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立式真空吸塵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532499閱讀:19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立式真空吸塵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大體涉及一種立式真空吸塵器,其包括干式、濕式、或“干濕式”立式真空吸塵器。
背景技術
立式真空吸 塵器通常具有滾動頭部組件,其承載固定清潔器頭在與地面表面平行接觸的平面中。該頭部組件被安裝在傾斜的“立式”本體上,該本體在其上端部處承載手柄。在常規地面清潔模式中,用戶傾斜“立式”本體直到手柄處于方便的高度,然后使用手柄手動推動吸塵器穿過地面,保持清潔器頭在與地面表面平行接觸的平面中。往往期望在地面水平上方到的真空清潔。例如,可能期望真空清潔擱板、樓梯或房間的上部角落。通常完全不可能使用該主清潔器頭來用于該目的:吸塵器主要過于沉重和笨重,且清潔器頭本身太大。相反,很多現代立式真空吸塵器設置有吸氣手柄,其經由柔性軟管連接到真空吸塵器機載的主分離裝置。該棒和軟管組件允許立式真空吸塵器在需要時以筒式(或“罐式”)真空吸塵器的方式工作,使得“地面上方的清潔”更加切實可行。為了方便起見,該棒通常被存放在真空吸塵器上。圖1和2示出了這種配置的一個實例,如在Dyson立式真空吸塵器DC14和DC15型號上所使用。此處,棒I經由吸塵器7上的主手柄5連接到軟管3,當棒I被使用時(圖2),該主手柄5隨著棒I釋放,從而它可以彎曲為棒手柄。手柄5被固定到軟管3的上端部,但是可伸縮地接收棒1,從而棒I可以在使用中完全伸出,而在隨后縮回到軟管3內部用于在吸塵器7上的緊湊存儲。手動釋放的卡扣9將手柄5固定到吸塵器7直到需要使用棒I時為止。

發明內容
本發明尋求提供一種在立式真空吸塵器上的改進的棒和軟管組件。根據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立式真空吸塵器,包括伸縮式抽吸棒,該棒經由軟管流體連接到吸塵器上的分離裝置,且在需要時被用于地面水平上方的清潔,該棒包括下部棒區段、上部棒區段和可運動鎖定構件,其中該上部棒區段可伸縮地安裝到下部棒區段,該鎖定構件在棒被釋放以供使用時被朝向鎖定位置偏壓,用于將棒區段鎖定在伸縮式伸出狀態,鎖定構件可經由設置在吸塵器上的反作用構件從該鎖定位置釋放,用戶可容易地使用鎖定的棒抵靠該反作用構件將被偏壓的鎖定構件迫出鎖定位置。由此,用戶可以簡單地通過操縱鎖定的棒抵靠吸塵器上的反作用構件而方便地釋放棒區段,并不需要用戶去夠到任何獨立的手動卡扣件來解鎖棒區段。這提供了用于釋放伸縮式棒的非常“用戶友好”和直觀的配置。同時,伸縮式棒提供了棒在吸塵器上的緊湊存儲。棒可布置為縮回到軟管內部一進一步促進棒和軟管組件在吸塵器上的緊湊存儲一且反作用構件可形成入口管組件的一部分,該入口管組件將軟管的基部流體連接到分離裝置,該鎖定構件被布置為在下部棒區段到軟管內部的正常縮回期間推靠該反作用構件。在該配置中,棒區段的釋放被集成為棒正常縮回的一部分:用戶僅需要將棒縮回到軟管內(如用戶平常要存儲棒時要做的那樣),且在所述縮回狀態中,棒區段隨后可經由鎖定構件和反作用構件的協作自動地釋放。鎖定構件可以與上部棒區段上的第一鎖定結構協作以將棒區段鎖定在伸縮式伸出狀態。該鎖定結構可以采用多種形式。例如,它可以是卡扣凹部的形式,在該情況下,鎖定構件可以經由中間卡扣構件(譬如保持在鎖定構件和卡扣凹部之間的浮球卡扣件或滾子卡扣件)與卡扣凹部協作。鎖定構件可以方便地為滑動鎖定構件,其被安裝在下部棒區段上用于在所述鎖定位置和釋放位置之間軸向滑動運動。在下部棒區段上的軸向滑動鎖定構件的使用(與比如說樞轉鎖定構件相比)提供了細長的棒,其可以被容易地容納在軟管內部用于存儲。在具體實施例中,鎖定構件經由安裝在下部棒區段上的細長、軸向滑動推桿接合反作用構件。這允許鎖定構件被定位為遠離反作用構件。例如,反作用構件可以提供為入口管組件的一部分,而鎖定構件并不必須被設置在入口管組件附近:它可以從反作用構件間隔開,位于下部棒區段的上端部處。這為總體設計提供更大的靈活性。鎖定構件可以與推桿一體形成。鎖定構件可以相對于用戶隱藏在棒卡扣件外殼內部。