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慢燉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慢燉鍋,屬于慢燉鍋的技術改進。
背景技術:
現有的慢燉鍋結構如附圖1所示,包括上蓋1、內膽2、側面裝有加熱器4的外鍋3、 外殼5及底板7 ;外殼5由不銹鋼板卷制而成,兩端結合處有壓縫,上、下兩邊沿為利邊;夕卜 鍋3為鋁板深拉伸制成,外鍋3上邊沿為卷邊,該卷邊卡置在外殼5上邊沿,外殼5下邊沿 卡置在底板7上,螺釘8穿過外鍋3和底板7將外鍋3、外殼5和底板7利用螺母9固定在 一起。現有技術的慢燉鍋存在以下缺陷一、在裝配過程中,外殼兩邊的利邊容易刮破內部 零件,如固定在外鍋側的加熱器及固定在外殼內側的控制板(圖中未示出)等,且深拉伸制 成的外殼強度嚴重不足,加上內膽重量重,外殼受力特別容易變形,嚴重影響了外觀和正常 的使用壽命;二、外殼與外鍋上端固定在一起,側邊又距離很近,外鍋上的熱量易傳遞到外 殼上,使外殼的溫升高達100°C,極易燙傷使用者;另外,外鍋深拉伸報廢率高,底板單獨加 工,整機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設計一種能降低外殼的表面溫升, 成本較低的慢燉鍋。為了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包括如下技術特征一種慢燉鍋,包括上蓋、 內膽、外鍋、加熱器、外殼和底蓋板,所述外鍋設于外殼中,內膽設于外鍋中,上蓋設在內膽 上,加熱器設在外鍋的外側面,底蓋板設于外殼的底部,所述外鍋為淺托盤結構,外鍋側面 的高度低于內膽側面的高度。本實用新型外鍋的淺托盤設計,使得外殼和外鍋的相對面積大大減少,而且外殼 和外鍋的外部沒有連接,外殼的表面溫升大幅度降低。由于外鍋的高度降低,減少了材料, 降低成本。為了保證上述技術效果,同時也保證加熱器的加熱范圍,所述外鍋側面高度為內 膽側面高度的1/5 1/2,更進一步的外鍋側面高度為內膽側面高度的1/Γ1/3。所述外鍋側面的上邊緣向外翻邊,并且外鍋向外翻邊的邊沿與外殼內壁間隙配 合。外鍋側面上邊緣的外翻邊,對外鍋下部的各種電路控制件起保護作用,防止水、灰塵落 入。所述外鍋外側面位于加熱器的下方設有連續或間斷的環形凸筋。另一種方案是, 所述外鍋外側面位于加熱器的下方設有若干個環形排列的凸點。上述連續或間斷的環形凸 筋,以及呈環形排列的凸點,既能增加外鍋的強度,也能加強加熱器的固定。所述外殼側部和底部為一體式結構,外殼底部與側部連接處為圓弧過渡。該結構 使得外殼強度大大增加,不易變形,堅固耐用,而且在生產裝配時也不會存在刮破內部零件 的問題。[0010]所述外殼上邊緣為卷邊或翻邊結構。外殼上邊緣的卷邊和翻邊結構,提高裝配和 使用時的安全性,防止劃破人手。內膽的上邊緣擱置于外殼的上邊緣,內膽底部與外鍋底部之間距離為2 4mm。因 為,當內膽的上邊緣置于外殼的上邊緣上時,內膽底部與外鍋底部之間的間隙距離,保證內 膽上邊緣與外殼上邊緣充分接觸,兩者之間沒有較大的間隙,大幅度減小慢燉鍋產品內部 的熱量向外散發,從而提高產品的熱效率。所述底蓋板與外殼 底部的開口形狀相配合。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首先,外鍋采用淺托盤結構,降 低了成本,減小了外殼與外鍋的相對面積,使外殼表面溫升大幅度降低。其次,外殼底部與 側部連接處為圓弧過渡,大大增加了外殼的結構強度,不易變形,堅固耐用。并且,外殼底部 的設有開孔,相應的底蓋板使用的材料也少,成本低。外殼上邊緣為卷邊或翻邊結構,消除 了裝配時刮破內部零件的問題,同時也增加了外殼的結構強度。
圖1為現有技術慢燉鍋的結構分解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慢燉鍋的裝配結構剖示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慢燉鍋的結構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3所示,具體實施例為一種慢燉鍋,包括上蓋1、內膽2、外鍋3、加熱器4、外 殼5和底蓋板7,外鍋3置于外殼5中,內膽2置于外鍋3中,上蓋1蓋在內膽2上。外鍋3是由鋁板,鐵板、不銹鋼板等具有熱傳遞的金屬材料制成,其為淺托盤結 構。外鍋3的高度為內膽2高度的1/5 1/2,最優為1/4 1/3。所謂淺托盤是相對現有外 鍋的結構而言,現有技術采用側面較高的外鍋,是因為外鍋的側面要通過卷邊卡置在外殼 上邊沿。而本實施例中的外鍋3沒有與外殼5上邊沿直接連接,而是通過底部固定,因此, 外鍋3的側面高度可以低于內膽2的高度,呈為淺托盤形。由于外鍋3與外殼5的上邊沿 沒有直接連接,避免了熱的接觸傳導,而且外殼和外鍋的相對面積大大減少,也減少了熱輻 射的面積,使外殼5的表面溫升大幅度降低,經多次試驗對比,在相同的條件下,本實施例 的慢燉鍋比現有技術慢燉鍋的外殼表面溫升低25°C左右。所述外鍋3側面的上邊緣向外翻邊,并且外鍋3向外翻邊的邊沿與外殼5內壁間 隙配合。該外翻邊的距離可以根據需要調整,為了使外鍋對外殼的輻熱小,就使翻邊加長; 為了減少成本,就使翻邊變短;該翻邊主要對外鍋下部的各種電路控制件起保護作用,防止 水、灰塵落入,而且也有利于加熱器4電熱絲的固定。外鍋3的外側面固裝有加熱器4,固定加熱器處的下方設有一圈連續或間斷的環 形凸筋31,另一種方案是,所述外鍋外側面位于加熱器的下方設有若干個沿外鍋外側面環 形排列的凸點。