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陶瓷磁化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磁化杯,一種陶瓷材料與磁性材料組成一體的具有磁極凈化功能的飲用杯子。
背景技術:
現有磁化杯種類繁多,但其結構卻大同小異,一般都用永磁體切割成小塊裝在杯體壁、杯底內相對應位置,以其使杯內飲料凈化。由此而產生如何使磁力線分布均勻問題,由此不得不使用附加的支撐架、隔離塊等固定磁體的附加物和外殼等,永磁體分割愈小,永磁體損耗愈大,且附加的固定架、隔離塊愈多,使杯子結構愈復雜,加工困難,如CN92206195.5提出一種多級多極磁化杯,圍繞杯膽四周的磁體夾持架上具有二級或多于二級的磁體槽孔,每級磁體槽孔數目為4個或4個以上構成多極磁體槽孔,在每個槽孔存放一塊鐵氧體永磁體。這種復雜的結構使制造成本遠遠超過使用價值,不利于磁化杯的推廣應用。為此一種結構簡單、磁化效率高、使用方便,價格適宜的陶瓷磁化杯將為市場所接受。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磁化杯結構復雜,加工困難,價格高的問題,設計一種結構簡單,磁化效率高的陶瓷磁化杯。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方案是,陶瓷磁化杯,包括陶土內層和瓷釉外層,其特征是在陶土層中均勻設置永磁鐵氧體,所述鐵氧體與陶土和瓷釉連結成一體結構。
鐵氧體均勻設置在陶瓷體內并與陶瓷體已燒結方式連結成一體的結構,形成晶體各向異性。在杯壁進行不同方向充磁,充磁后的剩余感應強度在1000~2000高斯。磁體與非磁體之間產生許多分界面,如磁—陶—液之間界面、磁—陶—瓷—氣之間界面。它們在分邊界兩側都是連續分布的,根據磁力線在邊界面上的折射原理,在磁—陶—液之間界面有一半左右磁力線均連續平行指向杯體內腔中,不同位置永磁體的磁力線在杯體內腔交叉分布產生疊加和聚焦作用。由于杯體外層為瓷釉層,存在磁—陶—瓷—氣之間界面,從永磁體分界面連續分布的磁力線經過陶土界面、瓷釉界面、空氣界面三次折射,其余大部分磁力線在杯體壁內交叉分布。由于腔體壁均勻分布的許多永磁體在陶瓷杯內產生磁力線交叉分布產生疊加和聚焦,實現杯體內飲料的強磁性凈化作用。
圖1為陶瓷磁化杯體縱剖面圖。
圖2為圖1的A-A剖面圖。
圖3為另一實施例杯體縱剖面圖。
圖4為再一實施例杯體縱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所示,鐵氧體材料選用鋇鐵氧體預先制成圓球形磁珠3嵌于用陶土2制成的坯體壁1中,經燒結磁珠3與陶土2連結成一體,所用鐵氧體3的直徑為杯體壁或杯底厚度的1/2~1/3,圓形鐵氧體3之間的距離為其直徑的2~4倍,鐵氧體磁珠與陶土經燒結后形成杯內膽,杯體外壁可以在陶土材料外加一層彩色瓷釉4和透明瓷釉5,在瓷釉層印上花紋色彩圖案等,然后燒結成型。也可以在陶瓷層作內膽外加一層金屬層作外殼6,在金屬層上同樣可設計美化的裝飾圖案。
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橫切面A-A剖視圖,它表示杯體1的圓杯壁都均勻嵌入圓珠形鐵氧體磁珠3,鐵氧體磁珠3之間的距離也為鐵氧體磁珠的2~4倍。由鐵氧體磁珠與陶土經燒結后形成內膽的杯壁和杯底。
鐵氧體也可以預先制成矩形方塊,嵌于陶土2制成的坯體壁1內,內膽由陶土坯嵌入預先制成正方形磁塊3形成,方形中心線寬度為杯體壁厚度的1/2~1/3,方形鐵氧體塊3之間的距離為鐵氧體邊長的2~4倍。圖4表示杯體外罩一層金屬外殼6,其表面印有裝飾花紋和彩色圖案。這種杯由金屬外殼和陶瓷內膽組成,在陶瓷內膽中均勻嵌入鐵氧化磁珠或鐵氧體磁塊。
從以上實施例的結構表明,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和制作工藝簡單、快捷優點,在具有磁化凈水功能基礎繼承傳統陶瓷文化,價格相對低廉,因而具有較大的市場前景。
權利要求1.陶瓷磁化杯,包括陶土內層和瓷釉外層,其特征是在陶土層中均勻設置永磁鐵氧體,所述鐵氧體與陶土和瓷釉連結成一體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磁化杯,其特征是鐵氧體(3)的直徑為杯體壁或杯底厚度的1/2~1/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磁化杯,其特征是鐵氧體(3)之間的距離為其直徑的2~4倍。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磁化杯,其特征是瓷釉外層由彩色瓷釉(4)和透明瓷釉(5)組成。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磁化杯,其特征是在杯體外罩一層金屬外殼(6)。
專利摘要陶瓷磁化杯,包括陶土內層和瓷釉外層,在陶土層中均勻設置永磁鐵氧體,所述永磁鐵氧體與陶土和瓷釉連結成一體結構。永磁鐵氧體與陶土經燒結后形成內膽的杯壁和杯底,經充磁后永磁鐵氧體形成各向異性晶體,陶瓷杯整體磁力線上都在杯體之內折射,折射后呈交叉分布,實現對杯體內飲料的磁性凈化作用。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和制作工藝簡單、快捷優點,在利用磁化凈水功能基礎上繼承傳統陶瓷文化,價格相對低廉,具有較大市場前景。
文檔編號A47G19/22GK2923679SQ20062010121
公開日2007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06年2月24日 優先權日2006年2月24日
發明者嚴成芳, 周紹松 申請人:嚴成芳, 周紹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