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使用除濕氣體的干身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干身系統,尤其是一種使用除濕氣體的干身系統
背景技術:
人們在洗浴后大多使用毛巾將身體擦干,但是擦干后仍覺得不夠干爽,另
外在外出時使用毛巾會產生一下問題1.不能保證消毒措施的執行,多人公 用一條毛巾時,尤其在游泳館或公共的洗浴場所易造成疾病的傳播;2.在一 些洗浴場所需要大量的毛巾,成本較高,并且毛巾的壽命較短造成大量的浪 費;3.洗毛巾需要大量的洗滌劑,造成大量含有洗滌劑的污水,污染環境, 不利于環境的保護。針對使用毛巾擦干身體的弊端,市場上出現了利用熱風 將身體吹干的產品。這些產品大多先將氣體加熱,然后吹到人體上,利用氣 體比較高的溫度使附在身體表面上的水蒸發,從而達到千燥身體的目的。但 事實上,僅僅通過使用熱風很難在短時間內將身體表面的水吹干,因此需要 使用者等待非常長的時間才能達到身體干爽,并不實用。
臺灣專利文獻TW5 9 2 6 5 6公開了 一種干身系統,該設備機體內具有 一主氣 流通道,主氣流通道的前側設一氣體入口,主氣流通道的后側分別接有頂風 導 管、鏡子除霧風管及干發吹風管,且受內、外閥門之控制使主氣流通道僅 選擇其一連通。該裝置的主氣流通道內由前而后依序包括有前風扇、蒸發器、
后加熱器及后風扇。此裝置采用蒸發器和冷凝器對浴室內的氣體進行干燥, 然后對干燥的氣體加熱,經風扇和管道送入干身走廊對身體進行干燥。這種 裝置提供干燥過的氣體對人體進行干燥,使得干燥更加充分,同時提高了干 燥的速度。臺灣專利文獻TW592656公開了經該干身系統干燥后的氣體的相對 濕度為22. 5%。研究表明,人的身體適合的氣體的相對濕度為40%-60%,相對濕度太高會使人覺得悶熱,相對濕度過低,會使皮膚干燥缺水。以臺灣專利
文獻592656公開的相對濕度為22. 5%的氣體直接吹向人體,會使人的皮膚干 燥缺水,不利于保濕,使用過程中會對皮膚造成一定的損害。另外,在大型 的游泳館或洗浴場所,完全干燥后的氣體吹干整個身體會產生大量的能源的 浪費,同時還容易產生干燥氣體供應不足的情況。
另 一篇中國專利文獻CN2724601Y公開了 一種身體烘干裝置,包括一箱體, 具有多個不同方向的出風單元;至少一個熱流單元,設于所述箱體內,用于 提供熱氣流; 一導流元件,用于連接所述出風單元及所述熱流單元,使所述 熱流單元的熱氣流導引至所述出風單元。此裝置的導流元件一端連接該熱流 單元,另一端分成兩路或三路連接至干身單元、干腳單元或干發單元,或者 使導流元件的 一端通過一 閥體與熱流單元相連接。這種裝置的導流元件不可 避免需要加變徑,在邊界急劇變化的區域,會出現漩渦區和速度分布的變化, 流動阻力大大增加,形成比較集中的能量損失。這種阻力稱為局部阻力,相 應的能量損失稱為局部損失。同時氣體的流向的變化也產生能量損失,導致 氣體流速的下降,從而使得吹干身體的速度減慢。另一方面,該現有技術吹 干身體的裝置只有一個,不能對身體整體同時吹干。在其他一些干身裝置中, 雖然設有多個干身的吹風口用于對身體吹干,但是這些吹風口是通過一個送 風管送風至干身室,然后再沿送風主管逐一分出支管來向所述吹風口送風。 這樣的結構,使得風速相差明顯,離氣源近的吹風口吹出的風速高,而越遠 的吹風口吹出的風速越低。這使得使用者感到不舒適,另一方面也不能達到 同時吹干整個身體的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為此,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可快速、舒適地吹 干身體并防止皮膚因風過于干燥造成損害的裝置。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解決的 技術問題為,可以對多個吹風口提供基本相同風速的氣流,并減少氣流輸送 中風力的損失。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使用除濕氣體的干身系統包括:供氣裝置和干身裝置,所述供氣裝置包括對氣體進行除濕的氣體干燥裝置和 將所述干燥裝置干燥后的干燥氣體輸送到所述干身裝置的輸氣裝置,從所述
