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真空電熱容器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體加熱裝置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真空電熱容器結構。
背景技術:
液體加熱裝置由于具有加熱快速、節能環保等眾多優點被廣泛接受和使用。最初的液體加熱裝置普遍采用塑料成型或者不銹鋼沖壓成型制作壺身,但是發現采用這種方法制作出來的裝置保溫性能不好,散熱厲害,液體很快就會涼下來,使用者不得不經常重復加熱,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同時反復加熱也不利于健康。2008年12月10日授權公告的中國專利CN100441131C公布的技術方案中,真空連接層設置在內膽底部與外膽底部之間,真空連接層邊緣與內膽底部密封焊接在一起,電加熱裝置位于內膽與真空連接層之間。但是設置了真空連接層,使得加工工藝比較復雜,成本·較聞。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真空電熱容器結構,其結構簡單,保溫效果較好。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真空電熱容器結構,包括內膽、外殼、加熱裝置和底蓋,外殼與底蓋連接,加熱裝置設于內膽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膽膽口邊緣處與外殼上部密封連接,內膽下部與外殼下部密封連接,內膽與外殼之間形成真空層;底蓋與內膽形成空腔,加熱裝置設于空腔內,底蓋上設有供電源線或信號線通過的通孔。底蓋通過卡扣或者其它方式固定于外殼下部,內膽與外殼之間形成的真空層可產生較好的保溫效果,而且內膽下部與外殼下部密封連接的方式工藝簡單。進一步的,所述的內膽由上部內膽和加熱底碟密封連接構成,所述的加熱底碟構成內膽的底部,所述的加熱裝置由鋁合金散熱材料和設置在鋁合金散熱材料中的電加熱絲構成,鋁合金散熱材料固定連接于加熱底碟的下表面上。加熱底碟與上部內膽連接構成內膽底部,使得其上部可裝載液體,發熱裝置通過加熱底碟將熱量傳遞給內膽中的液體。進一步的,所述的上部內膽下部包括向外彎折的第一折邊和向下彎折的第二折邊,第二折邊與外殼下部密封連接,加熱底碟與第一折邊或者第二折邊密封連接。上部內膽通過第二折邊與外殼密封連接,保證內膽與外殼之間形成真空層,而加熱底碟與第二折邊或者第一折邊密封連接,避免內膽內的液體向外漏出。可選的,所述的上部內膽下部包括向內彎折的第三折邊和向下彎折的第四折邊;所述的外殼下部包括向內彎折的第五折邊和向下彎折的第六折邊,第六折邊與第四折邊密封連接,第三折邊與第五折邊之間形成有間距;加熱底碟與第三折邊或者第四折邊密封連接。第三折邊與第五折邊之間形成有間距使得內膽與外殼之間的真空層的體積增加,即使得真空電熱容器的側部和底部均有真空層進行保溫,增強了保溫的效果。進一步的,所述的內膽與底蓋之間還設有用于控制溫度的溫控裝置。[0010]進一步的,所述的底蓋與內膽底部形成的空腔內還設有隔熱層。通過設置隔熱層,使得發熱管產生的熱量與外界隔開,避免熱量向外界流失。進一步的,所述的內膽、外殼的材料為不銹鋼。以不銹鋼作為材料加工過程容易實現而且保溫效果較好。與現有技術相比,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內膽膽口邊緣處與外殼上部密封連接,內膽下部與外殼下部密封連接,內膽與外殼之間形成真空層;底蓋與內膽底部形成空腔,加熱裝置設于空腔內,底蓋上設有供電源線或信號線通過的通孔。通過內膽與外膽直接密封連接,結構簡單,保證了真空層真空度的要求,保溫效果較好。
圖I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連接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如圖1、2所不,一種真空電熱容器結構,包括內膽I、外殼2、加熱裝置3和底蓋5,外殼2與底蓋5連接,加熱裝置3設于內膽I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膽I膽口邊緣處與外殼2上部密封連接,內膽I下部與外殼2下部密封連接,內膽I與外殼2之間形成真空層;底蓋5與內膽I形成空腔,加熱裝置3設于空腔內,底蓋5上設有供電源線或信號線通過的通孔。底蓋5通過卡扣或者其它方式固定于外殼2下部,內膽I與外殼2之間形成的真空層可產生較好的保溫效果,而且內膽I下部與外殼2下部直接密封連接的方式工藝簡單。進一步的,內膽I由上部內膽15和加熱底碟16密封連接構成,所述的加熱底碟16構成內膽I的底部,所述的加熱裝置3由鋁合金散熱材料和設置在鋁合金散熱材料中的電加熱絲構成,鋁合金散熱材料固定連接于加熱底碟16的下表面上。加熱底碟16與內膽I連接構成內膽I底部,使得其上部可裝載液體,發熱管通過加熱底碟16對內膽內的液體進行加熱。進一步的,所述的內膽I下部包括向外彎折的第一折邊11和向下彎折的第二折邊12,第二折邊12與外殼2下部密封連接,加熱底碟16與第二折邊12連接。內膽I通過第二折邊12與外殼2密封連接,而加熱底碟16與第二折邊12或者第一折邊11可采用卡扣或螺釘或焊接方式固定連接。進一步的,所述的內膽I與底蓋5之間還設有用于控制溫度的溫控裝置6。所述的底蓋5與內膽I底部形成的空腔內還設有隔熱層4。通過設置隔熱層4,使得發熱管產生的熱量與外界隔開,避免熱量向外界流失。