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陶瓷壺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陶瓷壺,包括壺身和壺蓋,壺身的內壁上對稱設置有兩個掛耳,壺身的內部有茶筒,茶筒頂部的兩側設有兩個搭片,搭片正好能夠放置在掛耳上使茶筒固定在壺身的內部,在茶筒的底部開設一個小孔,抽動桿穿過壺蓋后插入至茶筒的小孔中。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陶瓷壺的內部裝置一個茶筒,在泡茶時將茶葉放置在茶筒內,使茶葉在茶筒中完全泡開,根據飲茶者的喜好用抽動桿來控制進入陶瓷壺中高濃度茶水的量,實現了對茶水濃度的便捷控制。
【專利說明】一種陶瓷壺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活常見用品,尤其是一種陶瓷壺。
【背景技術】
[0002]我國是個茶葉大國,每年有數以萬計的茶葉出口到國外,可以說茶葉是中國的一張最好的名片,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開始種植茶葉了,伴隨著茶葉種類的不斷增多,各種各樣的泡茶的器具也隨之出現,目前在廣大群眾中使用的泡茶器具還是茶壺,它主要是將茶葉放入茶壺中后倒入開水將茶葉泡開,但是這種茶壺普遍存在一個問題:由于茶葉是一直浸泡在水中的,在倒入開水后的第一開茶水的濃度比較高,如果第一開沒有及時喝可能會造成第一開就已經將茶汁全部浸泡出來了。所以說普通的茶壺明顯存在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沖泡方便、便于控制茶汁濃度的陶瓷壺。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陶瓷壺,包括壺身和壺蓋,所述的壺身的內壁上對稱設置有兩個掛耳,壺身的內部有茶筒,茶筒頂部的兩側設有兩個搭片,搭片正好能夠放置在掛耳上使茶筒固定在壺身的內部,在茶筒的底部開設一個小孔,抽動桿穿過壺蓋后插入至茶筒的小孔中。
[0006]優選的,所述的掛耳設置在距壺蓋3-5cm處。
[0007]優選的,所述的掛耳與壺身一體成型。
[0008]優選的,所述的小孔的直徑至少為茶筒直徑的1/6,最多為茶筒直徑的1/4。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陶瓷壺的內部裝置一個茶筒,在泡茶時將茶葉放置在茶筒內,使茶葉在茶筒中完全泡開,根據飲茶者的喜好用抽動桿來控制進入陶瓷壺中高濃度茶水的量,實現了對茶水濃度的便捷控制。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圖1中A-A剖視圖。
[0012]圖中:11-壺身,12-壺蓋,2_掛耳,3_茶筒,31-搭片,32-小孔,4_抽動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并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0014]實施例:
[0015]如圖1、圖2所示,一種陶瓷壺,包括壺身11和壺蓋12,所述的壺身11的內壁上對稱設置有兩個掛耳2,壺身11的內部有茶筒3,茶筒3頂部的兩側設有兩個搭片31,搭片31正好能夠放置在掛耳2上使茶筒3固定在壺身11的內部,在茶筒3的底部開設一個小孔32,抽動桿4穿過壺蓋12后插入至茶筒3的小孔32中。
[0016]作為優選,所述的掛耳2設置在距壺蓋12約3-5cm處。
[0017]作為優選,所述的掛耳2與壺身11 一體成型。
[0018]作為優選,所述的小孔32的直徑至少為茶筒3直徑的1/6,最多為茶筒3直徑的1/4。
[0019]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陶瓷壺的內部裝置一個茶筒3,在泡茶時將茶葉放置在茶筒3內,使茶葉在茶筒3中完全泡開,根據飲茶者的喜好用抽動桿4來控制進入陶瓷壺中高濃度茶水的量,實現了對茶水濃度的便捷控制。
【權利要求】
1.一種陶瓷壺,包括壺身(11)和壺蓋(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壺身(11)的內壁上對稱設置有兩個掛耳(2),壺身(11)的內部有茶筒(3),茶筒(3)頂部的兩側設有兩個搭片(31),搭片(31)正好能夠放置在掛耳(2)上使茶筒(3)固定在壺身(11)的內部,在茶筒(3)的底部開設一個小孔(32),抽動桿(4)穿過壺蓋(12)后插入至茶筒(3)的小孔(32)中。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掛耳(2)設置在距壺蓋(12)3-5cm處。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陶瓷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掛耳(2)與壺身(11)一體成型。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孔(32)的直徑至少為茶筒(3)直徑的1/6,最多為茶筒(3)直徑的1/4。
【文檔編號】A47G19/14GK203776549SQ201320689052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日
【發明者】周丹華 申請人:浙江金貝陶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