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防滴水茶壺嘴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茶壺嘴防滴水的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外套式防滴水茶壺
嘴套裝置。
背景技術:
茶具有防止人體內固醇升高,有防治心肌梗塞的作用,茶多酚還能清除機體過量的自由基,抑制和殺來病原菌。此外,茶還有提神、消除疲勞、抗菌等作用。人們飲茶的習慣由來已久,在中國,人們至少在三千年以前就對茶有所研究和飲用。茶文化的興起,離不開茶壺,因此茶壺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器具。在倒水過程快要結束時,隨著茶壺的傾斜度不斷變小,水流也越來越小,直至茶壺內的水平面低于茶壺嘴的出水口時,倒水過程完全結束,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出水口處往往會存留一、兩滴茶水,當茶壺在正常放置于桌面時,這些殘留的茶水會滴下來,一是污染了放置茶具的地方,使干凈的臺面浙浙拉拉沾滿水潰,二是當這些茶水干了后,茶潰非常難于清洗,直接影響到人們品嘗茶的興趣,也增加了人們的日常家務。為了能享受茶的芬香又能使飲茶環境干凈衛生,人們想了很多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比如專利號為ZL200820045232. 9,名稱為“一種可防漏水的新型茶壺”,申請人是李允勝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就公開了一種新型的防滴水、漏水的茶壺,其壺身上部有一個環繞壺身并經繞壺嘴下方的盛水槽,盛水槽自壺嘴往后向壺身處傾斜一個角度,并在其尾部壺身處開有一進水口,使經壺嘴漏出的水流通過盛水槽再經進水口又進入壺身。這樣做的好處是解決了漏水到臺面或桌面上的尷尬,但也帶來了新的問題,比如當壺嘴處形成滴水時,滴水可能會在盛水槽內濺到外面或是濺到盛水槽上方的壺身上,同樣會引起清洗的問題,而且在流到或滴到盛水槽內的殘水量小,在開口的盛水槽內很短的時間就會冷卻,冷卻茶水再流回的壺內,與茶水混合后會使茶水的味道大打折扣,而且即使是有護沿的保護,而開口式的設計也使漏出的殘茶與外界接觸而引起衛生問題。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防滴水茶壺嘴套,使掛在壺嘴的殘水不形成水滴滴落,在享受飲茶的同時,即解決了滴漏水引起的不便,又不使冷卻的滴漏水再與壺內的茶水混合,保證了茶水的味道和衛生,而且操作簡單、可靠。本發明一種防滴水茶壺嘴套為實現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防滴水茶壺嘴套,包括接水部1、套體2、固定部4,套體2腹部位置向內凹陷,曲率與茶壺嘴3腹部相同形成接水部1,接水部I上部向茶壺嘴3頂端的出水嘴7前部的出水沿6方向延伸,形成接水沿5,接水沿5外端與出水沿6的外端在垂直方向上齊平,接水沿5比出水沿6低2-3mm,接水沿5外端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0° -5°,接水部I內側襯有親水性吸水材料,接水部I下部向茶壺嘴3背部方向圍靠形成固定部4,固定部4與接水部I共同作用使套體2與茶壺嘴3緊密固定。作為本技術方案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的套體2是彈性橡膠制成,所述固定部4向茶壺嘴3背部方向延伸并接水部2下部圍成一體,使套體2下部形成管狀,其內徑小于茶壺嘴3相對應位置的外徑,與茶壺嘴3緊密套接。作為本技術方案的另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的套體2是硬質彈性塑料制成,所述固定部4向茶壺嘴3背部方向圍靠形成卡口形狀,卡口內側的曲率半徑小于茶壺嘴3外表面相對應位置的曲率半徑,使套體2下部與茶壺嘴3緊密卡接。本技術方案可以優化為,所述的親水性吸水材料為吸水絨布。還可以進一步優化為,所述的親水性吸水材料為高分子吸水樹脂。再進一步優化為,所述的接水沿5外端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0°。更進一步優化為,所述的接水沿5比所述的出水沿6低3mm。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使滴水、漏水不形成滴狀,不會濺到其它物體上;
2)使用簡單便捷、無二次污染;
3)制作簡單方便。
圖1為實施例1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2示意圖
其中1.接水部;2.套體;3.茶壺嘴;4.固定部;5.接水沿;6.出水沿;7.出水嘴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 具體實施例1 :參照圖1。防滴水茶壺嘴套,包括接水部1、套體2、固定部4,套體2腹部位置向內凹陷,曲率與茶壺嘴3腹部相同形成接水部1,接水部I上部向茶壺嘴3頂端的出水嘴7前部的出水沿6方向延伸,形成接水沿5,接水沿5外端與出水沿6的外端在垂直方向上齊平,接水沿5比出水沿6低3mm,接水沿5外端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0°,即接水沿5外端面與水平面平行,接水部I內側襯有吸水絨布,套體2由彈性橡膠制成,固定部4向茶壺嘴3背部方向延伸并接水部2下部圍成一體,使套體2下部形成管狀,其內徑小于茶壺嘴3相對應位置的外徑,與茶壺嘴3緊密套接并固定。倒水過程開始時,由于茶壺嘴3向下傾斜,使出水沿6前出于接水沿5,且在慣性的作用下,水流呈弧線狀流出,接水沿5并不阻礙茶水的倒出;倒水過程結束時,茶壺嘴3向后恢復原狀態,接水沿5前端在垂直方向上到達出水沿6正下方位置。在正常情況下的一滴水大約是O. 025 mL,即O. 025立方厘米。如果把一滴水看成是標準的球體的話,根據球體的體積公式求出半徑r約為O. 18 cm,那么直徑就是3.6 mm,由于重力的作用,使水滴呈上下長一些水滴狀橢球體,即在上下方向上水滴的尺寸要大于3. 6mm。出水沿6上的殘留茶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漸向下墜出,當此墜下聚集水體的高度達到3_還未形成完整水滴滴下時,即已到達接水沿5并與接水部I內側襯有吸水絨布相接觸,吸水絨布將墜下的水體迅速吸收,不使殘水形成水滴滴下。當接水部內的吸水絨布存水達到一定量時,取下套體2,把吸水絨布內的水份擠出或清洗干燥后,準備下次使用。
