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伸縮結構的鏡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帶伸縮結構的鏡子,包括鏡框和安裝于鏡框上的鏡體,其中還包括用于與墻連接的墻面板,所述鏡框后表面與墻面板的前面板之間安裝有伸縮機構。本實用新型帶伸縮結構的鏡子可以根據人站立的位置進行相對距離的調整,其提高了梳妝精度,并且避免了不舒服姿態引起的背部疼痛。
【專利說明】帶伸縮結構的鏡子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鏡子,特別是指一種帶伸縮結構的鏡子。
【背景技術】
[0002]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花費約25000小時在鏡子前面。傳統浴室設置的鏡子在使用時,由于鏡子與人站立的位置存在一定的距離,大多數人都被迫采取一系列尷尬和不自然的彎曲姿勢照鏡子。這就直接導致在梳妝的時候精度降低,甚至足以觸發不愉快的背部疼痛。一直以來,這些問題已被錯誤的默默忍受,主要是由于在市場上缺乏有效的產品解決方案。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伸縮結構的鏡子,其可以根據人站立的位置進行相對距離的調整,其提高了梳妝精度,并且避免了不舒服姿態引起的背部疼痛。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帶伸縮結構的鏡子,包括鏡框和安裝于鏡框上的鏡體,其中還包括用于與墻連接的墻面板,所述鏡框后表面與墻面板的前面板之間安裝有伸縮機構。
[0005]所述伸縮機構包括至少一個第一連接架,所述第一連接架由鉸接在一起的兩個第一條板組成,鉸接部位位于兩個第一條板的中部,所述第一連接架呈豎直向放置且垂直于鏡框和墻面板,兩個所述第一條板的一端分別鉸接在鏡框后表面和墻面板前表面,所述墻面板前表面、鏡框后表面上與兩個第一條板另一端位置對應的部位分別設有豎直向第一滑槽,兩個所述第一條板的另一端分別位于兩個第一滑槽內。
[0006]所述伸縮機構還包括水平向放置的第二連接架,所述第二連接架由鉸接在一起的兩個第二條板組成,鉸接部位位于兩個第二條板的中部,兩個所述第二條板的一端分別鉸接于墻面板前表面,所述鏡框后表面上與兩個第二條板另一端位置對應的部位分別設有水平向第二滑槽,兩個所述第二條板另一端分別位于兩個第二滑槽內。
[0007]所述伸縮機構由若干個相互套接在一起的錐形筒連接組成,位于第一個和最后一個錐形筒的外側端分別固定于鏡框后表面和墻面板前表面。
[0008]所述鏡框前表面下部設置有拉手孔。
[0009]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帶伸縮結構的鏡子通過增設墻面板,便于將鏡子整體固定于墻上,通過在鏡框與墻面板之間增設伸縮機構,可以將鏡體與鏡框一起向前方人體所在位置拉動,根據人站立的位置進行相對距離的調整,其提高了梳妝精度,并且避免了不舒服姿態引起的背部疼痛。
[0010]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有益效果是:通過在鏡框前表面下部設置拉手孔,方便站在鏡子前的人拉動鏡框,使鏡體移向人站立的位置。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帶伸縮結構的鏡子實施例一右視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帶伸縮結構的鏡子實施例一主視圖;
[0013]圖3是本實用新型帶伸縮結構的鏡子實施例二立體圖;
[0014]圖4是本實用新型帶伸縮結構的鏡子實施例三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并能予以實施,但所舉實施例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0016]實施例一
[0017]如圖1和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帶伸縮結構的鏡子實施例一右視圖和主視圖,其包括鏡框1、安裝于鏡框I上的鏡體2和用于與墻固定連接的墻面板3。鏡框I的前表面下部位置設置有拉手孔8。墻面板3可通過螺釘連接固定或粘接固定于墻上。鏡框I的后表面與墻面板3的前表面之間安裝有伸縮機構。伸縮機構包括一個第一連接架4,第一連接架4包括兩個第一條板5,兩個第一條板5通過銷軸鉸接在一起,鉸接部位位于兩個第一條板5的中部。第一連接架4呈豎直向放置且垂直于鏡框I和墻面板3,兩個第一條板5的一端分別通過螺栓6固定在鏡框I的后表面和墻面板3的前表面。墻面板3的前表面、鏡框I的后表面上與兩個第一條板5的另一端位置對應的部位分別設有豎直向第一滑槽7,兩個第一條板5的另一端分別位于兩個第一滑槽7內。
[0018]使用時,拉動拉手孔8,使鏡框I和鏡體2 —同拉動到使用者面前,其提高了梳妝精度,并且避免了不舒服姿態引起的背部疼痛。
[0019]實施例二
[0020]如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帶伸縮結構的鏡子實施例二立體圖,其大部分結構與實施例一的結構相同,不同之處在于:伸縮機構包括兩個豎直向放置、且設置于鏡框I后表面與墻面板3前表面之間左、右兩側的第一連接架4,還包括一個呈水平放置且設置于鏡框I后表面與墻面板3前表面之間的第二連接架9,第二連接架9位于第一連接架4的上方,第二連接架9包括兩個第二條板10,兩個第二條板10之間通過銷軸鉸接在一起,鉸接部位位于兩個第二條板10的中部,兩個第二條板10的一端分別鉸接于墻面板3的前表面。鏡框I的后表面上與兩個第二條板10另一端位置對應的部位分別設有水平向第二滑槽,兩個第二條板10的另一端分別位于兩個第二滑槽內(圖中未示出)。
[0021]實施例三
[0022]如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帶伸縮結構的鏡子實施例三立體圖,其大部分結構與實施例一的結構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所述伸縮機構由若干個相互套接在一起的錐形筒11連接組成,位于第一個和最后一個錐形筒11的外側端分別固定于鏡框I的后表面和墻面板3的前表面。
[0023]以上所述實施例僅是為充分說明本實用新型而所舉的較佳的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基礎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變換,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帶伸縮結構的鏡子,包括鏡框和安裝于鏡框上的鏡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與墻連接的墻面板,所述鏡框后表面與墻面板的前面板之間安裝有伸縮機構,所述伸縮機構包括至少一個第一連接架,所述第一連接架由鉸接在一起的兩個第一條板組成,鉸接部位位于兩個第一條板的中部,所述第一連接架呈豎直向放置且垂直于鏡框和墻面板,兩個所述第一條板的一端分別鉸接在鏡框后表面和墻面板前表面,所述墻面板前表面、鏡框后表面上與兩個第一條板另一端位置對應的部位分別設有豎直向第一滑槽,兩個所述第一條板的另一端分別位于兩個第一滑槽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伸縮結構的鏡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機構還包括水平向放置的第二連接架,所述第二連接架由鉸接在一起的兩個第二條板組成,鉸接部位位于兩個第二條板的中部,兩個所述第二條板的一端分別鉸接于墻面板前表面,所述鏡框后表面上與兩個第二條板另一端位置對應的部位分別設有水平向第二滑槽,兩個所述第二條板另一端分別位于兩個第二滑槽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伸縮結構的鏡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機構由若干個相互套接在一起的錐形筒連接組成,位于第一個和最后一個錐形筒的外側端分別固定于鏡框后表面和墻面板前表面。
4.根據權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帶伸縮結構的鏡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鏡框前表面下部設置有拉手孔。
【文檔編號】A47G1/24GK203538928SQ201320442977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24日
【發明者】朱建霞 申請人:朱建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