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連續煮多個煲仔飯的方法及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煮飯的方法及其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用電煮煲仔飯的技術如專利01130108.2所公開的,采用與沙 鍋下部相配的盆狀電發熱盤進行煮飯,煮飯時采用前段先猛火煮飯,后段 文火媚飯,這樣,在鍋內就很容易形成了一層香噴噴的鍋巴。采用上述技 術,雖然既能在短時間內煮好一鍋飯,而且,在鍋底及側壁產生一層香噴 噴的鍋巴,但是,由于盆狀電發熱盤在媚飯時依然能產生比較大的熱能, 這樣,容易在媚飯時,將緊貼鍋底及側壁的鍋巴煮糊,所形成的鍋巴會 緊粘在鍋底及側壁上,不容易刮下來食用,而且,在緊貼鍋底的米還沒有 完全脹開時,就迅速失水形成鍋巴,鍋巴質地是硬脆而不是酥脆,不容易 食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既能在短時間內煮好一鍋飯,同時, 在鍋底及側壁所形成的鍋巴不容易煮糊,鍋巴容易被刮下來食用的且鍋巴 質地酥脆的連續煮多個煲仔飯的方法及其裝置。本發明的連續煮多個煲仔飯的方法是這樣實現的,包括前段先猛火煮 飯,后段文火媚飯,其特別之處在于對鍋進行供熱時,采用鍋底部電發 熱盤供熱,同時,將鍋側壁中、上部位至電發熱盤間的空間封閉。由于采
用鍋底部電發熱盤供熱同時,鍋側壁中、上部位至電發熱盤間的空間封閉, 這樣,鍋側壁的所獲得的熱能很大部分是通過鍋底部電發熱盤所加熱的、 鍋側壁中、上部位至電發熱盤間的空間的熱空氣來提供的,這樣,既能保 證前段猛火煮飯時所需的熱能(因為前段猛火煮飯時所需的熱能主要由鍋 底部電發熱盤提供,而且,熱能很容易通過水傳遞到整鍋米飯上),同時, 媚飯時,又能使米飯能獲得足夠的熱能(此時,由于鍋內巳沒有流動的 水,鍋底的熱能不容易傳遞到鍋各處的米飯上,這樣,就需要鍋側壁的熱 能供應),但又不至于熱能過多,導致鍋內靠近鍋底及側壁的米飯煮糊, 而且,鍋側壁中、上部位至電發熱盤間的空間的流動的空氣,既有利于過 多的電發熱盤的熱能往外散發,使鍋內靠近鍋壁的米飯不會在高熱能下迅 速脫水而成為硬脆的鍋巴,使靠近鍋壁的米飯有足夠的時間膨脹和脫水形 成酥脆的鍋巴,同時,在流動的空氣的作用下,使鍋側壁各個部位獲得的 熱能不同,在溫差下,使鍋內的鍋巴容易從鍋側壁上剝離。采用將鍋側壁 中、上部位至電發熱盤間的空間封閉而不是將鍋側壁至電發熱盤間的空間 封閉,有利于使用者用工具將煮好米飯的鍋取出來,然后煮另一鍋飯,從 而實現連續煮煲仔飯的目的。這里,鍋是陶瓷鍋或者是鋁箔鍋或者是紙鍋。這里,采用陶瓷鍋時,前段猛火煮飯的電發熱盤的溫度達到360—385 °C,后段文火媚飯的電發熱盤的溫度達到285—31(TC,采用鋁箔鍋時, 前段猛火煮飯的電發熱盤的溫度達到325—350°C,后段文火媚飯的電發 熱盤的溫度達到225—25(TC 。本發明的連續煮多個煲仔飯的裝置是這樣實現的,包括鍋體、設置在
鍋體底部的電發熱盤、設置在電發熱盤上的鍋、設置在鍋上的鍋蓋,設置 在電發熱盤及鍋蓋上的溫度檢測器,控制電發熱盤工作的控制裝置,其特 別之處在于在電發熱盤上設置有封閉環,封閉環位于鍋側壁中、上部位與鍋體內側壁間。工作時,前段先猛火煮飯,后段文火媚飯。由于在鍋側 壁中、上部位與鍋體內側壁間設置有封閉環,這樣,鍋側壁中、上部位至 電發熱盤間的空間被封閉,鍋側壁中、上部位至電發熱盤間的空間的流動 的空氣,既有利于過多的電發熱盤的熱能往外散發,使鍋內靠近鍋壁的米 飯不會在高熱能下迅速脫水而成為硬脆的鍋巴,使靠近鍋壁的米飯有足夠 的時間膨脹和脫水形成酥脆的鍋巴,同時,在流動的空氣的作用下,使鍋 側壁各個部位獲得的熱能不同,在溫差下,使鍋內的鍋巴容易從鍋側壁上 剝離。采用封閉環,既達到封閉鍋側壁中、上部位至電發熱盤間的空間, 同時,也可以接受鍋煮飯過程中溢出的水,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水流進電發 熱盤上。電發熱盤由鑄鋁板、設置在鑄鋁板內的電發熱絲構成,溫度檢測器設 置在鑄鋁板的邊緣。由于沒有在鍋側壁設置盆狀側壁,這樣,煮飯時,必 然要提升電發熱盤的溫度,以彌補鍋側壁所獲得的熱能,這樣,溫度檢測 器必然要承受很高的溫度,在持續高溫的作用下,使溫度檢測器的使用壽 命減少,而采用將溫度檢測器設置在溫度相對較低的鑄鋁板的邊緣,通過 檢測鑄鋁板的邊緣來檢測電發熱盤主發熱區的溫度,同樣能起到通過溫度 檢測器控制電發熱盤工作的作用,而且,能延長溫度檢測器的使用壽命。在電發熱盤的邊緣設置有凸緣。凸緣的作用是防止進入電發熱盤的水 流進電發熱盤下面的控制裝置上。
本發明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既能在短時間內煮好一鍋飯,同時,在 鍋底及側壁所形成的鍋巴不容易煮糊,鍋巴容易被刮下來食用的且鍋巴質 地酥脆的優點。
