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節能方便飲水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介于保溫瓶/杯、冷水杯與飲水機之間,屬于利用倒置保溫瓶/杯或冷水杯制成的一種無電微型 飲水機。本發明也可用于其它液體。以下以飲水為例進行說明。2、 背景技術簡介2. 1、保溫瓶主要由雙層真空玻璃制成的水膽、外面罩以外殼、膽口設有膽塞、外殼設有殼座、提手等構成,近年又有加裝了瓶蓋,保護膽塞,有的瓶蓋與外殼間設有鉸鏈。有的瓶體全用不銹鋼制(內層為 膽)。2.2、 保溫杯主要由雙層真空不銹鋼或玻璃水膽制成,不銹鋼外層兼做外殼,杯口裝有保溫密封蓋, 大型不銹鋼制品的外殼裝有可卸式背帶和折疊提手,保溫密封蓋上設有活動放水口,蓋外還有口杯狀護蓋, 卸下后可兼做小口杯。大小分多種,大的可與中、小保溫瓶相當,便于旅行攜帶。2.3、 冷水杯普通玻璃制,帶蓋和提手,杯口前方制有出水口。可用于直接倒水于口杯或鉤兌溫熱 開水或飲品.2.4、 飲水機 一般用于電熱式水膽燒水/保溫,上方倒置潔凈水塑料簡裝成品水,可以直接飲用,也 可用水膽內設電熱器加溫/燒開。有的嫌潔凈水不便、昂貴、衛生不可靠,亦用自然水裝入筒內燒開飲用。 有的放水處分冷、溫、熱不同水嘴放水。水膽均用普通不銹鋼制。2.5、 存在問題2.5.1、 保溫瓶雖然保溫效果好,也較簡單價廉,但使用很不方便,操作手續繁多、沉重,且易泄 水于杯外。尤其有時由于振動,過熱蒸汽還會將膽塞崩起拋出很遠。近年有的產品改為彈性塑料旋塞壓在 膽口上,雖無此憂,但保溫效果變差,還必須用旋蓋壓住旋塞中央的按鈕才能關閉熱汽出口,更加令人煩 惱的是膽內的水垢常常會不期而出,特別是水已不多,又頻繁倒水,更是難免此患.2.5.2、 保溫杯雙層真空不銹鋼或玻璃制,杯口處內外層直接焊接,無法用塑料保溫蓋絕斷傳熱途 徑,裝開水只能用水壺燒開后灌注,為防止漏電一直無法像玻璃保溫瓶那樣用一個簡單的電熱管直接燒水, 燒多少合適也無法斟酌。保溫杯同樣存在水裙問題。2.5.3、 冷水杯功能太少,常做保溫瓶/杯"配角"鉤兌使用。2.5.4、 飲水機體積碩大、笨重、占地多、無法移動、結構復雜、造價昂貴、維修困難、水體成本 高、長期帶電運行不安全、靠電熱保溫粍電多且頻繁燒開造成水質劣化、放水時易同時混入生水不衛生、 取水須起身行走較遠路程、待客不便、外來水質及水桶質量難于鑒別。雖未見取水出裙問題,但水裙的清 理卻須請專業人員登門服務,十分不便。用量小的用戶水體保質期內很難及時用完。3、發明內容3.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3.1.1、 節能、衛生、安全保溫性能好,無須反復燒開,水質可靠,不帶電使用,不出水垢,不濺水。3.1.2、 小巧、方便便于移動,免去提放保溫瓶的頻繁勞頓,因需而移, 一按/碰即出水,輕快便捷, 占地極省,隨遇而安,尤其適于待客飲茶、辦公案頭, 一湘一飲,十分方便,自助成趣。3.1.3、 簡單、價廉結構簡單,除垢、維修方便,成本低廉,既可送店檢修,又可自助維修。3.1.4、 用途廣泛可適用于家庭、企業、餐飲、機關、辦公地點、電腦桌上,乃至學校、部隊、食 堂??晒潭ㄊ褂茫嗫砂葱桦S時移動使用,包括會場和宴會服務。3.2、 技術方案3.2.1.節能方便飲水機,主要由瓶膽.膽塞、外殼和提手等構成,其特征是所述的 膽塞上設有放水管,其內端伸入到膽內靠近膽口1.7. 3處設有放水閥,其外端伸出膽塞,膽塞與外殼問設 有定向鎖緊裝置,膽塞與膽口間設有水密封方式;所述的外殼,在膽底1.7. l方向設有充座1.20. 0,殼座 著地放置時,膽口朝上,用于注水作業;所述的外殼在膽口方向變徑處設有連體式或分體裝配式機座l. 3, 當機重力或鎖緊裝置保持穩定。座著地放置時,膽口朝下,用于取水;機座惻壁上設有取水口1.3.4,與 取水器皿相適應;所述的放水閥由控閥裝置控制。重力或鎖緊裝置保持穩定。3.2.2.所述的分體式機座1.3,與所述的外殼之間設有接口,該接口是將外殼定向套插在機座上端,用重力或鎖緊裝置保持穩定。3. 2. 3.所述的瓶膽1. 7,若采用保溫方式時是用雙層真空保溫結構,所述的膽塞l. 24外周相應設 有保溫罩1.22,在罩上與放水管相對應處設有放水孔,放水孔下方設有沿滑軌1.2.4滑動的保溫蓋1.2, 受控閥裝置控制,經轉換器自動進行對接并按程序先/后于放水閥打開/關閉。3. 2. 4.所述的膽塞1. 24上設有補氣管1. 10>其內端伸至靠近膽底1. 7. 1處設補氣閥1. 4,其外端伸 出膽塞,管內敷設推桿1.5,其內端與補氣閥內面鉸鏈,其外端伸出補氣管,經推桿1.5與控閩裝置連 接;所述的放水閥與補氣閥之間在閥外設有拉桿l.ll,與兩閥分別做活連接,統一或分別設置密封彈簧。3. 2. 5.所述的放水閥2. 5.2和補氣閥2.2. 2,均由一個水密封的控閥軸2. 3控制,控閥軸由補氣管或放水管和膽塞上的軸座/孔固定,伸出后與控閥裝置連接。3.2.6. 所述的補氣管的內端設有擾動板1.6,該擾動板既可用于安裝補氣閥的支點,又可利用補氣 管的帶動,在瓶膽內注入熱水后,擾動熱水中的過熱蒸汽。