這有助于防止用戶干擾鎖定構件的運作,或不正確地操作鎖定構件。類似地,推桿可以相對于用戶隱藏在兩個棒區段之間。例如,下部棒區段可為大體圓柱形,且上部棒區段可具有大體D形截面,以限定兩個棒區段之間的軸向通道,推桿于是在該通道內沿其延伸。在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可能配置中,棒區段被鍵合到彼此,從而該棒用作手柄和入口管組件之間的扭轉支架。棒由此是“雙重目的”的,結合棒的主要清潔功能和當棒被存儲時的次要結構功能兩者。這有利地移除了對器具的立式本體的一些結構設計約束,允許例如重量和實質“對等”的材料成本的降低。優選的是棒作為結構支撐件的使用并不干擾棒的方便存儲和供使用的展開。由此,在優選配置中,下部棒區段和入口管組件被布置為軸向滑動接合以將下部棒區段鍵合到入口管組件。這將存儲的棒作為結構支撐件的功能與下部棒區段的簡單滑動縮回和伸出集成,用于簡單的存儲和展開。在一個實施例中,該棒包括第二鎖定結構,用于與鎖定構件協作,該第二鎖定結構定位在上部棒區段上第一鎖定結構上方,使得當手柄處于升起位置時該鎖定構件位于軸向地處于第一和第二鎖定結構之間的釋放位置處,鎖定構件和第二鎖定結構的該相對軸向位置為使得在下部棒區段可滑出與入口管組件的鍵合接合之前,向上滑動上部棒使得鎖定構件與第二鎖定結構接合。由此,如果用戶意外地抵靠下部棒區段向上撞擊(即使在下部棒區段縮回到軟管內部時,下部棒區段將伸出到軟管上端的上方),在下部棒區段可以滑出與入口管組件的鍵合接合之前,下部棒區段的向上運動有利地被阻止,確保棒作為扭轉支架的功能被保持。在特定實施例中,吸塵器可以具有可滑動縮回的手柄,其在地面清潔模式中被用于跨地面操縱吸塵器,棒的上部伸縮式區段被與包括手柄的滑動手柄組件可釋放地連接,且棒的下部伸縮式區段被可釋放地連接到吸塵器的一些其他部分,從而手柄組件相對于吸塵器的其他部分的滑動伸出和縮回實現棒區段的伸縮式延伸和縮回。該具體配置的益處在于當吸塵器不使用時手柄和棒兩者都可縮回用于緊湊存儲。手柄組件和棒被布置為使得當棒被存儲在吸塵器上時,棒有效地隨著手柄伸出和縮回。這帶來附加的益處在于,當手柄被伸出使用時,棒同樣地自動伸出;類似地,當手柄被返回到緊湊存儲位置時,棒同樣自動地返回到其緊湊存儲位置。棒和手柄組件并不脫離同步,從而用戶不需要麻煩地將棒和手柄組件獨立地伸出和縮回。上部棒區段和手柄組件可以方便地布置為軸向滑動接合以將上部棒區段連接到手柄組件。以此方式,上部棒區段可以通過將上部棒區段“鉤連”到手柄組件上而有效地接合手柄組件。在一個配置中,上部棒區段經由手柄組件上的卡扣構件鎖定到手柄組件,該卡扣構件被朝向鎖定位置偏壓,用于與上部棒區段上的協作卡扣結構鎖定接合。這將上部棒區段固定地保持到手柄組件上。上部棒區段可以經由安裝在上部棒區段上的軸向滑動釋放構件從手柄組件解鎖,該釋放構件被布置為與卡扣構件手動地滑動接合以迫使卡扣構件離開其鎖定位置,用于從棒脫離接合。該釋放構件可以被特別地安裝為用于與卡扣構件地向上滑動接合,在該情況下,釋放構件可以在上部棒區段上的止動件上到達頂點。由此,釋放構件的滑動動作是將棒從手柄組件脫離接合所需的相同向上滑動動作。對于解鎖和然后釋放棒兩者的滑動動作的一致使用,與為了展開幫需要各種不同動作的情況下相比,對于用戶更加直觀。實際上,如果釋放構件被布置為在上部棒區段上達到頂點,單個連續滑動動作可以被使用以執行解鎖上部棒區段和將棒從手柄組件脫離接合兩者。偏壓構件可以被設置以將釋放構件偏壓遠離卡扣構件,有效地保持釋放構件遠離卡扣構件直到釋放構件被手動地與卡扣構件接合為止。這有助于防止上部棒區段的意外解鎖,而不干擾釋放構件的簡單滑動釋放操作。該釋放構件本身可以為在上部棒區段上滑動安裝的套筒的形式,盡管這并不是必須的。在其它實施例中,吸塵器可附加地包括設置在軟管端部處的軟管卡扣件,該軟管卡扣件被朝向鎖定位置偏壓,在該鎖定位置,軟管卡扣件鎖定棒在伸出位置,軟管是伸縮管(stretch hose)其布置為在伸縮管的盤起綁定狀態用作反作用構件,用戶可以使用伸出的棒抵靠該反作用構件而容易地將偏壓的軟管卡扣件迫出所述鎖定位置。由此,被偏壓的軟管卡扣件在使用中自動地運作以鎖定伸出的棒。于是,當需要將棒縮回到軟管內用于存儲時,伸出的棒可以僅操縱棒自動地抵靠盤起綁定的軟管來釋放伸出的棒用于縮回。不需要用戶去夠到任何獨立的手動卡扣件來釋放棒。盤起綁定軟管可以被布置為經由固定到軟管端部的引導部件反作用到軟管卡扣件,該引導部件沿著棒的縮回軸線可滑動地接合軟管卡扣件。在該類型的配置中,軟管卡扣件的釋放需要棒被軸向地推靠盤起綁定的軟管,這樣的益處在于相同的動作被用于釋放軟管卡扣件和縮回軟管兩者,有效地將棒釋放和縮回集成到單個操作中。引導部件可以經由傾斜表面接合軟管卡扣件,用于迫使被偏壓的軟管卡扣件離開鎖定位置,盡管這并不是必須的。


