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具有超量提醒功能的健康調味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廚房用具,具體來說是涉及一種具有超量提醒功能的健康調味瓶。
背景技術:
鹽對于人體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但過多地攝入鹽份會誘發高血壓、哮喘等多種疾病。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標準推薦是每人每天6克鹽,但“6克”是非常小的量,很難進行控制。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情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超量提醒功能的健康調味瓶,通過給調味瓶設置調味料用量估測系統來讓人很方便地對自己每天攝入的鹽份進行控制,以防止人體因過多地攝入鹽份而危及到身體健康。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具有超量提醒功能的健康調味瓶,包括調味瓶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調味瓶本體的下方設置有一調味料用量估測系統;在調味瓶本體的底部設置有一通孔;所述調味料用量估測系統包括一個分上、下兩層的盒體;所述盒體的頂板與調味瓶本體底部的通孔相對應的位置也設置有一通孔,在盒體的上層設置有一個滑塊,所述滑塊在初裝位置與盒體頂板通孔相對應的位置也設置有一通孔,在通孔內設置一食品級材料的量杯,所述量杯的上、下兩端均為敞口,在滑塊的底面與盒體下層的上端面之間設置有傳動系統;所述盒體下層設置有電氣控制系統。進一步,所述盒體上下層的左、右兩側面及后側面與盒體的頂板平齊,所述滑塊在初裝位置的前側面和盒體下層的前側面平齊,位于盒體頂板內側,盒體下層的前側面與盒體頂板前端面之間的距離至少20mm。進一步,所述電氣控制系統包括為傳動系統提供電源的電路和一紅外傳感器;在盒體下層的前側面上設置有一通孔,所述紅外傳感器與該通孔對應放置;所述紅外傳感器的輸出端連接一電路板,所述電路板包括一計數模塊,所述電路板的一個輸出端連接前述傳動系統的動力馬達;所述電路板上與計數模塊相連接的輸出端連接一組LED燈,與計數模塊相連接的電路板的輸入端連接一復位按鍵。所述LED燈和復位按鍵均設置于盒體下層左側面上。進一步,所述傳動系統為齒輪與齒條的傳動或皮帶傳動。進一步,所述量杯的容量為1克/杯。進一步,所述一組LED燈的數量為五個。進一步,所述量杯與滑塊上的通孔之間的尺寸公差配合為過盈配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當鍋鏟或小勺去取鹽時,紅外傳感器感應到信號,信號通過電氣控制系統使傳動系統的動力馬達運轉,帶動滑塊向前移動,將量杯帶出,使量杯內的食鹽撒到鍋鏟或小勺內,使用非常方便。同時計數模塊工作,代表當天取鹽量的LED燈作出指示,及時提醒使用者當天已攝入多少鹽份,從而有效防止人體因過多攝入鹽份而危及到身體的健康。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具有超量提醒功能的健康調味瓶的主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具有超量提醒功能的健康調味瓶在初始狀態的側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具有超量提醒功能的健康調味瓶在取鹽狀態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參見圖1、圖2、圖3,一種具有超量提醒功能的健康調味瓶,包括調味瓶本體100, 所述調味瓶本體100的下方設置有一調味料用量估測系統200 ;在調味瓶本體100的底部設置有一通孔101。所述調味料用量估測系統200包括一個分上、下兩層的盒體;所述盒體的頂板210 與調味瓶本體100底部的通孔101相對應的位置也設置有一通孔211,在盒體的上層設置有一個滑塊220,所述滑塊220在初裝位置與盒體頂板通孔211相對應的位置也設置有一通孔221,在通孔221內設置一食品級材料的容量為1克/杯的量杯222,所述量杯222與滑塊220上的通孔221之間的尺寸公差配合為過盈配合。所述量杯222的上、下兩端均為敞口,在滑塊220的底面223與盒體下層230的上端面231之間設置有傳動系統MO ;所述傳動系統240可以采用齒輪與齒條的傳動,也可以采用皮帶傳動。所述盒體下層230設置有電氣控制系統。所述盒體上下層的左、右兩側面及后側面與盒體的頂板210平齊,所述滑塊220在初裝位置的前側面2 和盒體下層的前側面232平齊,位于盒體頂板內側,盒體下層的前側面232與盒體頂板前端面212之間的距離W至少為20mm。所述電氣控制系統包括為傳動系統提供電源的電路和一紅外傳感器251 ;在盒體下層前側面232上設置有一通孔23 ,所述紅外傳感器251與該通孔23 對應放置;所述紅外傳感器251的輸出端連接一電路板252,所述電路板252包括一計數模塊,所述電路板 252的一個輸出端連接前述傳動系統240的動力馬達;所述電路板252上與計數模塊相連接的輸出端連接一組LED燈253,所述一組LED燈253的數量為五個;與計數模塊相連接的電路板的輸入端連接一復位按鍵254。所述LED燈253和復位按鍵2M均設置于盒體下層左側面233上。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首先將食鹽裝入調味瓶本體100內。取鹽時,把鍋鏟或小勺等伸入盒體下層230的前側面232設置通孔23 的位置,則紅外傳感器251感應到信號,信號通過電氣控制系統使傳動系統240的動力馬達運轉,帶動滑塊220由初始位置向前移動, 使量杯222移出盒體下層上端面231,將1克鹽灑下到鍋鏟或小勺內,然后再退回初始位置, 因量杯上下端均為敞口,且滑塊在初始位置時量杯的敞口與盒體頂板210上的通孔211、調味瓶本體100的底部的通孔101相對應,故調味瓶本體內的食鹽又自動將量杯裝滿。同時,
