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混凝土攪拌站粉塵零排放集中處理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混凝土攪拌站除塵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混凝土攪拌站粉塵零排放集中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混凝土攪拌站集中除塵方式是:將每個粉料倉頂?shù)姆蹓m通過粉塵管進行收集,通過粉塵收塵斗和粉塵輸送管路,進入地面上配置除塵房或者罐體進行收集,這樣勢必收集的粉塵需要進一步二次處理,這樣就造成粉塵二次污染問題的產生。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之處而提出一種混凝土攪拌站粉塵零排放集中處理裝置,對粉塵進行收集、除塵,并將收集的粉塵直接輸送到生產運行系統(tǒng)中,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混凝土攪拌站除塵存在的二次污染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措施來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的混凝土攪拌站粉塵零排放集中處理裝置包括有:粉料收集管、粉塵分配斗、輸送管路、除塵器和粉塵輸送設備;所述粉料收集管設置在粉料倉頂部,所述粉料收集管與所對應的粉料倉連通并與所述粉塵分配斗連通,所述粉塵分配斗安置有與粉料倉數(shù)量相同的進灰接口,并分別與所對應粉料倉的粉料收集管連通;集中收集各個粉料倉的粉塵;將粉料倉的粉塵收集到所述粉塵分配斗;所述粉塵分配斗的底部與所述輸送管路相連,通過所述輸送管路與所述的除塵器相連;所述除塵器通過底部的所述粉塵輸送設備與粉料計量斗連通;經所述除塵器濾過的粉塵通過粉塵輸送設備送往粉料計量斗,使收集的粉塵進入生產系統(tǒng)進行使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粉塵輸送設備為氣流槽或螺旋機。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除塵器安裝有安全閥,用以將收塵器內壓力過大的氣體排出。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混凝土攪拌站粉塵零排放集中處理裝置,對粉塵進行收集、除塵,并將收集的粉塵直接輸送到生產運行系統(tǒng)中,整個粉塵均無二次污染,不需人工操作。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粉料收集管,2、粉塵分配斗,3、輸送管路,4、除塵器,5、粉塵輸送設備,6、安全閥。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給出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加以說明:[0013]如圖1所示,混凝土攪拌站粉塵零排放集中處理裝置,所述收集裝置包括有粉料收集管1、粉塵分配斗2、輸送管路3、除塵器4、粉塵輸送設備5和安全閥6 ;所述的粉料收集管I 一端從粉料倉頂部伸向內部,在粉料車向粉料倉中上灰過程中,粉料倉內揚起的粉塵通過粉料收集管1,集中收集到粉塵分配斗2中,所述粉塵分配斗2安置有與粉料倉數(shù)量相同的進灰接口,并分別與所對應粉料倉的粉料收集管I連通;集中收集各個粉料倉的粉塵;所述粉塵分配斗2的底部與輸送管路3相連,粉塵通過粉塵分配斗2底部出口進入輸送管路3中,輸送管路3另一端直接連接到除塵器4進灰口,粉塵進入除塵器4中,所述的除塵器4內部選用為脈沖氣吹濾袋式除塵器,粉塵通過除塵器中的濾袋過濾,潔凈的空氣通過除塵器頂部四周排放到空氣中,濾袋上的粉塵通過脈沖器控制壓縮空氣定時將高壓空氣吹濾袋,被吹落的粉塵散落到除塵器底部,除塵器4底部連接有粉塵輸送設備5,粉塵輸送設備5將粉塵輸送到粉料計量斗中進行計量使用。粉塵輸送設備5配置采用為螺旋機或者氣流槽兩種形式,具體選用類型是根據(jù)混凝土攪拌站的結構形式來確定。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混凝土攪拌站粉塵零排放集中處理裝置,懸掛于混凝土攪拌站主站之上,通過調整輸送管路布局形式、除塵器安裝位置、粉塵輸送設備全過程密閉的將粉塵收集使用,全過程可無人工干預,無二次粉塵拋灑、溢出的現(xiàn)象,達到粉塵零排放、再利用的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混凝土攪拌站粉塵零排放集中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處理裝置包括有:粉料收集管(I)、粉塵分配斗(2)、輸送管路(3)、除塵器(4)和粉塵輸送設備(5);所述粉料收集管(I)設置在粉料倉頂部,所述粉料收集管(I)與所對應的粉料倉連通并與所述粉塵分配斗(2 )連通,所述粉塵分配斗(2 )安置有與粉料倉數(shù)量相同的進灰接口,并分別與所對應粉料倉的粉料收集管(I)連通;所述粉塵分配斗(2)的底部與所述輸送管路(3)相連,通過所述輸送管路(3)與所述的除 塵器(4)相連;所述除塵器(4)通過底部的所述粉塵輸送設備(5)與粉料計量斗連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混凝土攪拌站除塵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混凝土攪拌站粉塵零排放集中處理裝置。提出的混凝土攪拌站粉塵零排放集中處理裝置,包括有粉料收集管(1)、粉塵分配斗(2)、輸送管路(3)、除塵器(4)和粉塵輸送設備(5);粉料收集管(1)與所對應的粉料倉和粉塵分配斗(2)連通,粉塵分配斗(2)的底部通過輸送管路(3)與除塵器(4)相連;除塵器(4)通過底部的粉塵輸送設備(5)與粉料計量斗連通。本實用新型懸掛于混凝土攪拌站主站之上,全過程密閉的將粉塵收集使用,全過程可無人工干預,無二次粉塵拋灑、溢出的現(xiàn)象,達到粉塵零排放、再利用的目的。
文檔編號B08B15/04GK203155672SQ20132015963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4月2日
發(fā)明者賈曉松, 萬金輝, 李波 申請人:洛陽佳一機電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