現在將參考附圖,通過舉例的方式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在附圖中:圖1是結合有常規軟管和棒組件的立式真空吸塵器的透視圖;圖2是圖1所示的立式真空吸塵器的透視圖,其中棒被展開使用;圖3是結合有根據本發明的軟管和棒組件的立式真空吸塵器的透視圖;圖4是圖3中的立式真空吸塵器的透視圖,但是處于緊湊存儲配置中;圖5是圖3至4中的立式真空吸塵器的后透視圖,其中棒被展開使用;圖6是對應于圖4的后視圖,再次示出真空吸塵器處于緊湊存儲配置中;圖7是軟管卡扣組件的主要部件的分解視圖;圖8是示出了圖7的軟管卡扣組件的部分剖視圖,但是處于組裝狀態;圖9是大體對應于圖8的另一部分剖視圖,但是包括棒;圖10是類似于圖9的部分剖視圖,但是示出軟管卡扣件處于脫離接合位置中;圖11是棒卡扣組件的部分剖視圖;圖12是對應于圖11的部分剖視圖,但是棒卡扣件被釋放;圖13是軟管的基部處的部分剖視圖,示出了當棒被縮回軟管內部時具有反作用構件的推桿的初始接合;圖14是類似于圖13的部分剖視圖,但是示出棒處于軟管內部的完全縮回位置中;圖15是對應于圖14的部分剖視圖,但是棒也被部分地剖開以示出在棒內向上延伸的推桿;圖16是圖3中的真空吸塵器上的棒和手柄組件的后透視圖;圖17是示出了用于將棒與手柄組件接合的第二互鎖機構的后透視圖;圖18是圖17中所示的第二互鎖機構的側截面圖;圖19是圖17中所示的配置沿與圖18相同側截取的側截面圖,但是第二互鎖機構處于釋放位置;圖20是結合有雙卡扣配置的替代棒卡扣組件的剖視透視圖,在該情況下示出了棒卡扣件與棒上的下部卡扣凹部接合以將棒區段鎖定在伸長配置中;圖21是類似于圖20的剖視透視圖,但是示出棒卡扣件處于釋放位置,允許棒的伸縮式縮回;圖22是替代棒卡扣組件的剖視透視圖,示出了當棒組件處于吸塵器上的伸長位置時棒卡扣件與上部卡扣凹部的相對位置;以及圖23是類似于圖22的剖視透視圖,但是示出棒卡扣件與上部卡扣凹部接合以阻止下部棒區段的獨立向上運動。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3示出了立式真空吸塵器10。真空吸塵器10具有滾動頭部組件12和“立式”本體16,該頭部組件12承載固定清潔器頭14,該本體16可相對于頭部組件12傾斜且包括手柄18用于操縱吸塵器10越過地面。在使用中,用戶抓住手柄18并傾斜立式本體16,直到手柄18被布置在方便用戶的高度處;用戶于是可以使用手柄18滾動真空吸塵器10使之越過地面,以便于收集地面上的灰塵或其它碎屑。灰塵和碎屑被容納在吸塵器10上的馬達驅動的風扇穿過清潔器頭14上的朝下抽吸入口抽入。從此處,帶灰塵空氣流在風扇產生的抽吸壓力下以常規方式輸送到旋風分離裝置19,在該處灰塵被從空氣分離,然后相對清潔的空氣被排放回到大氣。手柄18形成手柄組件20的一部分,該手柄組件20還包括用于支撐手柄的細長桿。當吸塵器不使用時,整個手柄組件20可滑動縮回用于緊湊存儲,如圖4所示。吸塵器還合并有軟管和棒組件,其可以被用于地面上方的清潔,如圖5所示。該軟管和棒組件包括抽吸棒22,抽吸棒經由柔性軟管26連接到吸塵器上的入口管組件24。該入口管組件24包括入口管24a,入口管將軟管連接到主真空馬達(vac-motor)(在圖中不可見)的負壓側。該連接可以經由所謂“轉換”閥實現,該閥選擇性地操作以將入口管24a或清潔器頭14連接到真空馬達,取決于吸塵器10是處于地面清潔模式還是“地面上方”清潔模式。用于真空吸塵器的常規轉換閥配置的實例在歐洲專利EP1121043B1中描述。當入口管24a被連接到真空馬達時,空氣被通過抽吸棒22抽入,它被經由軟管26從抽吸棒輸送到吸塵器10上的分離裝置19。當不使用時棒22和軟管26被方便地存儲在吸塵器10上。棒22的相對長度,結合吸塵器10的立式配置,使得可以方便地存儲棒22在大體“立式”取向中、在傾斜本體16的背部上。不過,棒22的工作長度不能被容易地容納在吸塵器10上一特別在滑動手柄組件20處于其縮回位置中情況下,因為這降低了吸塵器10的總高度。