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保健活性碳纖維蜂窩被子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保健活性碳纖維蜂窩被子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第一單向透濕布層、第二單向透濕布層和第三單向透濕布層依次疊合好后,其中三面進行絎縫;向第一填充層內填入保溫棉;向第二填充層內填入活性碳纖維棉;將填好保溫棉和活性碳纖維棉的被套封口,然后進行包邊成型。本發明利用納米活性碳纖維面料和毛氈做襯里絎縫成被,制作出具有清潔凈化室內空氣并且對人體有理療作用的新型保健活性碳被子。而且蜂窩纖維面料具有吸收快干,通過改變織法結構可以達到單面透濕的效果。二者的結合可以得到高導濕,能夠吸附空氣里的有害物質同時對人體有紅外保健作用的多功能性保健被。
【專利說明】一種新型保健活性碳纖維蜂窩被子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具體涉及一種新型保健活性碳纖維蜂窩被子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0002]ACF納米活性碳纖維是一種表面納米粒子,具有不規則的結構與納米空間混合的體系。其纖維直徑細,與被吸附物的接觸面積大,且可以均勻接觸與吸附,使吸附材料得以充分利用。效率高,且具有纖維、氈、布和紙等各種纖細的表態,孔隙直接開口在纖維表面,其吸附質到達吸附位的擴散路徑短,且本身的外表面積較內表面積高出兩個數量級。具有微孔形結構,微孔半徑在2nm以下,其孔徑分布窄,特殊的細孔呈單分散分布,由不同尺寸的微細孔隙組成其結構,并且中孔、小孔擴散呈現出多分散型分布,在各細孔結構中的差別較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原料的不同。在ACF中無大孔,只有少量的過渡孔,微孔分布在纖維表面,其吸附速率快,ACF絲束的空間起大孔作用,對氣相與液相物質具有較好的吸附作用,其外比表面積大,吸脫速度快,為粒徑活性炭10?100倍。隨著比表面積增大,細孔的平均孔徑隨之增大,細孔容積增加,在細孔內發生吸附后充填細孔內。其比表面積增大吸附容量大,為粒狀活性炭的10倍,可吸附處理低濃度廢氣或具有高活性的物質。ACF的體積密度小,濾阻小、可吸附粘度較大的液態物質,且動力損耗小。ACF固體表面原子呈不飽和結構,具有獨特的表面化學性能,微晶在燃燒溫度低時易與氧化介質發生反應生成氧化產物,主要有羧基、酚基、醌基等含氧基團,及含硫基、氮元素、鹵素等官能團。其表面酸性與吸附平衡有密切的關系。按照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的分類標準,吸附劑的細孔分為三類:孔徑大于50nm的為大孔,2nm?50nm的為中孔,0.8nm?2nm的為微孔以及小于0.Snm的為亞微孔。ACF的孔主要是亂層結構炭和石墨微晶形成的微孔。微孔的大量存在使ACF的表面積增大,同時也使其吸附量提高。吸附劑中的大孔是作為被吸附分子到達吸附位的通道,它控制著吸附速度;ACF其纖維直徑一般在IOnm?13nm、外表面積大、微孔豐富且分布窄、易于與吸附質接觸、擴散阻力小,所以其吸脫附速度快,有利于吸附分離。而且,可以根據需要制成氈、布、紙等各種形態,適應于多種用途。ACF是由CF活化而成。CF為多晶亂層石墨結構,轉化成ACF后,結構基元不變化。ACF是非均勻性的多相結構,由于高溫水蒸氣將部分原子脫去后形成微孔結構使之生成羧基、羰基等含氧活性基團,使其表面的酸性增加。比表面積約為I 200m / g,遠大于CF,在苛刻條件下活化時可達3000m / g。ACF為分布狹窄單一孔徑的微孔結構,其孔可以產生毛細管的凝聚作用。由于具有微孔,其吸附、脫附速率遠大于兩個數量級,吸附量大。在填充床中流體的床層阻力小。可作為催化劑與催化劑載體使用在ACF分子內的痕量雜原子為磷、氮、氯等。在活化時,部分雜原子被脫去后,表面的雜質大大減少。由于活化中氧化氣體的作用,表面含氧基團增強,主要有酸性基團,如羧基等。中性基完備如羰基、內酯基等。堿性基團有過氧化基等。ACF會因活化的方法不同,而生成不同表面含氧基與表面酸堿性不同的產物。在水的作用下,其氧化還原能力更強。由于水的存在可以使一些基團氧化成羥基。由此在表面含氧基團數目增加后,表面氧化還原容量增大。近年來,隨著人類環保意識的不斷加強,對于生存的環境,特別是對空氣、水等凈化密切相關的活性炭等環保材料的性能要求越來越高,粒狀或粉狀活性炭已能很好滿足使用要求。
[0003]傳統的活性炭是一種粒狀或粉狀的炭材,自20世紀初實現工業化生產以來,在分離及凈化水及其它液體的除臭、凈化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粒狀或粉狀的結構,它的吸附速度較慢,分離效率不高,特別是它的物理形態在應用時有許多不便,限制了應用范圍。ACF孔徑小且分布窄,吸附速度快,吸附量大,容易再生。與粉狀(5nm?30nm)活性炭相比,ACF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微粉塵少,可制成紗、線、織物、氈等多種形態的制品,使用時更加靈活方便。ACF被認為是21世紀最優秀的環保材料之一,在氣體和液體凈化、有害氣體及液體吸附處理、溶劑回收、功能電極材料等方面已得到成功應用。
