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混絲機的多組刷絲同步混合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制刷行業中毛刷的不同顏色、材質刷絲混合裝置領域,具體涉及混絲機的多組刷絲同步混合機構。
背景技術:
國內企業在生產雜色毛刷、混合材質刷絲毛刷時,一般靠工人將不同種類的刷絲握在雙手掌中,通過反復揉搓使其混合均勻,混合的質量取決于工人的經驗與狀態,產能有限,阻礙了制刷行業的技術進步和效益提高,且不利于工人身心健康。本申請人研發申請了“有色絲自動混合裝置”,專利號為“ 200810244591”,一定程度地提高了刷絲混合產能,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與技術能要求。但是該裝置只能進行單組刷絲的混合,效率提高幅度不大,產能有待進一步提升。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混絲機的多組刷絲同步混合機構,多組刷組同時進行混合,產能大幅提高,且混絲均勻。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混絲機的多組刷絲同步混合機構,所述多組刷絲同步混合機構包括驅動裝置、傳動軸、凸輪、連接桿、a滑桿、導桿、擺臂和操作臂,所述驅動裝置傳動連接傳動軸,傳動軸兩端分別連接凸輪,凸輪外側面的軌道槽內分別設有兩根連接桿,連接桿的另一端分別與上方的a滑桿連接,連接桿中間部位與機架固定,形成a支點,a滑桿下端活動套裝在導桿上,位于混絲機的工作臺兩側的擺臂兩端分別連接兩端的a滑桿,兩側相向運動的擺臂上分別相向安裝有多根操作臂,每兩根相向操作臂構成一組。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每組操作臂相向錯位設置。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操作臂前端為叉狀。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電機和減速機,電機的輸出軸與減速機連接,減速機輸出軸上設有齒輪,與傳動軸上的齒輪嚙合傳動。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包括操作臂擺動機構,操作臂擺動機構包括在工作臺下方設有一根扭桿,扭桿中間與機架固定,形成b支點,扭桿兩端下表面設有導向凹槽,所述工作臺兩側擺臂兩端分別活動穿裝在a滑桿內,擺臂中部分別固定安裝有b滑桿,b滑桿頂端抵卡在導向凹槽內,一側的b滑桿與拉桿連接,拉桿的另一端與偏心輪連接,偏心輪與傳動軸傳動連接。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位于工作臺上方設有軟兜分隔架,所述軟兜分隔架由兩根平行縱桿和多根兩端分別連接在縱桿上的橫桿組成。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明顯優點:一、本實用新型位于工作臺前后兩側的擺臂上安裝有多根操作臂,每兩根相向操作臂構成一組,擺臂在驅動裝置的驅動下相向運動,同步操作臂也作相向運動,同時搓插處于擺臂中間的工作臺上多個軟兜內刷絲,模擬人的雙手揉搓動作,使不同顏色、材質的刷絲在不產生紊亂的狀態下反復、充分混合,逐步達到均勻混合的要求,多組刷絲同步混合,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產能。二、本實用新型中每組操作臂相向錯位設置,便于搓插軟兜內不同位置的刷絲,所述操作臂前端為叉狀,更好的接觸刷絲,模擬人的手指。三、本實用新型包括操作臂擺動機構,每組操作臂在相向運動揉搓軟兜內的刷絲后,扭桿在偏心輪的作用下帶動操作臂左右移動,對軟兜內的刷絲進行不同部位的揉搓,有利于刷絲混合效率的提聞。四、本實用新型位于工作臺上方設有軟兜分隔架,所述軟兜分隔架由兩根平行縱桿和多根兩端分別連接在縱桿上的橫桿組成。多個裝有刷絲的軟兜分別擱置在軟兜分隔架的單元內,防止操作臂揉搓過程中軟兜發生移位現象。
圖1為本實用新型正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驅動裝置、傳動軸31、凸輪32、連接桿33、a滑桿34、導桿36、擺臂37和操作臂38,驅動裝置包括電機30和減速機40,電機30的輸出軸與減速機40連接,減速機40輸出軸上設有齒輪,與傳動軸31上的齒輪嚙合傳動,傳動軸31兩端分別連接凸輪32,凸輪32外側面的軌道槽內分別設有兩根連接桿33,連接桿33的另一端分別與上方的a滑桿34連接,連接桿33中間部位與機架固定,形成a支點35,a滑桿34下端活動套裝在導桿36上,位于混絲機的工作臺I兩側的擺臂37兩端分別連接兩端的a滑桿34,兩側相向運動的擺臂37上分別相向安裝有多根操作臂38,每兩根相向操作臂38構成一組,每組操作臂38相向錯位設置,操作臂38前端為叉狀。