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袋的固定機構及使用該固定機構的吸塵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了一種可以適配不同吸塵器的收集袋的固定機構,其包括卡板,所述卡板上設有第一配接部,所述固定機構還包括至少一塊抽拉板,抽拉板上設有第二配接部,所述卡板上設有至少一個卡槽,抽拉板可通過卡槽與卡板配接或分離。本發明通過在收集袋的固定機構上設置抽拉板,使得固定機構可以與不同的吸塵器配接,使得收集袋可用于多種不同型號的吸塵器,降低了研發和制造成本。
【專利說明】收集袋的固定機構及使用該固定機構的吸塵器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收集袋的固定機構及使用該固定機構的吸塵器。
【背景技術】
[0002]收集袋通常需要固定機構與機器配接,例如吸塵器。吸塵器通常具有收集吸入吸塵器內灰塵的收集袋(通常也稱為塵袋),收集袋具有入塵口,收集袋通過固定機構使得入塵口與吸塵器吸口配接,因此從吸口進入吸塵器的灰塵通過入塵口進入收集袋。收集袋是由具有過濾能力的材料制成,進入收集袋的是夾雜灰塵的空氣,收集袋將灰塵留在收集袋內,氣流通過收集袋流出。現有的吸塵器收集袋中,通常一款收集袋具有一種口徑,因此只能適配一種口徑吸塵器。這造成了在設計不同款式、不同口徑的吸塵器時,需要把收集袋也改成相應的口徑,增加了制造成本;同時市場上的不同收集袋不能通用其他吸塵器,限制了收集袋的使用范圍。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了一種可以適配不同吸塵器的收集袋的固定機構,其包括卡板,所述卡板上設有第一配接部,所述固定機構還包括至少一塊抽拉板,抽拉板上設有第二配接部,所述卡板上設有至少一個卡槽,抽拉板可通過卡槽與卡板配接或分離。
[0004]優選的,所述第一配接部和第二配接部均為圓孔,第一配接部的直徑大于第二配接部的直徑。
[0005]優選的,所述卡板上還設有彈性圈,彈性圈上具有圓孔形的第三配接部,第三配接部的直徑小于第二配接部。
[0006]優選的,所述卡槽設有至少一個開口,所述開口位于卡板側邊。
[0007]優選的,所述卡板包括第一襯板和第二襯板,所述卡槽位于第一襯板和第二襯板之間。
[0008]優選的,所述抽拉板上設有限位部。
[0009]一種吸塵器,包括機頭組件和塵桶,所述塵桶上設有吸管,所述吸管上設有吸口和收集袋的固定機構,所述固定機構為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收集袋的固定機構,所述吸管可與所述卡板上的第一配接部配接,所述吸管可與所述卡板上的第二配接部配接。
[0010]本發明的有益技術效果:本發明通過在收集袋的固定機構上設置抽拉板,使得固定機構可以與不同的吸塵器配接,使得收集袋可用于多種不同型號的吸塵器,降低了研發和制造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吸塵器示意圖。
[0012]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吸塵器塵桶剖視圖。
[0013]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固定機構分解圖。
[0014]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抽拉板和卡板分離示意圖。
[0015]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抽拉板和卡板結合示意圖。
[0016]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不帶抽拉板的固定機構適配吸塵器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0018]如圖1所示是本實施例吸塵器,其包括機頭組件1、塵桶2、吸口 3和滾輪4,機頭組件I內設有電機和葉輪,電機帶動葉輪旋轉使得吸塵器內部形成負壓。所述機頭組件I和塵桶2可分離,機頭組件I上方還設有手柄11,方便用戶移動吸塵器。
[0019]如圖2至圖6所示,所述吸塵器還包括吸管6和固定機構5,吸管6其兩端開口,一端為吸口 3,另一端為出口 7,其通向收集袋(圖中未示出)內。吸管6大致為圓柱形,具有一定的管徑,固定機構5卡在吸管6外側。固定機構5與收集袋連接,因此經過出口 7出來的氣流可進入到收集袋內。本實施例中,所述固定機構由紙板制成,其包括卡板54和抽拉板53 (如圖4所不),卡板54包括第一襯板51、第二襯板55、第一彈性圈522和第二彈性圈523,其中第一襯板51和第一彈性圈522粘接在一起,形成第一組件;第二襯板55和第二彈性圈523粘接在一起,形成第二組件;然后將第一組件和第二組件再粘接起來,形成卡板54。第一彈性圈523和第二彈性圈522是相同的乳膠材料制成的具有彈性的部件,粘接后形成彈性圈52,其作用在于防止收集袋內的灰塵通過固定機構從收集袋內飄出。所述卡板54上設有第一配接部541,所述抽拉板53上設有第二配接部532,所述彈性圈52上設有第三配接部521。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配接部的形狀可設計成適配吸管的形狀,例如本實施例中,吸管6的形狀大致為圓柱形,因此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配接部的形狀是圓孔。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上述第一、第二、第三配接部也可以設置成形狀不同的結構,只要能夠與吸管6配接即可。