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卸船機的收塵料斗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卸船機的收塵料口結構,包括料斗,料斗的上部連接由四塊擋風墻連接形成的矩形擋風壁,于所述各擋風墻上對稱開有與集塵設備連接的收塵口,各擋風墻的內壁連接多塊支撐筋板,各支撐筋板的上邊連接第一鋼板,各支撐筋板的側邊連接第二鋼板,第一鋼板、第二鋼板、支撐筋板及擋風墻的內壁構成一個開口向下的倒“U”形腔體;分料格柵安裝于所述料斗內,并位于所述倒“U”形腔體的下部。通過在四周擋風墻上對稱開有收塵孔,同時布置由支撐筋板、鋼板連接形成的開口向下的倒U形腔體,使沿料斗壁及擋風墻揚起的粉塵具有明顯的收攏作用,粉塵在開有腰形孔的支撐筋板中流通,防止粉塵的再次溢出,大大提高了收塵效果,提高了收塵效率。
【專利說明】一種用于卸船機的收塵料斗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除塵設備,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卸船機的收塵料口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港口建設進度的突飛猛進,卸船機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為了保護環境的需要,在卸船機的料斗處必須采取除塵裝置,用以清楚在卸料時產生的粉塵。目前,卸船機的除塵設備采用噴水除塵與負壓除塵,噴水除塵的安裝結構是在料斗擋風壁的四周加裝噴嘴,通過噴嘴噴出水霧壓制粉塵溢出料斗,但是這種噴水除塵的方式易使物料的粘結性在遇水后增強,造成料斗出口處的堵料。
[0003]負壓除塵的安裝結構是在料斗外側加裝風機及收塵箱,并在料斗壁或擋風墻上開收塵口,吸進粉塵回收資源,但是這種負壓除塵的方式由于收塵區域敞開過大及粉塵揚起速度過快而導致收塵效果不理想。
【發明內容】
[0004]本 申請人:針對上述現有生產中這些缺點,提供一種用于卸船機的收塵料口結構,具有收塵效果好,減少塵體溢出量的優點。
[0005]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用于卸船機的收塵料口結構,包括料斗,料斗的上部連接由四塊擋風墻連接形成的矩形擋風壁,于所述各擋風墻上對稱開有與集塵設備連接的收塵口,各擋風墻的內壁連接多塊支撐筋板,各支撐筋板的上邊連接第一鋼板,各支撐筋板的側邊連接第二鋼板,第一鋼板、第二鋼板、支撐筋板及擋風墻的內壁構成一個開口向下的倒“U”形腔體;分料格柵安裝于所述料斗內,并位于所述倒“U”形腔體的下部。
[0006]其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
所述第一鋼板及第二鋼板各為4塊,4塊第一鋼板及4塊第二鋼板首尾連接形成矩形框
體;
位于一側擋風墻的內壁上支撐筋板數量為4塊,支撐筋板的總數量為16塊;
所述支撐筋板為多邊形,在支撐筋板上還開有可供粉塵流通的腰形孔。
[0007]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結構簡單,通過在四周擋風墻上對稱開有收塵孔,同時布置由支撐筋板、鋼板連接形成的開口向下的倒U形腔體,將分料格柵裝置于料斗內,并位于倒U形腔體的下部,使沿料斗壁及擋風墻揚起的粉塵具有明顯的收攏作用,粉塵在開有腰形孔的支撐筋板中流通,防止粉塵的再次溢出,通過與收塵口相連通的吸塵管道進入外接集塵設備,大大提高了收塵效果,提高了收塵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裝置有本發明的擋風墻與料斗連接的結構示意圖。[0009]圖2為圖1的側視圖。
[0010]圖3為圖1的俯視圖。
[0011]圖4為本發明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12]圖5為圖4的側視圖。
[0013]圖6為圖5在K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的局部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4]圖8為圖7在D-D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5]圖9為圖7在A-A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6]圖10為鋼板于支撐筋板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0018]如圖1、圖2及圖3所示,本發明包括料斗7,料斗7的上部連接由四塊擋風墻I連接形成的矩形擋風壁,位于陸側的三塊擋風墻高度大于位于水側的一塊擋風墻,于各擋風墻I上對稱開有與集塵設備的接頭9連接的收塵口 101,各擋風墻I的內壁連接多塊支撐筋板2,如圖10所示,支撐筋板2為多邊形,在所述支撐筋板2上還開有可供粉塵流通的腰形孔201。位于位于一側擋風墻I的內壁上支撐筋板2的數量為4塊,如圖3所示,支撐筋板2的總數量為16塊,如圖10所示,支撐筋板2的上邊連接第一鋼板5,支撐筋板2的側邊連接第二鋼板6,第一鋼板5、第二 鋼板6、支撐筋板2及擋風墻I的內壁構成一個開口向下的倒“U”形腔體,第一鋼板5及第二鋼板6各為4 ±夾,4塊第一鋼板5及4塊第二鋼板6首尾連接形成矩形框體。如圖4至圖7所示,分料格柵3安裝于料斗7內,并位于所述倒“U”形腔體的下部。
[0019]如圖3、圖7所示,在位于水側的擋風墻I的兩端分別開有于收塵口 101連通的安裝孔,于安裝孔內裝置與外部集塵設備相連接的管道4。
[0020]本發明的具體工作過程如下:
如圖8、圖9所示,當卸船機的抓斗抓取物料后,抓斗移動到料斗7的上方放料,物料由高處落下并于料斗7內部的分料格柵3接觸,揚起粉塵,粉塵在與分料格柵3接觸的未知向四周擴散,并沿料斗壁及擋風墻I的內壁上揚,進入上述倒“U”形腔體內部,如圖10所示,粉塵在各支撐筋板2的腰形孔201內流通,并通過與集塵設備的接頭9相連接的收塵口 101進入集塵設備,粉塵的收集效率較高,粉塵的擴散和溢出效果有明顯改善,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0021]圖8、圖9中箭頭方向表示落料方向,圖10中箭頭方箱表示粉塵在支撐筋板2的腰形孔201內的流通方向。
[0022]以上描述是對本發明的解釋,不是對發明的限定,本發明所限定的范圍參見權利要求,在不違背本發明的基本結構的情況下,本發明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卸船機的收塵料口結構,包括料斗(7),所述料斗(7)的上部連接由四塊擋風墻(I)連接形成的矩形擋風壁,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各擋風墻(I)上對稱開有與集塵設備連接的收塵口(101),各擋風墻(I)的內壁連接多塊支撐筋板(2),各支撐筋板(2)的上邊連接第一鋼板(5),各支撐筋板(2)的側邊連接第二鋼板(6),所述第一鋼板(5)、第二鋼板(6)、支撐筋板(2)及擋風墻(I)的內壁構成一個開口向下的倒“U”形腔體;分料格柵(3)安裝于所述料斗(7)內,并位于所述倒“U”形腔體的下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卸船機的收塵料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鋼板(5)及第二鋼板(6)各為4塊,4塊第一鋼板(5)及4塊第二鋼板(6)首尾連接形成矩形框體。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卸船機的收塵料口結構,其特征在于:位于一側擋風墻(I)的內壁上支撐筋板(2)的數量為4塊,所述支撐筋板(2)的總數量為16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卸船機的收塵料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筋板(2)為多邊形,在所述支撐筋板(2)上還開有可供粉塵流通的腰形孔(201)。
【文檔編號】B08B15/00GK103506362SQ201310152021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27日
【發明者】李鐘 , 李麟 申請人:江蘇工力重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