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組件清掃用的附著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光伏組件清掃用的附著機構,其具有與光伏組件上下端面滾動接觸的行走輪,與光伏組件前后端面滾動接觸的前、后限位輪,行走輪、前限位輪由行走電機同步驅動,行走電機驅動軸與另一驅動軸聯動,在所述驅動軸上裝設有前限位輪主動輪和行走輪主動輪,所述前限位輪主動輪和行走輪主動輪與裝設在前限位輪、行走輪轉軸上的前限位輪從動輪和行走輪從動輪嚙合聯動。由于實行上述技術方案,本申請可將機架在前、后、上、下四個方向定位,使得機架不會受外力影響而穩定行走,從而確保在清掃過程中的平穩行進,確保清掃效果的同時,保障整體穩定性。
【專利說明】光伏組件清掃用的附著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懸掛或附著機構,尤其涉及一種應用在光伏組件清掃時使用,將機架與光伏組件牢固結合的光伏組件清掃用的附著機構。
【背景技術】
[0002]光伏組件是太陽能電站電能產生的根源,光伏組件的效率直接決定著太陽能電站的發電量。保持光伏組件清潔是保持光伏電站最大發電能力的有效途徑。伴隨著光伏發電的飛速發展,光伏組件的清洗問題已成為各光伏發電企業急需解決的難題。由于大型光伏電站一般分布在戈壁荒漠,風沙極易覆蓋光伏組件表面,從而導致光伏組件發電效率大幅降低。現今的一些清掃機構其多是在光伏組件外搭設行走框架,清掃裝置沿框架的固定軌道行走,其與光伏組件結合并不牢固,行走過程中與光伏組件表面結合不緊密,從而影響清掃效果。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將機架牢固的與光伏組件結合,行走過程中保持穩定的光伏組件清掃用的附著機構。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光伏組件清掃用的附著機構具有與光伏組件上下端面滾動接觸的行走輪,與光伏組件前后端面滾動接觸的前、后限位輪,行走輪、前限位輪由行走電機同步驅動,行走電機驅動軸與另一驅動軸聯動,在所述驅動軸上裝設有前限位輪主動輪和行走輪主動輪,所述前限位輪主動輪和行走輪主動輪與裝設在前限位輪、行走輪轉軸上的前限位輪從動輪和行走輪從動輪嚙合聯動。
[0005]由于實行上述技術方案,本申請可將機架在前、后、上、下四個方向定位,使得機架不會受外力影響而穩定行走,從而確保在清掃過程中的平穩行進,確保清掃效果的同時,保障整體穩定性。
[0006]【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由以下的附圖和實施例給出:
圖1是機架與本申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申請聯動關系結構示意圖。
[0007]圖例:1、立梁,2、橫梁,3、前限位輪從動輪,4、行走輪主動輪,5、行走輪從動輪,6、行走輪,7、后限位輪,8、前限位輪,9、光伏組件,10、前限位輪主動輪,11、前限位輪從動輪,
12、驅動軸。
[0008]【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不受下述實施例的限制,可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與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實施方式。
[0009]實施例:如圖1、2所示,光伏組件9斜立于地面,機架具有兩根橫梁2和兩根立梁1,光伏組件清掃用的附著機構裝設在每根橫梁2處,兩橫梁2設置在光伏組件9的上、下端夕卜,光伏組件清掃用的附著機構其具有與光伏組件9上下端面滾動接觸的行走輪6,與光伏組件前后端面滾動接觸的前、后限位輪8、7,行走輪6、前限位輪8由行走電機同步驅動。行走電機驅動軸與另一驅動軸12聯動,在所述驅動軸12上裝設有前限位輪主動輪10和行走輪主動輪4,所述前限位輪主動輪10和行走輪主動輪4與裝設在前限位輪8、行走輪6轉軸上的前限位輪從動輪11和行走輪從動輪5嚙合聯動。
[0010]進機架在行走時,通過前、后限位輪8、7與光伏組件9的前、后端面滾動接觸,限制機架的前、后搖擺幅度,通過與光伏組件9上、下端滾動接觸的行走輪6限制機架的上、下搖擺幅度,從而使得機架整體與光伏組件9穩固結合。
[0011]以上技術特征構成了本發明的最佳實施例,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最佳實施效果,可根據實際需要增減非必要技術特征,來滿足不同情況的需要。
【權利要求】
1.一種光伏組件清掃用的附著機構,其特征在于:其具有與光伏組件上下端面滾動接觸的行走輪,與光伏組件前后端面滾動接觸的前、后限位輪,行走輪、前限位輪由行走電機同步驅動,行走電機驅動軸與另一驅動軸聯動,在所述驅動軸上裝設有前限位輪主動輪和行走輪主動輪,所述前限位輪主動輪和行走輪主動輪與裝設在前限位輪、行走輪轉軸上的前限位輪從動輪和行走輪從動輪嚙合聯動。
【文檔編號】B08B13/00GK103752575SQ201310348286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2日
【發明者】李笑梅, 吳為民, 李鳳婷, 龔松柏, 李義巖, 鄭重 申請人:國家電網公司, 新疆電力建設調試所, 新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