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睡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睡袋,特別是涉及一種針對袋體的結構作改良的睡袋。
背景技術:
睡袋是一種方便外出攜帶,同時具有床鋪與棉被功能的專用物品,為了達到防寒保暖的功效,傳統睡袋會在一個車縫的袋體內部裝設例如:羊毛、羽絨、棉花等等的填充物。傳統睡袋雖然可以因為填充物而具有保暖的效果,但是羊毛填充物的重量及體積很大,不利于外出攜帶,而棉花的吸水性強、體積重,在外出攜帶時也不太方便,至于重量相對較輕的羽絨,則具有價格高、容易滋生細菌、無法清洗等等的缺失。為了改善具有羽絨填充物的睡袋的缺點,圖1、2的以往睡袋I包含兩個上下設置的墊體部11,以及一條可將所述墊體部11組立成袋狀結構的拉鏈13。每個墊體部11都具有一個絨毛層111、一個與該絨毛層111間隔設置的內夾層112、一個介于該內夾槽112及該絨毛層111之間的填充層113,以及一個覆蓋在該內夾層112的外表面的外表層114,所述墊體部11的絨毛層111是相對設置,所述墊體部11的填充層113是采用俗稱人造羽毛的中空超細纖維棉或聚酯纖維,該外表層114可以是聚酯布、尼龍(nylon)布或者單層棉織布等等。以往睡袋I雖然可因為該填充層113選用中空超細纖維棉或聚酯纖維,而改善傳統羽絨填充物所產生的種種缺失,但是以往睡袋I在使用時,所述墊體部11的其中之一需要鋪放在戶外的地面,所述墊體部11的另一個則是蓋在使用者的身上。因此,當所述墊體部11的填充層113厚度較大時,雖然臥躺時較為柔軟、舒適,但覆蓋時會顯得悶熱、笨重,且在收藏時,較厚的填充層113也會有體積大、重量重,以及不利于收藏的問題。如果為了顧慮攜帶的方便性,雖然可以減少所述墊體部11的填充層113的厚度,但如果該填充層113鋪設的厚度不足時,會產生臥躺不舒適的問題。故以往睡袋I無法同時兼顧攜帶方便及使用舒適性。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在攜帶方便的同時,具有較佳使用舒適性的睡袋。本實用新型的睡袋包含:一個墊體部,以及一個與該墊體部共同組立形成一個臥躺空間的覆蓋部。該墊體部包括一個墊體表層、一個朝向該臥躺空間的墊體內層,以及一個結合該墊體表層及該墊體內層并界定出一個下充氣空間的下夾層單元。而該覆蓋部包括一個朝向該臥躺空間的覆蓋內層、一個覆蓋表層,以及一個介于該覆蓋內層及該覆蓋表層之間的上夾層單元。該下充氣空間具有數條充氣通道,以及至少一條連接所述充氣通道的連接通道,該連接通道具有一個氣口,而該墊體部還包括一個用來關閉及打開該氣口的充氣閥座。本實用新型的睡袋,該墊體部的下夾層單元具有一個與該墊體內層結合的第一下夾層,以及一個與該墊體表層結合的第二下夾層,該第一下夾層具有數個與第二下夾層結合的第一連結段,以及數個位于相鄰的第一連結段之間并分別界定出該下充氣空間的充氣通道的第一外凸段。本實用新型的睡袋,該墊體部的第二下夾層具有數個分別與該第一下夾層的第一連結段連接的第二連結段,以及數個介于相鄰的第二連結段之間的第二外凸段,上述第二外凸段分別該第一下夾層的第一外凸段對應。本實用新型的睡袋,該墊體部的下夾層單元是透氣防水材料制成。本實用新型的睡袋,該覆蓋部還包括一個由該上夾層單元界定而成的上充氣空間。本實用新型的睡袋,該覆蓋部的上夾層單元具有一片第一上夾層,以及一個與該第一上夾層部分結合并界定出該上充氣空間的第二上夾層,該第一上夾層及該第二上夾層分別與該覆蓋內層及該覆蓋表層的其中一個結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在該墊體部上設置該下充氣空間,可以利用空氣來增加該墊體部的厚度,以提高臥躺時的舒適性,而該三層結構的覆蓋部,則具有保暖透濕的功效。當該墊體部的下充氣空間內的氣體被排出時,可縮小該墊體部的厚度及體積,并使該睡袋在收藏及攜帶時更為方便。應理解,在本發明范圍內中,本發明的上述各技術特征和在下文(如實施例)中具體描述的各技術特征之間都可以互相組合,從而構成新的或優選的技術方案。限于篇幅,在
此不再一一累述。