為了解決該問題,棒22被設計為兩件伸縮式棒,其被附加地布置為縮回到軟管26內部用于存儲,如圖6所示(對應于圖4的后視圖)。這顯著地降低了棒和軟管組件的存儲長度。在使用中,棒22在軟管26內部的縮回被軟管卡扣組件28所阻止,該軟管卡扣組件鎖定第一,后文中稱“下部”,伸縮區段22a在圖5所示的伸出位置中。相似地,棒本身的伸縮式縮回在使用中被棒卡扣組件30所阻止,該棒卡扣組件鎖定棒22的下部伸縮部分22a到棒22的第二,后文中“上部”,伸縮區段22b。軟管卡扣組件28的主要部件的分解視圖在圖7中示出。最終組件28在圖8中以部分剖視圖示出;此處軟管26也基于完整性被包括,但是棒22已經被省略以允許組件28的更好的總體視圖。還注意,在圖8中,組件28被從與圖7相對的反面示出。組件28包括第一引導部件32,軟管卡扣件34,第二引導部件36,密封軸環38和軟管卡扣件外殼40。第一引導部件32被經由傳統的螺釘裝配固定到軟管26的端部。第一引導部件32包括帶花鍵的管狀本體32a和從管狀本體32a的上邊沿突出的相對的一對臂32b。這些臂32b經由形成在臂32b內側上的相應凸片32c與軟管卡扣件34側面中的大體三角形引導窗口 34a卡扣配合(僅一個凸片32c在圖7中可見)。由此,臂32b配合在軟管卡扣件34的外側周圍,且軟管卡扣件34可以在臂32b上上下滑動。每一個窗口 34a沿傾斜表面34b接合相應凸片32c。當軟管卡扣件34在臂32b上上下滑動時,凸片32c和三角形引導窗口 34a經由這些傾斜表面34b協作以便于將軟管卡扣件34在圖8中的水平平面中前后移動。窗口 34a設置在“平面” 34c中,其在卡扣件34上下滑動時防止卡扣件34和第一引導部件32之間的相對旋轉。
第二引導部件36經由一對細長定位構件36a (在圖7中僅一個可見)連接到該軟管卡扣件34,該定位構件36a卡扣配合到軟管卡扣件34中的引導通道34d中。這些引導通道34d防止卡扣件34和第二引導部件36之間的相對軸向運動,從而第二引導部件36隨著卡扣件34在臂32b上上下滑動,但是允許卡扣件34和引導部件36在圖7中的水平面內的相對運動,從而并不阻止前述卡扣件34相對于第一引導部件32的相應前后運動。軟管卡扣件外殼40被固定到第二引導部件36用于與第二引導部件36 —起相對于第一引導部件32滑動運動。卡扣件外殼40經由一系列凸起元件40a (其一個在圖8中可見)固定到第二引導部件36,該凸起元件40a卡扣配合到第二引導部件上的相應系列的彈性突舌36b頂部上方。軸環42被附加地卡扣配合到卡扣件外殼40的底部:該軸環(從圖7中略去,但是在圖8中的最終組件中可見)鍵合到帶花鍵管狀本體32a,以防止卡扣件外殼40相對于第一引導部件32的相對旋轉和搖擺運動。密封軸環38夾在卡扣件外殼40和第二引導部件36之間就位。該密封軸環38包括環形橡膠密封構件38a,其形成下部棒區段22a周圍的動態密封。這在圖9中最佳地示出,其對應于圖8但是包括下部棒區段22a。圖9示出了軟管卡扣件34的鎖定位置。此處,卡扣件34上的鎖定凸起34e被螺旋彈簧44保持為與棒22上的鎖定通道22c接合,該螺旋彈簧44向圖9中的右方偏壓卡扣件34。軟管卡扣件34通過使用在盤起綁定狀態(coil-bound state)的軟管26作為反作用構件而釋放,用戶可以抵靠軟管來迫使卡扣件34離開圖9所示的鎖定位置。這通過施加手動向下壓力到棒22上而實現。盤起綁定的軟管26能夠經由第一引導部件32抵抗該棒上的向下壓力,從而棒22上的壓力具有迫使卡扣件34 (其在該點處處于與棒22軸向鎖定接合中)向下沿著第一引導部件32 (其本身固定到盤起綁定的軟管26)的臂32b滑動的效果。當軟管卡扣件34沿著臂32b向下滑動時,凸片32c和傾斜表面34b以楔形件的方式協作,以抵抗螺旋彈簧44的作用,將軟管卡扣件34同時地迫向圖9中的左側。卡扣件34在圖9中的水平面中的該運動將鎖定凸起34e從鎖定通道22c脫離接合,使得軟管卡扣件34占據圖10所示的釋放位置。此刻,棒22—其仍處于向下壓力之下一 “讓路”并經過鎖定凸起34e向下滑入到軟管26中。按鈕35形式的手動釋放元件(圖7)被設置在軟管卡扣件34上。該按鈕35被固定到軟管卡扣件,且可以被手動地按下以抵抗螺旋彈簧44的作用將整個軟管卡扣件34推入釋放位置。按鈕35可被用戶通過卡扣件外殼40中的窗口 40a直接接近。棒卡扣組件30在圖11中示出。