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鍋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鍋鏟,包括鏟子(1)和配重手柄塊(2);所述配重手柄塊(2)的前側設置有一個孔(3)和一個朝下延伸的支撐架(4),后側設置有一個孔套(5),所述鏟子(1)的手桿(6)與孔(3)連接,在所述手桿(6)、支撐架(4)、配重手柄塊(2)和孔套(5)的外表面包裹有一層注塑成型的手柄套(7)。本實用新型的鍋鏟,整體結構牢固,裝配工藝簡單,又可以防止鏟子弄臟,使用十分衛生。
【專利說明】一種鍋幸產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烹飪用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鍋鏟。
【背景技術】
[0002]鍋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烹飪用具,鍋鏟在翻炒后需要臨時放置在櫥柜臺面上,但是鍋鏟接觸櫥柜臺面后會使鍋鏟的鏟子弄臟,又不衛生。
實用新型內容
[0003](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出一種鏟子與廚柜臺面不會接觸而弄臟的鍋鏟。
[0005](二)技術方案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鍋鏟,包括鏟子和配重手柄塊;所述配重手柄塊的前側設置有一個孔和一個朝下延伸的支撐架,后側設置有一個孔套,所述鏟子的手桿與孔連接,在所述手桿、支撐架、配重手柄塊和孔套的外表面包裹有一層注塑成型的手柄套。
[0007]所述手桿設置有螺釘,所述螺釘與孔螺紋連接。
[0008]在所述配重手柄塊和孔套之間設置有加強筋。
[0009]在所述包裹支撐架的手柄套前端面為一個內凹的弧槽。
[0010](三)有益效果
[0011]本實用新型的鍋鏟,通過設置一個支撐架、配重手柄塊和孔套,并將手桿、支撐架、配重手柄塊和孔套上裹有一層在此構造上注塑成型的手柄套,使鍋鏟在放置時,手柄套會自動下壓,使鏟子自動懸空翹起,無法與臺面接觸,從而防止鏟子弄臟,十分衛生。而且在包裹支撐架的手柄套前端面為一個內凹的弧槽,以免油潰從鏟子流到弧槽后再從弧槽的左右兩端流向后側而弄臟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鍋鏟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中1為伊子、2為配重手柄塊、3為孔、4為支撐架、5為孔套、6為手桿、7為手柄套、8為螺釘、9為加強筋、10為弧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15]如圖1所示的一種鍋鏟,包括鏟子1和配重手柄塊2 ;所述配重手柄塊2的前側設置有一個孔3和一個朝下延伸的支撐架4,后側設置有一個孔套5,所述鏟子1的手桿6設置有螺釘8,所述螺釘8與孔3螺紋連接,使手桿6與配重手柄塊2連接更加牢固,在所述手桿6、支撐架4、配重手柄塊2和孔套5的外表面包裹有一層注塑成型的手柄套7,通過此結構使鍋鏟在放置時,手柄套7通過配重手柄塊2會自動下壓,使鏟子6自動懸空翹起,無法與臺面接觸,從而防止鏟子6弄臟,十分衛生,而且通過注塑連接的結構,使手桿6、支撐架
4、配重手柄塊2和孔套5之間連接更加牢固,裝配工藝更加簡單。
[0016]在所述配重手柄塊2和孔套5之間設置有加強筋9,此結構使配重手柄塊2和孔套5連接更加牢固。
[0017]在所述包裹支撐架4的手柄套7前端面為一個內凹的弧槽10。以免油潰從鏟子6流到弧槽10后再從弧槽的左右兩端流向后側而弄臟手。
[0018]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鍋鏟,其特征在于,所述鍋鏟包括鏟子(I)和配重手柄塊(2);所述配重手柄塊(2)的前側設置有一個孔(3)和一個朝下延伸的支撐架(4),后側設置有一個孔套(5),所述鏟子(I)的手桿(6)與孔(3)連接,在所述手桿(6)、支撐架(4)、配重手柄塊(2)和孔套(5)的外表面包裹有一層注塑成型的手柄套(7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鍋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桿(6)設置有螺釘(8),所述螺釘(8)與孔(3)螺紋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鍋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配重手柄塊(2)和孔套(5)之間設置有加強筋(9)。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鍋鏟,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支撐架(4)的手柄套(7)前端面為一個內凹的弧槽(10)。
【文檔編號】A47J43/28GK203506501SQ201320457044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29日
【發明者】陳陸權 申請人:余姚市海升塑料金屬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