為35-50℃,分離得到紅花籽油;二級分離壓力為5-8MPa,溫度為30-40℃,得到水及紅花籽油。
全文摘要
一種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紅花籽油的方法是將粉碎至粒度為0.3-0.5mm的紅花種籽置于超臨界萃取裝置的萃取罐中,用超臨界二氧化碳作為萃取劑,在壓力為20-28MPa,溫度為35-60℃的條件下進行萃取;萃取后分離,一級分離壓力為9-14MPa,溫度為35-50℃,分離得到紅花籽油;二級分離壓力為5-8MPa,溫度為30-40℃,得到水及紅花籽油。本發明具有萃取速度快,產品中無萃取劑殘留,紅花籽油純度高,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可達90%以上,其中含亞油酸85%左右的優點。
文檔編號C11B1/00GK1912081SQ200610048200
公開日2007年2月14日 申請日期2006年8月24日 優先權日2006年8月24日
發明者畢繼誠, 韓小金, 張 榮, 王江泉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