3.2.7. 所述的機座1. 3,在其座底1.3.5周圍的下面,均勻設有若干個橡塑真空吸盤,當機座著地 設置時,吸盤可以在受到壓力時,擠出盤內凹陷部的空氣,對平滑臺面產生一定吸力。3.2.8. 節能方便飲水機,主要由外殼、瓶膽構成,該外殼、瓶膽與技術方案1中所述的分體裝配式 的膽塞、機座和控閥裝置相匹配,并具有互換性。3.2.9. 節能方便飲水機,主要由膽塞抅成,該膽塞與技術方案1所述的外殼、瓶膽及控閥裝置相匹 配,并具有互換性。3.2. 10.節能方便飲水機,主要由機座構成,并與技術方案l所述的外殼、膽塞及控閥裝置相匹配, 并具有互換性。3.3、 有益效果3.3.1節能、安全可用高效保溫方式、使用瓶膽內插入電熱管的方法,迅速燒好開水,用水期間 不帶電,亦無須頻繁燒開/保溫,保溫水膽可選用保溫性能最好的雙層真空坡璃結構,杜絕漏電隱患。3.3.2用水方便可以隨時因需移至任何地方,特別是茶幾、案頭、桌上,無須像保溫瓶那樣開蓋、 拔塞、傾倒,放下、裝塞、扣蓋、放回一系列繁瑣、沉重的操作;無須像飲水機那樣須頻頻起身、往返行 走、坐下。燒水方便,亦可用電水壺、鍋爐燒水后灌注,維修容易、清理水垢方便。3.3.3水膽容量大大于任何飲水機的靠電熱燒開/保溫金屬水膽,且溫度穩定,無取水時摻生水的 缺點,體積小巧,便于攜帶移動,少占地面。而比飲水機用桶裝水容量小的多,常換常新,沒有保質期的 憂慮 3.3.4衛生絕無因反復傾倒、復起而使已經沉淀的水垢蕩起、流出之嚴重弊端,也免去因避此弊 端而將較多余水過早倒掉的不必要損失。3.3.5經濟、實惠水體價廉、水質可靠、營養無損失、簡單、方便、結構簡單、造價低廉。3.3.6熱學設計合理保溫的薄弱環節是瓶口,保溫瓶瓶口朝上,散熱較快的瓶口處溫度低,恰好 符合熱對流條件,而水蒸汽流動性極好,所以對流效應將使瓶口散熱遠比瓶膽的輻射傳導散熱為甚,本發 明將瓶口朝下設置,破壞了上述對流條件當瓶口處由于傳導散熱而使水溫降低時,則瓶口溫度與外界吸 熱的空氣溫差變小,因而使傳導散熱速率變慢,加之無須頻繁像保溫瓶那樣開蓋、扣蓋,故而可以將保 溫罩制得碩厚密實,大大降低熱損速率。3.3.7力學設計合理比保溫瓶用水方式有了很大改變,免去了頻繁橫向晃動裝滿開水的瓶膽,使 瓶膽最不利的受力情況次數、時間大為減少,與外殼間的相對松動情況也大為減少,因而延長了瓶膽的 使用壽命。3.3.8結構設計合理三級水密封設計、密封墊l. 15、密封圃1.25、密封口 1. 22. 1,使最壞的情況 ——爆膽事故發生時也不致發生熱水外泄傷人事故;有補氣管隨時補氣,使放水順暢,水流穩定,水東規 整,水杯不易產生濺水現象。
4.1、圖號及名稱圖l.l是帶補氣管的推/拉控閥方式總體剖視(左向)示意圖 圖l. 2是圖1. l的膽塞及相關部分放大示意l. 3是圖L1的傳動裝置俯向透視單線示意圖(所有控閥裝置的水平重疊投影)圖2. l是帶補氣管的轉軸式控閥裝置局部剖視左向示意2.2是圖2. 1的中心局部俯視示意3是無補氣管轉軸控閥裝置的局部剖視(左向)示意4是圖1. 1的V局部(保溫蓋滑軌)放大剖視示意5. l是瓶體定向正視示意5.2是圖5.1的I一I剖面6是圖2. l變形的開閥方式示意7. l是膽塞定向鎖緊裝置局部示意7.2是圖7.1的I一I剖視7. 3是圖7.1的俯視8. 1是外殼與機座對接的定向鎖緊裝置局部正視示意8. 2是圖8. l的I —I剖視8. 3是圖8. l的解鎖裝置II-II仰視局部剖視9. 1是圖1.1的V局部(保溫蓋開蓋)放大原理示意圖9. 2是圖9. l的I —I剖視IO.I是圖l. 1的控閩裝置程控部分原理10.2是圖IO. 1的局部結構示意ll.l是杯推控閥裝置原理11.2是杯壓控閥裝置原理12. l是一體式結構傳動方式原理示意12. 2是圖12. l的水平投影示意圖(所有傳動部件的水平重疊投影)圖13. l是放水管內控閥裝置示意13. 2是圖13. l的另一種放水閥安裝方式示意圖14是另 一種分體結構鎖緊原裝置理S4. 2附圖標記與名稱1. 〗轉換器l.l.l主臂1.1.2從臂1.1. 3壁勾1.1.3'勾頭1.1.4軸座1.1.5螺絲1. 1.6拉簧 1.1.7限位器 1.2保溫蓋1.2. l勾窩1. 2. 2泄水孔 1.2. 3滴水坑 1. 2. 4滑軌 1. 2. 5臂窩1.2. 6蓋殼1. 3機座1.3. l座圍1. 3. 2圍肋1. 3. 3肩托1. 3. 4取水口1. 3. 5座底1.3. 6限位器1.3. 7限位器 1.3. 8軸座1.3. 9彈簧 1.3. IO限位器 1.4補氣閥1. 4. l鉸鏈l. 4. 2閥桿.4. 3閥軸1.4. 4軸箍1. 4. 5壓板 1. 4. 6閥芯 1. 4. 7開口銷 1. 5推桿 1.5. l上推點 1.5. 2下推點 1. 6擾動板 1.6. l板套1.6. 2頂絲1. 7瓶膽1. 7. l膽底1.7. 2膽肩1.7. 3膽口 1.8肩襯1.9提手1. IO補氣管 1.10. l定位坑 1.10. 2閥座 l.ll拉桿 l.ll.l上拉點 1.11. 2下拉點 1.12壓板 1.13放水閥 1.13.1閥軸 1.13.2閥桿 1. 13. 3閥殼1. 14控閥器 1.14'控閥套 1.14.1開蓋臂 1.14.2開閥器 1.14. 