它被容納在環形棒卡扣件外殼46內部,該棒卡扣件外殼46設置在下部棒區段22a的上端處,且包括三個協作的鎖定元件:上部棒區段22b上的卡扣凹部22d,安裝在下部棒區段22a上的鎖定構件48,以及浮動(floating)棒卡扣件50,在該情況下為滾子卡扣件,其在圖11中所示的鎖定位置中與卡扣凹部22d接合并被鎖定構件48保持在該處以防止棒區段22a,22b的相對軸向運動。棒卡扣組件30的鎖定動作實質上為楔入動作。鎖定構件48被布置為使得它不能徑向(圖11中朝左或右)運動,且卡扣凹部22d是錐形的以限定上部傾斜表面22e和下部傾斜表面22f,所述傾斜表面分別與鎖定構件48上的鎖定面48a協作以將棒卡扣件50楔入與卡扣凹部22d的軸向鎖定接合。
鎖定構件48被安裝在下部棒區段22a上,從而它可以上下滑動。這允許棒卡扣件50通過將鎖定構件48向上滑動到釋放位置(如圖12所示)而被釋放。在該位置,棒卡扣件50與鎖定構件中的凹部48b軸向地對準,這允許棒卡扣件50具有足夠的空間以與卡扣凹部22d脫離接合一通過運動到圖11中的左側一在上部傾斜表面22e的楔入動作下。由此,在鎖定構件48處于釋放位置的情況下,通過迫使棒卡扣件50進入與鎖定構件48中的凹部48b接合從而棒卡扣件50自由地在上部棒區段22b上滾動,棒22a,22b可以被用戶容易地縮回。鎖定構件48被經由反作用構件52 (圖13)移入釋放位置,該反作用構件52形成軟管26基部處的入口管組件24的一部分,當用戶在軟管26內向下縮回棒22時,抵靠該反作用構件52,鎖定構件48可被迫入釋放位置。鎖定構件48經由細長推桿54接合反作用構件52,該細長推桿54形成為與鎖定構件48—體(參見圖11)。該推桿54沿著下部棒區段22a軸向地向下延伸,終止于下部棒區段22a的基部附近。當棒22縮回到軟管內時,反作用構件52阻止推桿54的向下運動,但是并不阻止棒22本身的向下運動,棒22具有切除區段56從而它并不接合反作用構件52,該反作用構件52有效地迫使推桿54和鎖定構件48相對于棒22向上運動。這在圖13和14中示出,它們是軟管26基部處的剖視圖。圖13示出了在棒22的縮回過程中,推桿54開始接合反作用構件52。圖14示出了棒22在完全縮回位置。圖15對應于圖13,但是棒22也被部分地剖開以示出在下部棒區段22a內延伸的推桿54。推桿54抵抗卡扣件外殼中的螺旋彈簧58 (參見圖11和12)的作用而向上迫動。該彈簧58于是加載到處于釋放位置的鎖定構件48,從而在棒22展開時當推桿54隨后從反作用構件52脫離接合時鎖定構件48自動返回到鎖定位置。螺旋彈簧58作用在鎖定構件48的頂部和卡扣件外殼46的頂板之間。為了防止當鎖定構件48處于釋放位置時加載的螺旋彈簧58將整個下部棒區段22a向上推動,彈性突舌60被設置在入口管24的內部上(圖14),其在下部棒區段22a完全縮回時與下部棒區段22a的擴口邊沿62接合,以便于將下部棒區段22a向下保持在完全縮回位置。軟管卡扣組件28和棒卡扣組件30的配置是使得在一般使用中無論鎖定構件48還是軟管卡扣件34都不能被用戶直接接近。這有助于防止棒區段22a,22b的意外縮回和/或棒22意外縮到軟管26中。當在使用后期望存儲棒22和軟管26時,用戶簡單地縮回軟管26直到它被盤起綁定,并自動地抵靠盤起綁定的軟管26施加向下壓力到棒22以釋放內部軟管卡扣件34,如所述。一旦軟管卡扣件34已經釋放,用戶于是可以將棒22縮回到盤起綁定的軟管26內部。該棒22在軟管26內部的縮回又經由推桿54和鎖定構件48自動地釋放內部棒卡扣件50,如所述,從而上部棒區段22b隨后可以被縮回到下部棒區段22a內部。該縮回的棒22被沿著通道64存儲,該通道64沿著手柄組件20的后部向下延伸一平行于手柄組件20的滑動軸線一其向下延續吸塵器10背部的全部長度(參見圖4)。為了將存儲的棒22保持在吸塵器10上固定就位,棒22被附加地布置為在其上端處連接到手柄組件20。該連接配置-如圖16所示-包括在上部棒區段22b上的一對縱向肋66 (在圖16中僅一個肋66可見),其以滑動摩擦配合與手柄組件20上的相應縱向通道68接合。該將棒22連接到手柄組件20的簡單類型的配置實際上允許在棒卡扣件50的釋放之后將縮回的棒22簡單地鉤到手柄組件20的背部上并在需要展開棒22時類似地將其取下。通過將上部棒區段22b連接到滑動手柄組件20且將下部棒區段22a連接到入口管組件24 (經由彈性突舌60),存儲的棒22能夠伴隨著滑動手柄組件20的延伸和縮回而自由地延伸和縮回。