4紅外傳感器251通過電路板252上的計數模塊控制5個LED燈253,以6克為單位,例如今天用鹽量為6克了,從本實用新型的后端開始,第一盞LED燈253由綠燈變紅燈;滿12克了,亮第二盞紅燈,依次類推。鑒于現在普通家庭人口大多為;Γ5人,所以安裝了 5個LED 燈253,以此提醒使用者今天的用鹽量不要超出健康范圍。每天零點計數模塊自動清零,此外本實用新型在白天的使用過程中,如果LED燈253全為紅燈了,可按下復位按鈕254,使計數模塊清零,則LED燈253全變為綠燈,計數模塊重新開始計數。當然,根據使用場合的人數,本實用新型的量杯222還可以設置為其他任意合適的容量,LED燈253也可以設置成其他任意個數。本實用新型當鍋鏟或小勺去取鹽時,紅外傳感器251感應到信號,信號通過電氣控制系統使傳動系統240的動力馬達運轉,帶動滑塊220向前移動,將量杯222帶出,使量杯222內的食鹽撒入鍋鏟或小勺,使用非常方便。同時計數模塊工作,代表當天取鹽量的 LED燈作出指示,及時提醒使用者當天已攝入多少食鹽量,從而有效防止人體因過多攝入鹽份而危及身體的健康。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
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超量提醒功能的健康調味瓶,包括調味瓶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調味瓶本體的下方設置有一調味料用量估測系統;在調味瓶本體的底部設置有一通孔;所述調味料用量估測系統包括一個分上、下兩層的盒體;所述盒體的頂板與調味瓶本體底部的通孔相對應的位置也設置有一通孔,在盒體的上層設置有一個滑塊,所述滑塊在初裝位置與盒體頂板通孔相對應的位置也設置有一通孔,在通孔內設置一食品級材料的量杯,所述量杯的上、下兩端均為敞口,在滑塊的底面與盒體下層的上端面之間設置有傳動系統;所述盒體下層設置有電氣控制系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超量提醒功能的健康調味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上下層的左、右兩側面及后側面與盒體的頂板平齊,所述滑塊在初裝位置的前側面和盒體下層的前側面平齊,位于盒體頂板內側,盒體下層的前側面與盒體頂板前端面之間的距離至少20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超量提醒功能的健康調味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氣控制系統包括為傳動系統提供電源的電路和一紅外傳感器;在盒體下層的前側面上設置有一通孔,所述紅外傳感器與該通孔對應放置;所述紅外傳感器的輸出端連接一電路板,所述電路板包括一計數模塊,所述電路板的一個輸出端連接前述傳動系統的動力馬達;所述電路板上與計數模塊相連接的輸出端連接一組LED燈,與計數模塊相連接的電路板的輸入端連接一復位按鍵;所述LED燈和復位按鍵均設置于盒體下層左側面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超量提醒功能的健康調味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系統為齒輪與齒條的傳動或皮帶傳動。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超量提醒功能的健康調味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量杯的容量為1克/杯。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具有超量提醒功能的健康調味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組LED燈的數量為五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超量提醒功能的健康調味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量杯與滑塊上的通孔之間的尺寸公差配合為過盈配合。
專利摘要一種具有超量提醒功能的健康調味瓶,包括調味瓶本體;調味瓶本體的底部設置有一通孔;該通孔下側設置有一調味料用量估測系統。調味料用量估測系統包括一分上、下兩層的盒體;盒體的上層設置一滑塊,在初裝位置的滑塊以及盒體頂板與調味瓶底部通孔相對應的位置也設置一通孔,在滑塊通孔內設置一上、下兩端均敞口的量杯,在滑塊底面與盒體下層之間設置有傳動系統;盒體下層設置有電氣控制系統。本實用新型通過紅外傳感器感應取鹽信號,信號通過電氣控制系統使傳動系統的動力馬達運轉,使量杯外移將鹽撒下,使用方便;通過計數模塊使代表當天取鹽量的LED燈作出指示,提醒使用者當天已攝入多少鹽份,有效防止因過多攝入鹽份而危及到身體健康。
文檔編號A47J47/01GK201958708SQ20112000000
公開日2011年9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1日
發明者汪亦樂, 陳玨 申請人:上海市靜安區青少年活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