干身裝置內吹出來,用來吹干身體的氣體的相對濕度為25°/。-60%。 用來吹干身體的氣體的相對濕度為30%-50%。 用來吹干身體的氣體的相對濕度為35%。
所述輸氣裝置包括設在干燥裝置出風口并罩住所述出風口的供風腔室和 連接在所述供風腔室與所述干身裝置的吹風口之間的送風管,所述供風腔室 的送風截面積大于所述干燥裝置出風口的橫截面積,所述送風管的數量與干 身裝置的吹風口的數量相同。
所述經干燥裝置干燥后的氣體的相對濕度為20°/。以下,所述供風腔室設有 輸入環境氣體的取氣口。
所述干身裝置設有用來吹干身體的氣梳;所述供風腔室上取氣口的上游 處設有至少 一個氣梳送風管,所述氣梳送風管與設置在所述干身裝置內的所
述氣橋u相連。
所述腔室內,在所述氣梳送風管連接部位與所述取氣口之間設有調節閥門。
所述的干燥裝置為轉輪除濕機。 所述供氣裝置還包括加熱裝置。
所述供風腔室通過所述送風管分別連接多個所述干身裝置。
從所述干身裝置內吹出來,用來吹干身體的氣流的速度為10-30米/秒。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方案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1)利用干燥 后的氣體與環境氣體產生的相對濕度為25%-601混合氣體對身體進行吹干。防 止利用干燥后的相對濕度較低的氣體吹干身體時對皮膚造成損害,使身體在吹干的過程中更舒適,同時還能保證身體能較快地吹干。(2)經干燥后的氣
體的相對濕度小于20%,而吹干身體的氣體采用干燥氣體和環境氣體的混合氣 體,可大大節約干燥氣流,保證干燥氣流的供應,并且可節約能源,適于對 多個干身室的多人進行供氣,從而適用于較大型的游泳館和洗浴場所。(3) 連接干身裝置和供風腔室的多條管路直接與供氣的腔室相連,防止因管路變 徑造成的氣流速度的降低,從而加快干身速度的提高。(4)氣梳送風管連接 部位與取氣口之間所設的調節閥門可調節混合氣體中干燥氣體的含量,同時 可保證氣梳中氣流的干燥程度不會因與環境氣體混合而降低。(5)供應風梳 的氣體的采用干燥后的氣體,用來吹干頭發、腋下等難以吹干的部位,可提 高吹干的效率。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本實用新型的 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使用除濕氣體的干身系統第一實施例的結構 示意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使用除濕氣體的干身系統第一實施例的送風 管與送風支管相連接的示意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使用除濕氣體的干身系統第一實施例的送風 支管與導風板連接的示意圖4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使用除濕氣體的干身系統第 一 實施例中的干 身室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附圖標記表示為1-供氣裝置,IO-干燥裝置,101-干燥裝置出風 口, 11-供風腔室,110-調節閥門,12-送風管,16-送風支管,13-氣才危送 風管,14-風機,15-取氣口, 2-干身裝置,20-側壁,21-氣梳,22-吹風口。
務昧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第一實施例所述的使用除濕氣體的干身系統,包括供氣裝 置1和干身裝置2,所述供氣裝置1包括對氣體進行除濕的氣體干燥裝置10和將所述干燥裝置10干燥后的干燥氣體輸送到所述干身裝置2的輸氣裝置,
氣體從所述干身裝置2內吹出來,用來吹干身體的氣體。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干燥裝置IO采用轉輪除濕機,其核心部件是一個蜂窩
狀轉輪,轉輪由特殊陶瓷纖維載體和活性硅膠復合而成。轉輪兩側由特制的
