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泡腳盆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生活用品【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泡腳盆,所述泡腳盆包括盆體和保溫蓋,盆體上部設置注水腔,注水腔設置流量調節結構,盆體外壁和保溫蓋上設置保溫層,盆體內設置拱形按摩盤,盆體上設置排水管、支腳。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泡腳盆,保溫層的設置減緩泡腳盆內水的熱量散失速度,在泡腳的時候可以蓋上保溫蓋減少熱量散失,另外通過在注水腔內加入溫度較高的熱水,通過調節水量調節機構向泡腳腔內釋放溫度較高的熱水,使泡腳腔內的水保持在合適的溫度,避免冬天泡腳時水冷卻過快,影響泡腳效果的問題。
【專利說明】一種泡腳盆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生活用品【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泡腳盆。
【背景技術】
[0002]腳是人體中離心臟最遠的部位,特別是在冬天由于寒冷的刺激,腳部血管收縮,血液運行發生障礙,易誘發多種疾病。用熱水泡泡腳,既解乏,又利于睡眠,同時,在水中加點中藥,還可以起到其他作用。
[0003]熱水泡腳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驅除寒冷,促進代謝,最終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但是,目前一般家用的日常泡腳盆都是普通的盆子,冬天用這種盆子泡腳,水冷卻特別快,影響泡腳的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泡腳盆,旨在解決現有技術提供的日常泡腳盆冬天泡腳時水冷卻特別快,影響泡腳的效果的技術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泡腳盆,包括盆體,所述盆體包圍形成泡腳腔,所述盆體上設有與所述盆體配合的保溫蓋,所述盆體和保溫蓋上分別設有相互配合的止口,所述保溫蓋上設有兩個小腿伸入孔;所述盆體的上部設有注水腔,所述注水腔上設有開口于所述盆體外側的注水進口和開口于所述泡腳腔的注水出口,所述注水進口連接有注水管,所述注水出口設置水量調節結構;所述盆體底部設有伸入所述泡腳腔內的支柱,所述支柱上轉動安裝有拱形按摩盤,所述拱形按摩盤上設有若干永磁凸起,所述盆體底部設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設有閥門;所述盆體底部外側設有支腳,所述盆體外表面和保溫蓋外表面上均設有保溫層。
[0006]作為一種改進,所述盆體上位于所述注水腔下方設有貫穿所述盆體的螺紋孔,所述螺紋孔與所述注水腔通過注水通道相連通,所述螺紋孔通向所述泡腳腔的開口形成所述注水出口,所述水量調節結構包括螺紋安裝于所述螺紋孔內的調節螺栓,所述調節螺栓的螺帽位于所述盆體的外側,所述調節螺栓的長度大于所述盆體外表面至注水通道的距離且小于所述螺紋孔的長度。
[0007]作為進一步地改進,所述注水管的注水端連接有注水漏斗,所述注水漏斗螺紋連接有蓋體,所述蓋體上設有透氣孔。
[0008]作為進一步地改進,所述盆體上設有液位觀測管,所述液位觀測管的一端與所述注水腔的上部連通,所述液位觀測管的另一端與所述注水腔的底部連通。
[0009]作為進一步地改進,所述盆體和保溫蓋上均設有便于把持的把手,所述盆體上的把手分別位于所述盆體的兩側。
[0010]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由于泡腳盆上設有保溫蓋,保溫蓋上設有小腿伸入孔,泡腳時蓋上保溫蓋減緩熱水的冷卻速度,同時盆體外表面和保溫蓋外表面均設有保溫層,減緩熱量的散失速度,而且設有注水腔,在注水腔內加入熱水控制熱水的注入速度調節泡腳腔內熱水的溫度,加水方便,避免冬天泡腳時熱水冷卻過快,影響泡腳效果的問題,同時拱形按摩盤上設有永磁凸起,具有按摩效果,增強泡腳的效果。
[0012]由于在螺紋孔內安裝調節螺栓,通過旋擰調節螺栓調節注水腔內熱水注入泡腳腔內的速度,調節簡便效果好。
[0013]由于注水管的注水端設有注水漏斗,便于向注水腔內加注熱水,注水完成后擰緊蓋體,便于保溫。
[0014]由于設置觀察注水腔液位的液位觀察管,便于及時根據注水腔的液位以加水或排放泡腳腔內的水。
[0015]由于盆體和保溫蓋上均設有便于把持的把手,便于打開保溫蓋和移動盆體。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本實施例流量調節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其中:1-盆體,2-泡腳腔,3-保溫蓋,31-小腿伸入孔,4-注水腔,41-注水進口,42-注水出口,43-注水管,44-注水通道,45-調節螺栓,46-注水漏斗,47-蓋體,48-透氣孔,5-支柱,6-拱形按摩盤,61-永磁凸起,7-排水管,71-閥門,8-支腳,9-保溫層,10-液位觀測管,11-把手。
【具體實施方式】