用于將上部棒區段22b連接到手柄組件20的簡單摩擦配合鉤連配置(譬如圖16中所示的那個)使用方便,但是具有實際缺點在于縱向肋66和通道68之間的摩擦配合可能在手柄組件20被手動縮回時在某些情況下不足以保持棒22和手柄組件20之間的連接。圖17到19示出了用于上部棒區段22b和手柄組件20的替代連接配置,其解決了與圖16中的簡單摩擦配合配置相關聯的該缺點。該替代連接配置使用與圖16中的配置相同的縱向肋66和通道68 (其如前述那樣以摩擦配合可滑動地接合),但是附加地包括第二互鎖機構,用于將上部棒區段22b牢固地鎖定到手柄組件20。第二互鎖機構包括在上部棒區段22b上的鎖定齒70形式的卡扣結構,其(通過縱向肋66和通道68的引導)被布置為下跨在手柄組件20上的可樞轉卡扣構件72上。該卡扣構件72被卡扣件彈簧74彈簧加載,從而一旦鎖定齒70越過卡扣構件72,則卡扣構件72卡入圖18所示的鎖定位置。在該位置,卡扣構件72與鎖定齒協作以防止棒區段22b隨后相對于手柄組件20的向上運動,有效地將棒22牢固地鎖定到手柄組件20。這確保當手柄組件20隨后被縮回到圖4所示的緊湊存儲配置中時,上部棒區段22b同樣縮回到下部棒區段22a內:不存在棒22和手柄組件20脫離同步的傾向。卡扣構件72經由手動釋放構件76釋放。該釋放構件76為大致圓柱形套筒的形式,其可滑動地安裝在棒區段22b的上端上。該釋放構件76被獨立的螺旋彈簧78向下朝向圖18所示的位置偏壓,該螺旋彈簧78作用在釋放構件76和上部棒區段22b之間。該釋放構件76在其下端帶有解鎖齒80。在圖18所示的位置中,該解鎖齒80與卡扣構件72中的凹部82接合。為了釋放存儲的棒22,用戶向上拉套筒76,這抵抗螺旋彈簧78的作用使套筒76相對于卡扣構件72向上滑動(上部棒區段22b本身在此刻被卡扣構件72和鎖定齒70之間的機械互鎖阻止而不能向上運動)。隨著套筒向上運動,解鎖齒80與卡扣構件72上的傾斜表面72a協作以迫使卡扣構件72抵抗卡扣彈簧74的作用離開其鎖定位置,并進入圖19所示的釋放位置。在卡扣構件72在該釋放位置的情況下,鎖定齒70自由地向上滑動經過卡扣構件72。上部棒區段22b上的止動部84被布置為與套筒76上的相應肩部86接合,以便于防止套筒76滑離上部棒區段22b—而改為套筒76最高達到止動件84上。該止動件84布置為使得在存儲的棒22釋放期間,它僅在卡扣件72已經運動到釋放位置之后接合肩部86。這于是允許用戶僅僅通過繼續在套筒76上拉動就能以一個連續動作將整個上部棒區段22b向上拉動經過卡扣構件72。由此,將棒22接合手柄組件20和從其釋放的簡單鉤連動作(圖16中的簡單摩擦配合配置的特性)被實質上保持,而不管第二互鎖機構。一旦上部棒區段22b已經從手柄組件20釋放,希望展開棒22的用戶僅繼續向上拉上部棒區段22b (直接在上部棒區段22b上拉動或當第二互鎖機構被提供時適當地經由套筒76拉動)。這具有使棒22延伸的效果,同時棒區段22a,22b之間的任何滑動摩擦被彈性突舌60克服,該彈性突舌60繼續保持下部棒區段22a在位。當上部棒區段22b抵達其完全伸出位置,卡扣凹部22d與棒卡扣件50對準,且在該點處上部棒區段22b最高達到設置在下部棒區段22a上的止動件(不可見)上。這意味著當用戶繼續拉動上部棒區段22b時,整個棒22開始從軟管26抽出,將推桿54從反作用構件52脫離接合,使得鎖定構件48在螺旋彈簧58作用下返回到其鎖定位置。當鎖定構件48返回到其鎖定位置時,在鎖定構件48上的傾斜表面48c幫助確保棒卡扣件50被橫向地迫入與卡扣凹部22d的接合,在該點處棒區段22a,22b被鎖定在伸出位置直到推桿54重新與反作用構件52接合時為止。為了鎖定軟管卡扣件34,用戶簡單地繼續伸長棒22直到在下部棒區段22a上的鎖定通道22c與軟管卡扣件34上的鎖定凸起34e對準,在此刻鎖定凸起34e在螺旋彈簧44的作用下改為卡扣進入與鎖定通道22c的接合。棒22現在被完全鎖定且處于伸出位置,使用就緒。棒區段22a,22b被鍵合到彼此,從而它們不能產生繞其縱向軸線的相對旋轉。這允許棒22在棒22與手柄組件20接合時被用作用于相對較弱的手柄組件20的扭轉支架。手柄組件20被經由下部棒區段22a上的一對平面支撐,該對平面與內部地定位在軟管26的基部處的相應平面對可滑動地接合,有效地將下部棒區段22a鍵合到入口管組件24。