3開閥臂 1.14. 4開闊勾 1.14. 5力臂 1.14. 6壓臂器 1.14. 7開閥鈕 1. 14. 8軸座 1.14.9扭簧套 L15密封墊 1.17轉換器 1.17.l重臂 L17.2重點 1.17.3力臂 1.17.4軸座 1.17. 5軸座 1. 18放水管1. 18. l放水口 1.18. 2閥座 1.20外殼 1.20. O殼座 1. 20. l殼肩 1.20.2罩圍 1.20.3圍肋 1.20.5勾孔 1.20.7導坡 1.20.8導口 1.20.9道口 1. 20. 10鎖口 1.20. 11 口肋 1.20. 12護卡 1. 22保溫罩 1. 22. l密封口 1.22. 2蓋底 1.22. 4罩殼 1. 22. 5軸座槽 1.22. 6勾孔 1.22. 7勾槽 1. 23螺絲 1.23. l螺帽 1. 24瓶塞 1. 24. l塞底 1. 24. 2塞邊I. 24. 3放水孔 1.24. 4塞頂 1.25密封 1. 26支架 1.27螺絲 ].27. l壓板 1.27. 2開口銷 1.28塞蓋2. l軸座 2. 2補氣管 2. 2. l補氣口 2. 2. 2補氣閥 2. 2. 3進氣口 2. 3控閥軸 2. 4軸座 2. 5放水管 2. 5. l放 2. 5. 2放水閥2. 6放水臂 2. 6. l放水勾2. 7放水桿 2. 7. l觸頭 2. 8鉸鏈 2. IO放水座2. 12轉臂 3. l放水閥3. l.l放水臂3. 1. 2抱箍 3. 1. 3螺絲3. 2卡塊3. 2. l頂絲3. 3壓板3. 3. l螺絲 3. 4密封墊 3. 5墊擋 3. 7控閥軸 3. 8放水管 3. 8. l放水口 3. 8. 2出水口 3. IO平墊圏 3. IO平墊圈 3. ll控閥臂 3. ll.l抱箍 3. U.2螺絲 3. 11.3鉸鏈孔 4. l窩壁 4. 2蓋殼 4. 3出水口 4.4導槽4. 5導板5. l定向囂5.2補強肋5.2. l補強板6. l轉換器6. 1. l主臂6. 1. 2從臂6. 1.3放水勾7. l鎖凸7. l.l導坡7.2鎖板7.2. l軸套7. 2. 2板簧7. 2. 3解鎖板7. 2. 4鎖頭7. 7. 4軸板7. 4. l軸座7. 4. 2鎖針8. 1環卡8. 2鎖凸8. 3補強板8. 4助口8. 5鎖板8. 5.1鎖勾 8. 5. 2彈簧板8. 5. 3簧墊 8. 6壓簧 8. 7卡板8. 8解鎖環 8. 8. 1斜凸 8. 8. l'負凸 8.8. 2解鎖板8. 8. 3限位器9. l穩定器9. 1. 1起動臂9. 1. 1'導臂器9. 1. 2穩定勾9.2勾凸9. 3軸座 10. l扭簧 10. 2扭簧 10. 2. l簧勾 10. 2. 2簧勾 10. 3拉簧 10. 3. l拉簧柱 10. 4限位器II. l副臂 ll.l.l鉸鏈 U.2拉桿 11.3觸臂11. 3. l觸頭11.4杯壓器 U.4.1軸座 U.4.2壓軸11. 4. 3副臂 H.4.4鉸鏈12. l軸座12.2撥蓋器12. 3撥頭12. 4開閥器12. 5平移器 12.5. l平移軸 12. 5. 2鉸鏈 12 13.5. . 6平移桿 12. 6. 1平移頭 12. 6. 2鉸鏈 12. 7開閥臂12. 8軸座 12. 9軸座 12. IO軸座 13. 3閥芯 13. 3. 1螺絲 13. 3. 2螺帽 13. 3. 3推點 13. 4推桿13. 4. l推軸 13. 4. 2推軸 13. 5控閥軸 13. 5. l閥柄 1. 7和外殼 13. 5. 2軸座 13. 5. 3閥臂13. 6導閥器 13. 6. l導閥凸13. 6. 2導閥凸14. 1鎖體14. 1. 1解鎖器 14. 1.2鎖勾 14. 1. 3鎖簧14. 3鎖孔 14. 4螺絲 14. 5護框具體實施方式
(控閥裝置、傳動裝置乃至各轉換裝置、杠桿,均指與放水閥相關的所有零部件。) 概述本發明分為瓶體(包括外殼1.20與瓶膽1.7)與機座間采用定向自由連接或鎖緊連接方式即分體方式,或一體化結構方式.瓶口l. . 3內裝膽塞1.24,膽塞上裝有放水管或/和補氣管以及它們的閥,膽塞與 瓶膽連接時用定向鎖緊裝置鎖緊,用于熱水時,尚須設有保溫方式以及與放水/補氣同步打開/關閉的保溫 蓋通道及其控制傳動裝置。與閥的開/關相關的傳力部件統稱控閥裝置或傳動裝置。5.1、 瓶體見圖l.l。主要包括瓶膽1.7和外殼1.20,分為保溫型與普通型。(以下以保溫型為例進行 說明)。保溫型瓶膽用雙層真空玻璃或金屬瓶膽,亦可照仿傳統保溫瓶或大型保溫杯的結構,或特制成胖 體型重心較低的瓶體.原則上可利用已有技術中廉價玻璃制雙層真空保溫瓶膽。5.2、 外殼1.20:特制成適合瓶膽的外型結構,膽底1.7. l方向制殼座l. 20. 0,用以安裝瓶膽和注水時 朝下著地安放用,組裝前安裝均壓軟體發泡材料,膽肩l. 7. 2與殼肩1. 20. l之間同樣充填以發泡材料做肩 襯l. 8。外殼1.20與殼肩1.20. l交界變徑處制成與機座的接口,置于機座l. 3的上端接口即座圍1.3. l與肩 托l. 3. 3)內.正面設有定向器5. 1。5.3、 機座1.3:(以下以分體方式為例進行說明)見圖l.l。與外殼相適應,上端為接口,由座圍l. 3. 