密封裝置分成兩個區域處理區域及再生區域。當需要除濕的氣體通過轉輪 的處理區域時,氣體的水蒸氣被轉輪的活性硅膠所吸附,干燥后氣體的相對 濕度為10%,干燥氣體被風機14送至需要處理的空間。而不斷緩慢轉動的轉 輪載著趨于飽和的水蒸氣進入再生區域。再生區內反向吹入的高溫氣體使得 轉輪中吸附的水分被脫附,被風機14排除室外,從而使轉輪恢復了吸濕的能 力而完成再生過程,轉輪不斷地轉動,上述的除濕及再生周而復始地進行, 從而保證除濕機持續穩定的除濕狀態。轉輪除濕機具有較高的除濕效率,可 滿足對多人進行干身的需要。
所述輸氣裝置包括供風腔室11和連接所述供風腔室11與所述干身裝置2 的吹風口 22的送風管12及氣梳送風管13。每個所述干身裝置與所述供風腔 室11相連接的所述送風管12設有十一條,所述氣梳送風管13 —條。所述供 風腔室11設置在干燥裝置10的出風口 ,并罩住所述干燥裝置10的出風口 。 所述供風腔室的送風截面積大于所述干燥裝置10出風口的橫截面積,所述供 風腔室11內設有風機14。經測試,經干燥后氣體的相對濕度為10%。干燥后 的氣體輸入所述供風腔室11,通過四個所述氣梳送風管13分別送進四個所述 干身裝置2的氣梳21中,用來干燥頭發、腋下等身體上不易干燥的部位,所 謂氣梳,是指連接在從所述干身裝置側壁上伸出的所述送風管上的手持吹風 器。在所述供風腔室11內,所述氣梳送風管13與所述供風腔室11相連接的 部位之后設有一調節閥門110。所述調節閥門110后設有環境氣體的取氣口 15,所述取氣口 15處設有風機14,用來輸入環境氣體。這樣干燥后的氣體通 過所述調節閥門110后與環境氣體相混合,混合后的相對濕度為35%。所述調 節閥門110可以阻止調節閥門110前的氣體混入環境氣體,防止送入所述氣 梳21用來吹干頭發的氣體的相對濕度升高。通過所述調節閥門110可以限制干燥氣體的流量,以保證在干燥氣體不足時,將干燥氣體優先供給所述氣梳 21,從而保證可較快地吹干頭發和身體。干燥氣體供給氣所述梳21,用來吹 干頭發和腋下等難以吹干的部位,混合氣體用來吹干身體的其他部位。和完
全使用干燥氣體吹干整個身體的裝置相比可以節約大量干燥氣體,因此本裝 置非常適合于大型的游泳館和洗浴場所。同時可大大節約用來干燥氣體的能源。
所述送風管12的直徑為6厘米,送風管12的一端分別直接連接在所述 供風腔室ll上,另一端與所述干身裝置2的吹風口 22及氣梳21相連。根據 流體力學中公知的理論,變徑會導致在邊界急劇變化的區域出現漩渦區和速
度分布的變化,從而造成流動阻力大大增加,形成比較集中的能量損失,使 氣體的流速降低。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送風管12直接連接在所述供風腔室11 上沒有變徑,可防止氣體速度下降,從而提高吹干身體的速度,并節約能源。 同時根據流體的特性,同一供風腔室內個位置的壓力是基本相同的,因此直 接連接在同 一供風腔室上的所述送風管中的氣流的壓力和速度也基本相同。
如圖2所示,所述送風管12與所述干身裝置的吹風口 22相連接的一端 通過一個拱形端面連接有十條直徑為2厘米的送風支管16。所述送風支管16 中氣流的方向與所述送風管12中的氣流的方向相同。如圖3所示,所述送風 支管16固定在導風板上,在導風板上排列為一字形。所述導風板設在干身裝 置的吹風口 22,可上下左右活動,從而帶動所述導風板上的所述送風支管16 上下左右擺動。由于氣流的橫截面積未改變,因此不會使氣流的速度變小。 同時這樣可防止吹在身上的氣流分布不均勻,從而導致身體各部位不能同時
為25米/秒。
在所述送風管12及所述氣梳送風管13的吹風口 22設有加熱裝置。所述 加熱裝置采用與電源相連接的加熱片。加熱的溫度為35-42攝氏度,這樣的 溫度是一般人感到舒適的溫度,具體使用的溫度由使用者根據季節和自己的 身狀況進行調節。所述干身裝置2為四個干身室,是在洗浴后清除身體表面水分的場所, 本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所述干身室是一個六棱柱形拒式結構,其中一個 側面不設置側壁20,形成使用者進出的門。每個所述干身室的側壁20上設有 十一個吹出氣體以吹干身體的吹風口 22和一個用來吹干頭發的氣梳21。本實 施例中從所述氣梳21中吹出用來吹干身體的氣流的速度為20米/秒。