具體實施例2 參照附圖2。防滴水茶壺嘴套,包括接水部1、套體2、固定部4,套體2腹部位置向內凹陷,曲率與茶壺嘴3腹部相同形成接水部1,接水部I上部向茶壺嘴3頂端的出水嘴7前部的出水沿6方向延伸,形成接水沿5,接水沿5外端與出水沿6的外端在垂直方向上齊平,接水沿5比出水沿6低2mm,接水沿5外端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5°,即接水沿5外端面向上微微傾斜,接水部I內側有高分子吸水樹脂,套體2是硬質彈性塑料制成,所述固定部4向茶壺嘴3背部方向圍靠形成卡口形狀,卡口內側的曲率半徑小于茶壺嘴3外表面相對應位置的曲率半徑,使套體2下部與茶壺嘴3緊密卡接并固定。倒水過程開始時,由于茶壺嘴3向下傾斜,使出水沿6前出于接水沿5,且在慣性的作用下,水流呈弧線狀流出,接水沿5并不阻礙茶水的倒出;倒水過程結束時,茶壺嘴3向后恢復原狀態,接水沿5前端在垂直方向上到達出水沿6正下方位置。在正常情況下的一滴水大約是O. 025 mL,即O. 025立方厘米。如果把一滴水看成是標準的球體的話,根據球體的體積公式求出半徑r約為O. 18 cm,那么直徑就是3.6 _,由于重力的作用,使水滴呈上下長一些水滴狀橢球體,即在上下方向上水滴的尺寸要大于3. 6mm。出水沿6上的殘留茶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漸向下墜出,當此墜下聚集水體的高度達到2_還未形成完整水滴滴下時,即已到達接水沿5并與接水部I內側的高分子吸水樹脂,高分子吸水樹脂將墜下的水體迅速吸收,不使殘水滴下。當接水部內的高分子吸水樹脂存水達到一定量時,取下套體2,把高分子吸水樹脂更換并清洗干燥套體2后,準備下次使用。根據上述原理,本發明還可以對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適當的變更和修改。因此,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的一些修改和變更也應當落入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此外,盡管本說明書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術語,但這些術語只是為了方便說明,并不對本發明構成任何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滴水茶壺嘴套,包括接水部(I)、套體(2)、固定部(4),其特征在于所述套體(2)腹部位置向內凹陷,曲率與茶壺嘴(3)腹部相同形成接水部(I),接水部(I)上部與茶壺嘴(3)頂端的出水嘴(7)前部的出水沿(6)方向延伸,形成接水沿(5),接水沿(5)外端與出水沿(6 )的外端在垂直方向上齊平,接水沿(5 )比出水沿(6 )低2-3mm,接水沿(5 )外端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0° -5°,接水部(I)內側襯有親水性吸水材料,接水部(I)下部向茶壺嘴(3)背部方向圍靠形成固定部(4),固定部(4)與接水部(I)共同作用使套體(2)與茶壺嘴(3)緊密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滴水茶壺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體(2)是彈性橡膠制成,所述固定部(4)向茶壺嘴(3)背部方向延伸并與接水部(2)下部圍成一體,使套體(2)下部形成管狀,其內徑小于茶壺嘴(3)相對應位置的外徑,與茶壺嘴(3)緊密套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滴水茶壺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體(2)是硬質彈性塑料制成,所述固定部(4)向茶壺嘴(3)背部方向圍靠形成卡口形狀,卡口內側的曲率半徑小于茶壺嘴(3)外表面相對應位置的曲率半徑,使套體(2)下部與茶壺嘴(3)緊密卡接。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種防滴水茶壺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親水性吸水材料為吸水絨布。
5.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種防滴水茶壺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親水性吸水材料為高分子吸水樹脂。
6.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種防滴水茶壺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水沿(5)外端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0°。
7.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種防滴水茶壺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水沿(5)比所述的出水沿(6)低3mm。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茶壺嘴防滴水的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外套式防滴水茶壺嘴套裝置。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防滴水茶壺嘴套,使掛在壺嘴的殘水不形成水滴滴落,一種防滴水茶壺嘴套,包括接水部、套體、固定部,套體腹部位置向內凹陷,曲率與茶壺嘴腹部相同形成接水部,接水部上部向茶壺嘴頂端的出水嘴前部的出水沿方向延伸,形成接水沿,接水沿外端與出水沿的外端在垂直方向上齊平,接水沿比出水沿低2-3mm,接水沿外端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0°-5°,接水部內側襯有親水性吸水材料,接水部1下部向茶壺嘴背部方向圍靠形成固定部,固定部與接水部共同作用使套體與茶壺嘴緊密固定。
文檔編號A47G19/14GK103005989SQ20131000823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0日
發明者張家浩 申請人:張家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