1 與肩托1.3.3(和外殼徑變處)構成,與瓶體間做活動定向連接,由瓶體自重保持穩定或由特制鎖緊裝置連 接。連接時由鎖凸8. 2與肋口8. 4進行定向限制。機座與取水器相適應,在正前方的座壁上設有取水口L 3. 4, 取水口下方的座底1.3.5做加強處理,制成淺盤狀,附以隔水柵,以收集溢出的殘水同時防止沾水于杯底。 機座L3 (包括座底l. 3.5)亦可制成框架結構。5.4、 瓶體/機座接口為使在用水狀態時更牢固以及便于整體提攜移動,接口處應設自動鎖緊裝置 見圖8。5.4.1、 定向裝置機座1.3的上沿正前方開V型定向缺口,缺口邊制立邊狀補強肋5.2,補強肋外面制 補強板5.2.1,缺口內與外殼1,20上制的定向器相吻合。5.4.2、 鎖緊裝置見圖8.2,鎖凸8.2下部制成坡度,與鎖鉤8.5.1相適應。當瓶體安裝到位前,鎖凸 下端自然將鎖鉤上端頂起,到位時,鎖鉤下端將鎖凸上端自動鉤住。該裝置數量以三個隔120度為宜。鎖 板8.5上端罩于補強板8.3內,受到保護、限位作用。正前方一個鎖凸8.2應凸出略多,使之與其它處無互 換性。簧板8.5.2使鎖鉤8.5.1保持彈性鎖力,下端經簧墊焊于殼圍1.3.1上,用簧墊8. 5. 3調整簧板髙度, 使鎖鉤8.5.1動作方向合理;簧板上端焊于鎖板8.5下端。定向用的補強器5.1是特殊鎖凸(兼定向用),比其 9(和外殼變9他略高。5.4.3、 解鎖裝置見圖8。圍繞殼圍l. 3.1設一環形鋼絲(斷面為矩形更好)制的解鎖環8.8,與殼圍做 松滑連接。在與鎖板8.5相對應的部位制出環凸8.8. 1,在環凸的凸起高端再制一凸肩8.8.1'使鎖環回歸 與殼圍相貼處。在與環凸對應處的一小段鎖板上制成扭轉狀,形狀、位置與環凸相匹配。當環凸向右移動 時,其斜面便對鎖板8.5產生外推力,導至其上端的鎖鉤8.5.1向外抬起(見圖8.2)。這時可以提起瓶體脫 離機座。向右移動鎖環時,是用手指捏動卡板8.7和解鎖板8.8.2,解鎖板便帶動鎖環向右移動。松開手后, 壓簧8. 6便推動解鎖板帶動鎖環復位。5.5、 膽塞1.24:見圖l、圖3。5.5.1、 密封圖1.1的膽塞1.24,其局部放大圖見困1.2、圖3。圖3所示的膽塞為各種方式中最簡單 的結構示意圖,用食品級硬塑料制。主體為圓簡狀,底部制出塞邊1.24.2,外周裝以橡塑制品密封圈1.25。 與膽口1.7. 3外端相抵觸。膽塞上端為圓環狀端面,環的寬度中部制數個螺絲孔,安些螺絲3. 3.1,用以安 裝密封墊3.4和壓板3.3。密封墊外緣與膽口1.7. 3內側做滑動接觸密封。較厚的壓板還起到圖l中所示的 支架1.26 (圖1.2)的安裝作用。密封墊還擔負穿過它的放水管l. 18/3. 8和控閥軸2. 3/3. 7的密封作用。為 防止瓶膽意外炸裂時造成熱水大量快速外泄,保溫罩的碗狀開口處設有密封口 1.22.1 (圖l.l)。5.5.2、 保溫罩l. 22:見圖l.l,碗狀,發泡保溫材料制成。"碗底"內面與膽塞的塞底l. 24. 2的外面粘合,內側面可與瓶口1.7. 3外表面有輕壓滑動接觸,亦可稍有間隙;外面應設有硬塑或金屬的罩殼1.22.4, 置于外殼的殼肩l. 20. l上設的罩圍l. 20. 2內,并在其殼外設有鎖緊裝置。5.5.3、 鎖緊裝置見圖7 (所示為膽口朝上情形)。該裝置設置數量以三個不等距安排為宜(用以定 向)。圖7所示帶鎖板7. 2者只設在正前方一處。在導坡1.20. 7和導口1.20.8的限制和引導下,罩殼1.22.4 上的鎖凸7.1進入罩圍上的道口1.20.9的底部,向左轉動后,鎖凸進入鎖口l. 20. IO內,在口肋1.20.11窄 立邊狀補強體的斜面作用下,鎖凸帶動膽塞1.24向下用力,使密封圈1.25與膽口1.7. 3上端緊密接觸(見 圖l.l)。與此同時,鎖板7.2在板簧7.2.2的作用下(見圖7.3)其左端將鎖凸7.1卡住。鎖板左端上方設有 翹起的解鎖板7. 2. 3(見圖7. 1、 7.2),在鎖凸7.1向下運動時,在鎖凸下端的導坡7. 1. l作用下,通過鮮鎖 板7. 2. 3自動頂起鎖板7. 2。手指摳動解鎖板又可使鎖板左端抬起(解鎖),這時便可向右轉動塞殼l. 22. 4 (圖 1.1),取出膽塞。鎖板右端設軸套7.2. 1,套內設鎖軸7. 3,兩端與設在罩圍1.20.2上的軸座7. 4軸孔相連接。 設在罩圍l. 20. 2上的護卡1. 20. 12可防止鎖板被過度抬起,損害板簧7. 2. 2。5.5.4、 保溫蓋l. 2:見圖l. 1、 1.2、 4、 9.1、 9.2、 12.1、 12.2。發泡材料制長條狀,外包硬塑殼。 與之相對應的保溫罩上制有凹槽,內表面亦由硬塑料做保護。與保溫罩間用導軌及軌道孔/槽做滑動連接。 外端下方制鉤窩1.2. 1,供與傳動裝置做連接。為使滑動自如,應制成錐度很小的楔狀。極限位置設有限 位方式。5.5.4.1、 滑軌1.2.4:見圖l、圖4。作為與保溫罩的連接裝置設在保溫蓋兩側,在設有補氣管l. 10 時,為減小保溫蓋行程,又給進氣口以足夠通道,滑軌制成下斜狀,在保溫蓋被拉開一定距離后,保溫蓋 即與進氣口2.2. 3離開一定垂直距離,補充的氣流即可由放水口兩側空隙通過。當不設補氣管時,可在保 溫蓋下方兩邊(見圖4)設導板4. 5。