[0019]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0]如圖1和圖2共同所示,一種泡腳盆,包括盆體1,盆體I包圍形成泡腳腔2,盆體I上設有與盆體I配合的保溫蓋3,盆體I和保溫蓋3上分別設有相互配合的止口,保溫蓋3上設有兩個小腿伸入孔31,具體的可以在不同的保溫蓋3上設置有不同規格的小腿伸入孔31,以適應不同的人使用;盆體I的上部設有注水腔4,注水腔4上設有開口于盆體I外側的注水進口 41和開口于泡腳腔2的注水出口 42,注水進口 41連接有注水管43,注水出口 42設置水量調節結構;盆體I底部設有伸入泡腳腔2內的支柱5,支柱5上轉動安裝有拱形按摩盤6,拱形按摩盤6上設有若干永磁凸起61,盆體I底部設有排水管7,排水管7上設有閥門71 ;盆體I底部外側設有支腳8,使用時避免盆體I受到磨損,盆體I外表面和保溫蓋3外表面上均設有保溫層9,減少泡腳腔2內熱水的熱量散失。
[0021]本實施例中,盆體I上位于注水腔4下方設有貫穿盆體I的螺紋孔,螺紋孔與注水腔4通過注水通道44相連通,螺紋孔通向泡腳腔2的開口形成注水出口 42,水量調節結構包括螺紋安裝于螺紋孔內的調節螺栓45,調節螺栓45的螺帽位于盆體I的外側,調節螺栓45的長度大于盆體I外表面至注水通道44的距離且小于螺紋孔的長度,具體使用時,隨著調節螺栓45的擰入,調節螺栓45漸漸靠近注水出口 42,使注水速度減緩,直至調節螺栓45完全將注水出口 42堵住,隨著調節螺栓45漸漸擰出,注水速度逐漸增大,通過旋擰調節螺栓45調節熱水的注入速度,保持泡腳腔2的熱水處于一個適宜的溫度,而且調節螺栓45的長度小于螺紋孔的長度,即使調節螺栓45完全擰入螺紋孔也不會伸入泡腳腔2內,避免劃傷腳部。
[0022]本實施例中,注水管43的注水端連接有注水漏斗46,便于向注水腔4內加注熱水,注水漏斗46螺紋連接有蓋體47,減緩注水腔4內熱水熱量的散失,蓋體47上設有透氣孔48,便于熱水從注水腔4注入泡腳腔2內。
[0023]本實施例中,盆體I上設有液位觀測管10,液位觀測管10的一端與注水腔4的上部連通,液位觀測管10的另一端與注水腔4的底部連通,能夠隨時觀測注水腔4內熱水的液位高低,以及時注水或排放泡腳腔2內的水。
[0024]實際使用中,盆體I和保溫蓋3上均設有便于把持的把手11,盆體I上的把手11分別位于盆體I的兩側。
[0025]本實施例具體使用過程如下:打開保溫蓋3,向泡腳腔2內加入適量的適宜溫度的熱水,然后蓋上保溫蓋3,通過注水漏斗46向注水腔4內加入溫度較高的熱水,調整調節螺栓45維持一個合適的注水速度,將蓋體47蓋在注水漏斗46上,通過保溫蓋3上的小腿伸入孔31伸入雙腳至泡腳腔2的熱水中,進行泡腳,而且可以按摩,泡腳過程中可以根據水溫不斷調整調節螺栓45,并且觀測液位觀測管10以及時的排水或注水,使泡腳腔2內的水溫維持在適宜的溫度,泡腳完成后,打開排水管7上的閥門71,將水完全排出。
[002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泡腳盆,盆體I外表面和保溫蓋3外表面均設有保溫層9,泡腳時蓋上保溫蓋3,減慢熱水的冷卻速度,避免冬天泡腳時熱水冷卻過快,影響泡腳效果的問題,而且設有注水腔4,在注水腔4內加入熱水通過調整調節螺栓45控制熱水的注入速度以調節泡腳腔2內熱水的溫度,加水方便,同時拱形按摩盤6上設有永磁凸起6,具有按摩效果O
[0027]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泡腳盆,包括盆體,所述盆體包圍形成泡腳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盆體上設有與所述盆體配合的保溫蓋,所述盆體和保溫蓋上分別設有相互配合的止口,所述保溫蓋上設有兩個小腿伸入孔;所述盆體的上部設有注水腔,所述注水腔上設有開口于所述盆體外側的注水進口和開口于所述泡腳腔的注水出口,所述注水進口連接有注水管,所述注水出口設置水量調節結構;所述盆體底部設有伸入所述泡腳腔內的支柱,所述支柱上轉動安裝有拱形按摩盤,所述拱形按摩盤上設有若干永磁凸起,所述盆體底部設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設有閥門;所述盆體底部外側設有支腳,所述盆體外表面和保溫蓋外表面上均設有保溫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泡腳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盆體上位于所述注水腔下方設有貫穿所述盆體的螺紋孔,所述螺紋孔與所述注水腔通過注水通道相連通,所述螺紋孔通向所述泡腳腔的開口形成所述注水出口,所述水量調節結構包括螺紋安裝于所述螺紋孔內的調節螺栓,所述調節螺栓的螺帽位于所述盆體的外側,所述調節螺栓的長度大于所述盆體外表面至注水通道的距離且小于所述螺紋孔的長度。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泡腳盆,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管的注水端連接有注水漏斗,所述注水漏斗螺紋連接有蓋體,所述蓋體上設有透氣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泡腳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盆體上設有液位觀測管,所述液位觀測管的一端與所述注水腔的上部連通,所述液位觀測管的另一端與所述注水腔的底部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泡腳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盆體和保溫蓋上均設有便于把持的把手,所述盆體上的把手分別位于所述盆體的兩側。
【文檔編號】A47K3/022GK203493525SQ201320660729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4日
【發明者】程宇浩 申請人:程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