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全自動電飯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全自動電飯機,由貯米倉、量米筒、蒸汽板、電飯鍋從上至下順序連接而成,采用在電飯鍋中的內鍋進行洗米,在洗米之后,無需進行復雜的消毒處理,也不用對電飯鍋的內鍋進行麻煩的噴洗,而且減小了洗米裝置占據機體的大部份空間,健康安全、方便可靠,更接近實用需要。
【專利說明】—種全自動電飯機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日常生活用品,特別是一種全自動電飯機。
【背景技術】
[0002]由本人申請并獲專利號為ZL200910114414.6全自動消毒電飯機的發明專利,在洗米之后,需要對洗米裝置進行復雜的消毒處理,而且洗米裝置占據了機體的大部份空間,洗米裝置在進行清洗之后,洗米裝置還是有極少量米粉殘留,無法清洗干凈,雖然經過高溫消毒,但經過一段時間不使用時,洗米裝置還是會回潮受濕,在潮濕和不太通透空氣的環境中,殘留在洗米裝置中的米粉,極易感染細菌滋生,并使洗米裝置中殘留米粉變質腐化產生異味,而且很難對洗米裝置進行拆裝擦洗,給使用者帶來極大的不便。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問題而設計一種全自動電飯機,采用在電飯鍋中的內鍋進行洗米,在洗米之后,無需進行復雜的消毒處理,也不用對電飯鍋的內鍋進行麻煩的噴洗,而且減小了洗米裝置占據機體的大部份空間,健康安全、方便可靠,更接近實用需要。
[0004]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上述目的:一種全自動電飯機,包括貯米倉、量米筒、蒸汽板、電飯鍋從上至下順序連接而成,機體的正前面內裝有操作顯示器和控制電路板。所述貯米倉內部裝有缺米檢測器,貯米倉的下端與量米筒的上端連接,量米筒上端設有進米閘,量米筒下端設有放米閘,放米閘內裝有放米閘芯,放米閘芯的下端裝有密封膠套,放米閘芯的上部內裝有閘芯彈簧,放米閘芯的中心上端與裝有牽拉鋼絲的放米閘牽引器聯接,
[0005]所述量米筒裝在蒸汽板上,蒸汽板下端裝有噴水孔罩,噴水孔罩的上端設有噴水閥,噴水閥通過導管與進水閥連接,蒸汽板的中心懸裝有洗米管,洗米管的下部設有洗米葉片,洗米管底端裝有排水孔罩,
[0006]所述蒸汽板內裝有洗米密封圈,洗米密封圈上裝有金屬軸板,金屬軸板由螺絲固定在蒸汽板上,金屬軸板上裝有洗米齒輪套,洗米齒輪套由洗米電機通過變速齒組傳動,洗米齒輪套上的洗米管裝有離合齒輪,離合齒輪由螺絲固定在洗米管上,
[0007]所述洗米管的頂端裝有排水連接器,排水連接器一端通過螺母套、金屬環片和連接密封圈與洗米管的頂端連接,排水連接器的另一端與排水連接管連接,排水連接管由升降夾板安裝在升降夾板內,升降夾板上裝有四條支架桿,四條支架桿的下端裝在蒸汽板上,四條支架桿的上端裝有支架板,支架板由螺母固定在四條支架桿上,升降夾板內還有螺旋柱,螺旋柱下部的齒輪由排水升降電機通過排水變速齒輪傳動,
[0008]所述排水連接管的后端與排水泵的進水口連接,排水泵的出水口裝有排水升降管,排水升降管下部的蒸汽板下端懸裝有排水容器,排水容器上端的蒸汽板內裝有排水密封圈,排水密封圈上裝有排水軸板,排水軸板由螺絲固定在蒸汽板上,排水容器的上端內懸裝排水檢測觸頭,排水容器的左側內設有排水通氣口,排水通氣口通過導管與排水管連接,排水容器下端裝有排水閥,排水閥連接排水管,