電機30輸出軸傳動減速機40,減速機40輸出軸上設有齒輪,與傳動軸31上的齒輪嚙合,從而帶動傳動軸31轉動,傳動軸31帶動其兩端的凸輪32轉動,因連接桿33中間部位與機架固定,形成a支點35,因而連接桿33 —端沿凸輪32外側面的軌道槽滑動,另一端帶動a滑桿34沿導桿36滑動,工作臺兩側的擺臂37在a滑桿34的帶動下作相向運動,擺臂37上的操作臂38同步相向運動,每一組操作臂38同時模擬人的雙手揉搓中間工作臺I上每個軟兜2內的刷絲,達到多組刷絲混合同步操作,提高生產效率。所述多組刷絲同步混合機構包括操作臂擺動機構,操作臂擺動機構包括在工作臺I下方設有一根扭桿41,扭桿41中間與機架固定,形成b支點42,扭桿41兩端下表面設有導向凹槽,所述工作臺兩側擺臂37兩端分別活動穿裝在a滑桿34內,擺臂37中部分別固定安裝有b滑桿43, b滑桿43頂端抵卡在導向凹槽內,一側的b滑桿43與拉桿44連接,拉桿44的另一端與偏心輪45連接。傳動軸31 —側的機架上安裝有轉軸46,轉軸46上套裝有齒輪,與傳動軸31上的齒輪嚙合傳動,轉軸46 —端與偏心輪45傳動連接。傳動軸31在驅動裝置的傳動下轉動,轉軸46在傳動軸31的傳動下轉動,從而帶動偏心輪45轉動,偏心輪45牽拉拉桿44,拉桿44帶動b滑桿43在扭桿41的導向凹槽內滑動,從而使擺臂37左右晃動,擺臂37上的操作臂38也同步左右移動。位于工作臺I上方設有軟兜分隔架47,所述軟兜分隔架47由兩根平行縱桿和多根兩端分別連接在縱桿上的橫桿組成。多個裝有刷絲的軟兜2分別擱置在軟兜分隔架47的單元內,防止操作臂揉搓過程中軟兜2發生移位現象。
權利要求1.混絲機的多組刷絲同步混合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組刷絲同步混合機構包括驅動裝置、傳動軸(31)、凸輪(32)、連接桿(33)、a滑桿(34)、導桿(36)、擺臂(37)和操作臂(38),所述驅動裝置傳動連接傳動軸(31),傳動軸(31)兩端分別連接凸輪(32),凸輪(32)外側面的軌道槽內分別設有兩根連接桿(33),連接桿(33)的另一端分別與上方的a滑桿(34)連接,連接桿(33)中間部位與機架固定,形成a支點(35),a滑桿(34)下端活動套裝在導桿(36)上,位于混絲機的工作臺(I)兩側的擺臂(37)兩端分別連接兩端的a滑桿(34),兩側相向運動的擺臂(37)上分別相向安裝有多根操作臂(38),每兩根相向操作臂(38)構成一組。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絲機的多組刷絲同步混合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組操作臂(38)相向錯位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絲機的多組刷絲同步混合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臂(38)前端為叉狀。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絲機的多組刷絲同步混合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電機(30)和減速機(40),電機(30)的輸出軸與減速機(40)連接,減速機(40)輸出軸上設有齒輪,與傳動軸(31)上的齒輪嚙合傳動。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混絲機的多組刷絲同步混合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臂擺動機構,操作臂擺動機構包括在工作臺(I)下方設有一根扭桿(41),扭桿(41)中間與機架固定,形成b支點(42),扭桿(41)兩端下表面設有導向凹槽,所述工作臺兩側擺臂(37)兩端分別活動穿裝在a滑桿(34)內,擺臂(37)中部分別固定安裝有b滑桿(43), b滑桿(43)頂端抵卡在導向凹槽內,一側的b滑桿(43)與拉桿(44)連接,拉桿(44)的另一端與偏心輪(45 )連接,偏心輪(45 )與傳動軸(31)傳動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絲機的多組刷絲同步混合機構,其特征在于:位于工作臺(I)上方設有軟兜分隔架(47),所述軟兜分隔架(47)由兩根平行縱桿和多根兩端分別連接在縱桿上的橫桿組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混絲機的多組刷絲同步混合機構,包括驅動裝置、傳動軸、凸輪、連接桿、a滑桿、導桿、擺臂和操作臂,所述驅動裝置傳動連接傳動軸,傳動軸兩端分別連接凸輪,凸輪外側面的軌道槽內分別設有兩根連接桿,連接桿的另一端分別與上方的a滑桿連接,連接桿中間部位與機架固定,形成a支點,a滑桿下端活動套裝在導桿上,位于混絲機的工作臺兩側的擺臂兩端分別連接兩端的a滑桿,兩側相向運動的擺臂上分別相向安裝有多根操作臂,每兩根相向操作臂構成一組。本實用新型可使多組刷絲同步進行混合,提高效率,產能得到大幅提高。
文檔編號A46D1/055GK203073544SQ201320106309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8日
發明者李毅 申請人: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