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電壓力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電熱烹飪電器,具體涉及一種電壓力鍋,屬于現有電壓力鍋的改進技術。
背景技術:
現有電壓力鍋在使用前,鍋蓋蓋在鍋體上后,鍋蓋不管在開蓋還是鎖蓋狀態,限壓閥都是堵住排氣管的出氣口,以致電壓力鍋使用過程中,就算鍋蓋在開蓋位置或鎖蓋不到位,鍋體內也會上壓,存在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確保鍋蓋在鎖緊位置才能正常上壓的電壓力鍋。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壓力鍋,包括鍋體和設置在鍋體上的鍋蓋,鍋蓋上設有用于連通鍋體內部與鍋蓋外部的排氣管,排氣管的上端蓋有限壓閥,所述鍋蓋上面還設有內襯蓋,鍋蓋與內襯蓋活動連接,內襯蓋在對應限壓閥的安裝位置設有能使限壓閥在開蓋過程中上升和鎖蓋過程中下降的導軌。上述導軌設在內襯蓋的上表面,導軌的上端面為沿鎖蓋方向自高向低的斜坡面,,限壓閥的外側設有凸起,限壓閥所設的凸起能在導軌的上端面滑動。上述導軌的橫截面形狀為弧形。上述內襯蓋在對應排氣管的位置開設有導向孔,排氣管穿過內襯蓋所設的導向孔。上述導軌有兩條,兩條導軌分別位于導向孔的兩側,限壓閥所設的凸起能在兩條導軌的上端面滑動。上述導向孔的橫截面形狀為弧形。上述限壓閥的中空腔體的底部在對應排氣管的出氣口的位置設有頂尖,頂尖能與排氣管的出氣口相配合。上述限壓閥的中空腔體的底部還開設有排氣孔。上述內襯蓋的邊緣與鍋體上端的邊緣鉸接。上述內襯蓋的上面還設有上蓋,上蓋與內襯蓋連接,上蓋在對應限壓閥的安裝位置設有通孔。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鍋蓋上面設置內襯蓋,并在內襯蓋的上表面設置導軌,鍋蓋蓋在鍋體上后,當往鎖蓋方向旋轉鍋蓋過程中,內襯蓋和上蓋不跟隨鍋蓋轉動,蓋在排氣管上端的限壓閥會跟隨著鍋蓋一起轉動,并且限壓閥的外側的凸起在導軌的上端面自高往低滑動,由于重力作用,限壓閥整體會逐漸下降直至限壓閥的中空腔體底部的頂尖堵住排氣管上端的出氣口才停止下降,此時電壓力鍋工作,鍋體內可以正常上壓;當往開蓋方向旋轉鍋蓋過程中,內襯蓋和上蓋也不跟隨鍋蓋轉動,蓋在排氣管上端的限壓閥跟隨著鍋蓋一起轉動,并且限壓閥的外側的凸起在導軌的上端面自低往高滑動,由于導軌的導向作用,限壓閥整體會逐漸上升而被懸空于排氣管上,致使限壓閥的中空腔體底部的頂尖與排氣管上端的出氣口分離。此時假如電壓力鍋工作,鍋體內的氣體可以從頂尖與排氣管之間的縫隙排出,電壓力鍋鍋體內不能正常上壓。本實用新型可以保證鍋蓋在開蓋位置或鎖蓋不到位時,避免壓力鍋鍋內上壓,從而避免安全事故發生。
圖1為本實用新型開蓋位置的剖視圖;圖2為圖1中A部放大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鎖蓋位置的剖視圖;圖4為圖3中B部放大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去掉上蓋后的開蓋位置的主視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去掉上蓋后的開蓋位置的俯視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去掉上蓋后的鎖蓋位置的主視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去掉上蓋后的鎖蓋位置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描述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電壓力鍋的結構如附圖1至8所示,包括鍋體1、鍋蓋2、內襯蓋5、限壓閥4和上蓋6,其中鍋蓋2上設有排氣管3,排氣管3的下端位于鍋蓋2的下方,排氣管3的上端位于鍋蓋2的下方,限壓閥4蓋在排氣管3上端,內襯蓋5活動安裝在鍋蓋2上面,鍋蓋2可以相對內襯蓋5轉動,上蓋6固定安裝在內襯蓋5的上面,為了實現電壓力鍋側翻蓋,內襯蓋5的邊緣與鍋體I上端的邊緣鉸接,或上蓋6的邊緣與鍋體I上端的邊緣鉸接。內襯蓋5在對應排氣管3的位置開設有導向孔51,排氣管3穿過內襯蓋5所設的導向孔51,鍋蓋2可以帶動排氣管3在導向孔51范圍內移動,所述內襯蓋5的上表面在對應限壓閥4的安裝位置還設有兩條導軌52,兩條導軌52分別位于導向孔51的兩側,如圖7和圖8所示,且導軌52的上端面為沿鎖蓋方向自高向低的斜坡面,限壓閥4的外側設有凸起41,限壓閥4所設的凸起41能在導軌52的上端面滑動,以致鍋蓋2往鎖蓋方向轉動,限壓閥4下降,鍋蓋2往開蓋方向轉動,限壓閥4上升。本實施例中,上述導軌52的橫截面形狀為圓弧形,導向孔51的橫截面形狀也為園弧形,且導向孔51的弧度大于或等于鍋蓋鎖蓋到位所旋轉的弧度。上述限壓閥4的中空腔體的底部在對應排氣管3的出氣口的位置設有頂尖42,頂尖42能與排氣管3的出氣口相配合,當頂尖42的側壁與排氣管3的出氣口的邊緣配合時,排氣管3的出氣口被頂尖42堵塞。