[0009]所述蒸汽板下端裝有蒸汽孔罩,蒸汽孔罩上端通過導管與排水管連接,蒸汽板下方懸裝有高水位觸頭,蒸汽板下端還裝有配水孔罩,配水孔罩上端設有放水閥,放水閥與配水容器的下端口連接,配水容器的上部內設有配水通氣口,配水通氣口通過導管與排水管連接,配水容器上懸裝有螺絲形配水觸針,配水容器上還裝有配水閥,配水閥通過導管與進水閥連接,
[0010]所述蒸汽板下方裝有電飯鍋,電飯鍋與蒸汽板之間裝有密封環,電飯鍋兩側裝有手柄,電飯鍋下端裝有升降盤,電飯鍋與升降盤之間裝有供電連接器,升降盤后端的側面設有鋸形齒輪,升降電機通過升降變速齒輪驅動升降盤的鋸形齒輪進行升降盤的升降。
[0011]本發明的突出優點在于:
[0012]1、洗米過程在電飯鍋中的內鍋進行,減少了洗米裝置復雜的消毒和噴洗過程。
[0013]2、使用電飯鍋中的內鍋進行洗米,減少了洗米裝置占據機體的空間。
[0014]3、電飯鍋降下拿出后,即可對電飯鍋上部零件進行拆洗。
[0015]4、長期不使用時,可降下拿開電飯鍋,使電飯鍋的內鍋和上部零件通風透氣。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發明所述全自動電飯機的側面縱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本發明所述全自動電飯機的正面縱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描述:
[0019]對照圖1和圖2,本發明所述全自動電飯機,由貯米倉2、量米筒12、蒸汽板16、電飯鍋59從上至下順序連接而成。
[0020]所述全自動電飯機的具體零部件有機體1、貯米倉2、排水連接管3、排水連接器4、缺米檢測器5、放米閘牽引器6、金屬環片7、連接密封圈8、進米閘9、閘芯彈簧10、螺母套
11、量米筒12、密封膠套13、放米閘芯14、噴水閥15、蒸汽板16、放米閘17,噴水孔罩18、離合齒輪19、洗米齒輪套20、金屬軸板21、洗米密封圈22、蓋23、支架板24、螺旋柱25、支架桿26、升降夾板27、洗米管28、高水位觸頭29、排水泵30、排水軸板31、排水密封圈32、排水檢測觸頭33、排水通氣口 34、排水升降管35、洗米葉片36、排水孔罩37、排水容器38、排水閥39、升降盤40、升降變速齒輪41、供電連接器42、排水管43、升降電機44、排水升降電機45、排水變速齒輪46、密封圈47、蒸汽孔罩48、手柄49、配水觸針50、進水閥51、配水閥52、配水通氣口 53、配水容器54、放水閥55、洗米電機56、變速齒輪組57、配水孔罩58、電飯鍋59。
[0021]所述全自動電飯機的零部件具體連接方式如下:
[0022]所述機體I上裝有蓋23,機體I上部設有貯米倉2,貯米倉2內部裝有缺米檢測器5,貯米倉2的下端與量米筒12的上端連接,量米筒12上部設有進米閘9,量米筒12下端設有放米閘17,放米閘17內裝有放米閘芯14,放米閘芯14的下端裝有密封膠套13,放米閘芯14的上部內裝有閘芯彈簧10,放米閘芯14的中心上端與裝有牽拉鋼絲的放米閘牽引器6聯接。
[0023]所述量米筒12裝在蒸汽板16上,蒸汽板16下端裝有噴水孔罩18,噴水孔罩18的上端設有噴水閥15,噴水閥15通過導管與進水閥51連接,蒸汽板16的中心懸裝有洗米管28,洗米管28的下部設有洗米葉片36,洗米管28底端裝有排水孔罩37。
[0024]所述洗米管28上部的蒸汽板16內裝有洗米密封圈22,洗米密封圈22上裝有金屬軸板21,金屬軸板21由螺絲固定在蒸汽板16上,金屬軸板21上裝有洗米齒輪套20,洗米齒輪套20由洗米電機56通過變速齒組57傳動,洗米齒輪套20上面的洗米管28上裝有離合齒輪19,離合齒輪19由螺絲固定在洗米管28上。
