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塑型枕頭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具有人體塑型的枕頭,包括枕體,該枕體為枕套包覆的彈性軟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體上端面設置左側臥枕部位和右側臥枕部位,中間設置有仰臥枕部位,所述左、右側臥枕部位高于仰臥枕部位設置,左側臥枕部位和右側臥枕部位的上端面塑有與人體頭面骨吻合的凹型,并在耳朵部位設置耳洞,與耳洞連接的頸動脈部位設有側通凹槽。該枕體中間仰臥枕部位的上端面在后頭部位根據后頭骨塑型,并在頸曲部位設有與頸曲吻合的橫行凸起弧型。該塑型枕頭構思巧妙,結構簡單合理,為睡眠提供了良好的健康條件,提高脊椎和頭部良性循環效應。
【專利說明】一種塑型枕頭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日常睡寢用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根據人體生理特點設計的具有人體頭頸塑型的枕頭。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公知的史上至今的傳統枕頭為內部填充有不同材料的袋裝物,其供枕臥的枕頭本體高度一致,其在形狀和結構上,沒有考慮到仰臥或側臥時人體所需枕頭的高低是不一樣的,尤其沒有考慮到睡眠時頭面部受力均衡及頸動脈和耳朵受壓迫問題,所以導致人類的腦循環和頸椎問題,以及頭頸和耳的不適。
[0003]為了改變睡眠時現有枕頭所帶來的健康問題,人們對枕頭進行了多種改進,其最常見的是改變枕頭本體內部填充物,通過采用記憶海綿和彈性復合材料,提供與頭部貼合的舒適度,但透氣性很差。還有的枕頭在其頸部位設置了一與頸部吻合的橫向弧形凸起,該橫向弧形凸起部位,側臥時壓迫頸動脈,影響腦供血,仰臥時太高,導致頸曲變形引發頸椎不適,尤其不能滿足不同肩寬和不同頭型及不同頸曲人的需要。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能夠讓人體脊椎在側臥和仰臥時始終保證脊椎平行狀態,腦循環暢通,并能滿足仰側臥兩種睡眠姿勢的舒適度,尤其是該枕頭根據人體頭頸塑型,提供了與頭面部吻合地適配結構,睡眠時接觸面積大,受力均勻。
[0005]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一種具有人體塑型的枕頭,包括枕體,該枕體為枕套包覆的彈性軟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體上端面設置左側臥枕部位和右側臥枕部位,中間設置有仰臥枕部位,所述左側臥枕部位和右側臥枕部位的上端面對稱設置有人體頭型和臉型的凹陷部位,所述左側臥枕部位和右側臥枕部位的上端面在耳朵處設有用于懸空耳朵的耳洞和頸動脈處設有懸空頸動脈的側通凹槽。
[0007]所述枕體的左側臥枕部位和右側臥枕部位的上端面對稱設置有人體頭面部顴骨、顳骨、頰骨部位相對應的頭部側面塑型。
[0008]所述側通凹槽為左側臥枕部位和右側臥枕部位的上端面頸動脈處靠肩部一側開設的通凹槽,側通凹槽的內側邊向向中間呈斜坡稍型延伸與中間部位的弧型凸起部位連接成一體。所述側通凹槽的上部耳朵部位設置一深度大于側通凹槽的耳洞,側通凹槽與耳洞聯通,耳洞底部設有透氣孔。
[0009]所述仰臥枕部位的中間位置設置有與后頭部相吻合的凹陷部位。所述仰臥枕部位的上端面設置有吻合頸曲的弧形凸起,該弧形凸起的高度低于左側臥部位和右側臥部位。
[0010]所述枕體靠肩部的側面設置有與肩部吻合的向內傾斜部位,所述內傾部位的內傾角度為10-35度。
[0011]所述枕體的上端面,包括左側臥枕部位、右側臥枕部位和仰臥枕部位的上端面的接觸部位均設置與頭型、臉型、頸曲相吻合的塑型。在左右側枕體耳洞和側通凹槽部位設置與枕體相應的耳洞和側通凹槽。
[0012]所述枕體外套是與枕體相吻合的枕套,所述枕套與枕體形狀相吻合,在左右側耳洞和側通凹槽的部位設置與枕體相應的耳洞和側通凹槽。所述枕套在枕體中部的頸曲弧型部位和后頭型的凹陷部位相吻合。耳洞的深度大于側通凹槽。
[0013]該具有人體塑型的枕頭由枕體上設置的左側臥枕部位、仰臥枕部、右側臥枕部位三部分組成,左側臥枕部位和右側臥枕部位的上端面設有與人體頭型和臉型相吻合的凹陷部位,睡臥時受力均勻,循環良好,更加舒服,左側臥枕部位和右側臥枕部位的側通凹槽可以讓頸動脈和耳朵不受壓迫,側通凹槽在兩側臥枕部位的上端面,靠近肩部的一側開通。中間仰臥枕部位的高度低于左側臥枕部位和右側臥枕部位,左側臥枕部位和右側臥枕部位的高度相同,側通凹槽順頸動脈設計有一個斜度,左側臥枕部位上的側通凹槽向右也就是向中間部位傾斜,右側臥枕部位的側通凹槽向左也就是向中間部位傾斜,側通凹槽的內端部在耳朵部位設置有一個加深的耳洞。該枕體左,右側臥部位的上端面設置與人體頭部和臉型相吻合的結構,該枕頭柔軟而又有一定的支撐力,側臥時枕體的高度與人體肩寬相當,仰臥時枕體頸曲部位與頸曲相當,無論仰臥側臥都能保持頸椎與脊椎平行,循環良好。
[0014]左側臥枕部位、右側臥枕部位與中間的仰臥枕部位的過度位置可呈斜坡式弧形過渡。側臥枕部位的高度可以根據不同人體的肩寬不同和頸曲弧度的不同設計,適用于不同人群使用。枕體的靠肩部的下側向內傾10-45度,在側臥時可以給肩頭留出空位,睡眠時更舒服。
[0015]枕頭本體最好選用透氣性好柔軟的塑膠發泡、彈性聚氨酯發泡,天然乳膠發泡或其它中空棉類和植物纖維及棉類制品,枕體的左右側臥枕部位和中間仰臥枕部位設有相應的透氣孔。