這時可省卻滑軌1.2.4和導槽4.4。5.5.4.2、 穩定方式見圖9 (膽口1.7. 3朝下時)。在保溫罩上設軸座9. 3,安裝穩定器9. l的軸。軸上 用小扭簧使穩定鉤9. 1.2向上抬起(圖略),鉤住設在罩殼1.22.4下面的鉤凸9.2。待瓶體帶著保溫罩l. 22 安裝到位時,壁鉤1.1.3自動鉤入鉤窩1.2. 1,同時將起動臂9. l.l推向右方,穩定器9. l帶動穩定鉤9. 1.2 向下張開,放棄對鉤凸9.2的鉤桂。圖12是一體式結構方式時的穩定方式(詳見后面"圖12方式"說明)。5.5.4.3、 集水/排水方式見圖l.l。與放水管l. 18對應處的保溫蓋1.2上方制漏斗狀滴水坑1.2. 3, 用以收集放水管1.18內壁上滴下的殘水。在設有補氣管l. IO時,滴水坑亦應顧及管內意外積留殘水,比如 水膽內注水過多,補氣閥1.4露不出倒置后的水面時,開閥后便會有少量水體從管內流出。在滴水坑底部設有較細泄水孔l. 2. 2通向保溫蓋左端,略呈下坡狀細而長的孔對保溫效果影響甚微。 5.6、分體式控閥裝置(利用三維杠桿、重疊投影方法繪制相關原理、示意單線圖。) 5.6.1、圖l(帶補氣管、推/拉開閥)方式見圖l.l。為減少圖幅,三維杠桿傳動機構均用投影方法 繪制,故有上/下重疊(詳見圖1.3)。5.6.1.1、 補氣與放水見圖l.l、 1.2。補氣管l. IO內敷設推桿I. 5,上端與補氣閥內面鉸鏈于上推點 1. 5. 1,下端與轉換器l. 17的杠桿重臂鉸鏈于下推點1. 5. 2;補氣閥l. 4的外面與放水閥1. 13的外面設拉桿 1.11,其上拉點l. 11. l與閥桿l. 4. 2鉸鏈,其下拉點l. 11. 2與放水閥1. 13鉸鏈,支點為閥軸l. 4. 3/1. 13. 1 。 轉換器l. 17其兩端即為支點(圖l. 3中的軸座1. 17. 4/5),重臂l. 17. 1由力臂1.17. 3帶動,由控閥器l. 14 的開閥臂l. 14. 3的下端所設的開閥鉤1. 14. 4(見圖10. 1)帶動做順時針轉動。5.6.1.2、 開蓋/放水的程序控制見圖l、 10。軸狀轉換器l. l負責先于補氣閥和放水閥打開放水和補 氣的通道_向左拉開保溫蓋1.2。程序形成詳見圖IO 。圖10.1是原理圖,圖IO. 2是圖1.3中控閥器1. 14兩端的局部側視示意圖(軸狀的杠桿支點即為控閥器l. 14本身)。軸端用軸座l. 1.4及螺絲1. 1.5 (圖10.2) 安裝在機座l. 3側壁上,軸端套以軸套l. 14',其上制有開蓋壁l. 14. 1,并套裝扭簧10.2。軸套右邊焊有 力臂l.H. 5和限位器10.4 (圖IO.I),扭簧一端用簧鉤IO. 2. l鉤在開蓋臂l. 14.1上,另一端用簧鉤10.2.2 鉤在力臂1.14.5上,經強力扭簧IO. 2緩沖后,將開閥鈕1.117的控制力經轉換器1. 1傳給重臂1.1.2,于 是壁勾1.1.3的上端即勾頭1.1.3'勾著保溫蓋1.2向左移動,打開圖l.l中的放水管出口。當主臂l.l.l轉 至限位器1.3.6時被阻止轉動,此后扭簧10.1開始變形蓄力,同時開閥鉤開始鉤著力臂l.n. 3,帶動轉換 器l. 17轉動,重臂l.n. 1經下推點1.5.2帶動控閥桿1.5向上竄動,打開補氣閥和放水閥.拉簧IO. 3:使控閥器1.14恢復原位,實現關蓋、停水動作;當瓶體未與機座對接到位時,扭簧IO. 1 使轉換器l. l處于準備狀態,鉤頭1-1.3'向右,準備進入鉤窩1.2. l狀態。關蓋時,在弱力扭簧IO. l的作 用下,經從臂1.1.2將保溫蓋左端向右推,使保溫蓋1.2復位。限位器L3. 7使從臂1. 1.2在未對接前處于適 度準備狀態。5.6.1.3、 膽塞的詳細結構可參閱圖3及相應文字說明實施。5.6.1.4、 圖1.3:是圖l.l控制裝置三維杠桿結構的俯視投影圖,控閥器l. 14是一個力臂1. 14.5帶 動兩個重臂——開閥臂l. 14. 3和開蓋臂1. 14. 1,而且力臂與開蓋臂均為兩邊對稱的雙邊開蓋臂(亦可用一 側單臂,開閥臂亦可制成兩邊對稱狀),形成環抱保溫罩的環形。"臂"亦可制成貼近機座側壁的圓弧狀。轉換器l. 17兩端軸座臥于保溫蓋上方的保溫罩體內,在經過放水管下方時,將重臂l. 17.1制成彎弓 狀,以避讓放水水束'轉換器l. 17可只將一端伸至保溫罩外緣,利用軸卡1.17.5與所裝其上的力臂1.17. 3 一起蔽于臂窩l. 2.5之內,防止操作膽塞時將其誤碰,等待沿弧形鉤槽1.22.7插入的開閥鉤1.14.4向左邊 的推動,5.6.1.5、 圖1.2:是圖l.l中膽塞上部安裝部件的左向詳圖。閥軸l. 13.1置于補氣管左方,使閥桿 1.13.2較長,放水閥工作角可設置較小。在擾動板1.6的右邊設閥軸1.4. 3,也可使閥桿1.4.2較長,使連 動桿L11工作條件設置合理。壓板1.12可用較厚不銹鋼板制,壓緊密封墊1.15,并安裝擾動板1.6的支架1. 26。5.6.2、圖2(帶補氣管的轉軸傳動)方式見圖2.1 :補氣管2.2外側平行敷設控閥軸2. 3(圖2.1為變形即閥門轉角處理后的示意圖),用軸座2. 1/2. 4固定在補氣管上,兩軸座分別靠近補氣閥和放水閥設置??亻y軸2. 3經過密封墊時,與補氣管一樣 受到密封,因此可以轉動。