為了方便氣體的排出,限壓閥4的中空腔體的底部還開設有若干個排氣孔43,且排氣孔43位于頂尖42所設位置的周邊,此外,為了避免上蓋6阻擋氣體的排出,上蓋6在對應限壓閥4的安裝位置設有通孔61,氣體從限壓閥4的排氣孔43排出后直接從通孔61排到鍋外。為了方便鎖蓋和開蓋,鍋蓋2上設有能帶動其自身轉動的把手,把手可以設在鍋蓋2的側面,也可以設在鍋蓋的上面,把手只能帶動鍋蓋2轉動,內襯蓋5和上蓋6是不隨著鍋蓋2—起轉動的。本實用新型的鍋蓋蓋在鍋體上后,當往鎖蓋方向旋轉鍋蓋2過程中(圖8中的箭頭指向為鎖蓋的旋轉方向),內襯蓋5和上蓋6不隨著鍋蓋2轉動,蓋在排氣管3上端的限壓閥4會跟隨著鍋蓋2 —起轉動,并且限壓閥4的外側的凸起41在兩條導軌52的上端面自高往低滑動,由于重力作用,限壓閥4整體會逐漸下降直至限壓閥4的中空腔體底部的頂尖43堵住排氣管3上端的出氣口才停止下降,此時鍋蓋2也鎖蓋到位,鍋體內處于密封狀態,電壓力鍋工作時可以正常上壓。當往開蓋方向旋轉鍋蓋2過程中(圖7中的箭頭指向為開蓋的旋轉方向),內襯蓋5和上蓋6不隨著鍋蓋2轉動,蓋在排氣管3上端的限壓閥4會跟隨著鍋蓋2轉動,并且限壓閥4外側的凸起41在兩條導軌52的上端面自低往高滑動,由于導軌52的導向作用,限壓閥4整體會逐漸上升而被懸空于排氣管3上,致使限壓閥4的中空腔體底部的頂尖43與排氣管3上端的出氣口分離,假如電壓力鍋工作,鍋體內的氣體可以從頂尖與排氣管之間的縫隙排出,電壓力鍋鍋體內不能正常上壓。本實用新型可以保證鍋蓋2在開蓋位置或鎖蓋不到位時,避免壓力鍋鍋內上壓,從而避免安全事故發生。
權利要求1.一種電壓力鍋,包括鍋體(I)和設置在鍋體(I)上的鍋蓋(2),鍋蓋(2)上設有用于連通鍋體(I)內部與鍋蓋(2)外部的排氣管(3),排氣管(3)的上端蓋有限壓閥(4),其特征在于,所述鍋蓋(2)上面還設有內襯蓋(5),鍋蓋(2)與內襯蓋(5)活動連接,內襯蓋(5)在對應限壓閥(4)的安裝位置設有能使限壓閥(4)在開蓋過程中上升和鎖蓋過程中下降的導軌(5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軌(52)設在內襯蓋(5)的上表面,導軌(52)的上端面為沿鎖蓋方向自高向低的斜坡面,限壓閥(4)的外側設有凸起(41),限壓閥(4)所設的凸起(41)能在導軌(52)的上端面滑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軌(52)的橫截面形狀為弧形。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襯蓋(5)在對應排氣管(3)的位置開設有導向孔(51),排氣管(3)穿過內襯蓋(5)所設的導向孔(51)。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軌(52)有兩條,兩條導軌(52)分別位于導向孔(51)的兩側,限壓閥(4)所設的凸起(41)能在兩條導軌(52)的上端面滑動。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孔(51)的橫截面形狀為弧形。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壓閥(4)的中空腔體的底部在對應排氣管(3 )的出氣口的位置設有頂尖(42 ),頂尖(42 )能與排氣管(3 )的出氣口相配合。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壓閥(4)的中空腔體的底部還開設有排氣孔(43)。
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任一項所述的電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襯蓋(5)的邊緣與鍋體(I)上端的邊緣鉸接。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襯蓋(5)的上面還設有上蓋(6),上蓋(6)與內襯蓋(5)連接,上蓋(6)在對應限壓閥(4)的安裝位置設有通孔(6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壓力鍋,包括鍋體和設置在鍋體上的鍋蓋,鍋蓋上設有用于連通鍋體內部與鍋蓋外部的排氣管,排氣管的上端蓋有限壓閥,所述鍋蓋上面還設有內襯蓋,鍋蓋與內襯蓋活動連接,內襯蓋的邊緣與鍋體上端的邊緣鉸接,內襯蓋在對應限壓閥的安裝位置設有能使限壓閥在開蓋過程中上升和鎖蓋過程中下降的導軌。本實用新型由于導軌的作用,限壓閥在鎖蓋位置是堵住排氣管的出氣口,限壓閥在開蓋位置是懸空與排氣管上方,因此,本實用新型可以保證鍋蓋在開蓋位置或鎖蓋不到位時,避免壓力鍋鍋內上壓,從而避免安全事故發生。
文檔編號A47J27/08GK202891587SQ201220648300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30日
發明者夏云彪, 林銳基, 張偉雄 申請人:中山市雅樂思電器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