[0016]該具有人體塑型的枕頭的左右側臥枕部位的位置較高,與肩寬相當,能在側臥時保證頸椎與脊椎平行,尤其是頸動脈設有側通凹槽,讓頸動脈循環暢通,耳朵部位設有耳洞能讓耳朵自由呼吸;仰臥部位較低,其頸部根據人體頸曲線設計,仰臥時保持頸椎與頸椎相對平行,提高仰臥舒適度。睡眠時翻動身體,其頭部同時也由仰臥部位的低位自由的向左或右側臥部位移動。
[001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該具有塑型的枕頭構思巧妙,結構簡單合理,為睡眠提供了更好的健康條件,不讓人體在睡眠時循環受阻。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左側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21]如圖1所示,該具有人體塑型的枕頭,其枕體為包覆透氣布料層的彈性軟體,枕體包括左側臥枕部位1、右側臥枕部位2,該部位的上端面根據人體臉和頭部凸凹塑型4,并在耳朵部位設有耳洞5 ;脖頸部位設有側通凹槽6和側通凹槽向內側延伸過度斜坡稍型7。該枕體中間仰臥枕部位3的上端面在后頭部位根據頭骨塑型8,仰臥枕部位3頸曲部位設有與頸曲吻合的橫行凸起弧型9。該枕體左側臥枕部位I和右側臥枕部位2與該枕體中間仰臥枕部位3設有圓滑過渡的斜坡10,該枕體左側臥枕部位I和右側臥枕部位2及枕體中間仰臥枕部位3分別設有透氣孔11,該枕體左側臥枕部位I和右側臥枕部位2及枕體中間仰臥枕部位3的內側,靠人體肩頭的部位設有向枕體內傾斜10-35度的斜坡12,枕體外套設有與枕體吻合的枕套13,枕套在耳洞的底部有一個直徑大于耳洞的硬片插入洞底,固定枕套上的耳洞。
【權利要求】
1.一種塑型枕頭,包括枕體,該枕體為包套枕套的彈性軟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體上端面設置左側臥枕部位和右側臥枕部位,中間設置有仰臥枕部位,所述左側臥枕部位和右側臥枕部位的上端面對稱設置有人體臉和頭型吻合的的凹陷部位及相應的透氣孔,所述中間設置有仰臥枕部位上端面設有與后頭型吻合的凹陷部位及頸椎處與頸曲相吻合的凸起弧型;所述左側臥枕部位和右側臥枕部位的上端面在耳朵位置設有懸空耳朵的耳洞和頸動脈處設有側通凹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型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體的左側臥枕部位和右側臥枕部位的上端面對稱設置有人體頭部顴骨、顳骨、頰骨等頭骨突出部位相對應的凹陷的頭部側面塑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型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體中間設置有仰臥枕部位上端面設有后頭型相對應的凹陷部位和吻合頸曲的凸起弧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型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體的左、右側臥枕部位和中間仰臥枕部位設有相應的透氣孔。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型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通凹槽為左側臥枕部位和右側臥枕部位的上端面頸動脈處靠肩部一側開設的通凹槽,側通凹槽的內側邊向中間呈斜坡稍型延伸與中間部位的弧型凸起部位連接成一體,所述側通凹槽的上部耳朵部位設置一深度大于側通凹槽的耳洞,側通凹槽與耳洞聯通,耳洞底部設有透氣孔。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型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仰臥枕部位的頸曲處設置有橫向的弧形凸起,該弧形凸起的高度低于左側臥枕部位和右側臥枕部位與人體頸曲相吻合。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型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仰臥枕部位的中間位置設置有與后頭部相吻合的凹陷部位。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型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體靠肩部的側面設置有與肩部吻合的向內傾斜部位,所述內傾部的內傾角度為10-45度。
9.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型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體左側臥枕部位和右側臥枕部位的高度根據人體肩寬設計。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型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體外部設有枕套,所述枕套與枕體形狀相吻合,在左右側枕體耳洞和側通凹槽的部位設置與枕體相應的耳洞和側通凹槽,所述枕套在枕體中部的頸曲弧型部位和后頭型的凹陷部位相吻合,枕套上的耳洞底部有一大于耳洞直徑的硬片,插入洞底固定枕套上的耳洞。
【文檔編號】A47G9/10GK203597715SQ201320403424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9日
【發明者】趙力 申請人: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