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鍋蓋防丟炊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鍋蓋防丟炊具,包括鍋體和鍋蓋,所述鍋體的側壁上設置有對置的兩個鍋耳,所述鍋蓋上表面靠近蓋邊沿位置設置有蓋耳,蓋耳通過位于其下表面的凸起連接固定在鍋蓋上表面,蓋耳伸出于鍋蓋的蓋邊沿;所述鍋耳與鍋體之間有讓位缺口,掀起鍋蓋后,可將所述蓋耳插入到讓位缺口中,凸起搭接于鍋體開口端上起支撐作用而將鍋蓋立于鍋體上,實現了將鍋蓋立于鍋體上,擯棄了傳統技術中需將鍋蓋取下放置在砧板或桌面上的方式,鍋蓋不再占用額外空間,鍋蓋也不容易丟失,同時避免了其他人碰觸到高溫的鍋蓋,防止出現燙傷現象,杜絕了相應的安全隱患。
【專利說明】一種鍋蓋防丟炊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炊具領域,具體來說是一種鍋蓋防丟炊具。
【背景技術】
[0002]鍋蓋能夠保持鍋內物質的溫度,起到防止鍋內物質因受熱等因素引起的液體飛濺和蒸氣外溢的作用。傳統技術中,當不需要使用鍋蓋時,將鍋蓋取下后放置在砧板或桌面上,這就會使得鍋蓋占據一定的空間,同時鍋蓋上的蒸氣凝聚后容易滴落在砧板或桌面上,使得砧板或桌面處于濕漉漉的狀態,砧板或桌面上的臟物、細菌也可能沾在鍋蓋上造成再次使用鍋蓋時的二次污染,另外,將鍋蓋隨意放置在砧板或桌面上也容易引起鍋蓋的丟失,家人尤其是小孩可能會觸碰到鍋蓋而燙傷,形成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傳統技術的帶鍋蓋的炊具結構有進一步改進的必要。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鍋蓋防丟炊具,在揭開鍋蓋后可將鍋蓋立于鍋體上,避免鍋蓋隨意亂放。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間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鍋蓋防丟炊具,包括鍋體和鍋蓋,所述鍋體的側壁上設置有對置的兩個鍋耳,所述鍋蓋上表面靠近蓋邊沿位置設置有蓋耳,蓋耳通過位于其下表面的凸起連接固定在鍋蓋上表面,蓋耳伸出于鍋蓋的蓋邊沿;所述鍋耳與鍋體之間有讓位缺口,掀起鍋蓋后,可將所述蓋耳插入到讓位缺口中,凸起搭接于鍋體開口端上起支撐作用而將鍋蓋立于鍋體上。
[0006]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鍋耳包括U型結構的支架和安裝于該支架上的電木耳,所述電木耳鄰近讓位缺口的壁面形成有第一槽型面,該第一槽型面與所述蓋耳相適配用于容置蓋耳。
[0007]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電木耳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二槽型面,所述鍋蓋蓋在鍋體上后蓋耳搭接于該第二槽型面中,所述第二槽型面與第一槽型面相通。
[0008]進一步,所述鍋體的開口端位置設置有內凸臺階,鍋蓋立于鍋體上后鍋蓋的蓋邊沿搭接于該內凸臺階上。
[0009]進一步,所述蓋耳為兩個且呈180°對置設置,兩個蓋耳之間通過把手帶連接。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鍋蓋上表面靠近蓋邊沿位置設置蓋耳,蓋耳通過位于其下表面的凸起連接固定在鍋蓋上表面,蓋耳伸出于鍋蓋的蓋邊沿,在鍋耳與鍋體之間有讓位缺口,當掀起鍋蓋后,可將蓋耳插入到該讓位缺口中,此時凸起搭接于鍋體開口端上起支撐作用,實現將鍋蓋立于鍋體上,擯棄了傳統技術中需將鍋蓋取下放置在砧板或桌面上的方式,鍋蓋不再占用額外空間,鍋蓋上的水蒸氣亦不會滴落在砧板或桌面上,有利于保持砧板或桌面干凈,同時,砧板或桌面上的臟物細菌等不會沾于鍋蓋上形成二次污染,因鍋蓋立于鍋體上,使得鍋蓋不容易丟失,也有效的避免了其他人碰觸到高溫的鍋蓋,防止出現燙傷現象,杜絕了相應的安全隱患,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合理緊湊、實施 成本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鍋蓋蓋于鍋體上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是圖1的另一角度示意圖;
[0013]圖3是本實用新型鍋蓋立于鍋體上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鍋耳的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6]參見圖1?圖4,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鍋蓋防丟炊具,包括鍋體I和鍋蓋2,所述鍋體I的側壁上設置有對置的兩個鍋耳11,鍋耳11可焊接于鍋體I上,所述鍋蓋2上表面靠近蓋邊沿位置設置有蓋耳3,蓋耳3通過位于其下表面的凸起4連接固定在鍋蓋2上表面,凸起4優選與蓋耳3 —體成型,凸起4可通過焊接或者粘結等方式固定在鍋蓋2的上表面,所述蓋耳3伸出于鍋蓋2的蓋邊沿;所述鍋耳11與鍋體I之間有讓位缺口 12,掀起鍋蓋2后,可將所述蓋耳3插入到讓位缺口 12中,凸起4搭接于鍋體I開口端13上起支撐作用而將鍋蓋2立于鍋體I上。