在某些情況下,彈性突舌60可能不足以保持在圖12所示的完全縮回位置的下部棒區段22a。這可能發生的一種具體情況是下部棒區段22a被用戶意外地向上抵靠下部棒區段22a上的棒卡扣件外殼46撞擊而被直接向上迫動的情況。如果手柄組件20在縮回位置(圖4),這不太可能是問題,因為棒卡扣件外殼46將迅速地最高達到圓柱形套筒76上,從而手柄組件20和上部棒區段22b的重量于是有效地對抗下部棒區段22a,但是在手柄組件20處于伸出位置(圖3)的情況下,這可能成為問題,因為于是彈性突舌60為對約束下部棒區段22a的向上運動起作用的唯一零件。由此優選的是在手柄組件20伸展時提供用于限制下部棒區段22a的獨立向上運動的裝置,尤其在下部棒區段22a被用于在存儲位置中支撐手柄組件20的情況下。圖20-23示出了替代類型的棒卡扣組件300,其在棒22存儲于吸塵器10上時與上述第二鎖定機構協作以限制下部棒區段22a的意外運動。棒卡扣組件300類似于棒卡扣組件30,主要差異在于棒卡扣組件300包括雙重卡扣裝置,該雙重卡扣裝置包括在上部棒區段22b上的兩個軸向間隔開的卡扣凹部22g和22h。共同的參考標號在適當之處被用于共同的結構。下部卡扣凹部22g以與圖11的裝置中的單個鎖定通道22c實質上相同的方式發生作用:上部棒區段22b被布置為最高達到下部棒區段22a上的止動件上,使得當上部棒區段22b處于完全伸出位置時,棒卡扣件50特別地與該下部卡扣凹部22g對準。由此,如果用戶繼續在完全伸出的棒22上向上拉以展開棒22,推桿54從在棒底部處的反作用構件52脫離接合,且于是鎖定構件48迫使棒卡扣件50與下部卡扣凹部22g接合(在螺旋彈簧58的作用下),以便于將兩個棒區段22a,22b鎖定到一起以供使用。棒卡扣件50被類似地通過使用棒抵靠反作用構件52而將推桿54迫回,由此將鎖定構件48移動到釋放位置(如圖21所示)而被從下部卡扣凹部22g釋放。上部棒區段22b于是可以縮回到下部棒區段22a中,且與手柄組件20接合以供存儲。在整個過程中,棒卡扣件50從未與上部卡扣凹部22h接合,其類似于下部卡扣凹部22g,一旦鎖定構件處于釋放位置則能自由地滑動經過棒卡扣件50,從而它并不阻止上部棒區段22b縮回到下部棒區段22a中(例如當手柄組件20被縮回時)。當手柄組件20處于伸出位置時(圖3),棒卡扣件50位于兩個卡扣凹部22g,22h之間(圖22)。在該位置,上部卡扣凹部22h用作用于下部棒區段22a的第二鎖定部。由此,如果用戶意外地向上撞擊下部棒區段22a (具有足夠的力使彈性突舌60脫離接合(圖14)),推桿54將脫離接合棒底部處的反作用構件52,且鎖定構件48在螺旋彈簧58作用下將迫使棒卡扣件50與上部卡扣凹部22h接合。這阻止了下部棒區段22a的向上運動。將理解,棒卡扣件50和上部卡扣凹部22h的相對定位對于確保第二鎖定功能的有效運作是重要的:棒卡扣件50必須在棒卡扣件22a上的平面與入口管組件24上的平面脫離接合之前接合上部卡扣凹部22h,以便于保持棒22的支撐功能。在棒卡扣件50在上部卡扣凹部22h中的接合之后,棒22可仍然簡單地通過在上部棒區段22b上向上拉動(直接地或在圖17的配置中經由套筒76),以如前所述相同的方式被釋放以供使用。棒卡扣件50保持與上部卡扣凹部22h接合直到棒22被返回用于存儲,在該點處,推桿54被推靠反作用構件52以將鎖定構件48運動到釋放位置,且棒22于是可以被縮回到預設存儲位置(如圖5所示)。如果棒卡扣件50接合在上部卡扣凹部22h中而不是下部卡扣凹部22g,棒22的伸出長度稍稍變短,但是卡扣凹部22g,22h的軸向間隔可以被設計以限制該差異,使得用戶難以察覺該差異,同時仍保留如上所述的第二鎖定功能。
權利要求
1.一種立式真空吸塵器,包括伸縮式抽吸棒,該棒經由軟管流體連接到吸塵器上的分離裝置,且在需要時被用于地面水平上方的清潔,該棒包括下部棒區段、上部棒區段和可運動鎖定構件,其中該上部棒區段可伸縮地安裝到下部棒區段,該鎖定構件在棒被釋放以供使用時被朝向鎖定位置偏壓,用于將棒區段鎖定在伸縮式伸出狀態,鎖定構件可經由設置在吸塵器上的反作用構件從該鎖定位置釋放,用戶可容易地使用鎖定的棒抵靠該反作用構件將被偏壓的鎖定構件迫出鎖定位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真空吸塵器,其中所述棒縮回到軟管內部用于吸塵器上的緊湊存儲,且其中反作用構件形成入口管組件的一部分,該入口管組件將軟管的基部流體連接到分離裝置,該鎖定構件被布置為在下部棒區段到軟管內部的正常縮回期間推靠該反作用構件。