補氣口2. 2.1在補氣管頂端轉90度呈L形拐彎制做,可制成方形或圓形。放水口 與之相似。見圖2.2 :為補氣閥上方的局部放大俯枧圖(恢復正常角度)。控閥軸2. 3下端伸出膽塞之后,進入保 溫蓋1.2上方的保溫罩1.22內,軸端安裝轉臂2. 12,臂端用鉸鏈2.8安裝放水桿2.7,水平引至罩殼1.22.4 壁內側,放水桿2.7為圓柱狀,右端部制觸頭2.7.1,立板狀,在與之對應處的罩殼1.22.4處設橫向長條鉤 孔l. 22. 6,與控閥器l. 14上制出的放水臂2. 6端部的放水鉤2. 6. l弧形板狀相對應。(在與鉤孔L 22. 6相對 應處,于罩圍l. 20上制出鉤孔1.22.5,與鉤孔1. 22. 6相同。)當放水鉤2. 6. l在控閩器l. 14帶動下向左轉動 時,板狀放水鉤2. 6. 1呈圓弧狀,與立板狀觸頭2.7.1呈十字交叉對接,于是放水桿向左竄動,兩閥同時打 開。在靠近觸頭2.7.1處設放水座2.10與放水桿2.7呈松散配合,允許放水桿在座孔內滑動時有輕微水平擺 動。與放水傳動部件的運動相配合,其周圍的保溫罩相應制出活動空間。兩閥的密封壓力可用設在控閥軸2.3上的扭簧(圖略), 一端鉤在補氣管上,另一端鉤在兩閥中的任何 一個.為了匹配杠桿力矩的合理設置,可按圖6所示增設轉換器6.1,專門代替放水臂2. 6的傳動,而將控閥器1. U的軸心向左移到適當位置。(力臂l. 5壓動主臂6. 1. l右端,放水鉤6.1.3代替放水鉤2.6上)5.6.3. 圖3(不帶補氣管,轉軸傳動,與圖13同為最簡化)方式圖3既是不同于圖2 (帶補氣管 > 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又是放大了的膽塞及與之相關部件的結抅示意圖。 放水管3.8為單獨設置,故不宜采用圖l的推/拉傳動方式,而釆用與圖2相似的轉軸傳動方式 由于與圖2同樣采用控閩軸傳動方式,所以除軸較短些而外,其它傳動部件完全相同。壓板3. 3上開孔 代替軸座,又因放水臂的中心位置盡量呈鉛直狀態,這會使控閥器遠離轉換器l. 1,造成杠捍各臂的長度 匹配不理想,這時可采用圖6方式,另設轉換器6. l專門針對圖2. 2中的放水桿2. 8,這時,可使各杠桿臂的 長度很匹配。轉換器6.1與力臂1.14.5的連接方法,可仿造其它轉換器設置。5.6.4. 圖ll方式(即杯碰控閥方式)圖ll. l所示為杯推控閥方式,即在控制器l. 14的兩端軸上制 出杯推器ll. 3下端的觸頭11. 3. 1,用以代替力臂l. 14. 5的壓動作用。取水杯平推杯推器即可按圖10所示程 序打開/關閉保溫蓋和放水閥。此方式在快速撤出水杯時容易將較燙的水蕩出(觸頭ll. 3.1為橫向設置的U 形底)。圖11.2所示為杯壓控閥方式,取水杯壓下壓控器11.4時,經換向拉桿11.2傳力,由副臂U.1間接作 用到控閩器1.14上,代替力臂1.14. 5的壓動作用。此方式對取水口l. 3.4的高度要求較高。5.6.5、 圖12方式與圖l.l方式不同(開蓋方式適合于一體式結構),轉換器U7改由開閥臂12.7推 動,動力來自開閥器12.4,經平行四邊形機構中的平移桿12.6、開閥臂12.7傳至轉換器1.17。圖12.1中的平 移器12.5和開閥臂12.7與力臂U4.5在圖12.1上的投影可完全重合。5.6.5.1、穩定方式見圖12.1、 12.2。5.6.6、 圖13方式圖13. l示出本發明中放水系統中最簡化結構,與技術方案中第l條相對應。圖中只 示出圖1中膽塞1.24及放水管1.18和它的控閥裝置等。放水閥l. 13閥體為橡塑制品密封材料制。用金屬或 塑料制閥殼l. 13. 3將其包裏,再用閥芯13. 3及螺帽13. 3.2將閥體夾緊。閥芯13. 3下方制推頭13. 3. 3,用推 軸13. 4. 1與閥桿13. 4相連接,閥桿下端用下推軸13. 4. 2與閩臂13. 5. 3相連接??亻y軸13. 5與閥柄13. 5. 1 組成杠桿,由支克控閥軸13. 5將其安裝在軸座13. 5. 2上,軸座制在塞底1. 24. l上。閥柄的右端制得相當短 小,伸出罩殼1.22.4部分制成適于手按的控閥鈕1.14.7 ,隨保溫罩一同裝卸。閥臂13.5. 3制成下斜狀利 于淋水,與控閥桿均制成刃狀,以減小保溫罩的散熱空間和減少殘水滯留。圖13.2示出與圖13.1不同的另 一種閥的安裝方式,靠導向器13. 6限制做上下垂直運動,其余部分與圖13. l相同。導向器13. 6雖亦可設于 管內,但不便于維護。圖13. 2還示出阻裙器1. 13. 4',同樣適用于其它圖中的放水閩,用以阻止閥殼上方積場在放水時隨水 進入放水管。閥的密封壓力來自反彈簧,可設于控閩軸13.5上,用扭簧。 5.7、 一體式結構傳動方式5.7.1、 省去瓶體與機座間的接口前面所述涉及機座的傳動裝置,均可安裝在殼肩1.20. l上。對膽 塞的裝卸特別是帶補氣管方式提出了新要求。不帶補氣管的膽塞因為總長較短,可經取水口進行裝卸工 作。帶補氣管的膽塞,可在原座底1.3.5中部制出鏤空狀,其孔的直徑則應滿足保溫罩的順利操作要求, 以此確保座底l. 3. 5最大限度的穩定作用,孔的中心應盡量偏向前方,使偏心的環形與機座外緣的后方足 夠承接泄水孔l. 2. 2出口的滴水。