[0017]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鍋耳11包括U型結構的支架14和安裝于該支架14上的電木耳15,電木耳15上有螺孔153,電木耳通過螺釘穿過螺孔153后連接固定在支架14上,如附圖所示,電木耳15位于支架14的下方,當挪移鍋體I時,人手同隔熱的電木耳15抵接,避免人手燙傷;所述電木耳15鄰近讓位缺口 12的壁面形成有第一槽型面151,該第一槽型面151與所述蓋耳3相適配用于容置蓋耳3,第一槽型面151的設置使得在將鍋蓋2立于鍋體I上時,蓋耳3能夠順著第一槽型面151插入,第一槽型面151起導向作用,同時,第一槽型面151在垂直面內向下延伸的長度可控制鍋蓋2立于鍋體I上后相對鍋體I的角度,避免鍋蓋2相對鍋體I的角度過小而影響到正常的烹飪。
[0018]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選,所述電木耳15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二槽型面152,所述鍋蓋2蓋在鍋體I上后蓋耳3搭接于該第二槽型面152中,所述第二槽型面152與第一槽型面151相通,第二槽型面152可用于固定鍋蓋2,避免鍋蓋2轉動。
[0019]進一步,所述鍋體I的開口端13位置設置有內凸臺階16,鍋蓋2立于鍋體I上后鍋蓋2的蓋邊沿搭接于該內凸臺階16上,當鍋蓋2立于鍋體I上時,鍋蓋2的蓋邊沿與凸起4共同支撐鍋蓋2,避免重力集中于凸起4上,同時在鍋蓋2蓋合于鍋體I上時有利于提高密閉性。
[0020]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蓋耳3為兩個且呈180°對置設置,兩個蓋耳3之間通過把手帶5連接,蓋耳3設置成兩個配合兩個鍋耳11,使得鍋蓋2可選擇立于鍋體I的左側或者右側,同時把手帶5的設置也改變了傳統鍋蓋的把手結構,使得整個鍋蓋2的美觀性得到提升,當然,亦可使用傳統的鍋蓋把手結構替代把手帶5起拎拿鍋蓋2的作用。
[0021]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鍋蓋2上表面靠近蓋邊沿位置設置蓋耳3,蓋耳3通過位于其下表面的凸起4連接固定在鍋蓋2上表面,蓋耳3伸出于鍋蓋2的蓋邊沿,在鍋耳11與鍋體I之間有讓位缺口 12,當掀起鍋蓋2后,可將蓋耳3插入到該讓位缺口 12中,此時凸起4搭接于鍋體I開口端13上起支撐作用,實現將鍋蓋2立于鍋體I上,擯棄了傳統技術中需將鍋蓋2取下放置在砧板或桌面上的方式,鍋蓋2不再占用額外空間,鍋蓋2上的水蒸氣亦不會滴落在砧板或桌面上,有利于保持砧板或桌面干凈,同時,砧板或桌面上的臟物細菌等不會沾于鍋蓋2上形成二次污染,因鍋蓋2立于鍋體I上,使得鍋蓋2不容易丟失,也有效的避免了其他人碰觸到高溫的鍋蓋,防止出現燙傷現象,杜絕了相應的安全隱患。
[0022]以上所述,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達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都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鍋蓋防丟炊具,包括鍋體和鍋蓋,所述鍋體的側壁上設置有對置的兩個鍋耳,其特征在于:所述鍋蓋上表面靠近蓋邊沿位置設置有蓋耳,蓋耳通過位于其下表面的凸起連接固定在鍋蓋上表面,蓋耳伸出于鍋蓋的蓋邊沿;所述鍋耳與鍋體之間有讓位缺口,掀起鍋蓋后,可將所述蓋耳插入到讓位缺口中,凸起搭接于鍋體開口端上起支撐作用而將鍋蓋立于鍋體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鍋蓋防丟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鍋耳包括U型結構的支架和安裝于該支架上的電木耳,所述電木耳鄰近讓位缺口的壁面形成有第一槽型面,該第一槽型面與所述蓋耳相適配用于容置蓋耳。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鍋蓋防丟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木耳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二槽型面,所述鍋蓋蓋在鍋體上后蓋耳搭接于該第二槽型面中,所述第二槽型面與第一槽型面相通。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鍋蓋防丟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鍋體的開口端位置設置有內凸臺階,鍋蓋立于鍋體上后鍋蓋的蓋邊沿搭接于該內凸臺階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鍋蓋防丟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蓋耳為兩個且呈180°對置設置,兩個蓋耳之間通過把手帶連接。
【文檔編號】A47J36/06GK203506433SQ201320402202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5日
【發明者】黃濃波 申請人:江門市光祥金屬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