圖1是一種以往睡袋的一個展開立體圖;圖2是該以往睡袋的一個局部剖視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睡袋的一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4是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一個俯視示意圖;圖5是沿圖4中V - V所取的一個剖視示意圖;圖6是一個類似圖5,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睡袋的一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局部剖視不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參閱圖3、4、5,本實用新型睡袋的一個第一較佳實施例包含:一個位于下方的墊體部2、一個與該墊體部2共同界定出一個臥躺空間3的覆蓋部4、一個將該墊體部2及該覆蓋部4結合的連結件5,以及一個與該墊體部2結合并可被充氣的頭罩部6,在本較佳實施例中,該連結件5是一種拉鏈的形式,但該連結件5也可以是將兩者部分結合的車縫線,或者為可相互結合的粘扣帶等等的構造,也就是說,本實施例該連結件5并不以實施例所揭示的拉鏈為限。而該頭罩部6可以通過一個氣嘴61進行充氣及排氣的操作,使其可撐立成立體形狀,或者收迭成薄片狀,并具有防雨及防水功能,前端具有透氣孔。[0022]本實施例該墊體部2是一個可因為充氣及排氣而改變厚度及體積的結構體,其包括一個位于下方的墊體表層21、一個朝向該臥躺空間3的墊體內層22、一個界定出一個可被關閉的下充氣空間23的下夾層單元24、一個用來關閉及打開該下充氣空間23的充氣閥座25,以及一個泄氣閥座26。該墊體表層21較佳是選用具有耐磨性的材料制成,而該墊體內層22可以選擇具有較佳保暖及保健功能的機能布,例如可產生遠紅外線的光波能量機能布,也可以采用具有較佳保溫性及柔軟性的刷毛布。本實施例的下夾層單元24具有一個與該墊體內層22貼合結合的第一下夾層241,以及一個與該墊體表層21貼合結合的第二下夾層242,該第一下夾層241及該第二下夾層242可以是薄膜結構或者是涂層結構,也就是說,該第一下夾層241及該第二下夾層242可以先制作成薄膜的形式,再分別與該墊體內層22及該墊體表層21貼合,也可以涂布的方式直接涂布在該墊體內層22及該墊體表層21上。上述第一下夾層241及第二下夾層242較佳是選用具有透氣防水的材料制成,具體的材料如:聚氨酯樹脂(polyurethane,簡稱PU)、乙烯-醋酸乙烯 共聚物(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簡稱EVA)、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thermoplastic urethane elastomer,簡稱 TPU)及聚酯(polyester,簡稱PET)等等,上述機能性材料的孔隙直徑大約是0.2^10 μ m,而一般汗水的汗氣的直徑大約是0.0004 μ m,雨水的粒徑大約是10(Γ3000 μ m,因此,具有0.2^10 μ m孔隙的機能性材料可以有效的排出汗氣,也可以防止雨水滲透,并且達到透濕防水的目的。又本實施例的第一下夾層241具有數個間隔設置的第一連結段243,以及數個位在相鄰的第一連結段243之間的第一外凸段244,而該第二下夾層242具有數個分別與所述第一連結段243結合的第二連結段245,以及數個分別與所述第一外凸段244上下對應的第二外凸段246。所述下充氣空間23具有數條介于上下對應的第一外凸段244及第二外凸段246之間且彎曲的充氣通道231、兩條連通所述充氣通道231的連接通道232,以及兩個設于所述連接通道232的其中之一上并與該充氣閥座25及該泄氣閥座26連接的氣口 233。本實施例該充氣閥座25及該泄氣閥座26的構造并無特別的限制,其可利用吹氣的方式充氣,也可以利用機械方式充氣。本實施例該覆蓋部4包括一片朝向該臥躺空間3的覆蓋內層41、一片覆蓋表層42,以及一個結合在該覆蓋內層41及該覆蓋表層42之間的上夾層單元43。該覆蓋內層41的材料并無特別的限制,較佳是選用具有保暖效果或保健功能的機能布,例如光波能量纖維布,也可使用觸感柔軟的刷毛布。所述覆蓋表層42是選用具有較佳耐磨效果的布料,而該上夾層單元43是采用具有防水透氣效果的機能材料,具體例與該下夾層單元24相同。又該上夾層單元43的形式并無特別的限制,其可先制作成薄膜的形式,再夾設在該覆蓋內層41及該覆蓋表層42之間,也可以利用涂布的方式先涂布在該覆蓋內層41及該覆蓋表層42的其中之一上,再與該覆蓋內層41及該覆蓋表層42的另一個結合。本實施例的睡袋位在一個收藏狀態時,可將該墊體部2的下充氣空間23內的氣體及該頭罩部6內部的氣體排出,排出后,無論是該墊體部2、該覆蓋部4或者該頭罩部6,都只是薄薄的數層,故其體積小在收藏及攜帶時很方便。當本實施例的睡袋要由該收藏狀態轉換到一個使用狀態時,可以利用該氣嘴61對該頭罩部6進行充氣,同時利用該充氣閥座25將氣體送入該墊體部2的下充氣空間23內,在充氣后,供臥躺的墊體部2的厚度及彈性都會增加,因此,使用者在臥躺時不但可以得到適當、舒適的支持,位于上方的覆蓋部4也可以提供輕薄且不悶熱的覆蓋效果。由于該覆蓋部4的覆蓋內層41以及該墊體部2的墊體內層22可以選擇柔軟的刷毛布,或者具有保溫效果的光波能量機能布,故本實施例的睡袋在使用時,也具有較佳的舒適性及保暖性。