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生產凹版溶劑油墨投料用凈化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產凹版溶劑油墨投料用凈化系統。
背景技術:
凹版溶劑油墨其一般的生產流程為:進行配方的配置,投料于攪拌桶進行攪拌,之后進入砂磨機研磨,最后過濾灌裝。由于配方原料上多數涉及粉料,在投料時經常會導致攪拌桶外粉塵亂飛;同時,攪拌時發生化學反應,且攪拌中間過程需要對料進行取樣檢測是否達標,這樣使得車間總會彌漫有刺鼻氣味;這些亂飛的粉塵及氣味不僅污染環境,對一線的操作人員來說,也影響著他們的健康。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生產凹版溶劑油墨投料用凈化系統。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生產凹版溶劑油墨投料用凈化系統,所述系統設置在攪拌桶上方,所述系統包括一風機,所述風機的前端通過四通連接有第一抽粉塵管道、第二抽粉塵管道、抽氣管道,所述第一抽粉塵管道與第二抽粉塵管道設置在攪拌桶投料口的兩側,所述抽氣管道設置在投料口的后上方,所述風機的后端連接有一收集箱。優選地,所述第一、第二抽粉塵管道的管口設置在投料口的兩側且相對設置。優選地,所述投料口上方設置有一投料罩,所述第一、第二抽粉塵管道及抽氣管道的管口均設置在投料罩內。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體現在:投料時能很好的抽掉亂飛的粉塵,保持干凈的同時,不會由于粉塵對人體和環境造成污染。系統具有的抽氣管道,使工作環境的氣味得到凈化。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生產凹版溶劑油墨投料用凈化系統,結合
圖1所示,所述系統設置在攪拌桶I上方,所述系統包括一風機4,所述風機4的前端通過四通3連接有第一抽粉塵管道31、第二抽粉塵管道32、抽氣管道33。為了更好的達到凈化的效果,所述投料口 11上方設置有一投料罩(圖中未示意),所述第一、第二抽粉塵管道及抽氣管道33的管口均設置在投料罩內。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抽粉塵管道31與第二抽粉塵管道32設置在投料口 11的兩側且相對設置。這樣在投料時,飛散出的粉塵可以很好的被投料口 11兩側的抽粉塵管道給抽出。由于攪拌中途需要打開攪拌桶1,對攪拌的料進行檢測是否達標,所以攪拌桶I內的氣味也會隨著投料口 11的蓋子被開啟而彌漫入空氣中。為了凈化空氣,系統還設置有抽氣管道33,所述抽氣管道33設置在投料口 11的后上方,為了更好的統一處理抽出的粉塵,所述風機4的后端連接有一收集箱5。當然,為了更好的控制抽氣管道與抽粉塵管道之間的功率大小,可以通過各自在系統中加入相應的調節閥進行風量的調節。本實用新型尚有多種具體的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者等效變換而形成的所有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生產凹版溶劑油墨投料用凈化系統,所述系統設置在攪拌桶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包括一風機,所述風機的前端通過四通連接有第一抽粉塵管道、第二抽粉塵管道、抽氣管道,所述第一抽粉塵管道與第二抽粉塵管道設置在攪拌桶投料口的兩側,所述抽氣管道設置在投料口的后上方,所述風機的后端連接有一收集箱。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產凹版溶劑油墨投料用凈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抽粉塵管道的管口設置在投料口的兩側且相對設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產凹版溶劑油墨投料用凈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口上方設置有一投料罩,所述第一、第 二抽粉塵管道及抽氣管道的管口均設置在投料罩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生產凹版溶劑油墨投料用凈化系統,所述系統設置在攪拌桶上方,所述系統包括一風機,所述風機的前端通過四通連接有第一抽粉塵管道、第二抽粉塵管道、抽氣管道,所述第一抽粉塵管道與第二抽粉塵管道設置在攪拌桶投料口的兩側,所述抽氣管道設置在投料口的后上方,所述風機的后端連接有一收集箱。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體現在投料時能很好的抽掉亂飛的粉塵,保持干凈的同時,不會由于粉塵對人體和環境造成污染。系統具有的抽氣管道,使工作環境的氣味得到凈化。
文檔編號B08B15/04GK203076309SQ20122037361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1日
發明者徐建明 申請人:蘇州中亞油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