所述的內膽I、外殼2的材料為不銹鋼。以不銹鋼作為材料加工過程容易實現而且保溫效果較好。實施例二如圖3、4所示,所述的內膽I下部包括向內彎折的第三折邊13和向下彎折的第四折邊14 ;所述的外殼2下部包括向內彎折的第五折邊21和向下彎折的第六折邊22,第六折邊22與第四折邊14密封連接,第三折邊13與第五折邊21之間形成有間距;加熱底碟16與第四折邊14或者第三折邊13密封連接。第三折邊13與第五折邊21之間形成有間距使得內膽與外殼之間的真空層的體積增加,即使得真空電熱熔器側部和底部均有真空層進行保溫,增強了保溫的效果,加熱底碟16與第四折邊14或者第三折邊13也是通過卡扣或螺釘或焊接方式固定連接。其余結構與實施例一雷同,在此不再敘述。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對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可以做若干適合 實際情況的改進。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本領域中的技術人員任何基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上非實質性變更均包括在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真空電熱容器結構,包括內膽(I)、外殼(2)、加熱裝置(3)和底蓋(5),外殼(2)與底蓋(5)連接,加熱裝置(3)設于內膽(I)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膽(I)膽口邊緣處與外殼(2)上部密封連接,內膽(I)下部與外殼(2)下部密封連接,內膽(I)與外殼(2)之間形成真空層;底蓋(5)與內膽(I)形成空腔,加熱裝置(3)設于空腔內,底蓋(5)上設有供電源線或信號線通過的通孔。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真空電熱容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膽(I)由上部內膽(15)和加熱底碟(16)密封連接構成,所述的加熱底碟(16)構成內膽(I)的底部,所述的加熱裝置(3)由鋁合金散熱材料和設置在鋁合金散熱材料中的電加熱絲構成,鋁合金散熱材料固定連接于加熱底碟(16)的下表面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真空電熱容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內膽(15)下部包括向外彎折的第一折邊(11)和向下彎折的第二折邊(12 ),第二折邊(12 )與外殼(2 )下部密封連接,加熱底碟(16 )與第一折邊(11)或者第二折邊(12 )密封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真空電熱容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內膽(15)下部包括向內彎折的第三折邊(13)和向下彎折的第四折邊(14);所述的外殼(2)下部包括向內彎折的第五折邊(21)和向下彎折的第六折邊(22),第六折邊(22)與第四折邊(14)密封連接,第三折邊(13)與第五折邊(21)之間形成有間距;加熱底碟(16)與第三折邊(13)或者第四折邊(14)密封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真空電熱容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膽(I)與底蓋(5 )之間還設有用于控制溫度的溫控裝置(6 )。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真空電熱容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蓋(5)與內膽(I)底部形成的空腔內還設有隔熱層(4 )。
7.根據權利要求I一 6任一所述的一種真空電熱容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膽(I)、外殼(2)的材料為不銹鋼。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液體加熱裝置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真空電熱容器結構。一種真空電熱容器結構,包括內膽、外殼、加熱裝置和底蓋,外殼與底蓋連接,加熱裝置設于內膽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膽與外殼在膽口處密封連接,內膽下部與外殼下部密封連接,內膽與外殼之間形成真空層;底蓋與內膽形成空腔,加熱裝置設于空腔內,底蓋上設有供電源線或信號線通過的通孔。其結構簡單,保證了真空層真空度的要求,保溫效果較好。
文檔編號A47J27/21GK202653906SQ20122026438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6日
發明者譚發剛, 朱國軍 申請人:美的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