[0025]所述洗米管28的頂端裝有排水連接器4,排水連接器4 一端通過螺母套11、金屬環片7和連接密封圈8與洗米管28的頂端連接,排水連接器4的另一端與排水連接管3連接,排水連接管3由升降夾板27安裝在升降夾板27內,升降夾板27上裝有四條支架桿26,支架桿26的下端裝在蒸汽板16上,支架桿26的上端裝有支架板24,支架板24由螺母固定在四條支架桿26上,升降夾板27內還有螺旋柱25,螺旋柱25下部的齒輪由排水升降電機45通過排水變速齒輪46傳動。
[0026]所述排水連接管3的后端與排水泵30的進水口連接,排水泵30的出水口裝有排水升降管35,排水升降管35下部的蒸汽板16下端懸裝有排水容器38,排水容器38上端的蒸汽板16內裝有排水密封圈32,排水密封圈32上裝有排水軸板31,排水軸板31由螺絲固定在蒸汽板16上,排水容器38的上端內懸裝排水檢測觸頭33,排水容器38的左側內設有排水通氣口 34,排水通氣口 34通過導管與排水管43連接,排水容器38下端裝有排水閥39,排水閥39連接排水管43。
[0027]所述蒸汽板16下端裝有蒸汽孔罩48,蒸汽孔罩48上端通過導管與排水管43連接,蒸汽板16下方懸裝有高水位觸頭29,蒸汽板16下端裝有配水孔罩58,配水孔罩58上端設有放水閥55,放水閥55與配水容器54的下端口連接,配水容器54的上部內設有配水通氣口 53,配水通氣口 53通過導管與排水管43連接,配水容器54上懸裝有螺絲形配水觸針50,配水容器54上裝有配水閥52,配水閥52通過導管與進水閥51連接。
[0028]所述蒸汽板16下方裝有電飯鍋59,電飯鍋59與蒸汽板16之間裝有密封環47,電飯鍋59兩側裝有手柄49,電飯鍋59下端裝有升降盤40,電飯鍋59與升降盤40之間裝有供電連接器42,升降盤40后端的側面設有鋸形齒輪,升降電機44通過升降變速齒輪41驅動升降盤40的鋸形齒輪進行升降盤40的升降,機體I的正前面內裝有操作顯示器和控制電路板。
[0029]所述全自動電飯機的工作原理及過程是:
[0030]1、量米過程原理:
[0031]打開排水升降電機45,經排水變速齒輪46轉動螺旋柱25,降下升降夾板27,同時降下洗米管28,并使離合齒輪19與洗米齒輪套20配合,打開進米閘9,大米從貯米倉2進入量米筒12,待大米進滿量米筒12后,關閉進米閘9,然后打開放米閘17,待大米從量米筒12完全落入到電飯鍋59的內鍋后,再關閉放米閘17,就完成了一筒米的量米的過程。
[0032]2、洗米過程原理:
[0033]打開進水閥51和噴水閥15,水從噴水孔罩18噴入電飯鍋59,并噴濕大米表面,當水加到高水位觸頭29并經檢測電路檢測,關閉進水閥51和噴水閥15,打開洗米電機56,經變速齒輪組57帶動洗米齒輪套20和離合齒輪19轉動洗米管28進行洗米。經I分鐘洗米后,打開排水泵30將電飯鍋59的洗米水抽入排水容器38中,當抽到排水檢測觸頭33時,此時的水量是最高配水量與高水位觸頭29之間,經排水檢測觸頭33的電路檢測,關閉排水泵30,打開排水閥39將排水容器38的洗米水排出,經過大約I分鐘排水容器38的洗米水即排完,關閉排水閥39,打開進水閥51和噴水閥15,重復上述洗米過程2次后,打開排水泵30和排水閥39,將電飯鍋59內鍋的洗米水排完,啟動排水升降電機45將洗米管28升起。
[0034]3、配水過程原理:
[0035]打開進水閥51和配水閥52,把加水加到配水容器54中,經配水觸針50的電路檢測,當水加到配水觸針50時,關閉進水閥51和配水閥52,停止加水,然后打開放水閥55,使配水容器54中的水流入電飯鍋59中,待配水容器54中的水完全流入電飯鍋59中,關閉放水閥55,就完成一筒米的標準水量的配水,放多少筒米就重復配水過程多少輪回。
[0036]4、煮飯的過程控制原理:
[0037]通過供電連接器42給電飯鍋59供電進行煮飯,煮飯的控制過程由電飯鍋59內部電路進行控制。
[0038]5、煮粥的過程控制原理:
[0039]電飯鍋59煮粥時,電飯鍋59內產生形成的水蒸汽電阻值較大,高水位觸頭29與電飯鍋59的內鍋之間的電阻值較大,當煮粥起粥泡時,由于粥泡的電阻值較小,高水位觸頭29與電飯鍋59的內鍋之間的電阻值大幅度降低,經粥泡檢測電路檢測獲得檢測信號,電飯鍋59自動斷電保溫。
[0040]6、電路控制過程原理:
[0041]控制電路主要由控制電路板和微電腦時控開關組成,控制電路板由程序控制、定時、邏輯、檢測、驅動、顯示電路組成。微電腦時控開關共有10組存儲開關,每組存儲開關定時輸出一個開關信號,使程序控制電路啟動逐步執行工作。
[0042]控制電路的過程控制包括:等待裝鍋一電飯鍋上升一參數設置一量米一洗米一排水一配水一煮飯或煮粥,共有8個步驟。由十進制計數器進行逐步控制,計數器的程序信號、定時信號和檢測信號經過邏輯電路獲得驅動信號,驅動相應的電器進行對應的程序工作,每完成一步程序工作,計數器將自動翻轉到下一步,執行下一步的工作,直到完成煮飯或煮粥的全過程。
【權利要求】
1.一種全自動電飯機,包括貯米倉、量米筒、蒸汽板、電飯鍋從上至下順序連接而成,機體的正前面內裝有操作顯示器和控制電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貯米倉內部裝有缺米檢測器,貯米倉的下端與量米筒的上端連接,量米筒上部設有進米閘,量米筒下端設有放米閘,放米閘內裝有放米閘芯,放米閘芯的下端裝有密封膠套,放米閘芯的上部內裝有閘芯彈簧,放米閘芯的中心上端與裝有牽拉鋼絲的放米閘牽引器聯接, 所述量米筒裝在蒸汽板上,蒸汽板下端裝有噴水孔罩,噴水孔罩的上端設有噴水閥,噴水閥通過導管與進水閥連接,蒸汽板的中心懸裝有洗米管,洗米管的下部設有洗米葉片,洗米管底端裝有排水孔罩, 所述蒸汽板內裝有洗米密封圈,洗米密封圈上裝有金屬軸板,金屬軸板由螺絲固定在蒸汽板上,金屬軸板上裝有洗米齒輪套,洗米齒輪套由洗米電機通過變速齒組傳動,洗米齒輪套上面的洗米管上裝有離合齒輪,離合齒輪由螺絲固定在洗米管上, 所述洗米管的頂端裝有排水連接器,排水連接器一端通過螺母套、金屬環片和連接密封圈與洗米管的頂端連接,排水連接器的另一端與排水連接管連接,排水連接管由升降夾板安裝在升降夾板內,升降夾板上裝有四條支架桿,支架桿的下端裝在蒸汽板上,支架桿的上端裝有支架板,支架板由螺母固定在四條支架桿上,升降夾板內還有螺旋柱,螺旋柱下部的齒輪由排水升降電機通過排水變速齒輪傳動, 所述排水連接管的后端與排水泵的進水口連接,排水泵的出水口裝有排水升降管,排水升降管下部的蒸汽板下端懸裝有排水容器,排水容器上端的蒸汽板內裝有排水密封圈,排水密封圈上裝有排水軸板,排水軸板由螺絲固定在蒸汽板上,排水容器的上端內懸裝排水檢測觸頭,排水容器的左側內設有排水通氣口,排水通氣口通過導管與排水管連接,排水容器下端裝有排水閥,排水閥連接排水管, 所述蒸汽板下端裝有蒸汽孔罩,蒸汽孔罩上端通過導管與排水管連接,蒸汽板下方懸裝有高水位觸頭,蒸汽板下端還裝有配水孔罩,配水孔罩上端設有放水閥,放水閥與配水容器的下端口連接,配水容器的上部內設有配水通氣口,配水通氣口通過導管與排水管連接,配水容器上懸裝有螺絲形配水觸針,配水容器上還裝有配水閥,配水閥通過導管與進水閥連接, 所述蒸汽板下方裝有電飯鍋,電飯鍋與蒸汽板之間裝有密封環,電飯鍋兩側裝有手柄,電飯鍋下端裝有升降盤,電飯鍋與升降盤之間裝有供電連接器,升降盤后端的側面設有鋸形齒輪,升降電機通過升降變速齒輪驅動升降盤的鋸形齒輪進行升降盤的升降。
【文檔編號】A47J36/00GK103445667SQ201310441451
【公開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5日
【發明者】陸強 申請人: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