圖l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電發熱盤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現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所示,本發明的連續煮多個煲仔飯的方法是這樣實現的,包括前 段先猛火煮飯,后段文火媚飯,其特別之處在于對鍋進行供熱時,采用 鍋底部電發熱盤供熱,同時,將鍋側壁中、上部位至電發熱盤間的空間封 閉。鍋是陶瓷鍋或者是鋁箔鍋或者是紙鍋。采用陶瓷鍋時,前段猛火煮飯 的電發熱盤的溫度達到360—385°C,后段文火媚飯的電發熱盤的溫度達 到285—31(TC,采用鋁箔鍋時,前段猛火煮飯的電發熱盤的溫度達到325—350°C,后段文火媚飯的電發熱盤的溫度達到225—25(TC。如圖所示,本發明的連續煮多個煲仔飯的裝置是這樣實現的,包括鍋 體l、設置在鍋體1底部的電發熱盤2、設置在電發熱盤2上的鍋3、設置 在鍋3上的鍋蓋4,設置在電發熱盤2及鍋蓋4上的溫度檢測器5、 6,控 制電發熱盤2工作的控制裝置7,其特別之處在于在電發熱盤2上設置有 封閉環8,封閉環8位于鍋3側壁3a中、上部位與鍋體1內側壁la間。 電發熱盤2由鑄鋁板2a、設置在鑄鋁板2a內的電發熱絲2b構成,溫度檢 測器5設置在鑄鋁板2a的邊緣2b。在電發熱盤2的邊緣設置有凸緣9。
鍋3是陶瓷鍋或者是鋁箔鍋或者是紙鍋。為了防止封閉環8上的水流入電 發熱盤2上,封閉環8上設置有環形凹槽8a。為了方便對封閉環8進行清 洗,封閉環8通過支撐腳8b設置在電發熱盤2上。為了準確將鍋3定位 在電發熱盤2上,在電發熱盤2上沿鍋3底的四周均勻設置3個或者3個 以上的定位凸塊10。
權利要求
1、一種連續煮多個煲仔飯的方法,包括前段先猛火煮飯,后段文火焗飯,其特征在于對鍋進行供熱時,采用鍋底部電發熱盤供熱,同時,將鍋側壁中、上部位至電發熱盤間的空間封閉。
2、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連續煮多個煲仔飯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鍋是陶瓷鍋或者是鋁箔鍋或者是紙鍋,采用陶瓷鍋時,前段猛火煮飯的 電發熱盤的溫度達到360—385'C,后段文火媚飯的電發熱盤的溫度達到 285—31(TC,采用鋁箔鍋時,前段猛火煮飯的電發熱盤的溫度達到325— 350°C,后段文火斕飯的電發熱盤的溫度達到225—250°C。
3、 一種連續煮多個煲仔飯的裝置,包括鍋體、設置在鍋體底部的電 發熱盤、設置在電發熱盤上的鍋、設置在鍋上的鍋蓋,設置在電發熱盤及 鍋蓋上的溫度檢測器,控制電發熱盤工作的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在電發 熱盤上設置有封閉環,封閉環位于鍋側壁中、上部位與鍋體內側壁間。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連續煮多個煲仔飯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電 發熱盤由鑄鋁板、設置在鑄鋁板內的電發熱絲構成,設置在電發熱盤上的 溫度檢測器設置在鑄鋁板的邊緣。
5、 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連續煮多個煲仔飯的裝置,其特征在 于在電發熱盤的邊緣設置有凸緣。
6、 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連續煮多個煲仔飯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封閉環上設置有環形凹槽。
7、 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連續煮多個煲仔飯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封閉 環上設置有環形凹槽。
8、 根據權利要求3或4或7所述的連續煮多個煲仔飯的裝置,其特 征在于封閉環通過支撐腳設置在電發熱盤上。
9、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連續煮多個煲仔飯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封閉環通過支撐腳設置在電發熱盤上。
10、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連續煮多個煲仔飯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 電發熱盤上沿鍋底的四周均勻設置2個或者2個以上的定位凸塊。
全文摘要
一種連續煮多個煲仔飯的方法及其裝置,包括前段先猛火煮飯,后段文火燜飯,其特征在于對鍋進行供熱時,采用鍋底部電發熱盤供熱,同時,將鍋側壁中、上部位至電發熱盤間的空間封閉。本發明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既能在短時間內煮好一鍋飯,同時,在鍋底及側壁所形成的鍋巴不容易煮糊,鍋巴容易被刮下來食用的且鍋巴質地酥脆的優點。
文檔編號A47J27/00GK101116484SQ20071002901
公開日2008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29日 優先權日2007年6月29日
發明者梁建華 申請人:梁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