在使用過程中,上述實施例首先利用轉輪除濕機對氣體進行除濕,除濕 后的氣體的相對濕度為10%。將除濕后的氣體輸入供風腔室11,其中一部分 除濕后的氣體通過設置在供風腔室11上的氣梳送風管13輸入干身裝置2。另 一部分除濕后的氣體通過調節閥門IIO后與通過所述供風腔室ll上的所述取 氣口 15輸入的環境氣體相混合,混合后氣體的相對濕度為35%。設置在所述 氣梳送風管13與供風腔室11相連接的部位之后及所述取氣口 15之間的所述 調節閥門110可調節干燥氣體的輸送量,同時也可改變吹干身體的氣體的相 對濕度。將混合后的氣體通過送風管12輸送到干身裝置2的吹風口 22,在吹 風口 22處對氣體進行加熱。通常,對于大多數人的空間舒適感來說,所述干 身裝置2的水平尺度在1米至1. 5米左右。從安裝到所述干身室的側壁20上 的所述吹風口 22吹出的氣流的速度為25米/秒的氣體,經過在所述干身裝置 2內的衰減,到達使用者的身體使的氣流的速度為15米/秒左右,即在不會是 使用者感到不舒服的同時保證了吹干身體所需的氣流速度。這樣,利用從氣 梳21中吹出的氣體干燥頭發,利用從吹風口 22吹出的氣體干燥身體,可快 速、舒適同時又不損害皮膚地將整個身體吹干。
在第二實施例中(圖中無顯示),干燥后的氣體的相對濕度為20%,干燥 氣體與環境氣體混合后產生的混合氣體的相對濕度為50%。干身裝置2為四個 干身室,為一底座直徑為1.2米、高度為2.2米的圓柱拒式結構。干燥裝置 10采用壓縮冷卻方式除濕,壓縮冷卻設備由壓縮機、熱交換機、風扇、盛水 器、機殼及控制器組成。其工作原理是由風扇將潮濕氣體抽入壓縮機內, 將氣體壓縮排入熱交換機進行冷卻,氣體冷卻至露點溫度以下,氣體中的水 汽即凝結成水,濕度變低,將凝結的水排出,再將低濕度的氣體加熱,變成干燥的氣體排出機外。所述干身室的吹風口 22設有散流器,所述散流器由若 干個喇P八狀同心圓環和框架構成,圓環間的空隙為氣體流通的通道。在本實 施例中,加熱裝置設在供風腔室ll之內。本實施例中從送風支管中吹出用來
吹干身體的氣流的速度為20米/秒。其他裝置與第一實施例相同。
第三實施例(圖中無顯示),干燥后的氣體的相對濕度為15%,干燥氣體 與環境氣體混合后產生的混合氣體的相對濕度為30%。所述干燥裝置10采用 固體吸附劑塔進行除濕。使用固體吸收劑作為固定層,吸附劑的表面為多孔 性的結構,氣體中的水分因毛細管作用而吸附于表面,因此產生干燥氣體。 將固體吸收劑填充于二層塔內, 一層塔用于吸附氣體中的水分,另一層塔用 于使吸收了水分的氣體再生為干燥的氣體。將兩層塔進行轉換,并改變氣體 回路使吸濕與再生作用的塔互換,如此循環產生干燥氣體。所述散流器由若 干個喇叭狀同心方環和框架構成,方環間的空隙為氣體流通的通道。所述干 身裝置2為4個干身走廊,是在洗浴后清除身體表面水分的場所。干身走廊 是一個寬1. 5米、高2. 3米、長4米的長方體拒式結構。每個所述干身走廊 的側壁20上設有11個吹出氣體以吹干身體的吹風口 22和1個用來吹干頭發 的氣梳21。本實施例中從送風支管中吹出用來吹干身體的氣流的速度為30米 /秒。在本實施例中,利用固體吸附劑塔對氣體進行除濕,其他裝置與第一實 施例相同。
第四實施例(圖中無顯示),干燥后的氣體的相對濕度為5%,干燥氣體與 環境氣體混合后產生的混合氣體的相對濕度為25%。所述干燥裝置10采用氯 化鋁溶液作為吸收劑對氣體進行除濕。所述干燥裝置IO主要由除濕器、再生 器及循環系統構成。當氣體在除濕器內與噴灑的吸收液接觸時,氣體中的水 分被溶液吸收而除濕,再由冷卻盤管冷卻因吸收作用產生的凝結吸收熱。已 吸收水分的溶液,由溶液循環泵送到再生器,和由加熱盤管加熱的再生氣體 進行接觸,溶液中的水分蒸發并伴隨再生氣體排出室外,因此再生器內溶液 的濃度提高,再度由循環泵送入除濕器。本實施例中從送風支管中吹出用來 吹干身體的氣流的速度為10米/秒。其他裝置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以上實施例中干燥氣體和環境氣體混合后產生的混合氣體的相對濕度 果,不能起到快速吹干身體的作用。另外本實用新型中出風口或氣梳中吹出
