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壓力烹飪器具的扣合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壓力烹飪器具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蓋部與內鍋的扣合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壓力烹飪器具,包括鍋蓋組件和鍋體部分,鍋體部分包括中座、底座和內鍋等,鍋蓋與內鍋扣合結構基本基本上為以下幾種1.在內鍋口部設置有向外的扣牙面,鍋蓋口部設置有向內的扣牙面,兩者通過旋合方式扣合,市售普通明火壓力鍋基本上是采用此結構,此結構的缺點是鍋蓋由于設置了向內的扣牙面,內部清洗困難且清洗的向內的扣牙面容易對用戶造成傷害,內鍋口部由于是扣合面,開合蓋困難,鍋蓋模具工藝復雜,產品尺寸精度低,使用壽命短。2.在外鍋口部設置向外的扣合面,內鍋置于外鍋內,鍋蓋口部設置有向內的扣牙面,鍋蓋與外鍋通過旋合方式扣合,市售電壓力鍋產品基本上采用此種結構,由于內鍋口部不是扣合面,開合蓋較輕松,但此結構也存在以下缺點鍋蓋由于設置了向內的扣牙面,內部清洗困難且清洗的向內的扣牙面容易對用戶造成傷害,且由于增加了外鍋,外鍋也需滿足強度要求,成本明顯增加,鍋蓋及外鍋模具工藝復雜,產品尺寸精度低,使用壽命短。3.在內鍋口部設置向外的扣合面,鍋蓋口部不設置扣合面而是增設兩個以上的活動式夾鉗,通過夾鉗與內鍋口部扣合面實現扣合,市場上部分明火壓力鍋及電壓力鍋有采用此結構,此結構由于鍋蓋口部沒有設置扣合面,鍋蓋內部清洗方便,開合蓋也比較輕松, 但由于鍋蓋設置了扣夾,扣夾內部又導致無法清洗或清洗困難,同時由于活動式扣夾結構復雜,成本顯著增加。在專利CN02284718. 9中就提出了一種旋轉夾鉗式壓力鍋,其設有可夾持在鍋身與鍋蓋上的夾鉗,在夾鉗上設有導向桿,鍋蓋上設有容置導向桿的導向槽,連桿的一端與夾鉗活動連接,另一端與鍋蓋手柄的中軸活動連接,此結構鍋蓋夾鉗結構復雜,清洗困難,成本較高。在專利CN200420085596中有提出類似結構,其在上蓋與煲體之間結合處設置有通過旋轉將其鎖為一體或打開后分離的由多個楔形塊和與之配合的槽構成的裝置,此發明由于楔形塊只對蓋部起到防開作用,其結構形狀無法運用于壓力烹飪器具,楔形塊下部沒有設置鍋體的承壓部分,只能用于電飯煲等無壓力烹飪器具,同時由于其鍋蓋在邊緣間隔設置開口槽。導致出現缺口,用戶在清洗時不便,難清洗及易造成傷害。
發明內容為克服現有技術壓力鍋扣合結構使用清洗不便,成本較高,產品精度低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成本較低,易清洗,使用方便的壓力烹飪器具扣合裝置。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壓力烹飪器具的扣合結構,包括鍋蓋和鍋體組成,鍋體包括中座或殼體以及置于其內的內鍋,內鍋與鍋蓋之間設密封圈、鍋蓋與鍋體通過旋合扣合或分離,其特征在于中座或殼體邊緣沿圓周固定有兩個以上的夾鉗,夾鉗具有一個以上的“[”形扣合部,鍋蓋設有與夾鉗扣合部相匹配的鍋蓋扣,當鍋蓋與夾鉗通過旋合方式扣合時,鍋蓋扣滑動至扣合部內。本實用新型壓力烹飪器具扣合裝置,夾鉗數量為2-10個。進一步,所述鍋蓋為圓形或橢圓形,外圍面部分向外凸出形成鍋蓋扣,所述夾鉗扣合部具備與鍋蓋扣配合的弧度,扣合部上折面為與鍋蓋扣合的扣合面,下折面作為內鍋的支撐面。所述鍋蓋扣為鍋蓋自身沖壓或拉伸形成。或鍋蓋扣作為一獨立件與鍋蓋通過焊接、鉚接或螺紋連接。本實用新型壓力烹飪器具扣合裝置,其在鍋蓋口部沒有設置向內的扣合部,而是采用橢圓形蓋體或在圓形蓋體外圍設置外凸的鍋蓋扣,通過鍋蓋扣與扣合部實現扣合,內部清洗方便,同時由于扣夾與鍋蓋為獨立的兩個部分,扣夾處清洗方便,同時,此結構用夾鉗固定于外殼的結構替代了原有外鍋,成本顯著降低。內鍋口部由于不是扣合面,開合蓋也比較輕松。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壓力烹飪器具扣合結構,其有益效果主要表現在(1)本實用新型鍋蓋及夾鉗制作工藝簡單,尺寸精度要求低,成本較低。(2)本實用新型裝配及使用簡單,鍋蓋內部及夾鉗均清洗方便。(3)本實用新型由于內鍋口部不是扣合面,開合蓋也比較輕松。
圖1-2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向視圖。圖3-4為本實用新型鍋蓋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仰視圖。圖5-6為本實用新型部分夾鉗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的俯向視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鍋蓋與鍋體分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1如圖1-7所示的一種壓力烹飪器具的扣合結構,包括鍋蓋1、密封圈2、中座3、夾鉗4和內鍋5,夾鉗4通過固定連接方式與中座3連接,內鍋5置于中座3內.