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剪刀式堅果剝殼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剪刀式堅果剝殼器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刀具,尤其是一種剪刀式堅果剝殼器。
背景技術:
[0002]核桃、杏仁、榛子、開心果、花生、瓜子等堅果很難徒手剝開。目前市場上所見的堅果剝殼器有的結構過于簡單,效果欠佳,有的結構過于復雜,操作不便。尤其是不能同時適用于大小與形狀不一的堅果,而且費力。實用新型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剝殼速度快、節省氣力、果仁完整、對大小與形狀不一的堅果均可適用的剪刀式堅果剝殼器。[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上刀片、下刀片、上刀柄、下刀柄和轉軸的剪刀式堅果剝殼器,沿橫向延展為較大寬度的上刀片下部中心線和下刀片上部中心線分別設有一把縱向長條狀刀刃和一條縱向長條狀凹槽。[0005]所述的上刀片下部和下刀片上部分別設有對稱的橢圓形凹槽、橢圓形凹槽a。[0006]所述的上刀片下部和下刀片上部前端分別設有半圓柱形空腔、半圓柱形空腔a并與橢圓形凹槽、橢圓形凹槽a相通。[0007]所述的半圓柱形空腔、半圓柱形空腔a兩側及橢圓形凹槽、橢圓形凹槽a后端分別設有鋸齒狀凸紋、鋸齒狀凸紋a。[0008]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由于沿橫向延展為較大寬度的上刀片下部中心線設有一把縱向長條狀刀刃,堅 果被上下刀片夾住后,稍加用力,可以先將堅果的合縫處切割開一道口子,以便接下去輕松剝開果殼;下刀片上部中心線設計的一條縱向長條狀凹槽,主要是為了緊緊固定瓜子類扁體堅果和合縫處呈尖峰狀的堅果,使其合縫處對準上刀片的刀刃;上刀片下部和下刀片上部分別設計的對稱的橢圓形凹槽、橢圓形凹槽a有利于放置大小不一的各類堅果;上刀片下部和下刀片上部前端分別設計的半圓柱形空腔、半圓柱形空腔a并與橢圓形凹槽、橢圓形凹槽a相通,有助于破碎的果殼脫出上下刀片;半圓柱形空腔、半圓柱形空腔a兩側及橢圓形凹槽、橢圓形凹槽a后端分別設計的鋸齒狀凸紋、鋸齒狀凸紋a可以緊緊咬合果實,不致脫出上下刀片。采用剪刀狀設計則方便使用,還節省氣力。
[0009]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的實施例及其附圖給出。[0010]圖1是根據實用新型提出的具體結構的結構示意圖。[0011]圖中(I)為上刀片,(2)下刀片,(3)上刀柄,(4)為下刀柄,(5)為轉軸,(6)為縱向長條狀刀刃,(7)為縱向長條狀凹槽,⑶為橢圓形凹槽,(8-1)為橢圓形凹槽a,(9)為半圓柱形空腔,(9-1)為半圓柱形空腔a,(10)為鋸齒狀凸紋,(10-1)為鋸齒狀凸紋a。
具體實施方式
[0012]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具體裝置的細節及工作情況。[0013]包括上刀片(I)、下刀片(2)、上刀柄(3)、下刀柄(4)和轉軸(5)的剪刀式堅果剝殼器,沿橫向延展為寬度2CM的上刀片(I)下部中心線和下刀片(2)上部中心線分別設有一把縱向長條狀刀刃(6)和一條縱向長條狀凹槽(7);上刀片(I)下部和下刀片(2)上部分別設有對稱的橢圓形凹槽(8)、橢圓形凹槽a (8-1);上刀片(I)下部和下刀片(2)上部前端分別設有半圓柱形空腔(9)、半圓柱形空腔a(9-l)并與橢圓形凹槽(8)、橢圓形凹槽a(8-l)相通;半圓柱形空腔(9)、半圓柱形空腔a(9-l)兩側及橢圓形凹槽(8)、橢圓形凹槽a(8-l)后端分別設有鋸齒狀凸紋(10)、鋸齒狀凸紋a(10-1)。[0014]這種剪刀式堅果剝殼器可以緊緊夾住大小不一的各種堅果,包括呈扁體的瓜子,而且在上刀片下部刀刃的預先切割下,就可以輕松地剝開果實大小與形狀不一的果殼,果仁完整,結構 簡單,還節省氣力。
權利要求1.剪刀式堅果剝殼器,包括上刀片(I)、下刀片(2)、上刀柄(3)、下刀柄(4)和轉軸(5),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沿橫向延展為較大寬度的上刀片(I)下部中心線和下刀片(2)上部中心線分別設有一把縱向長條狀刀刃(6)和一條縱向長條狀凹槽(7); 所述的上刀片(I)下部和下刀片(2)上部分別設有對稱的橢圓形凹槽(8)、橢圓形凹槽a (8-1); 所述的上刀片(I)下部和下刀片(2)上部前端分別設有半圓柱形空腔(9)、半圓柱形空腔a(9-1)并與橢圓形凹槽(8)、橢圓形凹槽a(8-1)相通; 所述的半圓柱形空腔(9)、半圓柱形空腔a(9-l)兩側及橢圓形凹槽(8)、橢圓形凹槽a(8-1)后端分別設有鋸齒狀·凸紋(10)、鋸齒狀凸紋a(10-l)。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剪刀式堅果剝殼器,沿橫向延展為較大寬度的上刀片下部中心線和下刀片上部中心線分別設有一把縱向長條狀刀刃和一條縱向長條狀凹槽;上刀片下部和下刀片上部分別設有對稱的橢圓形凹槽,其上部前端分別設有半圓柱形空腔并與橢圓形凹槽相通;半圓柱形空腔兩側及橢圓形凹槽后端分別設有鋸齒狀凸紋。結構簡單、剝殼速度快、果仁完整、果實大小與形狀不一均可適用。
文檔編號A47J43/26GK203088868SQ20132013164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3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3日
發明者羅洋洋 申請人:羅福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