的氣體流速控制在10-30米/秒,主要是當氣流速度小于10米/秒時,到達人體 的氣體速度較慢,不能實現快速干身的目的;當氣體流速大于30米/秒時, 雖然干身速度增快,但是氣體吹至人體時,使用者會感到明顯的不適感。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V又是為清楚地i兌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 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 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 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發明創造的保護范圍之 中。
權利要求1. 一種使用除濕氣體的干身系統,包括供氣裝置(1)和干身裝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氣裝置包括對氣體進行除濕的氣體干燥裝置(10)和將所述干燥裝置(10)干燥后的干燥氣體輸送到所述干身裝置(2)的輸氣裝置,從所述干身裝置(2)內吹出來,用來吹干身體的氣體的相對濕度為25%-60%。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除濕氣體的干身系統,其特征在于所 述輸氣裝置包括設在干燥裝置(10 )出風口并罩住所述出風口的供風腔室(11) 和連接所述供風腔室(11)與所述干身裝置(2 )的吹風口 ( 22 )的送風管(12 ), 所述供風腔室的送風截面積大于所述干燥裝置(10)出風口的橫截面積,所 述送風管(12)的數量與所述干身裝置(2)的吹風口 (22)的數量相同。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使用除濕氣體的干身系統,其特征在于經 所述干燥裝置(10 )干燥后的氣體的相對濕度為20°/ 以下,所述供風腔室(11) 設有輸入環境氣體的取氣口 (15)。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使用除濕氣體的干身系統,其特征在于所 述干身裝置(2)設有用來吹干身體的氣梳(21);所述供風腔室(11)上的 所述取氣口 (15)的上游處設有至少一個氣梳送風管(13),所述氣梳送風管(13)與設置在所述干身裝置(2)內的所述氣梳(21)相連。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使用除濕氣體的干身系統,其特征在于所 述供風腔室內,在所述氣梳送風管(13)連接部位與所述取氣口 (15)之間 設有調節閥門(110)。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除濕氣體的干身系統,其特征在于所 述干燥裝置(10)為轉輪除濕機。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除濕氣體的干身系統,其特征在于所 述供氣裝置(1)還包括加熱裝置。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使用除濕氣體的千身系統,其特征在于所 述供風腔室(11)通過所述送風管(12)分別連接多個所述干身裝置(2)。
專利摘要一種使用除濕氣體的干身系統,包括供氣裝置和干身裝置,所述供氣裝置包括對氣體進行除濕的氣體干燥裝置和將所述干燥裝置干燥后的干燥氣體輸送到所述干身裝置的輸氣裝置,從所述干身裝置內吹出來,用來吹干身體的氣體的相對濕度為25%-60%。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使用除濕氣體的干身裝置使用相對濕度為25%-60%氣體對身體進行吹干。防止使用干燥后的相對濕度較低的氣體吹干身體時對皮膚造成損害,使身體在保證較快地吹干的過程中更舒適,同時還能保證身體能較快地吹干。另外還可節約大量的用來干燥氣體的能源。
文檔編號A47K10/00GK201312776SQ20082017857
公開日2009年9月23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4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4日
發明者鄭文芳, 陳鴻燦 申請人:鄭文芳;陳鴻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