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配接部的直徑大于第二配接部的直徑,所述第三配接部的直徑小于吸管6的管徑。當收集袋的固定機構與吸管配接時,吸管6穿過彈性圈52,因為彈性圈52具有一定彈性,因此彈性圈52能夠依靠彈性力與吸管6外壁貼緊,防止收集袋漏灰。所述卡板54還包括卡槽56,卡槽56位于第一組件和第二組件之間,所述抽拉板53,通過卡槽56插入卡板54中。如果收集袋需要適配具有較小管徑的吸管6,則可使用抽拉板53的第二配接部532與吸管6配接(當第二配接部的直徑能夠與吸管6的管徑配接時),然后卡在吸管6上(如圖2所示),收集袋可正常使用;如果收集袋需要使用在另一個吸塵器上,該吸塵器的吸管6的管徑大于第二配接部532的直徑,則可抽出抽拉板53,使用卡板54上的第一配接部541與吸管配接(如圖6所示)。因此,只要抽拉板53和卡板54具有與不同吸管相匹配的配接部,就能適配不同型號的吸塵器,本實施例中固定機構可匹配兩種管徑的吸管,但是只要改變抽拉板的第二配接部或卡板的第一配接部的尺寸,就能實現與不同管徑的吸管配接。進一步的,收集袋的固定機構可設置多個卡槽56和多個抽拉板53,用戶在配接不同型號的吸管時,可選用合適的抽拉板進行配接。進一步的,卡槽56包括第一開口 561和第二開口 562,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都位于卡板54的側邊上,且相對設置,抽拉板53可從任意一個開口中插入。但是兩個開口可能會導致抽拉板53從一個開口中插入,而從另一個開口中脫出,因此抽拉板53上設置了限位部533,其凸起于抽拉板53的板體531所在平面,當板體531從第一開口 561插入卡槽56后,限位部533被擋在第一開口 561外部,從而防止板體531從第二開口 562中脫出。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如果不設第二開口 562,即卡槽只有一個開口,則不需要設置限位部533。本發明通過在收集袋的固定機構上設置抽拉板,使得固定機構可以與不同的吸塵器配接。
[0020]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抽拉板和吸塵器之間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配接,本實施例利用圓孔卡在吸管上,只是提供一種實施方式。上述較佳實施例僅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收集袋的固定機構,包括卡板,所述卡板上設有第一配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機構還包括至少一塊抽拉板,抽拉板上設有第二配接部,所述卡板上設有至少一個卡槽,抽拉板可通過卡槽與卡板配接或分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袋的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接部和第二配接部均為圓孔,第一配接部的直徑大于第二配接部的直徑。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收集袋的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上還設有彈性圈,彈性圈上具有圓孔形的第三配接部,第三配接部的直徑小于第二配接部。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袋的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設有至少一個開口,所述開口位于卡板側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收集袋的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包括第一襯板和第二襯板,所述卡槽位于第一襯板和第二襯板之間。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袋的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板上設有限位部。
7.—種吸塵器,包括機頭組件和塵桶,所述塵桶上設有吸管,所述吸管上設有吸口和收集袋的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機構為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收集袋的固定機構。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吸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可與所述卡板上的第一配接部配接。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吸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可與所述卡板上的第二配接部配接。
【文檔編號】A47L9/00GK104510415SQ201310448148
【公開日】2015年4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7日
【發明者】劉海平, 汪波 申請人:天佑電器(蘇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