開口環形的邊緣與座底l. 3. 5的邊緣均有一定高度的立邊,用于承接殘水。 亦可將機座制成支架狀結構,在支架的柱間進行搡作,并在正后方另設盛接殘水的小型器皿。5.7.2、 保溫罩1.22與傳動裝置的對接見圖12 。涉及膽塞與機座間的傳動裝置的對接,在分體方式 中是在瓶體與機座進行安裝時自動對接并進行鎖緊或用自重穩定方式連接的。在一體方式時,則必須在安裝膽塞時即充成與殼肩1.20. 1上的傳動部件的自動對正并進行連接 這種自動連接,保溫蓋1.2是由原來 隨瓶體倒轉向下對接時進行的,現改為瓶體倒轉之前即膽塞安裝時就已完成.5.7.2.1, 保溫蓋傳動在圖7中,罩殼1.22.4的鎖凸7. l還在道口l. 20. 9時,圖12. 2中的頭窩1.2.1 '的上方對準圖12.2中的撥頭12.2,待罩殼l. 22.4插入罩圍1.20. 2到盡頭時,在拉簧l. 1. 6 (見圖12. 1) 的作用下撥頭12. 3順利進入頭窩1.2. 1'內,待轉動塞殼1.22.4到盡頭時,圖7. 1中的鎖凸7. l全部進入鎖 口1.20.10內,鎖頭7.2. 4將鎖凸7. l頂住鎖死,與此同時圖12中的撥頭12.3也由頭窩1.2.1'轉動進入鉤 窩l. 2. l內。待從臂l. 1. 2向左擺動時,利用開蓋器12. 2將保溫蓋1. 2向左拉開,開蓋器12. 2只與鉤窩l. 2. 1 相對應處設置在頭窩1.2.1'的外側是空缺的。穩-定器見圖12.當撥頭12. 3進入鉤窩1.2. l的延長體即頭窩1.2. 1'時,先與起動臂9. 1. l的延長體 —導臂器9.1. 1'接觸,轉動保溫罩后,用斜面產生壓力帶動起動臂9. l.l轉動,打開穩定器9. 1,穩定 勾9.1.2離開勾凸9.2,在未安裝膽塞1.24時,限位器l. L7使撥頭12.2向右略超過待命位置。5.7.2.2、 補氣閥、放水閥傳動裝置見圖12。轉換器l. 17 (圖12. 2中與控閥器1. 14投影重合)傳動 的三個軸座12.8/9/10全部設在保溫罩1.22的蓋底1.22.2 (圖12.1/12.2)之內,其外端在軸座12. IO之外 設力臂即開閥臂12. 7,其右端壓力點即鉸鏈12. 6. 2,均貼罩殼l. 22. 4內惻制凹形窩槽予以容納.鉸鏈12. 6. 2 向上垂直設平移桿12.6,其上端平移頭12.6. l的上方,由力臂l. 14.5上設的內凸狀開閩器12.4.2控制,待 保溫蓋全部打開時.開閥器12.4開始與平移頭接觸,下壓平移桿12.6,軸狀轉換器1.17將扭矩傳至重臂 1.17.1,經鉸鏈即重點1.5.2,將推力傳至控閥桿L5,打開補氣閥。為使平移桿12.6的運動保持始終平行, 在罩殼內設平移軸12. 5.1,安裝平移器12.5,右端用鉸鏈12.5.2與平移桿連接.平移器12. 5的水平投影與 開閥臂12.7均呈圓弧狀。在開閥器12.4的行程中,與之相對應的罩圍1.20.2上制有圓弧狀的長孔,以使開 閥器12. 4可以伸入到平移頭12. 6. l的上方。圖n所示方式,可在擾動板L 6的適當位置上設反彈簧。放水 閥上亦應單獨設置反彈簧.5.8、圖13方式圖13.1示出本發明放水系統中最簡化結構,與技術方案第一條相對應。圖中只示出圖1中膽塞1.24 及放水管1.18和它的控闊裝置等。放水閥閥體)1.13為橡塑制品彈性密封材料,用金屬或塑料制閥殼 1.13.3將其包裹,再用閥芯13.3及螺帽13. 3.2將閥體夾緊。閩芯13.3下方制推頭13. 3. 3,用推軸13.4.1 與推桿13.4相連接,推桿下端用推軸13.4.2與閥臂13.5. 3相連接。岡臂13. 5. 3與閥桿13. 5. l組成杠桿,由 文點控閥軸13.5將其安裝在軸座13.5.2上。軸座制在塞底1.24.1上,保溫蓋l. 2與保溫罩1."及其罩殼 1.22.4)與杠桿相關的活動范圍均制出相應活動空間,閥桿的右端(相當于控閥鈕)制得相當短小,伸出 保溫罩少許即可,或在保溫罩相應部位制出凹陷體供手指摳動控闊鈕,以不妨礙裝卸保溫罩為宜。閥臂 13.5. 3制成下斜狀以利淋水,與控閥桿均制成立刃狀以減小散熱斷面和殘水量。圖13.2示出與圖13. l不同的另一種放水閥安裝方式,靠導向器13.6做上、下平行移動。導向器設于管 內時不利維修,圖中還示出阻裙器1.13.4',以防止閥上積垢隨放水過程流入取水器(亦可用在其它處)。 閥的密封壓力來自反彈簧,可用扭簧設在閥軸上。"最簡化結構",還可以如圖l.l,在放水管左側設一上/下推/拉控制的放水桿(相當于推桿1.5),直 接鉸鏈于闊桿1.13.2中間。但此法對密封墊1.15的磨擦行程較大,力學設計不如圖lll/2方式合理。5.9、其它5.9.1, 當采用保溫方式時,可將保溫罩制得很大,以便將控閥裝置直接安裝其上。5.9.2、 所有圖示均以保溫瓶膽及其膽塞為例,采用無保溫方式時,對相關結構予以簡化乃至刪除即可。5.9.3、采用一體結構方式時,為使作業方便,可將座底制成鏤空狀,或再在前方設成開口狀,同時 在對應泄水孔l. 2. 2的下方特制一小型盛水杯。5. 9. 4、提手l. 9既可如圖1. l中所示對稱設于殼壁l. 20的左右兩側,亦可在靠近殼座l. 20. 0的殼壁上 制成一個可前后翻動的單提手,或在正面設一常規提手。5. 9.5、用于冷水時,可將水膽制成單層結構.上方也可制成開口扣蓋方式,下方用最簡形式.也可將冷/熱兩瓶體安裝在兩個連體的機座上。5.9.6、分體方式時也可將接口雙方制出數對對應的凸凹體,凸凹體連接時產生的制動力可足以使機 座隨瓶體被提起和移動。亦可按圖H所示制成前后兩處相同的簡易鎖緊器在瓶體變徑處設鎖孔14.3, 鎖體14.1可與座圍上的鎖孔在一個錐面上,對接時,鎖勾14丄2受鎖孔底邊壓力作用分別向外張開,最 后鎖勾又自動彈入鎖孔.摳動解鎖器14.1.1,打開任一鎖勾,即可傾斜抬起相應鎖孔一邊,再拉/提瓶 體即可解開瓶體與機座的連接。
