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旋轉臺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鏡子,尤其是一種可根據使用者喜好任意改變鏡面角度的可旋轉臺鏡。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有售的臺鏡,種類繁多,樣式層出不窮。但臺鏡的結構大體上相同,其主要是由鏡架、以及連接在鏡架上的鏡框所組成,且該鏡框是與鏡面組設成一體。而設在鏡架上的鏡框往往相對鏡架是固定不動,或繞軸作上下偏轉。因而現有結構的臺鏡一般無法實現鏡面不同心多向旋轉的目的。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可根據使用者喜好隨意旋轉鏡面的可旋轉臺鏡。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該可旋轉臺鏡,包括有鏡架及鏡框,而鏡框與鏡面組設成一體,其特征是所述的鏡架與鏡框之間采用以鏡架頂部的球體狀或半球體狀接頭可旋轉支撐鏡框的組裝結構。
所述的組裝結構可包括所述的鏡架頂部的球體狀或半球體狀接頭,鏡框背部設有一與該接頭適配的球形凹坑,所述接頭嵌入凹坑內并通過一與鏡框結合固定的壓塊使鏡框與鏡架呈可旋轉連接。
所述的鏡架可由一支座及一支桿所組成,支座與支桿呈可折卸連接,支桿的頂端設有所述的球體狀或半球體狀接頭。
所述的支座上設有一插孔,所述的支桿的底端插入插孔內,并與插孔之間設有組設定位用的凹槽與凸條。
所述的壓塊大致呈“C”形,壓塊與鏡框之間設有卡合定位用的卡扣和卡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可旋轉臺鏡,設計新穎、外形美觀、制作簡便,由于鏡架以頂部球形體可旋轉支撐鏡框,因而使得鏡框與鏡架之間基本可以實現360°的轉動,實現鏡框與鏡架不同心多向旋轉的目的,由此使用者根據喜好可隨意旋轉鏡面。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一。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結合圖1-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可旋轉臺鏡包括有鏡框1以及支撐該鏡框的鏡架。其中鏡架是由一支座5及一支桿4分體組合而成,支座5與支桿4之間采用可折卸裝組裝。具體是在支座5上成形一豎向插孔51,并于豎向插孔內壁成形有兩條定位用凸條52,對應地在支桿4的下端部成形有兩條凹槽42,支桿4插入支座5的插孔51內,并以凹槽42與凸條52嵌合定位。而支桿4的頂端成形有一球體狀或半球體狀的接頭41。
鏡框1與鏡面2組設成一體,鏡框1的背部成形有一圓柱形凹腔11,凹腔底部分布有數個卡孔12和一個球形凹坑13。
鏡框與鏡架組裝時,鏡架支桿4頂部的球體狀或半球體狀的接頭41嵌入鏡框的球形凹坑13內,一底部帶有與卡孔12等數目的卡扣31的類似“C”壓塊3壓入鏡框的圓柱形凹腔11內,通過其上的卡扣31與卡孔12卡合使支桿4與鏡框1組裝于一起。組裝好后的鏡框,可繞該接頭41作不同心多向旋轉,使鏡面2可隨意轉動。
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還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實施方式,其中鏡框、支桿、支座均可以有其它形狀、結構的改型。而支桿與支座也可以做成一體結構。
權利要求1.一種可旋轉臺鏡,包括有鏡架及鏡框,而鏡框(1)與鏡面(2)組設成一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鏡架與鏡框之間采用以鏡架頂部的球體狀或半球體狀接頭(41)可旋轉支撐鏡框(1)的組裝結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轉臺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組裝結構包括所述的鏡架頂部的球體狀或半球體狀接頭(41),鏡框背部設有一與該接頭適配的球形凹坑(13),所述接頭(41)嵌入凹坑(13)內并通過一與鏡框結合固定的壓塊(3)使鏡框與鏡架呈可旋轉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旋轉臺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鏡架由一支座(5)及一支桿(4)所組成,支座(5)與支桿(4)呈可折卸連接,支桿的頂端設有所述的球體狀或半球體狀接頭(41)。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旋轉臺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座(5)上設有一插孔(51),所述的支桿的下端插入插孔內,并與插孔之間設有組設定位用的凹槽(42)與凸條(52)。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旋轉臺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塊(3)大致呈“C”形,壓塊與鏡框之間設有卡合定位用的卡扣(31)和卡孔(1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旋轉臺鏡,包括有鏡架及鏡框,鏡架與鏡框之間采用以鏡架頂部的球體狀或半球體狀接頭可旋轉支撐鏡框的組裝結構。該組裝結構包括鏡架頂部的球體狀或半球體狀接頭,鏡框背部設有一與該接頭適配的球形凹坑,接頭嵌入凹坑內并通過一與鏡框結合固定的壓塊使鏡框與鏡架呈可旋轉連接。由于鏡架以頂部球形體可旋轉支撐鏡框,因而使得鏡框與鏡架之間基本可以實現360°的轉動,實現鏡框與鏡架不同心多向旋轉的目的,由此使用者根據喜好可隨意旋轉鏡面。
文檔編號A47G1/00GK2917442SQ200620104698
公開日2007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15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15日
發明者李續榮 申請人:李續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