上述環形凸筋31或環形排列的凸點,既能加強外鍋的強度,又能加強加熱 器4電熱絲的固定。外殼5由冷軋板、不銹鋼板等金屬材料拉伸而成,上邊緣為卷邊或翻邊結構,底部 為中心開有口的環形體,外殼底部與側部連接處為R角圓弧過渡,外鍋3通過螺釘8、螺母9和支架6固定在外殼5底部,本實施例中支架6共有三個,均勻分布在外殼底部上。底蓋板 7用螺釘10固定在外殼5底部下方。本實施例中底蓋板7與外殼5底部開口的形狀相配。考慮到同批次生產的內膽產品因工藝原因存在較大的尺寸偏差,當內膽2的上邊 緣置于外殼5的上邊緣上時,內膽底部與外鍋底部之間設計有2 4mm的距離,因此,內膽 是擱置掛靠在外殼上的,當內膽裝載食物后,重量增加,內膽向下形變,又 可以與外鍋接觸, 由外鍋承擔部分多出的重量。這種設計能使內膽上邊緣能與外殼上邊緣充分接觸,兩者之 間沒有較大的間隙,大幅度減小慢燉鍋產品內部的熱量向外散發,從而提高產品的熱效率。本實施例中,上蓋、內膽、外殼、外鍋等均設計為圓形,當然也可以按需求設計為橢 圓、方形等。本實施例慢燉鍋的外殼5上邊緣為卷邊或翻邊結構、下邊緣為R角過渡底部,結構 強度大大增加,不易變形,堅固耐用,而且在生產裝配時也不會存在刮破內部零件的問題。本實施例慢燉鍋的外鍋3采用淺托盤結構,且底蓋板7采用外殼底部開口處的材 料制成,使用材料少,成本低。
權利要求一種慢燉鍋,包括上蓋(1)、內膽(2)、外鍋(3)、加熱器(4)、外殼(5)和底蓋板(7),所述外鍋(3)設于外殼(5)中,內膽(2)設于外鍋(3)中,上蓋(1)設在內膽(2)上,加熱器(4)設在外鍋(3)的外側面,底蓋板(7)設于外殼(5)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鍋(3)為淺托盤結構,外鍋(3)側面的高度低于內膽(2)側面的高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慢燉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鍋⑶側面高度為內膽⑵側 面高度的1/5 1/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慢燉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鍋(3)側面高度為內膽(2)側 面高度的1/4 1/3。
4.根據權利要求廣3任一項所述的慢燉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鍋(3)側面的上邊緣 向外翻邊,并且外鍋⑶向外翻邊的邊沿與外殼(5)內壁間隙配合。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慢燉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鍋(3)外側面位于加熱器(4)的 下方設有連續或間斷的環形凸筋(31)。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慢燉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鍋(3)外側面位于加熱器(4)的 下方設有若干個環形排列的凸點。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慢燉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5)側部和底部為一體式結 構,外殼(5)底部與側部連接處為圓弧過渡。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慢燉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5)上邊緣為卷邊或翻邊結構。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慢燉鍋,其特征在于內膽⑵的上邊緣擱置于外殼(5)的 上邊緣,內膽⑵底部與外鍋(5)底部之間距離為2 4mm。
10.根據權利要求7、任一項所述的慢燉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蓋板(7)與外殼底部 的開口形狀相配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慢燉鍋,包括上蓋、內膽、外鍋、加熱器、外殼和底蓋板,其中外鍋置于外殼中,內膽置于外鍋中,上蓋設在內膽上,加熱器固裝在外鍋的外側面上,底蓋板安裝在外殼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鍋為淺托盤形狀,外殼底部為中心開有口的環形體,其底部與側部連接處為R角圓弧過渡,外鍋固定在外殼底部。本實用新型降低了產品外表面的溫升,又降低了成本,加強了產品的結構強度,減少了安全隱患,實用性高。
文檔編號A47J27/00GK201595651SQ20092026421
公開日2010年10月6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4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4日
發明者馮敏強, 戴尚書, 高天兵 申請人:美的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