【發明內容】
[0004]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型保健活性碳纖維蜂窩被子制作方法。
[0005]技術方案:一種新型保健活性碳纖維蜂窩被子制作方法,包括如下具體步驟:
(1)、將第一單向透濕布層(I)、第二單向透濕布層(2)和第三單向透濕布層(3)依次疊合好后,其中三面進行絎縫;
(2)、向第一單向透濕布層(I)和第二單向透濕布層(2)的中間夾層:第一填充層(4)內填入保溫棉;
(3)、向第二單向透濕布層(2)和第三單向透濕布層(3)的中間夾層:第二填充層(5)內填入活性碳纖維棉;
(4)、將填好保溫棉和活性碳纖維棉的被套封口,然后進行包邊成型。
[0006]作為優化:所述第一單向透濕布層(I)的透濕方向向上,所用面料為導濕蜂窩表面料。
[0007]作為優化:所述第二單向透濕布層(2)的透濕方向向下,所用面料為碳纖維面料。
[0008]作為優化:所述第三單向透濕布層(3)的透濕方向向下,所用面料為導濕蜂窩纖維里面料。
[0009]作為優化:所述保溫棉為羽絨填充棉、或者是有羊毛、蠶絲、人造纖維等制成的棉月臺。
[0010]有益效果:本發明利用納米活性碳纖維面料和毛氈做襯里絎縫成被,制作出具有清潔凈化室內空氣并且對人體有理療作用的新型保健活性碳被子。而且蜂窩纖維面料具有吸收快干,通過改變織法結構可以達到單面透濕的效果。二者的結合可以得到高導濕,能夠吸附空氣里的有害物質同時對人體有紅外保健作用的多功能性保健被。
[0011]納米活性碳纖維具有高強吸附性,可以有效的吸附室內有害氣體,而且有很好的易脫附性一只要在室外晾曬就可以脫附吸附的有害氣體,并且納米活性碳纖維具有很好的遠紅外功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0013]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闡述。
[0014]具體實施例:
一種新型保健活性碳纖維蜂窩被子制作方法,包括如下具體步驟:
(1)、將第一單向透濕布層1、第二單向透濕布層2和第三單向透濕布層3依次疊合好后,其中三面進行絎縫;
(2)、向第一單向透濕布層I和第二單向透濕布層2的中間夾層:第一填充層4內填入保溫棉;
(3)、向第二單向透濕布層2和第三單向透濕布層3的中間夾層:第二填充層5內填入活性碳纖維棉;
(4)、將填好保溫棉和活性碳纖維棉的被套封口,然后進行包邊成型。
[0015]其中,第一單向透濕布層I的透濕方向向上,所用面料為導濕蜂窩表面料。第二單向透濕布層2的透濕方向向下,所用面料為碳纖維面料。第三單向透濕布層3的透濕方向向下,所用面料為導濕蜂窩纖維里面料。所述保溫棉為羽絨填充棉、或者是有羊毛、蠶絲、人造纖維等制成的棉胎。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保健活性碳纖維蜂窩被子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體步驟: (1)、將第一單向透濕布層(I)、第二單向透濕布層(2)和第三單向透濕布層(3)依次疊合好后,其中三面進行絎縫; (2)、向第一單向透濕布層(I)和第二單向透濕布層(2)的中間夾層:第一填充層(4)內填入保溫棉; (3)、向第二單向透濕布層(2)和第三單向透濕布層(3)的中間夾層:第二填充層(5)內填入活性碳纖維棉; (4)、將填好保溫棉和活性碳纖維棉的被套封口,然后進行包邊成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保健活性碳纖維蜂窩被子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單向透濕布層(I)的透濕方向向上,所用面料為導濕蜂窩表面料。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保健活性碳纖維蜂窩被子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單向透濕布層(2)的透濕方向向下,所用面料為碳纖維面料。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保健活性碳纖維蜂窩被子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單向透濕布層(3)的透濕方向向下,所用面料為導濕蜂窩纖維里面料。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保健活性碳纖維蜂窩被子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棉為羽絨填充棉、或者是有羊毛、蠶絲、人造纖維等制成的棉胎。
【文檔編號】B68G7/08GK103863997SQ201410112915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5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5日
【發明者】汪明星, 陳永兵 申請人:紫羅蘭家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