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保溫的飯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保溫的飯箱。
背景技術:
現(xiàn)在社會去餐廳、飯店就餐的人們比較多,而餐廳、飯店提供一個良好的就餐環(huán)境是吸引客戶的重要方式,一些餐廳或者飯店提供的飯非常容易變冷,流失營養(yǎng);同時,會導致人們食欲降低,經營者需要在裝飯的器物底部進行加熱,但現(xiàn)有的加熱裝置操作非常的麻煩,加熱保溫效果差。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保溫、加熱的效果好的可保溫的飯箱。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一種可保溫的飯箱,包括框體一和框體二,所述框體二設置在框體一內部,且所述框體二和框體一之間留有空隙,所述框體二設置有腔體一和腔體二,所述腔體一的體積比腔體二的體積大,所述腔體二底部設置有腔體三,且所述腔體三與所述空隙相互貫穿,所述框體一上設置有蓋體,所述蓋體通過旋轉合頁與框體一相互連接。作為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腔體二上設置有一進水口。作為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蓋體上設置有密封圈。作為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空隙底部設置有出水管,且所述出水管貫穿框體一延伸到外面。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將飯盛放在腔體一上,需要加熱或者保溫時,通過進水口將熱水倒入腔體三內,熱水會灌滿腔體三和空隙,將腔體一內的飯進行保溫,當不需要加熱、保溫或者水冷卻的時候,通過出水管將水排出;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起到加熱和保溫效果。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施例中,參照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可保溫的飯箱,包括框體一 I和框體二 2,所述框體二 2設置在框體一 I內部,且所述框體二 2和框體一 I之間留有空隙3,所述框體二 2設置有腔體一 4和腔體二 5,所述腔體一 4的體積比腔體二 5的體積大,所述腔體二 5底部設置有腔體三6,且所述腔體三6與所述空隙3相互貫穿,所述框體一 I上設置有蓋體7,所述蓋體7通過旋轉合頁8與框體一 I相互連接。所述腔體二 5上設置有一進水口 9,通過進水口 9可以直接向里面灌熱水。[0012]所述蓋體7上設置有密封圈10,熱量不容易流失,使保溫時間更長。所述空隙3底部設置有出水管11,且所述出水管11貫穿框體一 I延伸到外面。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將飯盛放在腔體一上,需要加熱或者保溫時,通過進水口將熱水倒入腔體三內,熱水會灌滿腔體三和空隙,將腔體一內的飯進行保溫,當不需要加熱、保溫或者水冷卻的時候,通過出水管將水排出;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起到加熱和保溫效果。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對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權利要求1.一種可保溫的飯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框體一和框體二,所述框體二設置在框體一內部,且所述框體二和框體一之間留有空隙,所述框體二設置有腔體一和腔體二,所述腔體一的體積比腔體二的體積大,所述腔體二底部設置有腔體三,且所述腔體三與所述空隙相互貫穿,所述框體一上設置有蓋體,所述蓋體通過旋轉合頁與框體一相互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保溫的飯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腔體二上設置有一進水口。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保溫的飯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蓋體上設置有密封圈。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保溫的飯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隙底部設置有出水管,且所述出水管貫穿框 體一延伸到外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保溫的飯箱,包括框體一和框體二,所述框體二設置在框體一內部,且所述框體二和框體一之間留有空隙,所述框體二設置有腔體一和腔體二,所述腔體一的體積比腔體二的體積大,所述腔體二底部設置有腔體三,且所述腔體三與所述空隙相互貫穿,所述框體一上設置有蓋體,所述蓋體通過旋轉合頁與框體一相互連接;將飯盛放在腔體一上,需要加熱或者保溫時,通過進水口將熱水倒入腔體三內,熱水會灌滿腔體三和空隙,將腔體一內的飯進行保溫,當不需要加熱、保溫或者水冷卻的時候,通過出水管將水排出;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起到加熱和保溫效果。
文檔編號A47J39/02GK203153480SQ201320172488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4月9日
發(fā)明者李程偉 申請人:李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