鍋蓋1為圓形,在圓形的外圍面設有向外的鍋蓋扣1-1,鍋蓋扣1-1與夾鉗4相匹配,當鍋蓋1與夾鉗4通過旋合方式實現扣合,鍋蓋1的鍋蓋扣1-1與夾鉗4扣合連接,鍋蓋1與內鍋5通過密封圈2實現密封.鍋蓋扣可為鍋蓋自身沖壓形成,也可由其他部件與鍋蓋通過焊接,鉚接,螺紋連接方式組成,同理,當鍋蓋為橢圓形時,也可利用橢圓形的特點形成扣合面,在此就不再進行贅述。夾鉗4具備與鍋蓋扣1-1扣合面相配合的弧度,夾鉗4具有一以上的“[”形扣合部,上下均為向內的折面,上折面4-1作為與鍋蓋1扣合的扣合面。下折面4-2作為內鍋5的支撐面,其折面可為夾鉗自身沖壓或折彎形成,也可由其他部件通過焊接,鉚接,螺紋連接方式組成,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夾鉗4為兩個,也可以設計為3個或4個。當鍋蓋1與夾鉗4通過旋合方式扣合時,鍋蓋扣滑動至扣合部內。與夾鉗旋后,鍋蓋扣的上表面和夾鉗扣合部上折面4-1為扣合面。由于夾鉗的上下折面直接起到蓋部與鍋體的承壓作用,中座只是起到固定夾鉗的作用,所以此結構可運用于現有的電壓力鍋結構中,夾鉗固定于中座,也可運用于更低成本的類似飯鍋結構,其直接將夾鉗固定在外殼,而省去了中座,進一步降低成本。圖7為鍋蓋1脫出夾鉗4后的示意圖,當鍋蓋1旋轉一定角度后,鍋蓋1的外凸的鍋蓋扣轉離夾鉗4,鍋蓋1可整體取出,可獨立清洗和放置,夾鉗4由于結構簡單,清洗也十分方便。雖然本實用新型已通過參考優選的實施例進行了圖示和描述,但是,本專業普通技術人員應當了解,在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內,可作形式和細節上的各種各樣變化。
權利要求1.一種壓力烹飪器具的扣合結構,包括鍋蓋(1)和鍋體組成,鍋體包括中座或殼體(3) 以及置于其內的內鍋(5),內鍋與鍋蓋之間設密封圈(2)、鍋蓋與鍋體通過旋合扣合或分離,其特征在于中座或殼體(3)邊緣沿圓周固定有兩個以上的夾鉗(4),夾鉗具有一個以上的“[”形扣合部,鍋蓋(1)設有與夾鉗扣合部相匹配的鍋蓋扣(1-1),當鍋蓋(1)與夾鉗(4) 通過旋合方式扣合時,鍋蓋扣(1-1)滑動至扣合部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烹飪器具的扣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夾鉗(4)的數量為2-10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壓力烹飪器具的扣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鍋蓋(1)為圓形或橢圓形,外圍面部分向外凸出形成鍋蓋扣(1-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烹飪器具的扣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夾鉗扣合部具備與鍋蓋扣(1-1)配合的弧度,扣合部上折面(4-1)為與鍋蓋(1)扣合的扣合面,下折面(4-2) 作為內鍋(5)的支撐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烹飪器具的扣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鍋蓋扣(1-1)為鍋蓋(1)自身沖壓或拉伸形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烹飪器具的扣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鍋蓋扣(1-1)與鍋蓋(1)通過焊接、鉚接或螺紋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壓力烹飪器具的扣合結構,包括鍋蓋(1)和鍋體組成,鍋體包括中座或殼體(3)以及置于其內的內鍋(5),內鍋與鍋蓋之間設密封圈(2)、鍋蓋與鍋體通過旋合扣合或分離,其特征在于中座或殼體(3)邊緣沿圓周固定有兩個以上的夾鉗(4),夾鉗具有一以上的“[”的扣合部,鍋蓋(1)設有與夾鉗扣合部相匹配的鍋蓋扣(1-1),當鍋蓋(1)與夾鉗(4)通過旋合方式扣合時,鍋蓋扣滑動至扣合部內。本實用新型的鍋蓋及夾鉗制作工藝簡單,尺寸精度要求低,成本較低。鍋蓋上沒有明顯缺口,避免用戶清洗時受到傷害,裝配及使用簡單,鍋蓋內部及夾鉗均清洗方便,也由于內鍋口部不是扣合面,開合蓋也比較輕松。
文檔編號A47J36/00GK201958601SQ20102019901
公開日2011年9月7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21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15日
發明者蔡才德, 高暉 申請人:浙江蘇泊爾家電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