權利要求
1.節能方便飲水機,主要由瓶膽(1.7)、膽塞(1.24)、外殼(1.20)和提手等構成,其特征是所述的膽塞上設有放水管,其內端伸入到膽內靠近膽口(1.7.3)處并設有放水閥,其外端伸出膽塞,膽塞與外殼間設有定向鎖緊裝置,膽塞與膽口間設有水密封方式;所述的外殼,在膽底(1.7.1)方向設有殼座(1.20.0),殼座著地放置時,膽口朝上,用于注水作業;所述的外殼在膽口方向變徑處設有連體式或分體裝配式機座(1.3),當機座著地放置時,膽口朝下,用于取水;機座側壁上設有取水口(1.3.4),與取水器皿相適應;所述的放水閥由與之相連接的傳動裝置引出膽塞外之后再與其它控閥裝置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能方便飲水機,其特征是所述的分體式機座(1. 3 ),與所述的外殼之間 設有接口,該接口是將外殼定向套插在機座上端內側,用重力或鎖緊裝置保持穩定。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能方便飲水機,其特征是所述的瓶膽(1.7)若釆用保溫方式時是用雙 層真空保溫結構,所述的膽塞U.24)外周相應設有保溫罩(1.22),在罩上與放水管相對應處設有放水 孔,放水孔下方設有沿滑軌(1.2.4)滑動的保溫蓋(1.2),受控閥裝置控制,經轉換器自動進行對接并 按程序先/后于放水閥打開/關閉。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能方便飲水機,其特征是所述的膽塞(1.24)上設有補氣管(1.10), 其內端伸至靠近膽底(1.7.1)處設補氣閥(1.4),其外端伸出膽塞,管內敷設推桿(1.5),其內端與補 氣閥內面鉸鏈,其外端伸出補氣管,與控閥裝置連接;所述的放水閥與補氣閥之間在閥外設有拉桿(l.ll), 與兩閥分別做活連接,統一或分別設置復位、密封彈簧。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節能方便飲水機,其特征是所述的放水閥(2.5.2)或/和補氣閥 (2.2.2),均由一個水密封的控閥軸(2. 3)控制,控閥軸由補氣管或放水管或/和膽塞上的軸座/孔固定,伸出后與控閥裝置連接。
6.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節能方便飲水機,其特征是所述的補氣管的內端設有擾動板(1. 6 ),該擾 動板既可用于安裝補氣閥的支點,又可利用補氣管的帶動,在瓶膽內注入熱水后,擾動熱水中的過熱蒸汽, 使其盡快排出。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能方便飲水機,其特征是所述的機座(1.3),在其座底(l. 3.5)周圍的 下面,均勻設有若干個橡塑真空吸盤,當機座著地設置時,吸盤可以在受到壓力時,擠出盤內凹陷部的空 氣,對平滑臺面產生一定吸力。
8. 節能方便飲水機,主要由外殼、瓶膽構成,其特征是該外殼、瓶膽與權利要求l中所述的分體裝 配式的膽塞、機座和控閥裝置相匹配,并具有互換性。
9. 節能方便飲水機,主要由膽塞構成,其特征是該膽塞與權利要求l所述的外殼、瓶膽及控闊裝置 相匹配,并具有互換性。
10. 節能方便飲水機,其特征是主要由機座構成,并與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殼、膽塞及控閥裝置相匹 配,并具有互換性。
全文摘要
節能方便飲水機,介于保溫瓶與飲水機之間。瓶塞上設放水管,內端設放水閥,并用控閥裝置連接到控閥鈕上。瓶塞用鎖緊裝置與外殼定向連接。保溫瓶倒置于機座上端,機座側面設有取水口。取水器皿放于放水管下面,操動控閥鈕可以放水。保溫瓶和機座可以是一體結構,也可以是分體組裝式,用瓶體自重保持穩定,或用磨擦力保持連接,或用鎖緊裝置保持可靠連接。于是可以取代傳統保溫瓶和飲水機,用于家庭、辦公、招待、服務以及各種公共塲合。解決了傳統保溫瓶和飲水機使用不便、耗電多、出水帶垢、水質不可靠、水價/造價高昂、維修不便、占地面積較大又不便移動等等弊端。
文檔編號A47J31/00GK101238953SQ20081000147
公開日2008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19日 優先權日2008年1月19日
發明者萬國瑞 申請人:萬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