此外,本實施例該墊體部2的下夾層單元24及該覆蓋部4的上夾層單元43都是采用防水透氣材料制成,故在使用時也是具有透氣、不悶熱的功效。也就是說,本實施例該睡袋的設計不但攜帶及收藏時方便,也具有較佳使用舒適性。參閱圖6,本實用新型睡袋的一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構造與第一實施例類似,不同的地方在于:該覆蓋部4還包括一個由上夾層單元43界定而成的上充氣空間45,也就是說該覆蓋部4的上夾層單元43的結構與該下夾層單元24相同,并具有一個第一上夾層431,以及一個與該第一上夾層431部分結合并界定出該上充氣空間45的第二上夾層432,該第一上夾層431及該第二上夾層432分別與該覆蓋內層41及該覆蓋表層42的其中之一結合。通過前述結構的改變,使該墊體部2及該覆蓋部4都可以充氣及排氣。由以上說明可知,本實用新型該睡袋的設計不需要使用任何充填物,就可以達到臥躺舒適的目的,且在收藏時只要將該下充氣空間23、該頭罩部6及該上充氣空間45內部的氣體排出,就可以縮小該睡袋的體積及厚度,使該睡袋容易攜帶及收藏。由于本實用新型的覆蓋部4及該墊體部2是采用復合材料制成,故可依據需要選擇具有較佳保暖及透氣的材料來制造,以進一步提高使用時的舒適性。在本發明提及的所有文獻都在本申請中引用作為參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獻被單獨引用作為參考那樣。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明的上述講授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睡袋,包含:一個墊體部,以及一個與該墊體部共同界定出一個臥躺空間的覆蓋部,該墊體部包括一個墊體表層、一個墊體內層,以及一個結合在該墊體表層及該墊體內層之間的下夾層單元,而該覆蓋部包括一個朝向該臥躺空間的覆蓋內層、一個覆蓋表層,以及一個結合在該覆蓋內層及該覆蓋表層之間的上夾層單元;其特征在于: 該墊體部的下夾層單元界定出一個下充氣空間,該下充氣空間具有數條充氣通道,以及至少一條連接所述充氣通道的連接通道,該連接通道具有一個氣口,而該墊體部還包括一個用來關閉及打開該氣口的充氣閥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睡袋,其特征在于:該墊體部的下夾層單元具有一個與該墊體內層結合的第一下夾層,以及一個與該墊體表層結合的第二下夾層,該第一下夾層具有數個與第二下夾層結合的第一連結段,以及數個位于相鄰的第一連結段之間并分別形成該下充氣空間的充氣通道的第一外凸段。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睡袋,其特征在于:該墊體部的第二下夾層具有數個分別與該第一下夾層的第一連結段結合的第二連結段,以及數個介于相鄰的第二連結段之間的第二外凸段,上述第二外凸段分別該第一下夾層的第一外凸段對應。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睡袋,其特征在于:該墊體部的下夾層單元是透氣防水材料制成。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睡袋,其特征在于:該覆蓋部還包括一個由該上夾層單元界定而成的上充氣空間。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睡袋,其特征在于:該覆蓋部的上夾層單元具有一片第一上夾層,以及一個與該第一上夾層部分結合并界定出該上充氣空間的第二上夾層,該第一上夾層及該第二上夾層分別與該覆蓋內層及該覆蓋表層的其中一個結合。
專利摘要一種睡袋,包含一個墊體部,以及一個與該墊體部共同組立形成一個臥躺空間的覆蓋部。該墊體部包括一個墊體表層、一個墊體內層,以及一個結合該墊體表層及該墊體內層并界定出一個下充氣空間的下夾層單元。該覆蓋部包括一個覆蓋內層、一個覆蓋表層,以及一個結合在該覆蓋內層及該覆蓋表層間的上夾層單元。該下充氣空間具有數條充氣通道,以及至少一條具有一氣口且連接所述充氣通道的連接通道,而該墊體部還包括一個用來關閉及打開該氣口的充氣閥座。利用空氣來增加該墊體部的厚度,可提高臥躺的舒適性,而當氣體排出時可以縮小該睡袋的體積,使該睡袋在攜帶及存放時更為方便。
文檔編號A47G9/08GK202959768SQ20122053669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8日
發明者林楠杰 申請人:群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