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油煙生鐵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鍋體,具體為一種無油煙生鐵鍋。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出現的無油煙鍋的材質主要有鋁合金和不銹鋼兩 種。無油煙鍋與普通鍋的區別在于其鍋體厚度的增加,改善了鍋體的 導熱性和蓄熱性能,消除了局部過熱現象,使鍋體的內表面熱分布比 較均勻,因此,在煎炒時不易起油煙或減少油煙。
鐵鍋對防治缺鐵性貧血有很好的輔助作用,由于鹽、醋對高溫狀 態下鐵的作用,加上鍋鏟、勺等的摩擦,使鍋內層表面的無機鐵脫屑 成直徑很小的粉末,這些粉末被人體吸收后,在胃酸的作用下轉變成 無機鐵鹽,食物中很多都含鐵,但鐵鍋補鐵更直接。如果根據無油煙
鍋的特點,將生鐵鍋的鍋體加厚(加厚到4 5.5mrn),這會使生鐵鍋 的傳熱效率降低,外形笨重,而且浪費能源。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生鐵鍋在烹飪時易產生油煙的 缺陷,提供一種鍋體重量輕、傳熱效果好、節約能源的無油煙生鐵鍋。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無油煙生鐵鍋,在鍋體底部設 有凹坑或若干圈同心圓凹槽,在凹坑或凹槽內填充銅或鋁。
如上所述的無油煙生鐵鍋,其中,凹槽的槽深為3 4mm,槽寬 為10 40mm。
如上所述的無油煙生鐵鍋,其中,凹坑的深度為3-4mm,直徑 為120 260mm。
無油煙生鐵鍋的另一種技術方案,在較薄的鍋體底部直接釬焊一 層銅板或鋁板,在銅板或鋁板上復合一層不銹鋼板或不銹鋼網。
本實用新型將鐵鍋鍋底的一部分用銅或鋁材料進行替換,減輕了 鍋體的重量,降低了烹飪時的工作強度;利用銅、鋁快速熱傳遞的特 性(銅的傳熱速度大約是鐵的5倍,鋁的傳熱速度大約是鐵的3倍), 迅速把熱能均勻地傳遞給鍋的本體,從而達到減少烹飪時間、節約能 源的效果。本實用新型還原了鍋體底部的厚度(4~5.5mm),達到無 油煙鍋底部厚度的要求,避免產生局部高溫,達到烹飪時無油煙或者 微油煙的效果。本實用新型適用于所有灶具,正確使用可節約食用油 20%左右。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l.鍋體2.同心圓凹槽3.盤狀凹坑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無油煙生鐵鍋在鍋體1底部設有盤狀凹坑3或若干圈 同心圓凹槽2,在凹坑3或凹槽2內填充銅或鋁;或者,把生鐵鍋的 底部加工成較薄的平面或球面,再根據平面或球面的大小直接將銅板 或鋁板釬焊在鍋體底部,在銅或鋁上復合一層不銹鋼板或不銹鋼網。 其中,凹槽的槽深為3^4mm,槽寬為10 40mm;凹坑的深度為
3~4mm,直徑為120 260rnrn,其具體尺寸根據鍋型和鍋體尺寸來選 擇。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無油煙生鐵鍋在加工時,先利用數控車床對 生鐵鍋鍋體進行加工,把鍋底加工成盤狀凹坑或多個同心圓凹槽,然 后把銅或鋁的熔液注滿凹槽或凹坑,或者用銅板或鋁板直接用壓力機 壓進凹槽或凹坑內進行釬焊復合,然后把鍋體底部表面進行精加工。 另外,還可以直接將銅板或鋁板復合(釬焊)在鍋體底部,用不銹鋼 板或不銹鋼網復合在銅板或鋁板上。
權利要求1.一種無油煙生鐵鍋,其特征在于在鍋體(1)底部設有凹坑(3)或若干圈同心圓凹槽(2),在凹坑(3)或凹槽(2)內填充銅或鋁。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油煙生鐵鍋,其特征在于凹槽的槽 深為3~4mm,槽寬為10 40mm。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油煙生鐵鍋,其特征在于凹坑的深度為3-4mm,直徑為120 260rnm。
4. 一種無油煙生鐵鍋,其特征在于在較薄的鍋體底部直接釬焊一層銅板或鋁板,在銅板或鋁板上復合一層不銹鋼板或不銹鋼網。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鍋體,具體為一種無油煙生鐵鍋。其特點是在鍋體底部設有凹坑或若干圈同心圓凹槽,在凹坑或凹槽內填充銅或鋁。本實用新型鍋體重量輕、傳熱效果好、節約能源,達到烹飪時無油煙或者微油煙的效果。
文檔編號A47J36/02GK201070275SQ20072014875
公開日2008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7日 優先權日2007年6月7日
發明者劉軍輝 申請人:劉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