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真空吸塵器,其中該鎖定構件被設置在下部棒區段上,且與上部棒區段上的第一鎖定結構協作以將棒區段鎖定在伸縮式伸出狀態。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真空吸塵器,其中該鎖定結構是卡扣凹部,且該鎖定構件經由中間卡扣件與該第一鎖定結構協作。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真空吸塵器,其中該鎖定構件是滑動鎖定構件,其被安裝在下部棒區段上用于在所述鎖定位置和釋放位置之間滑動運動。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真空吸塵器,其中該鎖定構件經由安裝在下部棒區段上的細長、軸向滑動推桿接合所述反作用構件。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真空吸塵器,其中該鎖定構件與該推桿一體形成。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真空吸塵器,其中該鎖定構件相對于用戶隱藏在棒卡扣件外殼內。
9.如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立式真空吸塵器,其中該推桿相對于用戶隱藏在兩個棒區段之間。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立式真空吸塵器,其中下部棒區段為大體圓柱形,且上部棒區段具有大體D形截面,以限定兩個棒區段之間的軸向通道,推桿在該通道內向下延伸。
11.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真空吸塵器,其中棒區段被鍵合到彼此,從而該棒用作手柄和入口管組件之間的扭轉支架。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立式真空吸塵器,其中下部棒區段和入口管組件被布置為軸向滑動接合以將下部棒區段鍵合到入口管組件。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立式真空吸塵器,其中該棒包括第二鎖定結構,用于與鎖定構件協作,該第二鎖定結構定位在上部棒區段上第一鎖定結構上方,使得當手柄處于升起位置時該鎖定構件位于軸向地處于第一和第二鎖定結構之間的釋放位置處,鎖定構件和第二鎖定結構的該相對軸向位置為使得在下部棒區段可滑出與入口管組件的鍵合接合之前,向上滑動上部棒使得鎖定構件與第二鎖定結構接合。
全文摘要
一種立式真空吸塵器,包括伸縮式抽吸棒,該棒經由軟管流體連接到吸塵器上的分離裝置,且在需要時被用于地面水平上方的清潔。該棒包括下部棒區段、上部棒區段和可運動鎖定構件,其中該上部棒區段可伸縮地安裝到下部棒區段,該鎖定構件在棒被釋放以供使用時被朝向鎖定位置偏壓,用于將棒區段鎖定在伸縮式伸出狀態。鎖定構件可經由設置在吸塵器上的反作用構件從該鎖定位置釋放,用戶可容易地使用鎖定的棒抵靠該反作用構件將被偏壓的鎖定構件迫出鎖定位置。
文檔編號A47L9/00GK103099584SQ20121037146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9日
發明者P.A.麥克勒基, C.E.帕克, J.戴森, P.D.甘麥克 申請人:戴森技術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方县| 广河县| 巴楚县| 巫溪县| 陇南市| 视频| 沁水县| 贺州市| 邵东县| 垦利县| 安溪县| 射洪县| 大方县| 安达市| 云阳县| 留坝县| 彰武县| 邓州市| 旬阳县| 乌拉特后旗| 光山县| 丰台区| 莆田市| 子洲县| 永平县| 深水埗区| 沈阳市| 清丰县| 丹寨县| 阳曲县| 柳河县| 高淳县| 临泉县| 东乌珠穆沁旗| 四川省| 新田县| 封开县| 桂平市| 贵港市| 东源县| 定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