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香蕉去皮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去皮裝置,具體是一種用于香蕉的香蕉去皮器。
背景技術:
香蕉是最為常見的熱帶水果,營養價值頗高,含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廣泛為人們所喜愛。食用香蕉時,手撕去香蕉皮的方法常見而簡單有效,但在招待賓客時,手撕香蕉皮往往讓賓客感覺不衛生;對于老人和行為不便的人來言,香蕉剝皮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同時在準備大量剝皮香蕉過程中,有一件操作簡單方便的香蕉去皮器是必須且行而有效的。目前,現有的香蕉剝皮器外殼尺寸固定,只能剝除統一大小的香蕉皮,而且無法切去香蕉的兩頭,許多工具一起配合才能完整剝掉香蕉皮,過程繁瑣且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香蕉去皮器,采用弧形雙刀體結構,通過改變刀體直徑,滿足不同大小的香蕉去皮,操作簡單。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香蕉去皮器,包括V形壓合式手柄,手柄的兩側端分別固聯在V形壓縮扣的兩側,壓縮扣的兩側端點軸連接,并在連接處設置復位彈簧,在外力作用下,壓縮扣的兩側向內扣合,取消外力后,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壓縮扣復位;壓縮扣的兩側分別連接一個弧形刀體,兩個刀體相向設置構成環形結構,兩個刀體的內端點分別設置切刀,兩側切刀相合可用于切除香蕉兩頭,在刀體的內側向著圓心設置錐刀,當向內用力作用于手柄時,壓縮扣向內壓合,刀體受壓,兩個刀體構成的環形結構的直徑變小,從而通過調整刀體環形結構的大小,滿足不同大小的香蕉去皮,錐刀位于刀體內側,不僅達到快速去皮的效果,而且有效防止刀刃傷人。所述兩個弧形刀體的外端點活動套接(即一個刀體的端點為空腔式結構,另一個刀體的端點為實體結構,實體結構的端點套入空腔式結構的端點),可確保壓縮扣向內壓合時兩個刀體構成的環形結構能符合香蕉的外形,利于去皮。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采用弧形雙刀體結構,通過改變刀體直徑,滿足不同大小的香蕉去皮,操作簡單。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俯視圖。圖3是圖2中A部分放大圖。圖中:1、手柄;2、壓縮扣;3、刀體;4、維刀;5、切刀。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圖2所示的結構中,本實用新型包括V形壓合式手柄1,手柄的兩側端分別固聯在V形壓縮扣2的兩側,壓縮扣的兩側端點軸連接,并在連接處設置復位彈簧;壓縮扣2的兩側分別連接一個弧形刀體3,兩個刀體相向設置構成環形結構,兩個刀體的外端點活動套接(即一個刀體的端點為空腔式結構,另一個刀體的端點為實體結構,實體結構的端點套入空腔式結構的端點),兩個刀體的內端點分別設置切刀5,在刀體的內側向著圓心設置錐刀4。操作時,手持手柄1,并向內用力,壓縮扣2的兩側向內扣合,刀體3受壓,套接處一個刀體就會壓縮到另一個刀體內,兩個刀體構成的環形結構的直徑可根據香蕉的大小而改變,然后將香蕉穿入到環形結構內,拉動香蕉,錐刀4即可去掉香蕉皮,再使兩側切刀5相合將香蕉兩頭切除,達到快速去皮的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香蕉去皮器,其特征在于:包括V形壓合式手柄,手柄的兩側端分別固聯在V形壓縮扣的兩側,壓縮扣的兩側端點軸連接,并在連接處設置復位彈簧;壓縮扣的兩側分別連接一個弧形刀體,兩個刀體相向設置構成環形結構,兩個刀體的外端點套接,兩個刀體的內端點分別設置切刀,在刀體的內側向著圓心設置錐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香蕉去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弧形刀體的外端點活動套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香蕉去皮器,包括V形壓合式手柄,手柄的兩側端分別固聯在V形壓縮扣的兩側,壓縮扣的兩側端點軸連接,并在連接處設置復位彈簧;壓縮扣的兩側分別連接一個弧形刀體,兩個刀體的外端點套接,內端點分別設置切刀,在刀體的內側向著圓心設置錐刀。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采用弧形雙刀體結構,通過改變刀體直徑,滿足不同大小的香蕉去皮,操作簡單。
文檔編號A47J17/02GK203016619SQ20122068702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4日
發明者王甲水, 金志強, 徐碧玉, 賈彩紅 申請人: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海口實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