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馬桶蓋板支座固定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馬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馬桶蓋板支座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馬桶蓋板的安裝一般是在馬桶本體上與馬桶蓋板相應的位置設有穿孔,螺栓穿過穿孔后,采用螺母進行旋緊,將馬桶蓋板支座進行固定,如此設計,在安裝螺母時,需要費很長時間才能鎖緊蓋板,而且在拆卸蓋板時也要擰松螺母,不便于日常的安裝和拆卸。有鑒于此,本發明人對馬桶蓋板支座固定裝置進行研究和改進,本案由此產生。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拆卸方便的馬桶蓋板支座固定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馬桶蓋板支座固定裝置,包括第一支撐架、第二支撐架、轉軸及扭簧;兩支撐架分別包括底面和兩側面,呈U型結構,在兩側面設有軸孔;轉軸中間設有帶內螺紋結構的固定環,兩支撐架通過轉軸與軸孔相配合,對應設置在轉軸的兩側,扭簧固定在轉軸上,其一端抵至第一支撐架,另一端低至第二支撐架。進一步,兩支撐架底面為矩形狀,在其中一邊設有一半圓形缺口,兩側面分別設置在底面半圓形缺口兩側的底邊上,兩側面靠近半圓形缺口的一側分別設有軸孔。進一步,扭簧安裝在兩支撐架的內側,兩支撐架的半圓形缺口相對形成容置空間,固定環設置在容置空間內。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后,相比較傳統的螺母固定法,具有快速安裝、拆卸馬桶蓋板的作用,且該支座固定裝置結構簡單。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組合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安裝時閉合狀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安裝后打開狀態示意圖。附圖標號說明支撐架I底面11側面12半圓缺口 13軸孔14轉軸2固定環21扭簧3。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如圖1及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揭示了一種馬桶蓋板支座固定裝置,包括第一支撐架1、第二支撐架2、轉軸3及扭簧4 ;兩支撐架分別包括底面11和兩側面12,呈U型結構,底面11為矩形狀,在其中一邊設有一半圓形缺口 13,兩側面12分別設置在底面半圓形缺口13兩側的底邊上,兩側面12靠近半圓形缺口 13的一側分別設有軸孔14 ;轉軸3中間設有帶內螺紋結構的固定環21,兩支撐架通過轉軸3與軸孔14相配合,對應設置在轉軸3的兩偵牝扭簧4安裝在兩支撐架的內側,其一端抵至第一支撐架1,另一端低至第二支撐架2 ;兩支撐架的半圓形缺口 13相對形成容置空間,固定環31設置在容置空間內。安裝本實用新型時,如圖3所示,通過固定環31的內螺紋將支座固定裝置預先安裝至螺栓上,通過外力閉合兩支撐架,支座固定裝置形成閉合狀態;如圖4所示,支座固定裝置穿過馬桶本體上的安裝孔后,由于外力消失,受壓緊的扭簧4復位,兩支撐架被扭簧4撐開,支座固定裝置形成打開狀態,進而將固定在螺栓上的馬桶蓋安裝在馬桶本體上。拆卸時,閉合兩支撐架,支座固定裝置形成閉合狀態后,便可穿出安裝孔,進而分離馬桶蓋板與馬桶本體。因此,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后,可以達到快速安裝、拆卸馬桶蓋板的目的。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行為。
權利要求1.一種馬桶蓋板支座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撐架、第二支撐架、轉軸及扭簧;兩支撐架分別包括底面和兩側面,呈U型結構,在兩側面設有軸孔;轉軸中間設有帶內螺紋結構的固定環,兩支撐架通過轉軸與軸孔相配合,對應設置在轉軸的兩側,扭簧固定在轉軸上,其一端抵至第一支撐架,另一端低至第二支撐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馬桶蓋板支座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兩支撐架底面為矩形狀,在其中一邊設有一半圓形缺口,兩側面分別設置在底面半圓形缺口兩側的底邊上,兩側面靠近半圓形缺口的一側分別設有軸孔。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馬桶蓋板支座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扭簧安裝在兩支撐架的內側,兩支撐架的半圓形缺口相對形成容置空間,固定環設置在容置空間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馬桶蓋板支座固定裝置,包括第一支撐架、第二支撐架、轉軸及扭簧;兩支撐架分別包括底面和兩側面,呈U型結構,在兩側面設有軸孔;轉軸中間設有帶內螺紋結構的固定環,兩支撐架通過轉軸與軸孔相配合,對應設置在轉軸的兩側,扭簧固定在轉軸上,其一端抵至第一支撐架,另一端低至第二支撐架。本裝置結構簡單,安裝、拆卸快速方便。
文檔編號A47K13/26GK203042109SQ20122066616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6日
發明者陳一凡, 何少晶 申請人:福建拓宇衛浴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