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保溫防漏杯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杯套,尤其涉及一種保溫防漏杯套。
背景技術:
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杯子既具有保溫,又具有防漏的功能了。但是,為了攜帶方便,我們有時候需要將杯子放進包里,這時候杯子會隨著包的晃動而傾斜,杯內的液體容易從杯中流出來,漏在包里面。如果包里存在重要的文件、手機等物品,還會損壞它們。因此,我們需要一個杯套,能夠在杯子漏水時接住杯子漏出的水,避免水漏在包內。同時,有些杯子沒有手柄,攜帶時很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杯子不能放進包內的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保溫防漏杯套。一種保溫防漏杯套,包括杯體和旋設于杯體上的杯蓋,所述杯體的杯壁有兩層,分別為內杯壁和外杯壁,所述杯蓋有兩個,分別為內杯蓋和外杯蓋,兩個杯蓋底面都設有橡膠密封圈,內杯壁和內杯蓋配套,外杯壁和外杯蓋配套;所述內杯壁和外杯壁之間的距離為
0.3 0.8cm,中間裝有隔熱材料;所述內杯壁的內側活動貼覆有一層厚度為0.3 0.5cm的海綿。上述所述的外杯壁和外杯蓋通過皮繩連接在一起。上述所述的隔熱材料是硅化物隔熱棉。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保溫防漏杯套,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兩層杯壁和橡膠密封圈的設計具有多重保險,使得杯內的水很難漏到外面;2.隔熱材料能將杯內的液體保溫;3.海綿不僅可以起到防震的作用,保護杯子,還能吸掉杯內漏出的水,不用時還能取下來清洗晾干后繼續使用;4.皮繩的設計還能使沒有手柄的杯子便于攜帶。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保溫防漏杯套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A-A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圖。圖中:1、內杯壁,2、外杯壁,3、內杯蓋,4、外杯蓋,5、隔熱材料,6、海綿,7、皮繩。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本實施例提供一種保溫防漏杯套,包括杯體和旋設于杯體上的杯蓋,所述杯體的杯壁有兩層,分別為內杯壁I和外杯壁2,所述杯蓋有兩個,分別為內杯蓋3和外杯蓋4,兩個杯蓋底面都設有橡膠密封圈,內杯壁I和內杯蓋3配套,外杯壁2和外杯蓋4配套且通過皮繩7連接在一起;所述內杯壁I和外杯壁2之間的距離為0.5cm,中間裝有硅化物隔熱棉;所述內杯壁I的內側活動貼覆有一層厚度為0.4cm的海綿6。當我們需要把裝有液體的杯子放進包內時,我們可以先將杯子放進本實用新型的內杯壁I內,然后將內杯蓋3旋緊在內杯壁I上,外杯蓋4旋緊在外杯壁2上,再將其整個放進包內。使用完后,可將海綿6取出清洗干凈晾干后再放進內杯壁I內。本實用新型攜帶方便,在放入包內后杯子內的液體不會因為包的晃動而漏到包內,還能將杯子內的液體保溫,便于使用者將杯子放進包內。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 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保溫防漏杯套,包括杯體和旋設于杯體上的杯蓋,其特征在于:所述杯體的杯壁有兩層,分別為內杯壁(I)和外杯壁(2),所述杯蓋有兩個,分別為內杯蓋(3)和外杯蓋(4),兩個杯蓋底面都設有橡膠密封圈,內杯壁(I)和內杯蓋(3)配套,外杯壁(2)和外杯蓋(4)配套;所述內杯壁(I)和外杯壁(2)之間的距離為0.3 0.8cm,中間裝有隔熱材料(5);所述內杯壁(I)的內側活動貼覆有一層厚度為0.3 0.5cm的海綿(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溫防漏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杯壁(2)和外杯蓋(4)通過皮繩(7)連接 在一起。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保溫防漏杯套,包括杯體和旋設于杯體上的杯蓋,所述杯體的杯壁有兩層,分別為內杯壁和外杯壁,所述杯蓋有兩個,分別為內杯蓋和外杯蓋,兩個杯蓋底面都設有橡膠密封圈,內杯壁和內杯蓋配套,外杯壁和外杯蓋配套;所述內杯壁和外杯壁之間的距離為0.3~0.8cm,中間裝有隔熱材料;所述內杯壁的內側活動貼覆有一層厚度為0.3~0.5cm的海綿。本實用新型在內杯壁內放入水杯后,能將其放入包中,可防止水杯內的水漏到包中,同時具有保溫的功能。
文檔編號A47G19/22GK203137901SQ20132012622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0日
發明者習羽彤 申請人:習羽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